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媽祖繞境祈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媽祖繞境祈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媽祖繞境祈安

2 進香儀式   在整個八天七夜的遶境活動中,依照傳統的禮儀,分別有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八個主要的典禮,每一個典禮都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來進行,一點都馬虎不得。以下即分別介紹遶境活動中的禮節儀式:

3 祈安典禮 典禮時間定在出發前一天的下午三點舉行,祭祀前必須備妥各項祭品,藉由誦經、讀疏文的過程向天上聖母稟明今年遶境各項事宜,並祈求媽祖庇佑全體參加之人員,平安順利。

4 上轎典禮 上轎典禮定於出發前一日下午六時舉行,也就是在祈安典禮之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由達官貴人恭請天上聖母登上鑾轎,並祈求天上聖母遶境賜福於沿途庄頭的信徒,庇祐大家在未來的一年都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5 起轎典禮 這裡所謂的「起駕」是指媽祖的鑾轎在凌晨零時那一刻,由神轎班的人員將神轎抬起,正式前往新港奉天宮而言。在神轎起駕前,所有的鐘、鼓、哨角齊鳴,並由鎮瀾宮董監事率領信徒,跪在天上聖母轎前,恭請媽祖起駕遶境進香,庇佑眾人隨駕進香一路平安。

6 駐駕典禮 經過三天的跋涉,於下午媽祖神轎終於抵達新港,在新港市區遶境後,約於下午七時進入新港奉天宮。入宮以後,媽祖神尊離轎登殿安座,並備妥各項祭品,由鎮瀾宮全體董監事率領隨香眾善男信女在奉天宮誦經、讀疏文,叩謝神恩感謝媽祖庇佑,讓所有隨香信徒都平安抵達新港。

7 祈福典禮 媽祖駐駕後的隔天凌晨五點在奉天宮大殿舉行,同樣的必須要備妥相關的祭品,並且誦經、獻疏文為所有在鎮瀾宮參加點光明燈、拜斗的信徒舉行祈福儀式,同時也祈求媽祖賜福於芸芸眾生。

8 祝壽典禮 繼祈福典禮後於上午八時舉行,備妥祭品,由鎮瀾宮董監事率領所有隨香信徒,齊聚在奉天宮大殿前,一起為天上聖母祝壽,虔心祝禱、誦經讀疏、三跪九叩,祝賀媽祖萬壽無疆。當典禮接近尾聲,眾人舉旗歡呼,就在清脆的鈴聲中壯觀的旗海裡,將那一股虔誠之心拱到最高點,此時是最感人的時刻,也是整個遶境活動的高潮。

9 回駕典禮 回駕典禮是遶境活動中在奉天宮舉行的最後一個典禮,晚上回駕前夕,由鎮瀾宮董監事率所有信徒,在恭讀回駕祝文後,恭請天上聖母登轎回鎮瀾宮,祈求媽祖庇佑眾人平安踏上歸途。典禮最後由嘉義縣新港奉天宮及各界人士恭送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回駕。

10 安座典禮 經過八天七夜之後,整個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即將結束,當天上聖母回到大甲鎮瀾宮,登殿安座,董監事率眾人叩謝媽祖庇佑眾人已平安回到大甲,恭請媽祖永鎮在宮,降賜禎祥。安座典禮之後,可以說整個遶境活動已經完全進入尾聲,儘管如此,此時的大甲宛如一座不夜城,眾人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互道珍重,相約明年再跟隨大家的「大甲媽」一起到新港。

11 陣頭介紹   在整個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隊伍中,龐大的各式陣頭總是輕易地就吸引住眾人的目光,但是長久以來,我們可能都只看到「聲光效果」,只看到「熱鬧」的表象,卻很少去探究它的由來以及隱含的意義,透過下列的介紹,我們將為大家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拉近我們與進香陣頭間的距離。

12 報馬仔 主要的任務是走在迎神隊伍前面,察看前方的路況是否安全,隨時回報主神路況。   

13 符令員 凡是遇有民眾擺放香案或奉獻食物、飲料者,皆須壓符,以表示收到並答謝之意。

14 頭旗、頭燈、三仙旗 頭旗:可代表主神接禮,以踏大小禮行之,它象徵主神晝間的神威。 頭燈:代表光明,也象徵主神在夜晚的神威。
三仙旗:則是三面方旗,中間黃旗,兩側為藍旗,黃旗代表媽祖,而藍旗則代表護駕。此三者走在整個進香團的最前面,具有「帶隊」和通知「媽祖已近」的功用。   

