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ECON1003 經濟學 12 社會安全與福利 貧窮 西方的福利國思想 所得與財富分配 瑞典的福利體制 社會保障 德國的發展 失敗的福利國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ECON1003 經濟學 12 社會安全與福利 貧窮 西方的福利國思想 所得與財富分配 瑞典的福利體制 社會保障 德國的發展 失敗的福利國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CON1003 經濟學 12 社會安全與福利 貧窮 西方的福利國思想 所得與財富分配 瑞典的福利體制 社會保障 德國的發展 失敗的福利國家
英國的發展 黃春興

2 一、 西方的福利國思想

3 1. 兩類別的社會主義 熱的社會主義: 革命起家、共產主義。 生產資源與生產工具為國家所有。 國營企業。 計畫經濟型社會主義。
1. 兩類別的社會主義 熱的社會主義: 革命起家、共產主義。 生產資源與生產工具為國家所有。 國營企業。 計畫經濟型社會主義。 冷的社會主義: 漸進改革運動、費邊主義。 國家對產出的支配與服務的提供。 可以私營。 福利國家行社會主義。

4 2. 社會主義一世紀 歐洲的社會主義世紀(1848-1948)。 1848年《共產黨宣言》。
社會主義被視為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並獲得知識份子的普遍支援 。 1944年《海耶克到奴役之路》。 各種社會主義的共同目的: 以公有財產權取代私有財產權。 以國營企業替代私營企業。 以國家分配替代市場分配。

5 3. 熱的社會主義喪失信譽 蘇聯計畫經濟的失敗: 生產效率逐漸比不上私有企業。 政治走向獨裁,較之前更不民主。
3. 熱的社會主義喪失信譽 蘇聯計畫經濟的失敗: 生產效率逐漸比不上私有企業。 政治走向獨裁,較之前更不民主。 社會走向專制,較之前更不自由。 知識份子喪失對馬克思社會主義的信仰,但反對資本主義的情操並沒改變,依舊迷戀社會主義,追求其他的實現手段。福利國家就成為另一種寄託。

6 4. 西方福利國家的興起 1848-1948年為歐洲的社會主義時代。 西方福利國的三大源頭: 北歐海盜的死生與共之傳統。
普魯士追求統一的戰爭體制。 英國實用主義下的制度性防禦。

7 5. 福利國家沒有明確的含義 它指稱這樣的國家:政府不僅關注法律與秩序,還關注人民的貧窮、殘疾、時運不濟等問題。
社會主義主張國家對生產資料的擁有和的 生產的控制,而福利國家主張國家對服務 的提供。

8 6. 福利政策不同於福利國家 福利政策: 政府政策,執政者的承諾 隨政黨執政而可能變更。 美國、台灣。 福利國家:
6. 福利政策不同於福利國家 福利政策: 政府政策,執政者的承諾 隨政黨執政而可能變更。 美國、台灣。 福利國家: 國家政體,國家的承諾,憲法、君王詔令。 不因政黨更替而改變。 瑞典、德國。

9 7. 經濟體制 100% 福利經濟 混合經濟 法西斯 市場經濟 計畫經濟 0% 0% 100% 國有企業比例

10 二、 瑞典的福利體制

11 1. 瑞典的三項傳統 維京海盜的死生與共傳統。 中道簡約的傳統。 楊特法則 (Law of Jante,1933年) :
1. 瑞典的三項傳統 維京海盜的死生與共傳統。 中道簡約的傳統。 凡事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剛剛好就好。(Logom is best.) 楊特法則 (Law of Jante,1933年) : (十條)不要以為你很特別,不要以為你比我們優秀。 (10+1)不要以為你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

12 2. 早期年鑑 1776年議會確立政務公開原則,政黨雛形出 現。(類似美國1966年通過的信息公開法案) 1809年通過成文憲法。
2. 早期年鑑 1776年議會確立政務公開原則,政黨雛形出 現。(類似美國1966年通過的信息公開法案) 1809年通過成文憲法。 1830年代開始工業革命,1870年代經濟才開 始發展。 1847年的《濟貧法》:讓每個貧民吃飽,是 每個教區和城市義不容辭的責任。 1889年社民黨成立:全民就業+平等。

