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7課 政府財政收支 壹、財政收入 貳、財政支出 參、國民義務教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7課 政府財政收支 壹、財政收入 貳、財政支出 參、國民義務教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7課 政府財政收支 壹、財政收入 貳、財政支出 參、國民義務教育

2 壹、財政收入 ◎ 政府財政收入的兩大來源 1.稅收:向民眾課稅。 2.公債:政府發行債券,向 民眾借錢。 ◎一個穩健的政府,財政收
進階內容 ◎ 政府財政收入的兩大來源 1.稅收:向民眾課稅。 2.公債:政府發行債券,向 民眾借錢。 ◎一個穩健的政府,財政收 入以稅收為主,而以發行 公債為輔。

3 一、賦稅的基本概念 (一)意義 1.直接稅,是針對納稅的主體直接課稅。 例如:所得稅。
主要的課稅方式: 1.直接稅,是針對納稅的主體直接課稅。 例如:所得稅。 2.間接稅,是針對交易行為,而不是對人課稅。例如:營業稅。

4 (二)課徵依據 政府取得稅收根據兩種指標: 1.稅基:計算稅負的基礎。例如:個人所 得稅的稅基,就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
(二)課徵依據  政府取得稅收根據兩種指標: 1.稅基:計算稅負的基礎。例如:個人所 得稅的稅基,就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 在一年之內的各種收入,扣除法規允許 減免的金額之後得到的數額。 2.稅率:每一單位稅基所要承擔的稅負。

5 ◎拉法曲線(Laffer Curve) 1.當稅率低於t3時,提高稅率,稅收還是會增加。
3.當稅率為100%時,所得全部被課稅,此時完全沒有工作的誘因,所得為零,稅收也為零。 橫軸是稅率 縱軸是稅收

6 (三)賦稅原則 1.公平原則 例如:窮人少繳稅,富人多繳稅;有所 得就要納稅,都是公平原則的展現。 公平的概念又分為:「水平公平」和
1.公平原則  例如:窮人少繳稅,富人多繳稅;有所 得就要納稅,都是公平原則的展現。 公平的概念又分為:「水平公平」和 「垂直公平」。

7 (1)水平公平:是指處於相同情況的 人,稅負應該一樣。 (2)垂直公平:是指處於不同情況的 人,稅負應該不同。

8 2.效率原則 (1)不希望稅負影響誘因,降低工作和投 資意願,因而降低了經濟活動和資源 運用的效率。 (2)賦稅制度不應過於繁瑣複雜,而應該
簡單明確;對於徵納雙方,都可以便 捷有效。

9 二、轉嫁和歸宿 當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時,國內汽油價格也跟著上升,業者把成本增加的一部分(甚至是全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政府的稅負有時也有「轉嫁」的情形。

10 ◎以從量稅來說明 從量稅:是針對每單位商品課徵定額的稅負。 稅負最後的去處,就是稅負的歸宿   稅負=廠商負荷的部分+消費者負荷的部分=T

11 D是原來的需求曲線,d是課徵從量稅之後的
T。原來的均衡點是E,價格是PE;從量稅之後,需求變為d;新的均衡點是e,消費者付的價格是PA,廠 商得到的是PB (即PA-PB=T)。 稅負最後的去 處,就是稅負的 歸宿。

12 三、我國的稅制 我國的稅制以直接稅為主,而以間接稅為輔。 直接稅:綜合所得稅和營利事業所得稅。

13 (一)綜合所得稅 採累進稅制,所得愈高,稅率愈高。 以2010年的稅制為例,個人年度所得6萬元以下免稅;而後, 以5%的稅率開始課
徵所得稅。最高的 稅率為40%。

14 (二)營利事業所得稅 在扣除費用和各項優惠減免項目 之後,公司行號要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最低稅率為15%,最高為25%。

15 ◎稅務行政主管機關 1.中央政府:財政部,財政部之下,設有賦稅署。 2.縣市政府:由財政局負責。一般民眾和
公司行號,是到各地的稅捐稽徵處,處 理相關的事務。 3.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有龐大的資料庫 ,是稅務行政和學術研究重要的資料來源。

16 貳、財政支出 一、支出的內容 (一)公共財:政府支出的主要項目
基本性質:彼此的消費行為,不致於互相排斥;而且,一個人消費時,無從排除他人消費。 國防、交通、治安等,都具有公共財的特性。 國防是由中央政府提供;國民義務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提供。 進階內容

17 (二)移轉性支付 政府的福利措施,往往是直接提供金錢。對於中低收入戶、失業轉業人口、重大災難受災戶等的支出,稱為「移轉性支付」 。

18 (三)補助 中央政府補助的方式: 無條件補貼:如何運用補助的款項,由地方政府自己決定。 有條件的補助:地方政府必須把補助款用到特定用途上。

19 二、預算制度和成本效益分析 (一) 預算制度 政府對經濟活動必須妥善規劃,按部就班的運行。 針對收支,各級政府都有預算制度。
進階內容 (一) 預算制度 政府對經濟活動必須妥善規劃,按部就班的運行。 針對收支,各級政府都有預算制度。 根據施政計畫和稅收預估,預先為下一年度編製年度預算書。而後,經由立法院和各級議會審議通過,再由行政部門落實執行。

