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主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主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主讲:

2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独立资本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如农业(生产食品)、工业、建筑业(生产住房、桥梁、道路等)、采矿业(生产矿产原材料)部门的资本,投放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服务的交通运输业的资本业是产业资本。

3 商业资本是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独立的资本形式;
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 由于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更具体,为方便我们更直观的理解资本的循环,所以本章以产业资本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资本的循环。

4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 与之相对应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5 G W Pm A (1)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购买阶段
公式为: G W Pm A

6 资本购买过程不是一般商品流通过程,而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做准备,提供条件。为什么?
所购买的物质内容不同。 资本购买过程G-W,W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一般商品的流通过程g-w,是用货币购买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可以是生产资料Pm,也可以是生活资料。

7 结合上一章的内容谈谈资本家在购买阶段应注意些什么? 资本家应依据资本有机构成实施购买行为。
一方面要依据资本技术构成购买与劳动技能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尽量使劳动力和劳动对象能有效结合。如所聘请的工人不会用电脑、不懂现代化生产工具,购买再先进的自动化机床和生产工具也只能是个摆设,对于生产剩余价值不能充分发挥任何作用,而且带来资本的浪费。

8 另一方面要依据资本价值构成在数量上保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具有恰当的比例,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若生产资料太少不能吸收劳动工人的必要劳动则要亏损,若恰好能吸收必要劳动则盈亏持平,若生产资料太多超出了所有剩余劳动的数量则有闲置的生产资料,所以必须购买恰好能吸收劳动工人全部剩余劳动的生产资料为最优。

9 特点:资本价值量不变,形态发生变化。 经过购买阶段,资本价值在数量上没有发生变化(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领域、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由货币变为生产要素。 货币资本的职能: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10 Pm … W W´ P A (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在生产阶段,劳动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作用于生产资料,用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当中,用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也凝结在新的商品当中。在必要劳动时间,是创造劳动力价值,是预付资本的价值补偿过程;在剩余劳动时间,是创造剩余价值,是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形式表现为生产资本。 W Pm A P

11 实质:是剩余价值产生过程。 特点:资本价值量发生变化、形态发生变化。 经过生产阶段,资本发生了增殖,即产生了剩余价值。在形态上由原材料(布匹)转变为新商品(服装)。 职能:产生剩余价值。

12 W´ G´ (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销售阶段
在销售阶段,资本家把通过工人劳动的成果新商品拿到市场上售卖,换回更多的货币。新商品的总价值W=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资本形式表现为商品资本。 公式为:

13 销售阶段也不是一般商品流通过程,与购买阶段一样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为什么?
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销售阶段本身决定的。资本家销售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包含着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存在形式,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14 实质: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 特点:资本增殖得到实现,形态发生变化。 经过销售阶段,资本家通过售卖商品收回预付资本而且使剩余价值得以实现,在形态上由商品转化为货币。 商品资本的职能: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15 产业资本经历的三个阶段,哪个阶段对个别资本所有者来说是最重要的?
如果购买阶段发生障碍,也就是原材料或劳动力供应不足,其它条件不变,对于资本家来说无非是生产规模不够大,资本家还是可以继续生产,只是少赚而已。 在生产阶段一般不会发生障碍,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产物,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16 如果销售阶段发生障碍,也就是产品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里指的是不能完全卖出去或根本卖不出去,而不是不够卖(购买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是对资本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正常进行和资本家的命运。如果新商品卖不出去,资本再生产就会中断;如果卖的速度不同,资本的再生产规模就会以不同程度扩大或缩小;如果新商品只卖掉一部分,有可能只补偿预付的资本价值,而不能实现剩余价值,如果卖掉的太少,有可能不仅不能实现剩余价值,甚至不能补偿预付资本价值,最终导致破产。

17 若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出障碍,货币资本闲置,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最大化。
若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出障碍,劳动与生产资料不能有效结合,无法生产出商品,也就无法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 若第三阶段销售阶段出障碍,商品无法全部卖出,导致商品积压不能折现,造成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甚至破产。

18 (4)产业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用公式表示为:

19 资本的循环,一方面只有不停顿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资本在第一阶段G—W停顿下来,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在生产阶段停顿下来,要么生产资料就会搁着不起作用,要么劳动力就会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资本在最后阶段W'—G'停顿下来,卖不出去而堆积起来的商品就会把流通阻塞。

20 另一方面,资本在其运动的每一阶段上,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只有完成每一阶段上的相应职能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转化为新的形式。在循环过程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产业资本都被限定在一定的形式上: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所以说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并不是独立的资本,自身不能增殖,而是产业资本循环在特定阶段所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依次采取所有这三种形式的。

