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黃露鋒.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黃露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黃露鋒

2 研究流程 第一章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議題 研究方法簡介 研究限制 名詞解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理論架構 構念/變數1
提出研究架構與研究問題 第三章 資料收集 樣本與取樣 研究工具 分析方法 RQ1:A vs B : T-test RQ2:A vs B vs C : RQ3:ANOVA RQ4: DE : 相關 RQ5: DE :單迴歸 RQ6: D&EF: 複回歸 RQ7: 行為模式: SEM 第四章 分析結果 RQ1: 分析數據 RQ2: 分析數據 RQ3: 分析數據 RQ4: 分析數據 RQ5: 分析數據 RQ6: 分析數據 RQ7: 分析數據 第五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 討論 RQ1: 結果與文獻 RQ2: 結果與文獻 RQ3:結果與文獻 、、 結論: 與文獻和背景做綜合討論 建議: 對學術理論、業者、目標對象、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3 Discussion & Conclusion
Thesis Structure Introduction Context + Research goal Phenomena Concept 1+2+3 Target place or population information Significance & Limitation Literature Review Concept 1- in A context Definition Description- cause and effect Examples Related research in A context Literature gap Concept 2- in A context Related research in A context = concept 1+2 Literature Gap Concept 3- in A context Related research in A context = concept 1+2+3 Research hypothesis or Research question Methodology Target population- Descriptive analysis Sampling= sampling method, size, procedure, justification Instrumentation (Reliability & Validity) Data treatment (code in SPSS) Data Analysis method (e.g. T-Test, ANOVA) Result Demographic test (e.g. comparison or difference) H1 or RQ1: statistic method + result + interpretation H2 or RQ2: statistic method + result + interpretation H3 or RQ3: statistic method + result + interpretation Discussion & Conclusion Result 1: meaning interpretation vs Gap (literature) Result 2: meaning interpretation vs Gap (literature) Result 3: meaning interpretation vs Gap (literature) Synthesis: context + phenomena (cause-effect)+ results (Gap) + literature + Significance Further study suggestions

4 論文內容與格式 本段落在描述社會科學論文的結構,論文一般為標準的五個章節模式 以下就這五個章節的目的與涵蓋內容,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第一章—研究背景(Introduction) 第二章—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 第三章—研究方法(Methodology) 第四章—資料分析(Data analysis) 第五章—討論、結論與建議(Conclusion)。 以下就這五個章節的目的與涵蓋內容,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5 一、研究背景 第一章研究背景(introduction)的目的為介紹主要的研究問題的背景資料描述(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好讓讀者清楚的知道研究的來龍去脈。 這裡著重簡潔有力,能抓住讀者的注意,並讓她們能知道本研究的場域在哪裡,議題在哪裡。 這個中心議題(research problem)需要很清楚的被描述出來,並引經據典或論述証明它的研究的合理性,並說明他在知識理論中的重要性(research justification)。 然後,簡單的介紹研究方法(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來滿足讀者對於研究者如何收集與分析資料的好奇心。 接下來書寫名詞定義(definitions),因為文獻中各個讀者對名辭有不同的認知與定義,因此在這裡把將在論文中提及的一些專有特殊的名詞,先做一個定義的說明,確定讀者了解接下來的論文內容。 研究限制(Limitations)與主要的研究假設(Key Assumptions)也必須要在第一章中說明,以澄清研究的結果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被解讀,並因為那些條件與限制將會影響研究的結果。 最後做一個前言的結論(conclusion),簡要說明本章主要將達成哪一些學術貢獻。

6 二、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的主要目的是介紹研究問題、研究假說、及跟研究有關的知識發展建構的邏輯。
透過大量閱讀過去的文獻,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研究所需的理論架構。 簡單的說,這一個章節定義了研究構念(constructs)、及收集相關的面向、和發展整理研究方法、研究假設、、等相關的知識。 文獻探討的目的是在發掘從知識體系中衍生出來的研究問題或是研究假說。藉著探討瀏覽相關的文獻,其主要目的在建立研究理論的基礎。 簡單來說,本章在瀏覽理論與概念面,以及研究方法面之文獻,並進而發現值得研究的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s)、前提(propositions)、或研究假說(hypotheses)。

