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第一节 产业利润的平均化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课时:3 作业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第一节 产业利润的平均化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课时:3 作业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第一节 产业利润的平均化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课时:3 作业题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是如何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的;理解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利润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掌握商业资本的职能及流通费用的补偿。 [重点难点] 成本价格、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概念;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业资本的实质。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与劳动价值论基础;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

3 第一节 产业利润的平均化

4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或称成本):由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价格。用K来表示。 2、成本的经济意义:
(1)成本是资本家出售其商品的最低界限 (2)成本的高低是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3、利润:剩余价值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用P来表示。m转化为P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5 4、m与P的区别与联系 (1)m与P的区别: ①两者含义不同(前已表述) ②两者相对谁而言不同:m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P是相对于预付总资本而言。 ③m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P则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m与P的联系: 两者本质上是一个东西,都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m是P的本质,P是m的转化形式。 5、商品价值构成的变化(m转化为P后) W = C + V + m 转化为 W = K + P

6 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利润率(P’):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 = m/C
2、m’与P’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的区别: A、两者的含义不同(前已表述) B、两者的数量不同:m’永远大于P’ C、两者反映的关系不同:m’反映的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或反映的是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P’反映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7 (2)m’与P’的联系:P’是m’的转化形式,它们只不过是同一个m量与不同的资本量相比较而得出的不同比率。
3、影响P’高低的因素: 第一,m’的高低;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就不同的生产部门而言,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同P’成反比;就同一部门内部的不同企业而言,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同P’ 成正比;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 4、m’、M’、p’的区别点与共同点:

8 (1)区别点:①含义不同(前已述); ②反映关系不同(前已述) (2)共同点:都反映资本的增殖程度

9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率( )的形成 (1)各个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P’
1、平均利润率( )的形成 (1)各个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P’ (2)由于各个部门不同P’的存在,必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竞争,资本的相互转移,直到形成平均利润率( ) (3)平均利润率就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10

11 2、平均利润( )的形成 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各个资本家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2、平均利润( )的形成 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各个资本家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3、P转化为 ,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12 四、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K+ )
2、生产价格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3、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

13 第一,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相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总额同整个工人阶级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第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其商品的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有可能不相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同商品的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第三,生产价格的任何变动,归根到底都是商品价值变动的结果。

14 4、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看,揭示了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内在联系,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形式上的矛盾。 从实践上看,它揭示了: (1)工人不仅直接受到本企业或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到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 (2)各个资本家在瓜分利润的过程中存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但在剥削工人阶级方面都是和衷共济的兄弟; (3)无产阶级要求得到自身的解放,就必须联合起来推翻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

15

16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7 一、商业资本 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地经营商品买卖的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
2、商业资本的职能: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3、商业资本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精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增加剩余价值,提高利润率; 第二,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从而增加剩余价值,提高利润率;

18 第三,有利于加速资本周转,从而增加剩余价值,提高利润率;
第四,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五,容易造成生产与消费脱节的现象,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19 二、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所获得的利润。 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产业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商业资本同产业资本一样要获得平均利润。 4、商业资本家是通过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取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他的一部分m。

20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生产性流通费用:由商品使用价值运动引起的费用。它包括:
(1)运输费用 (2)保管费用 从增大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 (3)包装费用 2、纯粹流通费用:由商品价值形式变化引起的费用。它包括: (1)买卖时间的花费 (2)簿记费用 从m总额中扣除得以补偿 (3)货币费用

21 作业题 1、名词解释 成本价格、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商业利润、

22 2、问答题 (1)m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m与P有何区别与联系? (2)m’与P’有何区别与联系? (3)影响P’的因素有哪些?
(4) 、 、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试述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5)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6)商业资本独立存在的作用有哪些?


Download ppt "第七章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第一节 产业利润的平均化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课时:3 作业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