13 3. 瑞典模式的出現 1913年通過全民養老金法案,象徵意義大。 1921年通過全民普選法案。
3. 瑞典模式的出現 1913年通過全民養老金法案,象徵意義大。 1921年通過全民普選法案。 1928年社會民主黨魁漢森提出“人民之家” 計畫:平等、關心、合作、互助。 1929年世界經濟蕭條打擊瑞典,失業率大升。 1932年社民黨勝選,實施人民之家計畫,開 始福利國建設並連續執政四十多年,成功地 創造瑞典模式。

14 4. 漢森的轉型 1925年之前,社民檔是信仰馬克斯主義和國 有化的政黨。
4. 漢森的轉型 1925年之前,社民檔是信仰馬克斯主義和國 有化的政黨。 1928 年社會民主黨魁漢森(P. A. Hasson)提 出人民之家設想: 民主可以沒有社會主義,但沒有民主的社會主義 是難以想像的。 好的家庭體現出平等、關照、合作與互助。 公民不在被畫分為特權者與不幸者、統治者與被 統治者、富人與窮人、掠奪者與被掠奪者。

15 5. 瑞典的特色社會主義 1966 年黨綱:以民主為核心 1990年黨綱:廢除公有財產權
5. 瑞典的特色社會主義 1966 年黨綱:以民主為核心 社會民主主義旨在使民主貫穿於整個社會秩序和 人際關係,以便使每個人都有機會過上富裕而又 有意義的生活。 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歷史一次又一次 地證明、,緊緊改變經濟制度而不隨之進行民主 控制-只會帶來新形式的專制… 1990年黨綱:廢除公有財產權 社民黨要改變的是對生產和生產結果之分配的決 定權,而不是對生產資料之形式上的所有權。

16 6. 成功的瑞典模型 2005年社會概況 瑞典 台灣 歐盟 中國大陸 人口 (百萬人) 9 23 457 1308 非農業就業勞動力 (%)
6. 成功的瑞典模型 2005年社會概況 瑞典 台灣 歐盟 中國大陸 人口 (百萬人) 9 23 457 1308 非農業就業勞動力 (%) 98 92 95 51 GDP世界占比 (%) 0.5 1.0 21.0 13.1 人均所得 (美元PPP調整) 28400 25300 26900 5600 出口世界占比 (%) 1.4 1.9 12.6 6.6 經濟自由度 (高1 -- 低7) 1 2 6 政治自由度 (高1 -- 低7) 7 5. 銜接台灣的傳統

17 7. 瑞典的體制 從產權制度上看,瑞典是私有產權制國家,算是資本主義國家。 從資源的支用來看,公共部門支配GDP的七成,可歸為社會主義國家。
7. 瑞典的體制 從產權制度上看,瑞典是私有產權制國家,算是資本主義國家。 從資源的支用來看,公共部門支配GDP的七成,可歸為社會主義國家。 瑞典學者提出“中間路線”(The Midway)和“第三條路”(The Third Way)的觀點,發展成“福利國家”。 不論這體制的稱謂為何,瑞典人民是在私有產權受保護下,參與市場的自由競爭,但也繳納很高的稅賦,以支應政府提供各種福利措施。

18 8. 瑞典政治經濟特徵 瑞典是一個人均GDP居世界之首的國家,不過, 她卻是一個GDP和人口占世界比例都很小的國家。
8. 瑞典政治經濟特徵 瑞典是一個人均GDP居世界之首的國家,不過, 她卻是一個GDP和人口占世界比例都很小的國家。 她的政治自由度、進口與出口總值占GDP之比例、 非農業產業占總產業比例等也都居世界之首。

19 9. 瑞典模式的成功因素 清廉政府 創業家精神 興建公共財的成本高於興建私有財。只有政府清廉,人們才會情願繳稅去享受公共財。
9. 瑞典模式的成功因素 清廉政府 興建公共財的成本高於興建私有財。只有政府清廉,人們才會情願繳稅去享受公共財。 創業家精神 被視為公共財的降低貧富差距會影響低所得者的生產誘因。該公共財的建設必須來自於創新產業的稅收。 開放市場 不僅提供創新的市場,更讓國內商品的價格結構接近於國際,使得非貿易的福利服務之價格能夠估算。

20 三、 德國的發展

21 1. 戰前德國 1881德意志帝國威廉一世(俾斯麥首相),宣布德國建立《社會保障法》:在法律與制度上確立社會保健制度,分成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兩部分。 頒布:工人疾病保險法(1883)、事故保險法(1884)、年養老和傷殘保險法(1887)。 1911年合併頒布《帝國保險規定》。職員保險(1911)。 一戰後,礦工保險(1923)、失業保險(1927)。

