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論語與現代人生 快樂的藝術: 為什麼 不快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論語與現代人生 快樂的藝術: 為什麼 不快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論語與現代人生 快樂的藝術: 為什麼 不快樂?

2 論語裡的快樂之道| 孔、顏之樂 而是由內在決定的。 209 身,因為人的生命不是由外在決定, 外在的條件再怎麼差都不會影響自
不改其樂。賢哉,回也!」(6.11) 209 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 人的生命由內在決定: 顏回之樂: 論語裡的快樂之道| 孔、顏之樂

3 來源是由內而發的。 條件,照樣可以快樂。因為快樂的 一個人活著只要具備最基本的生活 我如浮雲。」(7.16) 252 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在世界上我們擁有的越多,外在的考慮就越多,如此一來,內在能發出來的力量就越小。 快樂的來源由內而發: 孔子之樂:

4 就會身不由己。 402-403 以自得其樂。如果志向被別人限制, 調,不管有沒有從政的機會,都可 曾皙的志向顯示出他自由的生命情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11.26) 乎舞雩,詠而歸。」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 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不受限於外在條件,就會自在快樂: 曾皙(曾點)之樂:

5 論語裡的快樂之道 論語裡的快樂之道: 人的生命由內在決定 快樂的來源由內而發 不受限於外在條件,就會自在快樂
論語告訴我們,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事物。以真誠向善的心從善使內心充實,就能不受限於外在的條件,而得到心靈自由,從內而發的感到快樂。 然而這樣,真的能解開現代人的心結,而使我們得到快樂嗎? 我們用現代的語言來進一步的探討看看! 論語裡的快樂之道

6 論語與現代人生 論語裡的快樂之道 適用於現代人的生活嗎?

7 為什麼「快樂」不能長久 是因為對快樂有錯誤的想像。 」 (DanielGilbert)表示:「人們之所以不快樂,
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丹尼爾·吉伯特 事實上,我們不了解快樂是什麼,因此用盡各種方法追求快樂,但就像是替長了壁癌的牆面塗上一層新的油漆,只是暫時的掩蓋,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 為什麼「快樂」這麼容易消逝呢? 我們總以為只要得到或是做到某件事,例如:考上名校、升職加薪、擁有最新款手機或名牌包……我們就會很快樂,然而我們總發現,這些能讓人開心好些時日的「快樂」,要不了多久,便又消逝無蹤。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怎樣能得到快樂?」 為什麼「快樂」不能長久

8 我們以為是過去發生的事、現在發生的事,或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讓我們覺得快樂或是導致我們不快樂。如果我們總是讓這些外在的事物決定我們的喜怒,那麼不管我們得到什麼快樂,這份快樂永遠都會再度流失,而我們也必須活在反反覆覆、辛苦追求又失去的循環裡。 我想再問大家另一個問題:「那麼,怎樣不失去快樂?」

9 為什麼「不失去快樂」這麼難 你會不會突然覺得,這個問題難回答得多?
孩子買了新玩具,可以開心一下午;女人買了新衣服,可以開心兩、三天;男人加薪,可以開心一個月……但是過了不久,孩子又無聊了,女人又覺得乏味了,男人又累壞了。 從小到大,父母、學校和社會好像都在教我們怎樣得到快樂,比如說考好學校、做好工作、培養興趣嗜好。他們說,這樣我們就能得到快樂。懂得做人、懂得理財、懂得運動和飲食健康,這樣就能幸福的過完一生。 說起來一切出發點都很正面;然而,當要注意的事情越來越多,跟我們競爭的人也愈來愈拚,事情又好像永遠也學不完、做不完的時候,快樂就彷彿風中脆弱的燭火了。 為什麼「不失去快樂」這麼難

10 這樣的人生豈不是很疲累? 看看我們的身邊,有幾個人真的隨著年紀增長、奮鬥時間越長,而真的越來越快樂呢?
因為無論你得到多少快樂,如果快樂總是會失去,甚至快速的流失,那麼,這樣的人生就像你每天都必須扛著漏底的水桶到三里外去取水,還沒回到家,水桶裡的水已經所剩無幾,因此又得反反覆覆的往返汲水。 現代的商業社會,最喜歡的是提供你短暫的滿足,最害怕的是你真的很滿足。他們觀察到,你還能夠快樂,只是快樂的時間愈來愈短,你很快就會回到擔心和乏味的感覺裡。 他們居心不良沒錯,但他們卻贏了。我們很脆弱、我們很容易從快樂變成不快樂,就像個破洞的水桶,一直在漏,卻只懂得傻傻的裝。他們把我們看穿了,我們是一個很快需要向他們購買下一次快樂的人。 這樣的人生豈不是很疲累?

11 快樂很花錢,卻又留不住 我們現在的生活不就像這樣嗎?
例如,好不容易花兩、三千塊到SPA裡放鬆排毒了一番,但是從踏出芳療店,面對恐怖車水馬龍的一剎那起,我們的壓力又開始累積了。兩、三千塊的功效,沒兩、三天就迅速消失,於是你得出自己必須努力賺更多錢的結論。 現代人的一生就在這個邏輯裡消耗殆盡。這很悲哀,快樂很花錢,卻又留不住。 你不妨問所有商人一個問題:「我要怎樣買了你的商品,滿足了以後,不再失去這個滿足?快樂了以後,不再失去這個快樂? 」 你會發現大家都想閃人,因為你的問題讓大家很尷尬。所以,問別人是沒有用的,要問自己。 快樂很花錢,卻又留不住

12 你,快樂嗎? 為什麼越想得到快樂就越不快樂?
你快樂嗎?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想著那些讓自己快樂的事?還是你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想著那些讓你不快樂的事? 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一種不能說快樂,只能說「還可以」的狀態裡。雖然生活中總有快樂的片段,但這樣的時刻並不多,尤其當我們擁有了越多事物以後,反而演變成越多的騎虎難下。 快樂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共同目標,然而我們卻常習慣將心力放在讓我們不快樂的問題上,反而讓我們離快樂越來越遠。 你,快樂嗎? 為什麼越想得到快樂就越不快樂?

