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海嘯災害特性與因應對策 海嘯成因 海嘯多伴隨著地震而產生的,地震波本身並不會引起海嘯,海嘯由於海域中發生大地震,造成海底的隆起和沉降,而形成海水的波動。 但並非所有的海底地震都能造成海嘯,同時亦非所有的海嘯都大的足以造成災害,只有規模夠大的淺層地震才可能產生災害性的海嘯。 (資料來源中央地調所) (資料來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海嘯災害特性與因應對策 海嘯成因 海嘯多伴隨著地震而產生的,地震波本身並不會引起海嘯,海嘯由於海域中發生大地震,造成海底的隆起和沉降,而形成海水的波動。 但並非所有的海底地震都能造成海嘯,同時亦非所有的海嘯都大的足以造成災害,只有規模夠大的淺層地震才可能產生災害性的海嘯。 (資料來源中央地調所) (資料來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海嘯災害特性與因應對策 海嘯成因 海嘯多伴隨著地震而產生的,地震波本身並不會引起海嘯,海嘯由於海域中發生大地震,造成海底的隆起和沉降,而形成海水的波動。 但並非所有的海底地震都能造成海嘯,同時亦非所有的海嘯都大的足以造成災害,只有規模夠大的淺層地震才可能產生災害性的海嘯。 (資料來源中央地調所) (資料來源 )

2 海嘯成因 海底地震、 火山爆發、 斷層錯動 大規模土石崩落、 冰山崩解 隕石撞擊海洋
海洋板塊下插至大陸板塊,大陸板塊邊緣受到推擠變形積蓄能量。 變形的大陸板塊邊緣達到破壞的臨界狀態時,可能產生彈性反跳或破壞,造成地震擾動海水。 擾動的海水自深海進入緩 升的淺灘或凹形海岸地形 時,形成海嘯,波高增大 並侵襲海岸。 海底地震、  火山爆發、  斷層錯動 大規模土石崩落、  冰山崩解 隕石撞擊海洋 (資料來源Kenji Satake)

3 海嘯傳播 海嘯之速度: 海水愈深海嘯波傳速度愈快,海水愈淺海嘯波傳速度減緩;於海中時,速度約與噴射機之速度相當,接近陸面時速度仍可維持新幹線之速度。在外海傳播的速度V為(公尺/秒) g=重力加速度(公尺/秒平方) d=海水深度(公尺) 水深 5000m 噴射機相同之時速800km(秒速220m) 水深 500m 新幹線相同之時速約250km(秒速70m) 水深 100m 於高速道路行駛汽車之時速約100km(秒速30m) 水深 10m 短跑選手相近的時速36km(秒速10m)

4 海嘯傳播 海嘯之波長: 在開闊的大洋中,因為海嘯波長很長(約數公里-數十公里),而波高只有數公分至數十公分,因此於海上時完全感受不到海嘯之威力。   但接近海岸時,海水深度變淺,傳播速度變慢,海嘯的波長變短,波高遽增。當傳播至近岸時,遽然形成水牆衝向海岸。 (資料來源Kenji Satake) (資料來源 ITIC)

5 海嘯傳播 海嘯是隨海洋深度曲折前進,經過淺海部分能量產生折射作用,通過後傳遞的能量減弱。在開闊的大洋中,海嘯波長很長,經過深海途中不容易減弱,能量可以傳遞很遠。 1960年5月23日南美智利外海發生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嘯,除了在南美洲造成嚴重災害外,並在夏威夷造成61死亡,菲律賓死亡20人。約23小時後,橫渡太平洋的海嘯湧向日本各地,海嘯的最波高達3至5公尺,日本全國有122人死亡。約25小時後,海嘯到達台灣,僅對台灣造成輕微的影響。 (資料來源 ITIC)

6 不整齊的海岸地形:如深V字形海灣內,容易造成海嘯能量集中,使波高升高。 共振效應:港灣週期與海嘯週期
海嘯之波高 不整齊的海岸地形:如深V字形海灣內,容易造成海嘯能量集中,使波高升高。 共振效應:港灣週期與海嘯週期 反覆現象:有時第二個或第三個到達的海嘯波才是最大的海嘯。必須持續警戒。 (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TSUNAMI INFORMATION CENTER) (資料來源Kenji Satake)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7 台灣歷史海嘯災害 由歷史文獻記載可看出台灣區曾發生二次災害性海嘯:
1781年高雄地區海嘯,歷史文獻記載:當時天氣很好,忽海水暴吼如雷,巨湧排空,水漲數十丈,近村人居被淹,接攀援而上至尾,自分必死,不數刻、水暴退,人在竹上搖曳呼救,有強力者一躍至地,兼救他人,互相引援而下。 1867年基隆地區海嘯,歷史文獻記載:同治六年冬十一月,地大震,23日(1867/12/18),雞籠頭,金包里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 資料來源:Tsai, 1985。