22 2. 二戰後的西德(西佔區) 1948年自由民主黨艾哈德(L. Erhard)任西站區的經濟管理局長,建立了社會市場經濟體制,背離自由主義,也拋棄統制經濟,接納秩序自由主義。 要點: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來建立和維持一個競爭秩序,但反對國家積極干預經濟過程。 原則:市場自由進出自由立約、高度保護的私有產權、限制利益集團的權力、穩定的幣制、不干預市場價格。 實際運作上,ad hoc 結果取向成分居多,程序取向常出現偏差。

23 3. 二戰後初期的政策 1945年:社會安全政策 失業保險、農民老年救濟、聯邦助房補貼、事故保險、兒童補貼等。 1957年:年金政策
3. 二戰後初期的政策 1945年:社會安全政策 失業保險、農民老年救濟、聯邦助房補貼、事故保險、兒童補貼等。 1957年:年金政策 將養老金定義為就業時期的工資替代:必須滿足推修後的全部生活,並能分享經濟成長的福利。 1969年:促進勞動法 聯邦教育、勞動促進、職業培訓 完成福利國家的轉型。

24 年代 沈重的國家負擔: 國家財政負擔沈重。 勞工成本提升。 社會資源浪費。 全球化競爭激烈。

25 5. 1980 年代後期 1970 年代後期,宏觀調控效果還不錯,但兩次石油危機之後,充分就又和價格穩定兩目標都落空。
年代後期 1970 年代後期,宏觀調控效果還不錯,但兩次石油危機之後,充分就又和價格穩定兩目標都落空。 1980 年代後期,跟隨美國改採供給面經濟學。 1990年兩德統一後,試圖重建經濟自由與社會穩定之間的平衡。

26 6. 哈茲就業方案:Hartz-Konzept
2002年方案。 目標:三年內將400萬失業人口減半。 措施: 降低個人與公司稅率。 看病住院的部分負擔。 削減失業救濟金,刪除拒絕再就業者。 推持退休年限 67歲 。 2005修正退休金:第一年為原薪資 60%,第二年起為每月359歐元。

27 四、 英國的發展

28 1. 早期的英國 傳統上來自民間的救濟:教會團體、Friendly Society、共濟會。 1601年的濟貧法:制止遊民流量街頭。
1. 早期的英國 傳統上來自民間的救濟:教會團體、Friendly Society、共濟會。 1601年的濟貧法:制止遊民流量街頭。 作法:強迫他們進入貧民習藝所,以體力換取生活。 時代背景:古典經濟學的放任主義。 馬爾薩斯:貧困是自然律,救濟無濟於事。救濟>人口成長>貧窮陷阱。

29 2. 德國興起的威脅 因應德國的社會保障法 (1911年合併單法而頒布的帝國保險規定)。
2. 德國興起的威脅 因應德國的社會保障法 (1911年合併單法而頒布的帝國保險規定)。 英國1884年憲法改革,擴大選民人數。後,費邊社、工黨成立。 1906年大選,自由黨勝選,勞合喬治(Lloyd George) 任首相。工黨初登政治舞台。 1908年英首相勞合喬治訪問德國,見到德國人健康水準不斷提高而深感憂慮。當時,英國每五個服務兩年的士兵,僅有兩人體位合格。

30 3. 自由黨的福利政策 勞合喬治首相頒布一系列的福利立法: 1906 教育法:學校提供貧童膳食。 1908 兒童法:禁止虐童。
3. 自由黨的福利政策 勞合喬治首相頒布一系列的福利立法: 1906 教育法:學校提供貧童膳食。 1908 兒童法:禁止虐童。 1908 養老金法:滿七十、年收入低於26英鎊者,每月5先令養老金(當時 一英鎊為20先令) 1909 勞工介紹所:幫助失業工人找工作。 1911 國民保險法: 醫療保險:所有工人、免費就醫、三方分攤。 失業保險:現景氣波動大的七大行業、三方分擔。

31 4. 一戰後的福利立法 福利立法: 1918年,教育改革法:免費強迫教育到14歲。
4. 一戰後的福利立法 福利立法: 1918年,教育改革法:免費強迫教育到14歲。 1919年,住宅與城市規劃法:國家撥款給地方資助住宅建築。 1920年,失業保險法:擴大範圍到千萬勞工。 社會福利資金的來源: 提高所得稅率 課徵菸、酒、汽車、汽油等間接稅

