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教會歷史 概覽
2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威克里夫 伊拉斯姆 施本爾 胡司 馬丁路德 富朗開 慈運理 親岑多夫 加爾文 約翰衛斯理 門諾西門斯 懷特腓 諾克斯 愛德華滋 伊克 哈爾特 羅耀拉 莫林諾 寂 靜 派 沙勿略 蓋恩夫人 約翰陶樂 芬乃倫 亨利蘇索 大德蘭 神 秘 派 革若特 十架約翰 勞倫斯弟兄 14世紀 15世紀 16世紀 17世紀 18世紀
3
重視默想、情感、異象,和靈裡的直覺,以此為直接親近神的門路。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神秘主義(Mysticism): 重視默想、情感、異象,和靈裡的直覺,以此為直接親近神的門路。 將一己的靈魂在默想與無聲的禱告中,上升到神面前,直到與神的愛結合,直到心靈開朗,魂遊象外。 神秘派常用禁慾的操練,達到這種神祕超升的境地。 神秘派中,屬理智的事件少,屬內心和感覺的事件多。 神秘派渴望在神裡面消失自己,比藉著耶穌基督而得拯救更重要。 伊克 哈爾特 莫林諾 寂 靜 派 蓋恩夫人 約翰陶樂 芬乃倫 亨利蘇索 大德蘭 神 秘 派 革若特 十架約翰 勞倫斯弟兄 14世紀 15世紀 16世紀 17世紀 18世紀
4
大德蘭(Teresa of Avila, 1515-1582):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大德蘭(Teresa of Avila, ): 或稱亞維拉的德蘭,16世紀的西班牙天主教神秘主義者,祖父是被迫皈依天主教的猶太人。她在天主教的環境下長大,20歲入迦密會(俗稱聖衣會)成為修女。 她開始學習並操練心禱,她說:「(在心禱中)我儘可能地使耶穌臨在我內 … 我的想像力很駑鈍,以至於我一點也沒有圖像的天份,或偉大神學家的頭腦。」 她以此法斷斷續續地祈禱了18年,自己已有成果,卻毫無所悉,部分困擾她的原因是:修院並非如她原先所想的世外桃源。在院內,修女的地位是以金錢衡量,而非虔敬。院內的訪客常是絡繹不絕;修院內所謂的靈性生活指的是歇斯底里、哭泣、過度補贖與自我欺騙的異象等。
5
以後她反省說:「祈禱是一個愛的行動,不需任何言語;即便生病會使我們從聖善的思想中分心,但祈禱所需要的只是一個愛的意願而已。」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爾後,大德蘭患了嚴重的瘧疾,使她癱瘓了三年,後來也從未完全好過。然而,這病症不但未給她帶來任何靈性上的幫助,反而成了她完全放下祈禱的一個藉口。 以後她反省說:「祈禱是一個愛的行動,不需任何言語;即便生病會使我們從聖善的思想中分心,但祈禱所需要的只是一個愛的意願而已。」 當大德蘭41歲時,一位司鐸勸告她回到自己的祈禱生活中,但她還是覺得困難,也常在祈禱中分心:「雜念如此地狂野,就好似一個難以被束縛的瘋人一樣。」 因此,大德蘭也非常同情那些在祈禱上遭遇困難的人們:「我們所忍受的試煉,都無法與這種內在的爭戰相較量。」
6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她後來說:「在我看來,心禱就是與好友的親密分享;這意謂著我們應常花時間與那愛我們的人獨處;重點不在想得多,而是愛得多,且儘量去做那些能激發你去愛的事情;愛,不在於尋求歡愉,而是渴望在每一件事上取悅神。」 當大德蘭再一次開始祈禱時,神賞賜了她靈性上的愉悅:在靜默的祈禱中,神的同在壓制了她活躍的感官;神的愚妄擄獲了她的靈魂;契合的祈禱,使她覺得靈魂已在公義的太陽下融化了。 有時候,她甚至會在祈禱中,感到神正要將她的身體帶離地面。那時她會緊緊抓住地板,並要求其他姐妹將她按住。她對此並不覺興奮,反而「更加祈求神,別在眾目睽睽下,賞賜她此般恩寵。」
7
有時,她很難不因周圍的敵意與流語,而向神抱怨。當耶穌告訴她說:「德蘭,那就是我對待朋友的方式。」時,她會回答說:「難怪你的朋友這麼少。」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大德蘭有段時間相當依賴朋友,直到有一次神告訴她「不要再與人們交談了,而應與神交談。」於是剎那間,神賞給了數年努力都無法獲致的內在自由。以後,在她生命中,神總是佔有首要位置了。 有時,她很難不因周圍的敵意與流語,而向神抱怨。當耶穌告訴她說:「德蘭,那就是我對待朋友的方式。」時,她會回答說:「難怪你的朋友這麼少。」 正因為耶穌的朋友很少,因此大德蘭覺得耶穌的朋友定是極聖善的一群,這也是為何大德蘭決心改革她的迦密會院。
8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大德蘭43歲時,她決心革新修會制度,回復修會原始的會規,重申禁食和默觀生活。由於大德蘭的改革中,恢復了修士和修女須赤足的規定,因此改革過的修會被稱作「赤足迦密會」。在她去世前,參與改革的迦密修院,達十七座之多。 因著她在祈禱方面的著作與教導,天主教會在1970年冊封她為「聖師」(Doctor of the Church);她是獲此榮銜的三位聖女之一(另兩位女聖師是謝拿的凱瑟琳與小德蘭)。
9
