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校務評鑑的理論與實務 篤行國小 蔡政良
2
一.為什麼要評鑑? 法律有規定 1.教育基本法第十三條:「政府及民間得視需要進行教育實驗,並應加強教育研究及評鑑工作,以提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發展。」 2.國民小學評鑑實施要點(民79)使校務評鑑有法源基礎,規定直轄市及縣市教育局,應邀請有關單位及專家開會協調有關評鑑事宜,並組成評鑑小組,每年評鑑學校數目自訂,但是規定至少每三年內應將所屬學校全面評鑑一次,每次可自行選擇評鑑重點項目
3
一.為什麼要評鑑? 績效的証明 1.社會大眾對於公立學校教育品質逐漸產生不滿和質疑,認為必須透過客觀的評鑑機制,才能改進學校教育缺失,此外教育資源愈來愈有限,不能過於浪費,也必須經由評鑑的手段,才能使教育資源有效利用(吳清山、林天祐,民91) 2.近來的諸多教育改革,皆衝擊到學校校務的運作,學校行政及教學亦須對教育消費者負責。
4
一.為什麼要評鑑? 革新的機制 1.校務評鑑是一種學校全身健康檢查,學校必須積極去面對,才能確認學校機能是否正常運轉,同時及早發現病狀,並透過專業診斷與治療的過程,確保學校的健全運作。 2.學校是專業組織,必須建立自我革新的機制。因此,校務評鑑的最終目的在於促使學校發展出定期運轉的自我評鑑機制,為學校的永續經營啟動源源不絕的能量(林天佑,民91)。
5
一.為什麼要評鑑 正確的觀念 1.Stufflebeam & Shinkfield(1985)提出
「教育評鑑旨在力求改進,而不在證明什麼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s to improve rather to prove. 2.評鑑可以積極性的導引學校正常發展、激發內部向上動力,進而確保教育品質 3.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6
二.別的縣市有辦理嗎? 1.民國80年後,不論中央、省、縣市辦理的教育評鑑種類相當繁雜,諸如民主法治教育訪視、小班教學精神計劃訪視、特教評鑑、交通安全評鑑等。 2.評鑑的方向為單項工作重點評鑑
7
二.別的縣市有辦理嗎? 1.八十七、八十八學年度辦理國民小學「校務評鑑」的縣市僅有臺北市、高雄市、臺北縣、新竹縣、臺南市及高雄縣等六個縣市(郭昭佑,2001 ) 2.八十九、九十學年度增加基隆市、桃園縣及台中縣三個縣市實施 3.九十一學年度起另增加台中市、宜蘭縣等縣市開始實施校務評鑑。
8
三.評鑑是什麼? 評鑑的意義: 1.謝文全(民77)認為評鑑就是對事項加以審慎的評析,以量定其得失與原因,據以決定如何改進或重新計畫之過程。
2.秦夢群(民86)則認為評鑑是對於教育現象或活動,透過收集、組織、分析資料,加以描述與判斷的歷程。 3.藉由評鑑團體的規劃,使用多樣方法,有系統地收集各種資料,並透過受評學校內部人員的自我評鑑與外來同僚專家的專業判斷,評定該校辦學符合評鑑標準的程度,進而提出該校辦學優缺點及待改進的建議,以作為該校改善教學及提高行政效率的依據之過程。
9
三.評鑑是什麼? 評鑑的目的: 1.建立學校基本資料:SWOT 2.了解學校運作績效:獎懲、經費或方案的繼續或停止
3.診斷學校運作缺失:發現問題及造成問題的原因 4.改進學校運作缺失:學校自我改進、行政機關主動協助 5.確保學校教育品質:責任績效、為利害關係人把關 6.促進學校永續發展:符合社會潮流、追求卓越
10
四.要怎麼評鑑? 評鑑的設計 1.規劃評鑑實施方案 2.學校自我評鑑 3.評鑑委員訪評 4.評鑑委員提出評鑑報告 5.學校提出改進方案
6.後設評鑑 7.追蹤輔導 8.下一次評鑑
11
四.要怎麼評鑑? 評鑑的原則 1.民主化原則:讓受評者參與、了解、自評、知道結果、提供申覆。
2.專業原則:評鑑人員應以專業性為優先考量,並有豐富的學術和實務經驗。 3.互信原則:評鑑人員相信受評學校所提供的訊息和資料;而受評學校人員亦尊重評鑑人員專業的知能,雙方充分溝通,彼此合作。 4.客觀原則:事先設計好評鑑工具與標準,使評鑑結果不會因個人主觀意見而產生偏差
12
四.要怎麼評鑑? 評鑑的原則 5.彈性原則:授權評鑑人員做彈性處理,以應付實際情境及突發狀況,確保評鑑順利。
6.多樣原則:資料收集方式應該具有多樣性,以助於收集到完整的資料。 7.整體原則:評鑑項目的設計,必須以學校整體的運作為基礎,這樣評鑑出來的結果,才具有更大的價值。 8.發展原則:每次校務評鑑結果應作為下次追蹤評鑑的依據,才能使學校教育不斷的改進與創新,應能善用追蹤評鑑,且三年或四年循環評鑑一次,則學校將更具發展性與長久性。