32 5. 社會權利 1919-37年的 LSE 院長貝佛里奇(W. Beveridge) ,於1942 年提出報告:建立社會權利。
5. 社會權利 年的 LSE 院長貝佛里奇(W. Beveridge) ,於1942 年提出報告:建立社會權利。 消滅貧困、疾病、骯髒、無知、懶惰五大害。 七大保障:兒童補助、養老金、傷殘補助、失業救濟、喪葬補助、喪失生活來源補助(遇外事件)、婦女福利。 基本原則: 普遍性:沒排富也沒排貧條款。 統一管理。 足夠金額。

33 6. 凱因斯的經濟管理政策 凱因斯不是工人、不是保守份子、也不是菜籃族,而是英國傳統的菁英主義者。
6. 凱因斯的經濟管理政策 凱因斯不是工人、不是保守份子、也不是菜籃族,而是英國傳統的菁英主義者。 1933年出版《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主張: 充分就業並非正常現象,而是政府的責任。 政府可以操控總體變數,以擴大有效需求,以增加就業。 1944年,兩黨的妥協,以凱因斯政策取代貝佛里奇報告。 內閣:以增加公共支出來創造就業機會。

34 7. 建設福利國家 1945 工黨提出競選綱領《讓我們面像未來》: 大規模國有化。 以貝佛里奇報告為目標的福利政策。
7. 建設福利國家 1945 工黨提出競選綱領《讓我們面像未來》: 大規模國有化。 以貝佛里奇報告為目標的福利政策。 勝選組閣,全面推動競選綱領。 1948首相艾德里:英國已建成福利國家 1951保守黨勝選組閣,並未改變福利政策內容。

35 8. 柴契爾的改革 福利國家的英國問題: 1978年組閣,循海耶克主張,展開改革: 評估:十年間,政府的公共支出反而增加11%。
不願工作:無業者的薪資約為平均薪資的七成,或平均實際薪資的八成。 不願努力:稅前為平均薪資兩倍者,稅後實際收入只剩一倍半。 1978年組閣,循海耶克主張,展開改革: 降低養老金發放金額:最低限額的生活費用。 將市場機制引入醫療行業。 大幅削減教育預算。 出售公有住房。 評估:十年間,政府的公共支出反而增加11%。

36 五、 貧窮

37 1. 福利政策的三大內容 社會保障 (傷殘與貧窮)。 所得分配 (貧富不均)。 社會福利 (人權與正義)。

38 2. 貧窮問題 貧窮,也就是收入無法超越貧窮線。 主要貧窮人群:(統計性歧視) 原住民。 單親家庭。 弱勢族群。

39 3. 貧窮線 絕對貧窮線: 相對貧窮線: 貧窮人口數:低於貧窮線之人口數。 美國的貧窮線:
3. 貧窮線 絕對貧窮線: 將平日所需之最低營養需要,以當地價格換算成 生活所需費用。 相對貧窮線: 以全國平均生活水準的六成或七成計算。 以絕對貧窮線之三倍計算。 貧窮人口數:低於貧窮線之人口數。 美國的貧窮線: 1964年為3000 美元。 1994年為15141美元。

40 4. 貧窮問題的本質 貧窮並非市場經濟的惡果,而是市場機能 成功地改善人類福祉的表現:讓許多原來 將遭環境淘汰的人生存下來。 貧窮成因:
4. 貧窮問題的本質 貧窮並非市場經濟的惡果,而是市場機能 成功地改善人類福祉的表現:讓許多原來 將遭環境淘汰的人生存下來。 貧窮成因: 教育低。 擁有之資產的生產力低。 社會歧視。

41 5. 美國政府的濟貧政策 兒童方面: 家庭方面: 與貧窮作戰 負所得稅:所得補助。 微型貸款:就業貸款。 偏鄉計畫:開發、教育。
0-5歲的早期發展:醫療、營養、親職教育。 學童免費午餐。 兒童健康保險。 家庭方面: 食物券。 能源協助。 與貧窮作戰 負所得稅:所得補助。 微型貸款:就業貸款。 偏鄉計畫:開發、教育。

42 6. 濟貧的慈善本質 個人的慈善需要(即捐款)會隨所得增加,問題在於如何提升募款的技術。
6. 濟貧的慈善本質 個人的慈善需要(即捐款)會隨所得增加,問題在於如何提升募款的技術。 提升募款的技術:如何將博愛、慈悲的情懷經由市場推廣出去?

