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黄楠

2 孤立性纤维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
少见,起源于间充质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梭形细胞肿瘤。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结缔组织中。 好发于组织的浆膜层,多见于胸膜腔。 交界性肿瘤,其中大部分被认为是良性,10%~20%为恶 性或潜在恶性。 侵袭性生物学特征包括细胞丰富, 核分裂数> 4个/HPF, 不典型核分裂, K -i 67提示的增殖指标> 2%和坏死 mesenchymal fibroblast-like cells 间充质成纤维细胞样细胞 侵袭性生物学特征包括:细胞丰富, 核分裂数> 4个/HPF, 不典型核分裂, K-i 67提示的增殖指标> 2%和坏死。

3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罕见。 2007 年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归为间充质非脑 膜上皮脑膜肿瘤( WHO Ⅰ级)。 ISFT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多见。 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占位症状和颅内高压。 通常为基于硬脑膜的肿块,常位于后颅窝,也有报道于脑 实质及脑室内。 脑实质和脑室内:不起源于脑膜,而是分别起源于脑微脉管系统的间充质细胞、脉络丛。 发生于颅内者罕见:在1996年就报道了中枢神经系统的SFT,发生于颅内者多源于脑膜, 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细胞瘤是一组起源于脑膜,呈现为纤维、纤维组织细胞、脂肪、肌样、内皮、软骨或骨组织表现,但无脑膜上皮分化的脑膜的良、恶性肿瘤.其中以血管外皮细胞瘤(Ⅱ级或Ⅲ级)和脂肪瘤(良性)相对常见,其他类型肿瘤则罕见.

4 组织病理 起源于硬脑膜的CD34阳性的成纤维细胞或树突细胞。 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 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 核分裂罕见。
瘤细胞密度分布不均、疏密相间。 富细胞区—— 肿瘤细胞密集分布。 少细胞区——致密胶原纤维沉积:细胞间纤维组织增生及胶 原化。 血管丰富:肿瘤间质富于血管(薄壁分支 状);部分有“鹿角状”血管类似于 “血管外皮瘤”组织学。 目前大多认为SFT 组织来源于硬脑膜的CD34 阳性的成纤维细胞或树突细胞, 镜下组织学特点与其他部位的SFT 表现相似。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分别疏密相间,无特殊组织蛋白,细胞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及胶原化。肿瘤间质有丰富的“裂隙状”或“鹿角状”血管影,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的组织学构象。细胞异型性少见。免疫组化:Bcl-2 阳性,Vim 及CD34 常表现为强阳性,后者被认为是较特异和准确的免疫标志物[9-10]。

5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Vimentin 阳性,CD34 弥漫阳性或强阳性, Bcl-2 阳性。 EMA 阴性,S-100 阴性。
常以CD34和Vimentin阳性作为ISFT诊断依据。 研究显示,CD34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有关。一般情况下,在形态学良性的区域CD34表达率较高;而在明显间变的区域,CD34的阳性表达率往往下降或缺失[9]。Bcl-2是一个细胞凋亡抑制蛋白。研究发现Bcl-2在原始间充质细胞中表达,并且是SFTs比较特异的标记物。Bcl-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分布特点相似,即良性区域低表达,间变区域高表达。部分病例可检测到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者提示肿瘤有复发可能。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以CD34和V imentin阳性作为SFT诊断依据。Suster等[ 10] 认为bc-l 2 阳性表达在SFT的诊断中比CD34更为敏感。但也有些学者认为bc-l 2的表达只说明肿瘤细胞凋亡过程可能受抑,并非一个相对特异的标记物[ 11 ]

6 CT表现 无特异性。 孤立性肿块,边缘清楚,无分叶或浅分叶。
平时肿瘤呈等或略高密度(肿瘤细胞排列紧密且富含胶质 纤维),囊变坏死区呈低密度。 CT增强扫描实性部分通常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 平时肿瘤呈等或略高密度(与肿瘤细胞排列紧密且富含胶质纤维有关)

7 MR表现 T1WI 上通常呈等信号(相对脑皮质)。 T2WI 呈高、低混杂信号相间(“阴阳征”)。
略高信号中存在片状和结节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低的信号 T2WI略高信号——富细胞区。 T2WI 低 信 号 ——致密胶原纤维。 T2WI 低信号区明显强化是其特征! T2WI高信号——囊变坏死、黏液变性或出血,也可能与 含有较新鲜的纤维组织成分有关。 肿瘤内钙化、出血、坏死及囊变少见,肿瘤周围水肿少见 。 MR T2WI 略高信号中存在片状和结节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低信号。 低信号反映肿瘤富含致密胶原纤维的组织学特点,略高信号反映肿瘤细胞密集分布区域;病灶中的高信号区域主要为病变囊变坏死、黏液变性或出血所致,也可能与含有较新鲜的纤维组织成分有关,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of areas with low and high signal intensities on T2-weighted MRI, with black-and-white mixed pattern,

8 本例

9

10 (左枕天幕)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ICH:Vim,CD34,CD99,bcl-2(+); EMA(-/+),PR小灶(+),ki-67:LI3-5%.

