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佛教基本概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佛教基本概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佛教基本概念

2 梵語 karman,巴利語 kamma。音譯作羯磨。為造作之義。意謂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與因果關係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為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此外,「業」亦含有行為上善惡苦樂等因果報應思想,及前世、今世、來世等輪迴思想。本為印度自古以來所流行之思想,佛教即採用此一觀念,作為人類朝向未來努力之根據。 一般而言,業分身、語、意等三業,小乘說一切有部更進一步解釋為:內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稱為意業;以身體之行動與言語表現其意志者,即是身業、語業(口業)。

3 業力 善惡之業有生起苦樂果之力用,稱為業力。一切苦樂之果皆因業力所致,故通常有「業力不可思議」之語。

4 業障 梵語 karmāvarana。指業即障。三障之一,四障之一。又作業累。謂眾生於身、口、意所造作之惡業能蔽障正道,故稱業障。
另據北本涅槃經卷十一、大毘婆沙論卷一一五、俱舍論卷十七等,謂一切惡業中,以五無間業為業障,餘一切惡業非為業障,無礙於聖道之修行。所謂五無間業,即:(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羅漢,(四)破和合僧,(五)惡心出佛身血。

5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長者言。 首迦長者。我當為汝說善惡業報差別法門。
汝當諦聽。善思念之。是時首迦即白佛言。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首迦。一切眾生。 繫屬於業。依止於業。隨自業轉。以是因緣。 有上中下差別不同。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短命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長命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多病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少病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醜陋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小威勢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大威勢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下族姓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上族姓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少資生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多資生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邪智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正智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地獄報。 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畜生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餓鬼報。

6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醜陋報。 一者好行忿怒。 二者好懷嫌恨。 三者誑惑於他。 四者惱亂眾生。 五者於父母所。無愛敬心。 六者於賢聖所。不生恭敬。 七者侵奪賢聖資生田業。 八者於佛塔廟斷滅燈明。 九者見醜陋者。毀呰輕賤。 十者習諸惡行。 以是十業。得醜陋報

7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 一者不瞋。 二者施衣。 三者愛敬父母。 四者尊重賢聖。 五者塗飾佛塔。 六者掃灑堂宇。 七者掃灑僧地。 八者掃灑佛塔。 九者見醜陋者。 不生輕賤。起恭敬心。 十者見端正者。曉悟宿因。 以是十業得端正報

8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小威勢報。 一者於諸眾生。起嫉妒心。 二者見他得利。心生惱熱。 三者見他失利。其心歡喜。 四者於他名譽。起嫉惡心。 五者見失名譽。心大忻悅。 六者退菩提心。毀佛形像。 七者於己父母及賢聖所。無心奉侍。 八者勸人修習少威德業。 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業。 十者見少威德者。心生輕賤。 以是十業。得少威勢報

9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大威勢報。 一者於諸眾生。心無嫉妒。 二者見他得利。心生歡喜。 三者見他失利。起憐愍心 四者於他名譽。心生忻悅。 五者見失名譽。助懷憂惱。 六者發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寶蓋。 七者於己父母及賢聖所。恭敬奉迎。 八者勸人棄捨少威德業。 九者勸人修行大威德業。 十者見無威德。不生輕賤。 以是十業。得大威勢報

10 輪迴 梵語 sajsāra。指眾生因貪(對種種欲求: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欲等等,無厭足的追求)、瞋(忿、恨、惱、嫉等使心情精神無法安靜)、癡(愚昧無知,不明事理)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地獄、餓鬼、畜牲、人、阿修羅及天道(阿羅漢、菩薩及佛)之生死輪轉,恰如車輪之迴轉,永無止盡,故稱輪迴。又作生死輪迴、生死相續、輪迴轉生。 佛教主張下等種姓者今生若修善德,來世可生為上等種姓,甚至可生至天界;而上等種姓今生若有惡行,來世則將生於下等種姓,乃至下地獄。 欲滅六道輪迴之苦,則必先斷其苦因(三毒),謂三毒猶如種子之能生芽,故眾生若斷滅我執及貪、瞋、癡,則諸苦亦斷

11 在佛陀修道的過程中,他也找了許多guru,也嘗試用苦行的方法,就是不吃不喝等等苦修方式,希望找到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最後他發現,這些方法雖然可以使他獲得一些宗教的經驗,也領悟到一些真理,但是卻不是真正的覺悟,後來他在菩提樹下修練時,忽然覺悟了。就是了解到萬物都是因緣巧合而來。

12 因緣 梵語 hetu-pratyaya。為因與緣之並稱。因,指產生結果之直接內在原因;緣,指由外來相助之間接原因。依此,因緣又有內因外緣、親因疏緣之稱。廣義而言,因即意謂因與緣,包含內因與外緣。 一切萬有皆由因緣之聚散而生而滅,所以一切萬有都沒有自性,這就是「因緣即空」之理。 一個人如果能領悟到每一件事情都是因緣合和而生,就不要執著於得不到的東西,看有a和有b是一樣的,不要有分別的心,就是不要喜這個、惡那個 「佛」就是覺悟者的意思。只要一個人能夠覺悟(自覺)、並使他人也覺悟(覺他),就稱為BUDDHA(佛),所以佛教稱人人都可以成佛

13 只要你能覺悟。那麼生老病死也只是緣起緣滅,有什麼可怕的呢!

14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有一個派別特別流行,我們現在稱它為「淨土宗」。這個宗派信仰一位佛稱為阿彌陀佛,他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人死了之後可以到那裡去。那裡有什麼好?為什麼我們死了之後要去那裡?在佛說無量壽經上面有一些形容:我們從這些形當中,可以知道,極樂淨土是富麗堂皇的,他的浴池比我們現在最新式的SPA還好,八功德水的水質好、乾淨、甘美,洗了之後會使皮膚潤澤、使人感覺到舒服安靜、蕩除心垢。

15 這麼好的地方,誰可以去呢?不是每一個死者都可以去的,它有一些條件:
要去極樂世界首先需種下善因,就是要止惡行善,其中有五惡不可做:殺害、偷盜、邪淫、妄語(以欺人為目的而說的假話)、飲酒;另有五善一定要做:是不殺害、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此外,在極樂世界中也有等級之分,出家的人,不出家之人都不同。有上輩、中輩、下輩之分。


Download ppt "佛教基本概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