43 六、 所得與財富分配

44 1. 所得分配 在自由經濟體制下,個人所得來自於它所擁有之生產因素的使用報酬,亦即市場價格。 功能性所得:生產因素報酬之總和。 生產因素:
1. 所得分配 在自由經濟體制下,個人所得來自於它所擁有之生產因素的使用報酬,亦即市場價格。 功能性所得:生產因素報酬之總和。 生產因素: 傳統:勞動力、土地、資本財、創業家精神。 當代:(金融)資本、專利權、智財權。

45 2. 生產因素之報酬 勞動力之報酬:薪資,決定於勞動力市場之 供給與需要。 土地(房屋)之報酬:租金,決定於租賃市 場。
2. 生產因素之報酬 勞動力之報酬:薪資,決定於勞動力市場之 供給與需要。 土地(房屋)之報酬:租金,決定於租賃市 場。 資本財之報酬:租金,決定於租賃市場利息。 資本之報酬:利息,決定於資金市場。 創業家之報酬:利潤,不存在市場。

46 3. 生產因素之價格決定 市場價格為生產因素的供給與需要兩方共同決定。 完全競爭時,雙方均為價格接受者,對市場沒有 多少影響力。
3. 生產因素之價格決定 市場價格為生產因素的供給與需要兩方共同決定。 完全競爭時,雙方均為價格接受者,對市場沒有 多少影響力。 不完全競爭時,獨佔方擁有較大的價格決定權力。 所有的獨佔都只是短期現象,因新進入者會打破 現有的壟斷。 生產因素的需要衍生於市場對其生產之最終消費 財的需要。最終消費財的需要間接地決定了生產 因素的價格,不是反過來。 創業家沒有市場,利潤是剩餘要求權。

47 4. 異質生產因素之報酬 同質勞動力(土地、資本財)在完全競爭下, 其報酬等於其邊際產出。
4. 異質生產因素之報酬 同質勞動力(土地、資本財)在完全競爭下, 其報酬等於其邊際產出。 同質勞動力在不同環境下得薪資補償:工作環境的 不舒適與危險。 異質勞動力(土地、資本財)各有自己的市場, 但其間存在不同程度的替代關係。 異質勞動力之間。 異質資本財之間。 勞動力與資本財之間。

48 5. 由功能性分配到個人分配 個人所得=紅利+薪資+利息+租金(地租、 專利租)+ 意外之財。
5. 由功能性分配到個人分配 個人所得=紅利+薪資+利息+租金(地租、 專利租)+ 意外之財。 薪資=薪資率 x 工作時間。 利息=利率 x 資金數量。 租金=各項地租、租賃費用、專利租之總和。 在私有產權制國家,個人的所得分配決定個人 當期所擁有之生產因素之總報酬。 個人所得決定於所擁有生產因素之種類、數量、及其 價格。

49 6. 不同階層的所得來源 勞工:薪資為主、微薄的利息與地租。 退休人員: 地主: 企業主: 獨立撰稿人: 金字塔頂端:
6. 不同階層的所得來源 勞工:薪資為主、微薄的利息與地租。 退休人員: 地主: 企業主: 獨立撰稿人: 金字塔頂端: 《平庸的世代》:當資產集 中後,人類將形成三個新階 級: 未來貴族——金字塔的頂尖。 未來家臣——幫未來貴族提 供服務者。 未來平民。

50 7. 所得分配的衡量指標 所得之五分位指標: 五分位分配曲線 第一分位:最高所得層。 第二分位:高所得層。 第三分位:中所得層。
7. 所得分配的衡量指標 所得之五分位指標: 第一分位:最高所得層。 第二分位:高所得層。 第三分位:中所得層。 第四分位:低所得層, 第五分位:最低所得層。 五分位分配曲線

51 8. 所得分配指標的意涵 五分位指標的意義: 貧富差距:第一分位所得/第五分位所得 貧窮化:第五分位所得/第三分位所得
8. 所得分配指標的意涵 五分位指標的意義: 貧富差距:第一分位所得/第五分位所得 貧窮化:第五分位所得/第三分位所得 階級化:第一分位所得/第三分位所得 各種所得分位的意義 五分位:展現貧富差異。 十分位:凸顯財富分配的病態。 百分位:預言潛在的動亂。 千分位:鼓動階級鬥爭。