21 Pm A G G′ W 两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流通过程 生产过程 流通过程
G′ W Pm A G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流通过程 生产过程 流通过程

22 Pm A G G′ W 三阶段的统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依次更替的 购买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售卖阶段
G′ W Pm A G 购买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售卖阶段

23 Pm A G G′ W m 三职能的统一: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而不是三种独立的资本 GK
G′ W Pm A G GK 生产K WK 为m生产做准备 生产m 实现m m

24 生产资本循环 货币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三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资本家追逐私利的欲望无止境,资本运动也就无止境,资本也就无止境的反复循环。资本循环公式为: 生产资本循环 G—W…P … W´— G´ • G — W… P…W´— G´• G– 货币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25 货币资本循环 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运动 G — W … P … W´ — G´ 特点: 清楚表明资本生产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但掩盖了m的真正来源

26 生产资本循环 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运动 P … W´ — G´(• G) — W … P 特点: 清楚表明m来源于生产,但掩盖了资本生产的目的

27 商品资本循环 以商品资本为起点和复归点的运动 W´ — G´(• G) — W … P … W´ 特点: 揭示了流通过程对于资本循环的重要性,但掩盖了资本所有者追求m的真实动机

28 三种形式的资本循环各有自己的特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但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片面性,因此必须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进行考察,才能全面把握产业资本运动的本质。

29 3.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 (1)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一个正常运转的企业必须同时有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存在。至于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应各占多大比例,则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状况。

30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依次转化。不能从货币资本直接转化为商品资本,否则肯定是亏本生意。生产资本要转化为货币资本必然要先转化为商品资本。

31 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必然形成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连续的并列进行”的统一的运动

32 购买阶段 售卖阶段 生产阶段

33 资本运动经历的阶段 资本采取的职能形式 各资本职能形式的职能 重要原理 购买阶段 G——W 货币资本(G) 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要使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保持质的相互适应和量的恰当比例 生产阶段 W…P…Wˊ 生产资本(P) 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销售阶段 Wˊ——Gˊ 商品资本(Wˊ) 实现剩余价值 出卖商品的速度与数量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34 产业资本循环的形态 含 义 公 式 特 点 片 面 性 货币资本循环 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 G—W…P…Wˊ—Gˊ 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 价值增殖好象是货币本身具有的魅力 生产资本循环 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 P…Wˊ—Gˊ·G—W…P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生产而生产 商品资本循环 以商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 Wˊ—Gˊ·G—W…P…Wˊ 揭示了流通的重要性 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

35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资本是在不断运动过程中来增殖自己的价值。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

36 K循环和K周转的区别在于: K循环是K的一次循环运动,主要从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实现过程。反映了资本本身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及其对价值增殖的意义。 K周转是K不断重复进行的循环运动,主要从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与价值增殖有关的问题,反映了资本运动的内容。

37 K循环和K周转的共同点: 都是K的运动形式,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价值增殖。 考察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的速度问题。 A.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B.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

38 资本周转的速度:所谓资本周转就是指预付资本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预付资本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来表示;也可以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预付资本周转的次数来表示。
因此,反映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有两个:资本的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次数(频数)

39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具体地说,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通过资本运动,价值得到增殖,资本又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所经历的时间。

40 (1)生产时间:资本处于生产阶段的时间,也就是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直接生产阶段开始到生产出产品为止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及停工时间
生产时间=劳动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及停工时间

41 劳动时间: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只有这部分时间才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因此,它是生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
影响因素: a.产品的性质,如高精密的仪表设备和玩具;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 b.生产技术水平

42 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是劳动过程中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自然生长时间,如酿酒发酵,烘干、漂白,农作物的生长等)

43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及停工时间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是为了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事先贮存一定数量的原材料的时间。生产资料储备量的最佳状态就是既不要造成积压,也不要出现停工待料现象。若出现停工待料现象肯定影响生产时间。 停工时间主要是指正常检修机器设备或工人必要休息而停止发生工作的时间。

44 “劳动时间始终是生产时间,即资本束缚在生产领域的时间。但是反过来,资本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时间,并不因此也必然是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距越小,资本周转的速度就越快。

45 (2)流通时间 流通时间:资本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包括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购买时间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销售时间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销售时间影响最大,因而销售时间在流通时间中具有关键作用。

46 影响因素: 商品生产地点与销售市场距离的远近; 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的好坏; 市场供求状况。 此外,产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企业形象以及售后服务状况等,都对流通时间的长短、周转速度的快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周转时间越短,说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就越慢。

47 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 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 非劳动时间 生产资料的储存时间 停工时间 流通时间 购买时间 销售时间

48 2、资本周转次数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在一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公式: 次数(n)=U(一年时间)/u(周转一次的时间)

