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提问]什么叫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些粒子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 = =

2 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同电子层——同横行 同最外层电子——同纵行

3 一、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4 一、元素周期表(长式)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方法 1、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5 周期 族 短周期:第1~3周期 长周期:第4~6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副族:IB~VIIB族 7个 主族:IA~VIIA族 7个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短周期:第1~3周期 周期 长周期:第4~6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副族:IB~VIIB族 7个 主族:IA~VIIA族 7个 VIII族:由3个纵行组成 1个 0族:稀有气体元素 个

6 二.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关系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和元素的性质

7

8 注意

9

10

11

12 8 2 8 18 18 32

13 二 .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关系 2.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14 递 减 递 增 递 减 化合价 +1 +2 +3 原子半径 还原性递减 氧化性递增 氧化还原性 阳 . 阴 离 子 均 递 减 离子半径
+4-4 +5-3 +6-2 +7-1 递 减 原子半径 还原性递减 氧化性递增 氧化还原性 阳 . 阴 离 子 均 递 减 离子半径 递 增 阳离子氧化性 递 减 阴离子还原性 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金属.非金属性

15 化合价 +1 +2 +3 最高氧化物R R2O R2O5 R2O3 RO2 RO3 R2O7 RO 碱性 酸性 RH4 RH3 气态氢化物
+4-4 +5-3 +6-2 +7-1 最高氧化物R R2O R2O5 R2O3 RO2 RO3 R2O7 RO R(OH)2 H2RO3 HRO3 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HRO4 ROH R(OH)3 H2RO4 H3RO4 H4RO4 对应 水化 递 减 碱性 递 增 酸性 RH4 RH3 气态氢化物 H2R HR 递 增 稳定性

16 二.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3.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同主族 和元素的性质

17 原 子 半 径 离 子 半 径 氧化 还原 性 金属性 非金属 性 氧化 还原 性
高价氧 化对应 水化物 酸碱性 气态 氢化 物稳 定性 氧化 还原 还原 氧化

18 非 金 属 性 递 增 金 属 性 递 增 非 金 属 性 递 增 金 属 性 递 增
非 金 属 性 递 增 非金属性最强 金 属 最 强 金 属 性 递 增

19 四、等电子体:含有相同电子总数的粒子 含有10个电子的粒子有: 1、分子:HF、H2O、NH3、CH4 2、原子:Ne
3、阳离子:Na+、Mg2+、Al3+、NH4+、H3O+ 4、阴离子:N3-、O2-、F-、OH-、NH2- 含有18个电子的粒子有: SiH4、PH3、H2S、HCl、F2、Ar、S2-、Cl-、K+、Ca2+、HS- 含有2个电子的粒子有:H-、He、Li+、Be2+

20 五、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 具有2、8结构的粒子: 具有2、8、8结构的粒子:
N3-、O2-、F- (Ne) Na+、Mg2+、Al3+ 具有2、8、8结构的粒子: S2- Cl- (Ar) K Ca2+ 注意这些原子(或离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排列规律以及半径大小。

21 六、微粒半径比较规律 (1) r(Cl-)>r(Cl),r(Na+)<r(Na); (2)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如: r(F- )>r Na+)>r(Mg2+)>r(Al3+); (3)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小。 同主族元素原子和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增大。

22 3.斜线是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 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也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周期序数等于主族序数的元素具有两性. 和铝相似,最高氧化物和对应水化物既能和 酸反应又能碱反应 4.价电子: 一般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5.最高正价=主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8—|负价|

23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提问]什么叫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些粒子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 = =

24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1、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3、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25 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3、非金属性强的可以置换非金属性弱的
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 性强弱 3、金属性强的可以置换金属性弱的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1、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3、非金属性强的可以置换非金属性弱的

26 钠、镁和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Mg + 2H2O = Mg(OH)2 + H2  金属性
Na>Mg

27 向盛有已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的试管中,各加入2mL 1mol/L的盐酸。
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28 镁、铝和盐酸的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 金属性
Mg > Al

29 ? 金属性 Na > Mg > Al 金属性 Na > Mg > Al 原子序数 11 12 13 元素符号 N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情况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冷水剧烈 热水较快盐酸剧烈 盐酸较快 NaOH Mg(OH)2 Al(OH)3 ? 强碱 中强碱 金属性 Na > Mg > Al 金属性 Na > Mg > Al

30 取少量1mol/L AlCl3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3mol/L的NaOH 溶液至产生大量Al(OH)3白色絮状沉淀为止。
AlCl3 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

31 将Al(OH)3沉淀分盛在两只试管中,然后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ol/L HCl溶液和3mol/L NaOH溶液。
稀硫酸 HCl Al(OH)3 NaOH Al(OH)3 和酸、碱的反应

32 两性氢氧化物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3H = Al H2O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作两性氢氧化物。

33 两性氧化物 Al2O3 + HCl 6 2 3 AlCl3 + H2O Al2O3 + 6 H+ 2Al3+ + 3H2O
AlCl3 + H2O Al2O3 + 6 H+ 2Al H2O Al2O3 + NaOH NaAlO2 + H2O Al2O3+2 OH– AlO2– H2O 象Al2O3这样,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

34 ? 金属性 Na > Mg > Al 原子序数 11 12 13 元素符号 Na Mg Al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情况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冷水剧烈 热水较快盐酸剧烈 盐酸较快 Al(OH)3 ? NaOH 强碱 Mg(OH)2中强碱 金属性 Na > Mg > Al

35 金属性 Na > Mg > Al 金属性 Na > Mg > Al 原子序数 11 12 13 元素符号 Na Mg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情况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冷水剧烈 热水较快盐酸剧烈 盐酸较快 Al(OH)3两性氢氧化物 NaOH 强碱 Mg(OH)2中强碱 金属性 Na > Mg > Al 金属性 Na > Mg > Al

36 非金属性 Si < P < S < Cl 非金属性 Si < P < S < Cl 14 15 16
原子序数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Si P S Cl 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光照或点燃爆炸化合 高温 磷蒸气 加热 很不稳定 SiH4 不稳定 PH3 不很稳定 H2S 稳定 HCl H4SiO4极弱酸 H3PO4中强酸 H2SO4强酸 HClO4最强酸 非金属性 Si < P < S < Cl 非金属性 Si < P < S < Cl

37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单质和水(或酸)反应情况 冷水剧烈 热水较快 盐酸剧烈 盐酸较快 稀有气体元素 高温 磷蒸气与H2能反应 须加热 光照或点燃爆炸化合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 氧化物 H4SiO4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最强酸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8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9 C 练习: 下列递变情况 的是: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 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下列递变情况 的是: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 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 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不正确

40 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 H2YO4 > H3ZO4,则下列说法判断 的是
A. 阴离子半径 X > Y >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X > H2Y > ZH3 C. 元素的非金属性 X > Y > Z D. 单质的氧化性 X > Y > Z 错误 A

41 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Download ppt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