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張愛玲 天才夢 二禮 2號何星瑩 19號郭正寧 23號葉馥瑢
2
大綱 作者簡述 段落大意 作品賞析 參考資料
3
作者簡述 1920年9月30日 出生.上海,張瑛煐 1930年 改名張愛玲
1941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投入文學創作。兩年後,發表《傾城之戀》等作品,並結識胡蘭成 1944年 與胡蘭成結婚 1947年 離婚 1956年 結識劇作家賴雅,同年八月,在紐約與賴雅結婚 1967年 賴雅去世 1973年 洛杉磯 1995年9月 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
4
作品廣度 小說 散文─天才夢,西風出版社徵文,1939年,收入《張看》。 電影劇本─《未了情》,1947年。 《太太萬歲》1947年。 學術評論─《紅樓夢魘》,台灣皇冠出版社,1976年。 譯作─《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與人合譯,英譯漢)。
5
她與胡蘭成 「文采」─吸引了他的目光,也鎖住了他的心。 「封鎖」 香港評論家江弱水─「其人可廢,其文不可廢。」而正是這無法迴避的文才,深深打動了張愛玲。 *《今生今世》
6
張愛玲語錄 「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表現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質。這就是為甚麼愛情小說永遠受人歡迎 ─ 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 生活的戲劇化是不健康的。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中的人, 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 後看見海, 先讀到愛情小說, 後知道愛。 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是使我近視加深,但還是值得的。 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7
段落大意 第一段【破題】 ─一個古怪的女孩,別人眼中的天才 →「天才」與「天才的夢」 第二至六段 ─創造與想像的世界,神童,天才的夢
→三歲、七歲、八歲、九歲 →色彩、音符、字眼 →快樂村:與世隔絕的烏托邦*
8
第七段【由此轉折】 ─十六歲時母親的回國,打破與外界的隔絕 →直到…… ‧第八至十二段 ─現實社會裡,天才卻成了廢物 →對於待人接物、察言觀色,日常生活的瑣事的不知所措與無法應對,感到惶恐而無助* >>>對比第五段的「我躊躇著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或美術作我終身的事業。」
9
第十三段(最後一段)【又一轉折】 ─肯定自己領略某些生活藝術的能力,也勇於面對這個充滿磨難與考驗的世界,更面對自己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生命的歡愉←→咬嚙性的小煩惱
10
作品賞析 本文開頭便以自己的天才夢開頭,張愛玲說自己擁有的只是天才的缺點-乖僻。瓦格納也是名天才,或許他也擁有同樣屬於天才的乖僻,但因為他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世人不會去在意他的缺點。所以她才會覺得自己不會被原諒,當時的她,不過是個剛剛才意識到天才夢碎的小女孩。 她真真正正的是個天才,三歲即能背誦唐詩。令人訝異的是,有哪個七歲的小女孩會寫下一部關於家庭悲劇的小說?那是個怎麼樣的生活環境,促使一個應當在無憂無慮的世界中玩鬧的女孩有這樣的感觸,關於家庭悲劇的感觸。她的第二部小說也是帶著悲劇色彩,那是個因失戀而遠道從上海來到西湖自殺的女子,張愛玲執意於西湖那詩意的背景,由此可見她那充滿對美感的敏感性格。
11
西遊記和童話拓展了她的想像力,而烏托邦的故事,寄託著同樣於她的天才夢的理想,她不需要與外界聯繫,她以為能繼續活在著她的天才夢中。
張愛玲對圖畫和音樂有著特別的敏感度,而猶豫著該當畫家或是鋼琴家,看到窮困的畫家影片後,她決定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裡演奏。她真以為當音樂家就不會窮困潦倒?她要的是那個華美理想的世界,她的烏托邦。同樣地,她對色彩、音符、字眼都相當敏感,以及擁有富於想像、創造的頭腦,更加強了她的理想主義,追求那些有吸引力的字眼。
12
十六歲開始了她的另一個人生,母親讓她意識到天才夢的瓦解,或許在某部份來說她是個天才,無可否認。但是她在現實的社會中,不管是人事應對,還是生活的常識,顯得想當愚笨。她努力嘗試了兩年,卻怎樣也無法破繭而出。 體驗感受欣賞生活中的美,她是懂的,那個使張愛玲自適的世界,存在於排除與人接觸的空間。沒有辦法適應現實社會生活的她,身上雖有那件華美的袍子,卻爬滿了蚤子。 張愛玲的生命是有所缺損,但她說自己在感受生活的藝術中,她充滿了生命的喜悅。這樣的生命,不算是自得嗎?
13
參考資料 散文選讀 可憐的孩子三位 張愛玲:封鎖 瑰美的傳奇.永恆的停格 ─ 張愛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