49 资本周转 时 间 资本周转 次 数 反比 正比 资本周转 速 度

50 从公式看,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时间越短,次数就越多,速度就越快。反之,时间越大,次数就越少,速度就越慢。
例:甲厂资本周转次时间为3个月,那次数n=12/3=4次;乙厂周转一次时间为2年,那次数n=1/2=0.5次。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此,次数越多,速度越快。

51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资本家的利益,关系到他们剩余价值的多少,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资本家手中一定数量的资本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总是千方百计地加速资本周转速度,用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和一定时期内增加资本周转次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如在现实生活中,薄利多销,加快了周转)。

52 资本周转,受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的过程。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资本周转产生影响,那就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53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1、定义: (1)固定资本:投在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是生产资本的一部分。 特点:
从物质形态来看或者说从使用从价值来看,它始终全部地加入生产过程; 从价值形态来看,价值不是一次全部转移,而是按照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人磨损程度逐步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且随着产品的出售,逐步地收回。

54 (2)流动资本:生产资本中,用来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劳动力等方面的那部分资本,是生产资本的一部分。
特点: 在物质形态上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全部消耗掉,价值全部一次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出售后,又回到资本家手里;而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虽没有转移,但被工人重新创造出来,出售商品后,也回到资本家手里。

55 从价值形态看,购买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流动资本的作用是不同,前者是新价值的创造,后者是旧价值的转移。
从价值周转方式看,两者的价值都全部一次加入新产品中去,并且随产品的出售全部收回。因此,可变资本包括在流动资本中。

56 (3)两者的区别: 价值转移与收回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价值逐次转移,逐次收回;流动资本价值一次性转移,一次性收回。 周转速度不同 固定资本周转时间比流动资本周转时间长。

57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别
生产资本的构成存在两种划分,即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两种划分方法有什么区别? (1)划分的依据: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依据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划分是依据资本各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58 (2)划分的目的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使我们了解资本主义流通的规律性,以便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矛盾;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59 (3)包含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的内容大于固定资本,它不仅包括固定资本,而且还包括流动资本中的非可变资本部分,固定资本只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流动资本大于可变资本,它不仅包括可变资本,而且还包括不变资本的非固定资本,可变资本只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60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m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价值逐次转移 固定资本 厂房、机器等 不变资本(C) 生产资料 价值一次转移 原料、燃料等 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V) 劳动力 一次收回 工资 揭示m的真正来源 揭示流通的规律

61 3、固定资本的磨损(有形磨损与无形磨损) (1)有形磨损(物质磨损):指机器、厂房、工具等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损耗。 A、使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损耗就越大,本身质量也相关。这种磨损与使用时间,与使用程度成正比。 B、自然力的作用:如金属会氧化生锈,木材会腐烂

62 (2)无形磨损(精神磨损):固定资本使用时间内,由于非使用、非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有两种情况:
A、劳动生产率提高。由于部门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同种机器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使原有的机器设备贬值。 B、新机器的出现。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了更加完善、效力更高的机器设备,引起了原有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贬值。

63 资本家为弥补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尽量延长劳动日长度,提高劳动强度,以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

64 3、固定资本的折旧 资本所有者依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逐次以货币形式提取的补偿,它是固定资本进行价值补偿的一种办法。 按固定资本磨损程度以货币形式提取的补偿金叫折旧费或折旧基金, 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65 如一台机器原始价值10万元,可使用5年,每年转移2万元,则年折旧率为20%。
一般固定资本折旧率为5%-10%之间。

66 三、预付总资本的周转 由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方式不同,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不同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的,所以有必要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所谓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是指生产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是研究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影响。总公式: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67 某厂资本各种要素 价值 一年周转次数 一年周转的价值总额 固定资本 100000 其中:厂房 30000 1/30 1000 机器设备 60000 1/10 6000 小工具 10000 3/10 3000 流动资本 40000 5 200000 全部预付资本 140000 1/10 10000 = × = + × = + × = × = 210000 1.5

68 从上面分析来看,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表现在:
总量的角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总资本的周转就越快; 结构的角度:固定资本比重大,资本总周转的速度就慢,流动资本的比重大,就快。

69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加快固定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剩余价值。 加快固定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加快固定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减少或避免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减少价值损失。 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流动资本,增加剩余价值。 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一定量的流动资本将发挥更多的作用,提高年剩余价值和年剩余价值率。

70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两者含义不同。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时间内剩余价值与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两者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年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71 课堂习题: 某企业用于生产的固定资本总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一年共投入流动资本总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共雇佣工人200人,每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该企业年生产商品共10000件,请计算: (1)、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 (3)、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Download ppt "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主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