8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本世紀發生不少規模6以上的地震,大部分均未造成海嘯,即使有海嘯形成,波高也很小,此乃因台灣附近之海底地震多發生在東部海域,但台灣東部海底地形急速陡降,不利海嘯能量堆積,因此造成災害較小。

9 台灣西南部與南部海域雖然較少活動斷層,引發海嘯的機率甚低。但是位於南方的菲律賓島有許多活動斷層延伸至海域,大規模斷層活動亦可能引發海嘯。
台灣東北海域由於沖繩海槽不斷的擴張,伴隨許多斷層活動及海底火山,屬於地震活動頻繁與火山作用區域。此外,台灣東北方的琉球群島及日本海域均為地震頻繁地區,這些海域地震活動所亦將有可能引發的海嘯。 台灣西南部與南部海域雖然較少活動斷層,引發海嘯的機率甚低。但是位於南方的菲律賓島有許多活動斷層延伸至海域,大規模斷層活動亦可能引發海嘯。 台灣東北海域海底火山分佈圖(0為火山的位置,△為高地熱流地點,數字12為龜山島) (資料來源中央地調所)

10 海嘯預警通報 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 (PTWC)
海嘯在海洋中傳播速度約為0.2km/sec,P波在地殼中的速度約為6~7km/sec,S波則約為3~4km/sec,海嘯與地震波的速度差異,使得海嘯預警的作業能夠達成。 太平洋海嘯中心地震站與驗潮站分布圖與預警模式。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美國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中心,運用所接收之美國地質調查所地震資料進行分析,當太平洋地區有大地震發生時,立即進行海嘯發生之研判,再透過驗潮站在海洋中實際觀測到的波高變化,預測海嘯波速及波高,更以數值模擬方法模擬出海嘯初波到達時間與可能波高,對各國及時發出海嘯預警。

11 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 1968年,國際海洋委員會把當時提供地震儀以及海嘯監測設備,一起參與聯合監測的26個國家或地區組成了國際太平洋海嘯預警整合團體(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Group for the Tsunami Warning System in the Pacific, ICG/ITSU),規範參與國家或地區的權利義務。 運作方式主 要為太平洋地區地震震源資訊以及海水高度資料之蒐集。 當大地震發生後,當規模達到6.5以上,對環太平洋國家發出警訊,時間平均約在地震發生後半小時。 警訊內容包括地震的資訊,以及根據過去記錄評估發生海嘯侵襲之可能性與地點,對於可能會遭到海嘯侵襲的城市,並會以數值模擬方式提供海嘯初達波到達之時間,對於各國遠地海嘯,將可提早在海嘯波到達前數小時發出預警。接著會持續蒐集各潮位站及深海水壓計傳回來實際觀測的海水位變化值,以適時修正預警的資訊,並陸續發布更新情報,直到海嘯警報解除為止。

12 日本氣象廳 (JMA) 氣象衛星中心 海嘯警報中心 震度儀 地震儀 驗潮站 自動資料轉換系統 資料庫 資料分析系統 地震波形資料 潮位資料 震度資料 海嘯警報與地震資訊 主要都市 警察單位、海防機構 傳播媒體、行政院 縣市鄉鎮 社會大眾、船舶 日本氣象廳海嘯發布流程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日本發展出很完善的獨立海嘯警報系統,將全部海岸劃分為18個海嘯警報區,配置在全國74所的地震觀測站,自動將地震記錄送至海嘯預報中心,由預報中心研判海嘯發生之可能性,進而發布海嘯警報。對應此區分的海嘯預報文會送達NHK、NTT、關係各縣的警察本部、海上保安廳等傳達中心。預報也會直接送往沿岸各市町村,採取對居民提出警告和避難勸導等處置方法。