13 為什麼 越想得到快樂就越不快樂?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
我們總習慣從外界尋求快樂的感受,以為得到了什麼就能夠擁有快樂,所以就花了絕大部份的時間,努力改善外在的條件。但是,我們對於世界的控制是有限的、暫時的。向外求,永遠也找不到完美的解答。因為只要少了其中一種元素,你就無法達成圓滿的快樂目標。 太過於仰賴外界的物質力量,只會讓我們陷入盲目追求的陷阱裡,讓我們不自覺的步入不快樂的狀態中。因此,越想追求快樂就會越感到挫折與痛苦。 所以是我們選錯了方向,所以才會讓追求快樂,導致更多的不快樂。 為什麼 越想得到快樂就越不快樂?

14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但要得到快樂,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快樂是什麼。」─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快樂是發自內心的平靜與圓滿,是一種生命的狀態,不是時常變化的情緒。 「要改變世界,可能很難,但是我們永遠可以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式。」藏傳佛教喇嘛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點出了快樂與否的關鍵,不在外在環境,而存乎我們的內心。也就是說: 快樂是一種詮釋世界的方法,我們很難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如何看待世界: 下雨天 閃電 掉了一隻新鞋 美國總統羅斯福遭梁上君子光顧 林肯對競爭對手寬容 快樂是一種詮釋世界的方法,我們很難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如何看待世界。 那麼, 追尋「快樂」的正確方向是 什麼呢?

15 心,決定一切 樂亦在其中矣。」(7.16) 252 孔子之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顏回之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6.11) 209 所以,真正決定我們快樂與否的並非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我們的心。心是將我們的經驗詮釋為痛苦或快樂的根源,因此主宰你是否快樂的是自己的心。 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心。雖然外在條件對於滿足有相當的影響,但是,是心決定把外在環境詮釋為快樂還是痛苦。即使我們什麼都有了,還是可能極度不快樂;相反的,我們即使面對磨難,還是可以維持堅強與寧靜。我們的心,是可以駕馭環境的。 心,決定一切

16 快樂是一種 必須學習才會有的能力 人心煩的事物,情緒隨即就能煙消雲散。 己的情緒轉折、注視自己的心境,而非惹
現那只是一堆霧氣。同樣地,當你看見自 上面,端詳波濤洶湧的情緒巨浪,就會發 正視像暴風雨般的情緒,就像你坐在雲海 陷泥沼,因此要向自己的內心去尋找解方。 容易困在憤怒的情緒裡。向外追尋只會深 想那個討厭的事物,但這反而會讓我們更 當我們對某件事越生氣時,往往會不斷去 1.正視負面情緒的本質: 尋找快樂並非透過玫瑰色鏡片來看我們的生命,也不是要我們無視生命中的痛苦和不圓滿。而是必須學習改變看世界的方式/學習如何看待事物: 快樂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但是是必須學習才會有的能力。 快樂是一種 必須學習才會有的能力

17 2.訓練心智: 訓練心智即是訓練擁有相反的情緒解藥。 當我們對某件事物有某種情緒時,不可 能同時有相反的情緒,就像我們無法在 和他人熱情擁抱的同時,卻又出拳傷害 對方,因此透過訓練心智產生相反的情 緒解藥,就能消融原來的情緒。例如, 用正面情緒去化解負面情緒,以愛化解 恨,以內在的自由化解執著的念頭,用 每一種情緒的反面來釋放被負面情緒困 住的自己。

18 靈的毒素去除: 3. 快樂是一種精神上的排毒,將那些毒害心 淨化心靈,是獲得內心平靜與快樂的方式。 去除仇恨、迷戀、貪婪、驕傲、嫉妒等污染我們心靈的情緒。 我們需要培養和諧、憐憫之心、利他之愛等使內心自由的元素,以逐漸淨化心靈;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16.5) 576 要過快樂的生活,這個了解就是關鍵:什麼樣的心理狀態,會令我們的快樂生活枯萎,而又是什麼能滋潤它?

19 雖然我們不能否認外在的物質條件能帶給我們生活品質上的滿足,但我們一旦了解到「快樂」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一種朝向內在自由與慈悲的愉悅,它是一種在精神上,向內尋求的充足。那麼,我們就是找對了方向,就不再掉入一再向外追求卻又一再失去的痛苦循環中。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我們無力改變這些事實,但卻能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快樂的人不一定擁有的比別人多,卻一定比別人想得更開闊。即便我們擁有再多,如果沒有一份豁達和寬容,人生也只能在患得患失中度過。 這也就是論語告訴我們的,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事物,內心充實,就能不受限於外在的條件,而得到心靈的自由,從內而發的感到快樂!而這不就是孔子、顏回與曾點之樂啊! 這就是孔子、顏回與曾點之樂


Download ppt "論語與現代人生 快樂的藝術: 為什麼 不快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