7 三、研究方法 本章在描述運用在本研究裡的針對研究假說,而設計來收集資料研究方法。
本章內容包含研究對象(population)、或其他的資料來源。並詳細記載取樣的過程,包含說明研究樣本、樣本大小、樣本的基本人口統計資料,樣本回應率, 另外,還要分析取樣的誤差。收集資料的流程,包含前測、並分析以前與現在收集資料的工具(如問卷)的信度與效度。 並且記載問卷收集與處理的流程,包含時間點、地點、由誰來做、未回答率的分析等。 比起第一章的研究方法的簡介,本章節詳細記錄了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的細節。 對於質化的研究,在本章的仔細描述更顯得重要。質化本章的的表現方式會不一樣,本章可以描述行為研究計畫,這些不是為了促進研究的重新執行,而是表現研究者在行為研究方法的執行能力。

8 四、研究結果 第四章呈現分析的結果,主要針對研究問題或研究假設來回答分析的結果。 本章將不會與其它的文獻做比較,因此不會有參考文獻。
內容中多使用圖表來把結果的重點簡單的凸顯出來。 在質化研究中可以用一些圖示來解釋質化的發現結果。

9 五、結論與建議 在結論的這個章節把研究假說或問題的發現結果先簡單概略的描述,並把結果在文獻知識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勾勒出來。
結論中會呈現每一個研究問題或假說的發現結果,重要的是以之前的實證研究來佐證與討論。當發現一些期望之外的結果時,需要提供適當的解讀。 然後提出本研究對理論上的意涵(implication),還有對實務或是政策上的意涵。 接下來提出當在執行研究過程中衍生的研究的限制(limitations)。 最後,對未來的研究做出一些研究方向的建議(suggestion for future research),幫助其他在這領域有興趣的研究者在選擇與設計研究方法上的建議,並提出一些研究議題與可行的研究方法。 最後,把本研究最有趣或最有貢獻的部份強調出來,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10 統計分析判斷 研究問題 比較(平均數) 相關 回歸(因果) 行為模式(結構方程式) 2群體 3群體以上 2變數以上 2變數以上 多個變數
檢定變數 檢定變數 尺度or 數值 名義類別 尺度or 數值 尺度or 數值 尺度or 數值 尺度or 數值 資料型態為數值 資料型態為次數 數值 數值 數值 數值 T-test 卡方 ANOVA 單因子變異數 相關分析 回歸分析 SEM分析 單一 獨立 成對 單一 獨立 相關 交叉 事後 費雪 線性 偏相關 線性回歸 AMOS LISREL

11 期中報告格式 文字 表格 (ch2)研究問題(假設) : (ch3)分析方法: ex. T-test
(ch4)分析結果: (男 M=2.87, 女M=3.5, t=2.39, p=0.001<0.05),解釋數據的意義(統計語言) (ch5)結論:用一般的語言做結論。

12 期中報告格式 T-Test 文字 表格 研究問題(Ch2):全校男女生的體重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分析方法(ch3): 資料來自同一個問卷,所以用獨立樣本T-test來分析 分析結果(ch4): 男生的平均體重為75.45公斤,女生的平均體重為66.82公斤,T檢定分析顯示t值為4.58>1.96,p值為0.000<0.05,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差異。 結論(ch5):根據數據分析顯示本校的男生的體重明顯大於女生的體重(male M=75.45, female M=66.82, t=4.58, p=0.000)。

13 期中報告格式 ANOVA 研究問題(Ch2):不同的學歷在手機形象的認知上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分析方法(ch3):學歷類別有四種,手機形象的;資料型態為數值,所以用單因子變異數One-Way ANOVA來分析,並以費雪的事後分析來做雙重比較。 分析結果(ch4): F值絕對值為5.91>1.96,p值為0.001<0.05,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差異。 受測者為研究所學歷之手機形象認知的平均數為3.39,為大專學歷之之手機形象認知的平均數為2.74,為高中職學歷之手機形象認知的平均數為2.47。 雪費的事後分析顯示,研究所學歷的受測者在手機形象認知上明顯的大於大專學歷的受測者(p=0.019);研究所學歷的受測者在手機形象認知上明顯的大於高中職學歷的受測者(p=0.003); 結論(ch5): (對照文獻來探討)本研究發現不同的學歷在手機形象的認知上有顯著的差異。 ANOVA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費雪事後比較 形象良好 組間 25.679 3 8.560 5.911 .001 研究所>高中職 研究所>大專 組內 196 1.448 總和 199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形象良好 國中以下 8 2.38 1.188 高中職 43 2.47 1.182 大專 92 2.74 1.291 研究所以上 57 3.39 1.065 總和 200 2.85 1.247

14 Error

15 SEM參數

16 祝 享受研究的過程 一定都會過去的 簡報結束


Download ppt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黃露鋒."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