13 日本氣象廳 (JMA) 日本的海嘯警報由日本氣象廳所負責,藉由事先對各種地震位置、深度、規模做數值模擬,存入資料庫,當地震發生後能夠立即利用資料庫中的資料比對,快速預測海嘯產生與否,以及海嘯初波走勢與波高。 從地震發生之後至預報中心發布海嘯預報的判定結果為止,最快也需10分鐘的時間,透過NHK的報導等至傳達訊息給居民,需要15分鐘或更長的時間。 預報的種類 預報略文 預 報 文 無海嘯 無海嘯來襲之虞 海嘯注意 可能有海嘯,海嘯的波高最高處不過數十公分 海嘯注意解除 海嘯的擔心解除 海嘯警報解除 海嘯的危險解除 海 嘯 預設有海嘯。因為預設的海嘯高度最高處可達2公尺,特別是海嘯容易增大的地區,需加強警戒。其他的地方預估為數十公分。 大海嘯 大海嘯來襲。因為預設的海嘯高度最高處可達3公尺以上,特別是海嘯容易增大的地區,需嚴加警戒。因其他地方波高也達到1公尺,必須警戒。 地震發生! 確認地震發生時間、位置及規模 觀測資料與資料庫中的模擬資料 進行比對 發佈沿海地區海嘯警報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14 中央氣象局(CWB) 海嘯報告格式 (摘自中央氣象局) 台灣地區海嘯警報的發布由中央氣象局所負責,為了防範海嘯的侵襲,氣象局除了密切監測台灣地區鄰近之海域地震活動外,並與美國夏威夷太平洋海嘯中心連線,若收到海嘯警報,則聯絡相關單位,並透過傳播媒體發布海嘯報告。 1993年8月8日關島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氣象局研判太平洋海嘯中心發佈的預警,發佈台灣地區的海嘯警報。雖然此次海嘯浪高並不大,卻是一次成功海嘯預警。

15 海嘯災害防救因應對策 Strategic Plan: 1. Understands the Tsunami Risk
2. Tools for Emergency Managers 3. Mitigates Tsunami Risk 4. Information Exchange 5. Education 6. Long-term Tsunami Mitigation (including recovery planning) EAST-WEST CENTER針對海嘯災害,其推動所謂「Tsunami Ready Program」, 除有明確建立針對海嘯之防災社區之指引及程序,對於之要點略以: 1. 建立緊急緊急應變中心 (EOC) 2. 建立警報系統 3. 制訂海嘯防災計畫 4. 宣導計畫 5. 多重管道接收海嘯早期預警

16 Tools for Emergency Managers
a. Community Needs Assessment b. Inundation Maps c. Evacuation Routes d. Warning Programs

17 Mitigates Tsunami Risk
a. land use planning b. Site planning c. Building design: building Code Land use planning

18 Site planning

19 建築物受海嘯之作用力分析 h < 3公尺 地震力較大 h = 3公尺 海嘯力相當等於地震力 h > 3公尺 海嘯力較大
1. 對4層的RC構造物,當海嘯的最大水流深度(row up)(h)達3公尺時, 作用於1樓的水平力相當於大地震時的程度。 h < 3公尺 地震力較大 h = 3公尺 海嘯力相當等於地震力 h > 3公尺 海嘯力較大 2. 當海嘯的最大水流深度(h)達3公尺時 1~3層的建築物 海嘯力較大 4層的建築物 海嘯力相當等於地震力 5層以上的建築物 地震力較大 3. 雖以進深15公尺進行試算,但因為海嘯力與構造物進深之間並無關係, 而地震力與構造物進深有相當的關係,進深較小的構造物所承受的海嘯 力較上述結論會相對變大,這部份是需要注意的。

20 夏威夷希洛市濱海旅館 高樓層為緊急避難場所 一樓為停車場

21 Information Exchange Education
a. Exchanges information with other at-risk areas b. Tsunami workshop Education

22 歷史波高標誌 日本經常發生海嘯,讓日本對海嘯留下深刻記憶。因此日本常在海嘯發生地點立文字碑,建歷史波高標誌,以提醒民眾。此外,在有海嘯潛勢地區,規劃逃難路線、避難場所,並定期舉行防災演練。 避難場所規劃 避難路線規劃


Download ppt "海嘯災害特性與因應對策 海嘯成因 海嘯多伴隨著地震而產生的,地震波本身並不會引起海嘯,海嘯由於海域中發生大地震,造成海底的隆起和沉降,而形成海水的波動。 但並非所有的海底地震都能造成海嘯,同時亦非所有的海嘯都大的足以造成災害,只有規模夠大的淺層地震才可能產生災害性的海嘯。 (資料來源中央地調所) (資料來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