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地球內部構造
2
宜蘭清水 鑽井台 目前世界最深的鑽井(深約12262公尺)位於俄羅斯極圈地區的科拉(kola )半島,自西元1970年開始鑽掘,但在西元1992年因為高溫而無法繼續。
4
地震波 (1)體波(body wave):可在地球內部傳播,依波動性質之不同又分為: P波(primary wave,縱波或壓縮波):性質與音波相似,質點運動和波傳播方向一致,速度最快。 S波(shear wave or secondary wave,橫波或剪力波):質點運動與波傳播方向垂直,產生前後左右在水平各方向的振動,速度次之。 (2)表面波(surface wave):沿地球表層或地球內部界面傳播,主要可分為: 洛夫波(Love wave):質點沿著水平面產生和波傳播方向垂直的運動。 雷利波(Rayleigh wave):質點在平行於震波傳播的垂直面上,沿著橢圓形軌跡震動
5
Andrija Mohorovičić Moho (莫氏不連續面)
6
Beno Gutenberg 古氏不連續面
7
Inge Lehmann 雷氏不連續面
8
地殼 Moho (莫氏不連續面) 上部地函 上下地函分界(約700KM) 地核 地函 地殼 下部地函 古氏不連續面(約2900KM) 外地核 雷氏不連續面(約5100KM) 內地核
11
地殼 Moho 岩石圈 低速帶分界 軟流圈 低速帶分界 上部地函
12
地殼 Moho 岩石圈 低速帶分界 軟流圈 低速帶分界 上部地函
13
地殼 成分:氧,矽,鋁,鐵,鈣,鈉,鉀,鎂 大陸地殼:厚約35~40km。 主要為花崗岩質。 平均密度較小。 海洋地殼:厚約6~7km。
主要為玄武岩質。 平均密度較大。
14
地殼均衡學說
15
岩石圈 岩石圈 = 地殼 + 部分上部地函。 岩石圈 = 板塊。 剛性的岩石,下接較塑性的軟流圈。 厚約100km。
16
軟流圈 軟流圈 = 深度約介在100~250km之間。 厚度約150km。 塑性的部分熔融岩石,上接剛性的岩石圈。
大約1~10%的部分熔融岩石。
17
地函 主要為橄欖岩質的岩石。 厚度介於40~2900km之間。 約佔地球總體積的80%。 密度大於地殼。
18
地核 主要由鐵、鎳組成的金屬。 厚度介於2900~6370km之間。 約佔地球總體積的15%。 密度最大的一層。 厚度最厚的一層。
19
地核&地函&地殼比較 密度:地核 > 地函 > 地殼。 厚度:地核 > 地函 > 地殼。
體積:地函 > 地核 > 地殼。
21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