13
四.要怎麼評鑑? 評鑑的指標1 我國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之研究(邱忠浩,94) 1.指標建構宜以「績效」與「改善」為取向,並注重個別差異。
2.指標包含行政與領導類、環境與設備類、課程與教學類、學生訓育與輔導類、專業發展與進修類、家長與社區類以及學校特色類等七大類。 3.課程與教學類、學生訓育與輔導類以及行政與領導類是受全體人員重視之指標類別。 4.「因材施教」指標最受全體人員重視。
14
四.要怎麼評鑑? 評鑑的指標2 以CIPP評鑑模式來建構國民小學評鑑指標及其權重體系(鄭進斛,93)
1.投入指標:教師能力素質、計畫與目標、教學資源設備、學校環境規劃 2.歷程指標:校長領導、教學實施、學校氣氛、學校行政管理、學生事務與輔導、課程設計與實施 3.產出指標:學生學習表現、教師專業成長、學校與社區關係、行政效能
15
四.要怎麼評鑑? 評鑑的指標3 國民小學學校經營效率評鑑指標之研究-DEA評鑑模式(王建正,90) 採德懷術,將指標體系分為
1.投入(學生相關、教職員相關、行政管理、教學相關、經費資源、軟硬體設備擁有使用、支援服務) 2.產出(學生學業成就、學生非學業成就、學生行為表現、參與教育機會、教育滿意度、校園安全)兩大領域,十二層面及63項指標。
16
四.要怎麼評鑑? 評鑑的指標4 台中市九十五學年度校務評鑑指標 1.學校組織與行政運作 2.校園環境與資源運用 3.教師專業與課程教學
4.教育推展與學校特色 ※三年四個梯次,訪評一天,小組評鑑後半年內進行追蹤輔導
17
五.該怎麼準備? 1.尋求全體師生了解、共識及合作 2.成立自評小組,擬定工作時程 3.檢核及改進評鑑細目,準備佐證資料
4.提出學校特色及具體成果 5.評鑑書面及簡報、影片之製作 6.受評及接待人員之講習 7.受評場地、器材、人員調度 8.受評當日流程、動線規劃
18
六.可能有的問題? 1.師生家長不清楚評鑑是什麼 2.校內教師的排斥與抗拒 3.評鑑指標不夠完善 4.評鑑委員專業受質疑
5.準備評鑑的時間不夠充分 6.耗費太多的經費與人力 7.評鑑結果的客觀與公正受質疑 8.缺乏追蹤輔導,使評鑑目的喪失 9.缺乏對評鑑工具的改善
19
七.該怎麼改進? 1.溝通宣導校務評鑑觀念 2.強調改進之評鑑目的 3.受評者的共同參與 4.建構較完善之評鑑指標,重視個別差異
5.結合平日視導,建構學校本位評鑑 6.整合評鑑類別,減輕學校壓力 7.提升評鑑報告品質,力求公正客觀 8.重視評鑑結果,追蹤輔導改進 9.辦理後設評鑑,持續改進
20
八.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規劃階段 1.理念宣導:重審評鑑目的、加強宣導評鑑的理念
2.評鑑規準:讓利益關係者參與訂定評鑑項目、部份宜研擬修正並增加重要指標、細項可再簡化以簡省準備資料工夫、依據學校規模採用彈性標準、考慮各校差異、增加教學層面之評鑑、減少書面資料的評鑑項目 3.評鑑委員:慎選評鑑委員並事先公佈、強化評鑑委員專業訓練、行前凝聚共識、事後檢討改進、建立專職化的評鑑機構 4.評鑑整合:整合其他訪視考核減輕學校負擔、結合行政機關平日的視導評鑑
21
八.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資料蒐集階段 1.資料:量化和質化並重、運用資訊網路代替過多的書面資料、資料查閱的比重不宜太高
2.自評:應以自評為主訪評為輔、自評要增進教師的參與 3.訪評:訪評時間應延長為二天至三天、對學校背景多加瞭解、訪談對象名額宜有代表性、能和訪談對象深入晤談、訪評應能有效的交叉檢核、訂定標準化的訪談流程 4.其他:深入了解受評學校、能針對學校亟待改進的問題、重視評鑑對小型學校的負擔。
22
八.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結果應用階段 1.評鑑效能:重視評鑑的公平客觀受到質疑的問題、評鑑目的與達成程度有落差、重新評估評鑑績效。
2.結果應用:結果適時公布給相關人員、讓受評學校有申覆機會、分項獎勵評鑑結果,不公佈等第排名、多以質化方式具體描述學校優缺點、公平呈現受評學校的優缺點、評鑑結果不宜作為校長考績和遴選唯一參考 3.後續:規劃後設評鑑、追蹤輔導、主動協助學校改善
23
九.對受評學校的建議 1.觀念宣導:了解校務評鑑的意義與目的、以正面的觀念看待校務評鑑、積極面對、自評雖重要,訪評也是必要的、加強觀念宣導,全校共同參與 2.評鑑準備:依據評鑑時程儘早納入學校行事、應養成隨時將資料建檔的習慣、校務評鑑的前置準備工作應該落實於平時、詳閱評鑑手冊、運用評鑑規準檢視學校經營、關懷各處室組長的工作壓力、應成立自評小組,並確實執行