52 9. 另種分配指標 分配不均區域 平均分配線 五分位分配曲線 吉尼係數 (Gini 係數):
9. 另種分配指標 吉尼係數 (Gini 係數): 分配不均區域占平均分配線以下之三角形面積的比例。 係數意涵: G=0.0 均等分配 G=0.3↓ 穩定社會 G=0.4↑ 動盪社會 G=0.6↑ 革命危機 分配不均區域 平均分配線 五分位分配曲線

53 10. OECD 之Gini 係數 過去二十年,OECD各國 所得分配 都在惡化。

54 11. 台灣所得分配狀況 項目\年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所得分配亦在惡化。 1976 1986 1996 2006 2011 五分位之
11. 台灣所得分配狀況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所得分配亦在惡化。 項目\年 1976 1986 1996 2006 2011 五分位之 貧富差距 4.18 4.60 5.38 6.01 6.05 二十分位 之差距 32.74 58.61 96.56 吉尼係數 0.28 0.30 0.32 0.34 資料來源:行政院

55 12. 所得分配的惡化成因 全球化: 資本替代勞工: 寬鬆貨幣政策: 低薪資國家加入全球化市場,以廉價商品抑制其他 國家勞動薪資的增長。
由於技術提升、資本累積、勞工意識提高等因素, 廠商逐漸以資本替代勞動力。 資本報懲率高過經濟成長率。 寬鬆貨幣政策: 政府以超低利率貸款給企業家,並讓他們搶奪市場先 機。

56 七、 社會保障

57 1.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的內容: 醫療與救濟問題:全民健保 貧窮問題 老年問題:國民年金 社會保障的問題: 基本矛盾問題。 經濟問題。

58 2. 社會保障的基本矛盾 一視同仁(保險)vs 排他條款(社會救濟)。 父愛主義的理想 vs 強制報恩的手段。
2. 社會保障的基本矛盾 一視同仁(保險)vs 排他條款(社會救濟)。 父愛主義的理想 vs 強制報恩的手段。 社會正義的理想 vs 劫富濟貧的手段。 58

59 3. 社會保障的經濟問題 資金的持續問題: 經濟問題: 現收現付制度 Pay-as-You-Go或個人帳戶基金 。
3. 社會保障的經濟問題 資金的持續問題: 現收現付制度 Pay-as-You-Go或個人帳戶基金 。 國家的總體產出示否足夠支持社會保障資金? 經濟問題: 國家的儲蓄習慣是否會受到影響? 國家未來的成長是否會受影響?

60 4. 理想的社會保障制度 理想年金制度的四維: 個人的儲蓄計畫。 公司的退休計畫。 國家提供的底線救助。 私人慈善團體的輔助。

61 5. 社會福利 福利必然指個人福利,但個人福利是主觀的,無法衡量。 福利國必須要增進每一個人的福利,而不是特定人的福利。
福利國必須建築在自願合作的組織與制度上,否則將破壞個人自由。

62 6. 福利國的範圍 福利國家的範圍:沒有明確的定義。 現行內容:從搖籃到墳墓。 產前檢查、生育補助。 扶養津貼、教育津貼。
就業訓練、失業救濟金。 基本住房提供、醫療保險。 老人年金、老人扶持。 墳墓上的紅玫瑰。

63 7. 福利政策的爭議 所得重分配可賴不需要政府介入的社會長成規則,但人們卻覺得其提供不足。
7. 福利政策的爭議 所得重分配可賴不需要政府介入的社會長成規則,但人們卻覺得其提供不足。 所得重分配也可賴行政政策或立法,但人們卻擔心其強制性。 福利政策並非公共財、外部性與壟斷管制等政策,而是提供人們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所得重分配政策。

64 8. 福利國家的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 案例討論: 對經濟誘因的影響。 政府的生產成本過巨,包括機會成本。 社會與人性發展的扭曲問題。
8. 福利國家的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 對經濟誘因的影響。 政府的生產成本過巨,包括機會成本。 社會與人性發展的扭曲問題。 案例討論: 健保制度。 平價住宅政策。 育嬰假。 老人的居家看護。 國民年金。