11 CASE 2[1] Female, 45y. [1]Frédéric Clarenc¸ on, et al.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 Imaging findings.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 80,387–394

12 CASE 3[2] [2]刘衡,等.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 和MRI 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J],2011,30(9):1265-8

13 A 39-year-old female patient, SFT。
CASE 4[2]: A 39-year-old female patient, SFT。 [2]Chan-Young Choi, et al. An intracranial 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 Neuropathology 2011; 31, 177–182

14 鉴别诊断 血管周细胞瘤 脑膜瘤 神经鞘瘤 纤维型脑膜瘤及血管外皮细胞瘤免疫组化示CD34 阴性或呈灶性阳性,与SFT 有差别。

15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 HPC)
同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性肿瘤。 瘤细胞核异型大, 核分裂明显。更具侵袭性, 易发生复发与转移。 有丰富的网状纤维, 但没有MR呈低信号的致密胶原纤维。 血管更为丰富, 具有特征性的不规则鹿角状血管。 免疫表型: CD34弱阳性、局灶阳性; Vimentin +; EMA多阳性。 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同属纤维母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性肿瘤, 病理和免疫组化有交叉重叠。 HPC更具侵袭性,易发生复发与转移。 HPC起源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血管外膜细胞。 CD99 和Laminin 也可以表现为局灶阳性。 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梭形,其间少见或灶性可见嗜伊红染胶原纤维。瘤组织内血管更为丰富,血管腔大小不一呈分枝状或鹿角状。瘤细胞呈波形蛋白阳性,CD34呈灶性或小片状弱阳性。

16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 HPC)
瘤内囊变坏死、出血常见而不均匀,坏死范围常较大。 无T2WI呈低信号的致密胶原纤维。 常见血管流空影。 多数动脉期呈血管样显著强化,实质期进行性延迟强化。 T1WI 多为低到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肿瘤边界清楚,周围水肿轻,增强后明显强化。 瘤组织内血管更为丰富,血管腔大小不一呈分枝状或鹿角状。 瘤细胞间少见或灶性可见嗜伊红染胶原纤维。 瘤细胞呈波形蛋白阳性,CD34呈灶性或小片状弱阳性。

17 IHC:Vim、CD99、Bcl-2、SMA:(+);CD34:部分(+);EMA、S-100:(-);Ki-67LI约3%(+)。
(右小脑幕下)血管周细胞瘤。 IHC:Vim、CD99、Bcl-2、SMA:(+);CD34:部分(+);EMA、S-100:(-);Ki-67LI约3%(+)。 囊变明显,SWI血管,无T2WI低信号。

18 男,44岁。(左侧天幕)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像7个/50HPF(WHOⅡ级)。
IHC:Vimentin,CD34,Bcl-2,CD99,PR:(+);   EMA,GFAP:(-);   Ki-67:LI2%。

19 ?(左颞顶枕)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Vimentin(+)、Bcl-2(+)、CD99(+)、EMA灶区(+)、Ki-67约1%(+)、S-100(-)、CD34(-)、HMB45(-)、Melan-A(-)、CK(-)。

20 脑膜瘤 纤维型脑膜瘤。 瘤体内胶原纤维玻璃样变及钙化→自由水含量减少,间质 成分增多→T2WI 信号较低;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脑膜瘤多有“脑膜尾征”;ISFT虽然多与脑膜附着,但增强 扫描少见“脑膜尾征”。 脑膜瘤常致邻近颅骨骨质增生硬化。 有研究[4]表明ISFT虽然多与脑膜附着,但增强扫描少见“脑膜尾征”, 而脑膜瘤多有“脑膜尾征”,表现为等皮质T1、T2信号。 纤维型脑膜瘤。由于纤维型脑膜瘤往往包膜完整,瘤体内胶原纤维玻璃样变及钙化的出现使其自由水含量减少,间质成分增多,因此造成其T2WI 信号较低,这种表现是纤维型脑膜瘤常见的表现,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病理学上梭型瘤细胞束中可见小岛状脑膜瘤细胞和沙粒体,瘤细胞间嗜伊红染胶原纤维不如SFTs丰富。瘤细胞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呈阳性,CD34阴性或呈灶性阳性

21 女,47岁。(左枕肿瘤)纤维型脑膜瘤。

22 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位于桥小脑区肿块,内听道的扩大。 三叉神经鞘瘤:跨越中后颅窝,呈哑铃状。
囊变坏死多见,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增强后,囊性部 环形或分格状强化。 神经鞘瘤。SFT 发生于桥小脑角时应与之鉴别,神经鞘瘤囊变坏死多见,其内密度或信号不均匀,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鞘瘤囊性变较常见,三叉神经瘤跨颅中、后窝,呈哑铃状,二者与ISFT 鉴别较难,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23 男,28岁,左耳听力下降2年余 。 (左桥小脑角区) 神经鞘瘤。

24 女,26岁,右耳听力下降1年余。(右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

25 小结 颅内脑外孤立性肿块。 T2WI高低信号相间(富细胞区+少细胞区——致密胶原纤 维)。
少见脑膜尾征。 少见邻近颅骨增厚。

26 Thank you!


Download ppt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