24
九.對受評學校的建議 3.評鑑結果:應有不斷自我評鑑的動機,並積極參與同儕評鑑、省思評鑑結果並確實改進校務,積極參與評鑑的回饋系統,作良性的建議 4.行政作為:建立自我評鑑機制,落實績效責任觀念、發揮學校辦學績效、落實行政正常運作、考量行政人員背景變項,作適當分工,並經驗傳承,使行政人員樂於接受評鑑、落實自我評鑑、經驗傳承以建立優質校風
25
十.其他-教師對評鑑的態度 國小教師對校務評鑑的意義知覺、因應方式及參與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彭慧敏,93)
1.意義知覺:評鑑性質(中高度);評鑑目的(高度);評鑑功能(中度),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老師在意義知覺上有部分差異。 2.因應方式:女性教師採用尋求支持及理性思考的方式高於男性教師;小型規模學校的教師其因應方式得分低於中型規模的學校;教師教育程度、職務、服務年資的不同,所採取的因應方式並無顯著差異 2.參與程度:擔任主任的教師其主動參與程度高於擔任組長、級任、科任的教師;教師性別、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學校規模的不同,所採取的參與程度並無顯著差異;教師在參與校務評鑑時,深受校長態度與治校理念的影響
26
十.其他-專業的評鑑 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委員評鑑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劉智豪,93) (一)評鑑專業知識共有四向度及二十一項指標;
(二)評鑑專業技能共有四向度及十九項指標; (三)評鑑專業倫理共有五向度及十九項指標。 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本研究對教育行政機關、評鑑委員、師資培育機構、國民小學、對未來研究等五方面提出建議,做為未來推動校務評鑑之參考。
27
十.其他-何謂專業 1.獨特的養成過程 2.職業的進入門檻 3.績效與品質的保證 4.專業倫理信條 5.持續改進與成長
28
和教師較密切的評鑑指標 十一.課程設計與教學
一、課程設計 1.瞭解學校課程計畫之架構,參與學校課程的 發展。 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與學習評量方式。 二、課程教學 1.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協同與合作教學。 2.掌握學習原則進行教學。 3.善用教學資源輔助教學。 4.各學科、領域教材與作業設計多元化。
29
和教師較密切的評鑑指標 十一.課程設計與教學
三、教學評鑑 1.善用多元學習評量達成教學目標。 2.評量結果能有效運用並實施補救教學。 3.進行教學自我評鑑,並不斷反思及精進,提昇教學品質。 4.進行教學同儕評鑑,並不斷反思及精進,提昇教學品質。
30
和教師較密切的評鑑指標 十一.班級經營與輔導
一、班級經營 1.建立班級常規,促進學習效果。 2.配合學習目標,佈置有利學習的情境。 3.有效運用班級經營策略,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4.明瞭導師責任,落實生活教育指導。
31
和教師較密切的評鑑指標 十一.班級經營與輔導
二、學生輔導 1.充分瞭解學生身心狀況,並適時輔導。 2.輔導資料建立完備,並有效運用。 3.針對特殊個案學童進行適性化輔導 三、親師互動 1.成立班級學生學校家長會組織,協助辦理校 內、外教學與親師生活動。 2.善用溝通管道與技巧,建立良好的親師關 係。
32
和教師較密切的評鑑指標 十一.研究發展與進修
一、研究發展 1.參與課程與教學研發團隊,並有具體成果。 2.發表研發成果,發揮專業影響。 二、專業成長與進修 1.建立教師專業檔案,省思專業知能。 2.積極參與教師專業成長與進修活動,並能分享心得。
33
和教師較密切的評鑑指標 十一.敬業精神及態度
一、敬業精神 1.明瞭學校教育願景與做法,並積極配合 2.積極協辦或參與學校活動。 3.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奉獻教育社群。 二、專業態度 1.經常反思教學,主動尋求成長機會。 2.遵守教育法令,信守教育專業倫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