65 八、 失敗的福利國家

66 1. 委內瑞拉的社會主義 1999-2013 年任期的查韋斯(Hugo Chavez) 總統奉行社會主義。
1. 委內瑞拉的社會主義 年任期的查韋斯(Hugo Chavez) 總統奉行社會主義。 2003年為要讓窮人能買得起,就管制糖、咖啡、牛奶、米、玉米、玉米油、麵粉等基本物資格,導致生產與進口全停,物資極度缺乏。 該國石油存量世界第一,但逢油價慘跌,政府頓失財源。出現超級通膨。2008年貨幣改革,新舊比 1:1000。 2016年用光印幣機原物料。2016年通膨率為481%,2017年通膨率為1624%

67 2. 別為我哭泣,阿根廷 1908-50 年,阿根廷行金本位制。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人均收入與德國比肩。1912年,實施民主,男性可選總統。
2. 別為我哭泣,阿根廷 年,阿根廷行金本位制。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人均收入與德國比肩。1912年,實施民主,男性可選總統。 1930年大蕭條。民粹總統的新措施:工業自主、發展民族經濟。仍無法解決嚴重的貧富差距。 1944年,貝隆掌控政權。在夫人伊娃協助下,提出:民族獨立、經濟獨立、社會正義口號,建立關稅壁壘、將外資企業收歸國有,大幅增加工人福利。加上官員貪腐嚴重,又金本位制度已取消,政府便大量印鈔票。自此,超級通膨和貨幣貶值就成家常便飯。 1955年,貝隆被政變推翻。接下去是軍政府和民選政府輪番上台。……

68 3. 阿根廷與巴西的輪迴 自由主義者上台,減少政府開支和管制,經 濟開始成長。
不幸,貧富差距擴大,民粹興起,要求懲罰 貪婪的資本家,管制市場,重分配財富,建 設人性化社會。 跟著,投資衰退,經濟蕭條,物資缺乏,貪 腐出現。 新自由主義憤然而興。幸者,收拾了殘局, 卻也重新循環;不幸者,持續鬥爭,無助等 待。 (多恩布茲、愛德華茲)

69 4. 希臘的失敗民主 年,希臘年均經濟成長率是5.2%, 超過日本的4.9%,其中還發生了二戰和內戰。1974年,希臘成為憲政民主政體。 1981年,希臘成為EU一員。該年底,激進民粹主義者上台,裙帶主義和政府管制成主流,國家干預嚴重。 逃稅現象雖然普遍,但,歐元源源流入,也開始累積債務。 反對黨也跟進成為民粹政黨。民眾只好相信這些難得的社會福利。 以2010年為例,希臘政府稅收人均8300歐元,而投入社福為人均10600歐元。 剩下的故事就不必再說了。

70 5. 義大利 2009年:義大利竟然成為PIIG一員。 政府財政赤字占GDP比例= 5.3% (要求 ≦ 3.0%) 政府債務盈餘占GDP比例= 116.0% (要求 ≦ 60.0) 二戰後,義大利從法西斯廢墟中站起來,以自由經濟政策:低通膨、低稅收、開放競爭。1960年的公共支出僅1930年的30%。 成果: 年均經濟成長率 7.7%。 年均工業增長率 102%。 (同期,德70%、英58%、美國46%)。

71 6. 義大利的遺憾 重建福利國: 1962年,擴大工會權力。 1963年,公共住宅計畫。 1966年,憲法放鬆財政紀律,大開國債發行之門。
6. 義大利的遺憾 重建福利國: 1962年,擴大工會權力。 1963年,公共住宅計畫。 1966年,憲法放鬆財政紀律,大開國債發行之門。 1966年,慷慨的退休金制度。 年,免費的國有化醫療體系。 1970年, 雇主解雇員工必須舉證, 結果: 公共支出占比(GDP),從1970年的32% 增為1993年的56.3%。 公共債務占比,從50年代的30%增為1994的121.8%。 經濟成長率,從70年代的3.2%減為80年代的2.2%。

72 7. 西歐三國也未必好 2009 德國 法國 英國 義大利 希臘 政府預算赤字占GDP比例(%) SGP要求≦3.0% 3.0 7.5
7. 西歐三國也未必好 2009 德國 法國 英國 義大利 希臘 政府預算赤字占GDP比例(%) SGP要求≦3.0% 3.0 7.5 11.4 5.3 15.4 政府債務盈餘占GDP比例(%)SGP要求 ≦ 60.0 73.4 78.1 68.2 116.0 126.8


Download ppt "ECON1003 經濟學 12 社會安全與福利 貧窮 西方的福利國思想 所得與財富分配 瑞典的福利體制 社會保障 德國的發展 失敗的福利國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