20 公共支出的項目很多,彼此之間有排 擠效果。因此,在編製預算的階段 , 就必須評估支出項目的成效,以決定 優先次序。

21 (二)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和效益,包括: 1.有形的和無形的:估量有形的成本效益, 比較容易;無形的成本和效益,比較難以 估量。
2.直接和間接的:直接的成本效益,是主要 的影響;間接的成本和效益,是次要的影 響。

22 ◎「折現率」的問題 折現率就是使投資人對未來的貨幣與現在的貨幣感到等值時的利率;而貨幣未來的價值(成本和效益),必須透過折現率,換算成目前的價值(成本和效益)。 折現率高,未來的價值變小;折現率低,未來的價值就較大。因此,折現率的選擇,對於時間長的公共支出,有重大的影響。

23 三、財政支出的實例:社區育樂設施 (一) 構想: 最好由鄰里和社 區提出配合款,以反 映民眾偏好的強弱。 因為愈需要育樂設施
進階內容 (一) 構想: 最好由鄰里和社 區提出配合款,以反 映民眾偏好的強弱。 因為愈需要育樂設施 的社區,自然會募集 到足夠的配合款。

24 (二) 潛在問題 1.能提出配合款的,通常是經濟條件比較好 的社區。經濟條件不好的社區,可能沒能 力提出配合款,但這些社區反而可能最需
要休閒育樂設施。 2.社經條件好的區域,大廈或家庭裡可能本 身就有休閒場所和設施。 因此,到底要如何取捨,並沒有標準答案。

25 四、公共選擇的過程 「政治過程」可稱為 「公共選擇」的過程。 政府的各種公共支出,是由政府的行政 部門推動和執行。
斟酌教學 政府的各種公共支出,是由政府的行政 部門推動和執行。 在現代民主社會裡,公共支出是透過「政治過程」來決定。 「政治過程」可稱為 「公共選擇」的過程。

26 ◎公共選擇的特性 1.因為稅負是由社會大眾共同承擔,所以公共支出容易慷他人之慨。 2.行政部門的官員對 公共支出,通常都 樂見其成。

27 五、財政幻覺 斟酌教學 指一般民眾要求增加公共支出,但是卻忘了在支出增加的同時,稅負也必須要上升,民眾易有低估公共財成本的現象。只想到支出面帶來的好處,卻忘記或忽略稅負的部分。

28 ◎造成財政幻覺的原因 利益集中,成本分散。 在考量公共支出時,選民、民意代表和政府官員,往往只面對需求;以「需求考量」為主。
政府居於特殊地位,以發行公債取得財源,應付各種公共支出。先享受,後付款,償還公債,是未來世代的責任。

29 財政幻覺在民主社會裡普遍出現。 對於政治改革者而言,增加「財政責任」一直是長期努力的目標。 政府在發行公債應該謹慎評估。

30 參、國民義務教育 政府提供國民義務教育的理由: 1.個人因素:消極的自保,積極的追求福祉。 2.社會考量:避免負的外部性,累積正的外部性。
斟酌教學 政府提供國民義務教育的理由: 1.個人因素:消極的自保,積極的追求福祉。 2.社會考量:避免負的外部性,累積正的外部性。

31 二、成本效益和折現率 (一)成本效益:直接和間接 1.直接的成本:教室、游泳池、操場等設 備、教師和行政人員的薪資、水電費和
行政支出、學生的服飾、文具等。 2.間接的成本:為了成為合 格勝任的教師,花費的心 力時間和金錢等。

32 效益: 1.直接的效益:教師和各級行政人員, 正常的收入;學生具備基本知能,在就業市場裡可以從事基層工作,產值(生產力)超過沒有受義務教育的情況。 2.間接的效益:對文化藝術等的消費力增加,有助於誘發相關的經濟活動;推行公共政策時,較順暢容易;國民具備基本學養,可以追求進一步的教育,利己利人。

33 (二)成本效益:有形和無形 成本: 1.有形的成本:學校建築設施、老師教學、行政人員提供支援、學生受教育期間的各項支出;因為受教育,所以無法參與生產性活動(機會成本)等。 2.無形的成本:學校周邊設施、交通和工程等都受到限制;家長、老師和學生所投入的心力;設計教材教具耗費的心思等。

34 效益: 1.有形的效益:國民生產力增加;學校建築設施、教材教具、文具、服飾等相關產業,都得以發展和維持;教育的相關人員,也都成為社會上重要的專業人士。 2.無形的效益包括:社會的主流價值能有效的傳遞給下一代;國民具有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社會成員的競爭條件相近,比較不致於形成疏離偏激的群體,產生反社會的思維和舉動。

35 (三)折現率 1.經濟發展初期: 因為希望勞動力儘快參與生產,加上政府稅收有限,所以國民義務教育的年限通常較短。 2.經濟發展以後:
政府稅收增加,資本較充裕,利率較低。這些條件,都有助於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

36 三、國民教育的提供和改善 世界各國的作法:由政府負荷,提供國民義務教育,也就是運用一般納稅義務人所繳納的稅,而幾乎不需當事人出錢。
主要的原因:外部性考量 透過國民義務教育,可以把社會的主流價值,有效的傳遞給下一代。一個人受了基本教育,成為健全的公民;人人如此,對整個社會都帶來莫大好處。

37 ◎國民義務教育改進的方向 1.培養下一代正確的國際觀。 2.培養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加強群育的比重。


Download ppt "第7課 政府財政收支 壹、財政收入 貳、財政支出 參、國民義務教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