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Jakub Andrzej Adamczyk Modified 5年之前
1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研究名稱: PIRLS =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主辦單位: IEA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 研究目的: 了解世界各國及各地區之四年級兒童的閱讀 能力
2
什麼是閱讀素養? PIRLS的定義: 能夠理解並運用書寫語言的能力 能夠從各式各樣的文本中建構出意義 能夠從閱讀中學習
參與學校或生活中閱讀社群的活動 由閱讀中獲得樂趣 圈起來的,就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要針對圈起來的看教學效果。
3
什麼是閱讀? 請寫下你的定義。 這是詞典寫的: 閱覽誦讀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4
閱讀是什麼? 閱讀的定義經常有以下的因素 你的重點有哪些? 在自己的定義和重點上加上*號 對象:文字及文字以外的媒體
主角:主動建構意義的讀者 讀者捕捉不同作者/作品的訊息 功能:吸取資訊 增進理解 提升思考力、洞察力、創造力 取得娛樂、心靈共鳴、舒解情懷 層次:提取訊息→推論分析→詮釋整合→比較評估
5
什麼是閱讀理解? 寫下你的定義或看法
6
1970年以前 一般教育家對閱讀理解的看法: 解碼加上口頭語言就是書面語言的閱讀 能夠理解口頭語言(會聽)就能理解書面語(會讀)
所以,只要會 解碼(教注音符號) 有足夠詞彙(教課文字詞) 會聽(幼稚園負責) 就有閱讀理解能力 不少台灣語文教學者認同這個看法。
7
近30多年來 一般教育家(含PIRLS主持者)對閱讀理解的看法: 閱讀理解是一個複雜的歷程 閱讀理解是一個策略性的歷程
閱讀理解策略讓讀者有效的運用認知、經驗和思維 例如:Beck (1997) 的定義 閱讀理解是一個建構知識的歷程,能理解即是能夠 解釋資訊、能連結已有知識和新資訊、能運用資訊。
8
可是,在台灣,我做過教室觀察,我做過教材的分析, 我的結論是:
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課文的理解 策略的教學聚焦在回答測驗題和習作題 教學策略在於評估學生直接從文本提取資訊的能力 教學策略沒有幫助學生獨立理解所讀的任何文本 我個人認為 閱讀理解不只是要思考文字的意思(讀到什麼) 還包括從文字中所獲得的意義(學到什麼) 閱讀就是思考 (Reading is thinking) 透過閱讀可以改變思維 (Reading can change thinking)
9
閱讀有什麼策略? 1992國際閱讀學會出版的書: What research has to say to the teacher of reading 〈研究結果給閱讀教師的忠告〉 教師須 先了解自己的策略 先試用策略 再發展出教閱讀策略的策略 今天的工作坊,就試著讓諸位了解和試用其中一個閱 讀策略。
10
閱讀有什麼策略 主動的、有思維的讀者用來建構意義的主要策略: 今天的工作坊把重點放在有連結的閱讀策略 找連結(已知文本、文本文本)
提問(問自己、問作者) 運用已知 預測(閱讀前、閱讀中) 推論(閱讀中、閱讀後) 圖像化 抓重點 統整 監控理解 修正誤解 今天的工作坊把重點放在有連結的閱讀策略
11
連結是… … 搭一道知識的橋 新知 已知
12
連結策略的作用 假如:讀者和故事的主角有相似的經驗 就:更能理解主角的動機、思維、感受 假如:讀者能從經驗中挖出背景知識 就:更能吸收新資訊
假如:讀者和故事的主角有相似的經驗 就:更能理解主角的動機、思維、感受 假如:讀者能從經驗中挖出背景知識 就:更能吸收新資訊 假如:讀者讀過類似的文體或同一作者的書 就:更能利用形式的資訊來解理
13
常用的連結類形 文本→個人(已有經驗、知識) 文本→文本(看過的詩、書、海報) 文本→生活(生活中的議題、事件)
14
教學範例一:讓我想起…… (1) 目標:透過有聲思考介紹連結 材料:真實故事或傳記(樓上樓下祖母) 回應: 表示「想起一個舊經驗」,寫在貼紙上 表示「記得有一次……」
15
讓我想起…… (2) 這是最簡單的連結 教師用個人經驗示範 邀請學生加入,每人寫一張貼紙 用簡單的表格整理班上的 張貼在班上