15 開路鼓 讓沿途的居民得知進香隊伍及神轎即將通過此地,除了具有開路的作用,也讓整個進香隊伍增添了不少熱鬧的氣氛。

16 繡旗隊 繡旗隊的成員並不固定,參與者每年不一,完全都是純粹想為媽祖服務的自願人員,在農曆1月15日決定遶境進香日期後,便有許多人向鎮瀾宮報名登記,除了隊伍前方的四方形彩牌及龍鳳旗為男性負責外,其餘人員限女性香客,第一次參加必須「卜筊」,允筊後始得加入。

17 福德彌勒團 彌勒羅漢代表「福」 ;達摩羅漢代表「祿」;古佛羅漢代表「壽」。土地公則是右手執柺仗,左手拿大元寶,給人賜福添財的感覺。玉女因為頗具童心,被人視為是孩子最好的守護神,所以常有人想換取她嘴上的奶嘴,拿回去給家中的小孩,好讓小孩能平安長大。

18 彌勒團 耳大臉圓的彌勒佛,常被認為是福氣與歡樂的象徵。團內的三位主角:彌勒祖師、彌勒古佛、彌勒羅漢,在服裝的樣式、手拿的器具(葫蘆和扇子)和造型等幾乎完全是一個模子做出來的,連腳步都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點是衣服的顏色----彌勒祖師身穿黃衫,彌勒古佛則穿粉紅色外衣,彌勒羅漢則身著綠衫。

19 太子團 除了表演增添熱鬧氣氛外,亦有護駕之責任,有「太子爺」和「濟公」兩尊。令人好奇的是,為何要有濟公呢?有人說是因為太子爺還是小孩子,玩性較重,所以必須有位長者在一旁協助指導。

20 神童團 神童團的二尊神童, 一尊代表「招財」,綁一髫髻, 著綠色衣服, 右手拿扇,左手執拂塵; 另一尊代表「進寶」,綁二髫髻,著粉紅色衣服,右手拿扇, 左手執令旗。

21 哨角隊 整個隊伍前方有三面旗幟、兩面鑼、其餘為L型的哨角(號頭)和直式的哨角所組成,哨角必須是雙數。哨角必須依鑼聲的指示而吹奏,平常鑼聲單擊十一下,連續兩下,則吹奏,遇墓地或喪家時則必須敲快鑼,哨角吹,則代表呼喚兵將近身保護、驅趕邪魔之意。

22 莊儀團 主角即為千里眼和順風耳兩位將軍,而將軍是媽祖座前的護衛,自然祂身上的物品也是民眾爭奪的重點,其中以高錢(頭髮)和手錢為最。   

23 三十六執士 主要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手拿彩牌,寫著「肅靜」、「迴避」、「天上聖母」、「遶境進香」、「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共十二面,平時擺置於廟中兩側,期盼民眾遵守,增加廟內的莊嚴肅穆,出巡時則向信眾們宣告大轎、主神即將到來,大家得遵守牌令指示。後半部則手拿各式武器,共三十六支,排成兩排。   

24 轎前吹    轎前吹的樂器有嗩吶(兩把)、吊鼓仔(小鼓)、彈鐘(小鈸)。通常在人多處或入廟時吹奏,先由較熟者引領,其餘的人配合。曲調完全相同,不因場合或時間不同而有所改變,平時在行程中邊走邊吹,入廟時則立於一旁吹奏,待大轎入廟後再隨同啟程。

25 令旗、馬頭鑼、涼傘 令旗:具有除煞驅邪的功用,,若途中遇到喪家,則必須擋在轎前。
馬頭鑼:有驅邪趕煞之用,若遇到喪家、墓地、過橋、地下道或是入廟時,都必須敲亂鑼(連續敲擊),直到通過後才又恢復正常。 涼傘:是給媽祖沿途遮陽歇涼之用。   

26 神轎班    整個進香隊伍中的壓軸即是媽祖神轎,轎子是神明出巡或遶境必備之物,神轎所到之處,信徒無不準備香案迎接,鞭炮聲不絕於耳,想要「倰轎腳」的民眾大排長龍,而且隨時都有人想來抬抬轎子、摸摸轎子,甚至「爭奪」轎腳金。

27 謝謝觀賞!


Download ppt "媽祖繞境祈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