16
學生在閱讀中擴充自己的思想之後,可以用想到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故事。 樓上樓下的祖母聯想表
讓我想起……(3) 故事聯想表 學生在閱讀中擴充自己的思想之後,可以用想到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故事。 樓上樓下的祖母聯想表 故事的情節 讓我想到……
17
讓我想起…… (4) 回應的質比量重要 後續活動 比較以下的連結 比較有經驗之後可以檢視各小組寫的連結,排出深度、廣度…… 我也有個祖母
讓我想起…… (4) 回應的質比量重要 後續活動 比較以下的連結 我也有個祖母 我想住兩層樓的公寓 他寫出我的狗死的時候,我的感覺 讓我想起我沒有告訴外婆我愛吃她做的菜 比較有經驗之後可以檢視各小組寫的連結,排出深度、廣度……
18
教學範例二:想到什麼? 目標:辦別不同類形的聯想 材料:有點啟示或哲理的圖畫書(Lobel) 回應: 每人一本書默讀
自:想起自己的事、自己的經驗 文:想起另一篇文章 人:想起類似的人 故:想起另一個故事 生:想起生活的道理 知:想起已有的知識 每人一本書默讀 可以先把回應貼上,讀後再寫上聯想到的內容
19
教學範例三:它們都…… (1) 目標:示範文本與文本之間的連結,找共同的主題、形式 材料:相同作家或相同主題的書,最少三本 回應: 文
教學範例三:它們都…… (1) 目標:示範文本與文本之間的連結,找共同的主題、形式 材料:相同作家或相同主題的書,最少三本 回應: 文 再讀兩本Lobel的書 在回應貼上寫出本書和上次看的相同點
20
它們都…… (2) 故事內容的連結較容易 讀者可以比較的(由易到難) 人物的個性、行為、想法 故事情節 主題、啟示
21
它們都…… (3) 作者和形式的連結比較難 注意:學生要找的是「相同點」 相同作者的共同主題、寫作手法、思路 不同作者對相同主題的處理
它們都…… (3) 作者和形式的連結比較難 相同作者的共同主題、寫作手法、思路 不同作者對相同主題的處理 相同故事的不同寫法或版本 注意:學生要找的是「相同點」 找不同較易 可以先列出不同點再歸納主題
22
教學範例四:我發現…… (1) 目標:1. 小組分享連結來建立理解 2. 比對已知和新知 材料:傳遞知識的說明性文本 回應: 知
23
我發現…… (2) 有些學生的背景知識不足 有些學生有背景知識但不會喚起和應用 教師示範之後,學生須有機會互相合作練習
我發現…… (2) 有些學生的背景知識不足 有些學生有背景知識但不會喚起和應用 教師示範之後,學生須有機會互相合作練習 小組分享時,教師參與,替他們做記錄 協助學生辨別不同類型的連結 辨別連結的類型,會協助學生增加連結,察覺自己的連結 絕對不要以分類的正確性作為評量的依據
24
我發現…… (3)
25
我發現…… (4) 從圖書室挑一本書練習 2人互動合作 1人讀 1人寫貼貼 換一本書 換一個人讀
26
連結的強弱 連結的作用,是鼓勵讀者找出文本的意義,不是隨便做聯想 弱的—兩本書都有祖母 兩本書都有插圖 一本有小貓,另一本有小狗
弱的—兩本書都有祖母 兩本書都有插圖 一本有小貓,另一本有小狗 較有意義的—兩本書都有人說謊 兩本書都談老人和孫子的關係 一本是孫子說謊讓祖父失望,另一本的外婆 騙人,讓孫子難為情 教師須注意連結的意義,可以用追問的方式來提升連結的品質 教師須注意連結的真實性,不是為了交功課編出一些連結
27
連結的分類 分類的目的是協助讀者監控自己的理解,增進閱讀的收獲,以及思考意義 連結會有重疊,思考重點不同,分類會隨著改變
教師不須批改分類的正確性,只要不斷的協助讀者做更深層的思考
28
了解連結的功能 教師須提醒學生,閱讀時做連結是為了理解 可用的追問: 這個連結(聯想)幫助你了解故事的哪個方面?
這項知識和書中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很有趣,你的經驗是21世紀的(台灣的),故事是16世紀的(外國的),你看到的相同點是什麼?
29
教師對學生的連結可用的回應 我沒有你這種害怕的經驗,所以你會比我更了解主角的感覺
潔兒沒養過寵物,也沒有遇過死亡,所以她沒有那麼深刻的感愛,雖然她沒有連結,但是她從討論中有最大的收獲
30
進階的連結 文學原素,如 人物描繪 情節起伏 時代背景 寫作技巧 文類和文體的特徵 作者的手法 字詞和句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