十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 1542-1591):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十架約翰 十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 ): 十架約翰是天主教改革的主要人物,西班牙神秘學家,出生在一個改宗基督教的猶太家庭中。 他是天特會議後期時代的靈修人物,他所流露的是具有西班牙神秘特性的靈修。 他也是迦密會的神父,1567年(25歲)他成為大德蘭的第一批追隨者之一,翌年改名為「十架約翰」,往後兩人同心策畫改革修道院的靈修,一同創立了「赤足迦密會」。
10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十架約翰 十架約翰以寫作著稱,他留下的著作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成為默觀生活者的祈禱指引。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心靈的黑夜》、《迦密山的上昇》、《神修之歌》,以及《愛的活火》等。 他在《心靈的黑夜》一書中,以四點討論與神結合之道:(1)靜默的祈禱;(2)與主同行;(3)神魂超拔;(4)分享神的生活,表達他的神秘神學。在他的著作《迦密山的上昇》中指出,與神神秘結合的神魂超拔,是在痛苦中被導引而出的。 他的詩歌及其對靈魂成長的研究,被認為是西班牙神秘文學的巔峰,是西班牙文學的高峰之一。他也被天主教會冊封為「聖師」(Doctor of the Church)。
11
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 1605-1691):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 ): 17世紀法國奧秘派基督徒。18歲信仰基督教,24歲時在巴黎加入迦密會。 雖然勞倫斯弟兄一生只在修道院任廚師,晚年卻備受推崇,其言論、信件被編輯成《與神同在》和《勞倫斯屬靈格言》等屬靈名著。他強調要達到與上帝同在,總要用心與愛,過於用悟性。 他常被愛管理,毫無己見。因為他以愛神作為一切行動的目標,他對自己親近神的方式就十分滿意。為著愛神的緣故,就是在地上拾起一根草來,也覺得快樂。因此他就不求別的,只尋求神;就是神的恩賜,他也不尋求。
12
當他有機會彰顯美德的時候,他就對神說:「主啊!若是你不給我力量,我就不能行。」後來他就得著力量過於他所求的。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當他有機會彰顯美德的時候,他就對神說:「主啊!若是你不給我力量,我就不能行。」後來他就得著力量過於他所求的。 如果他在什麼事情上有不盡責之處,他就一面向神認罪,一面對神說:「主啊!只要你稍一離開我,我的本相就是如此。我之所以不跌倒,都是因為有你,是你使我不失敗,是你補足我的缺欠。」他這樣認過之後,心裡也就不覺得難過了。 他在做事最忙的時候,還能保持他天上的思念。他按步就班,不慌不忙,很安靜地去做。他說:「我在做事的時候與祈禱的時候,毫無分別。雖然廚房裡很吵鬧,有時還有幾個人同時要幾樣東西,但是我有極大的平安和神的同在,好像跪下領受聖餐一般。」
13
神秘主義的一支,始於17世紀的莫林諾。強調在安靜的禱告中,放下一切人的心思活動,讓神接管,而進入與神合一,被神改變的境地。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寂 靜 派 蓋恩夫人 芬乃倫 寂靜主義(Quietism): 神秘主義的一支,始於17世紀的莫林諾。強調在安靜的禱告中,放下一切人的心思活動,讓神接管,而進入與神合一,被神改變的境地。 這種完全寂靜的禱告(contemplation)有別於天主教一向實行的默想(meditation),後者是藉由專注思想某個神聖的形像,或聖經上的一段話,而得著啟示亮光。前者只是安靜侍立在神前,享受神的同在。 由於寂靜主義貶低天主教的傳統默想,鼓勵放空心思,否定外在主動的屬靈操練和儀式,以致被天主教定為異端。 寂靜主義之於天主教,就像貴格派之於更正教。
14
莫林諾(Miguel de Molinos, 1628-1696):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莫林諾(Miguel de Molinos, ): 莫林諾是17世紀西班牙的神學家,被稱為寂靜主義復興的主要使徒。他寫了《靈程指引》,對當代和後世影響甚大。 他主張靈性的完全,只能藉著默觀的,或純粹被動的禱告而獲得,可由避免一切費勁的苦修努力,並著重於完全內在的安靜和棄絕而實現。 他的教導風靡全歐,耶穌會感受到這些教導異於他們的做法,威脅到他們的權威,便對他發動攻擊,最後以濫加的罪名判他終身監禁,莫林諾完全不作抗辯。
15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當莫林諾被判刑後,走到地牢門口,他回轉身來,定睛看著攻擊他的人。他打破長久以來的沉默,說:「神父,再見了。我們將在審判的大日相遇,那時就會看見,真理在你那邊,或是在我這邊。」 九年後莫林諾死於獄中。
16
蓋恩夫人(Madame Jeanne Guyon, 1648-1717): 蓋恩夫人是法國的神秘派和寂靜主義的代表人物。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蓋恩夫人 蓋恩夫人(Madame Jeanne Guyon, ): 蓋恩夫人是法國的神秘派和寂靜主義的代表人物。 她生於富貴人家,在修道院中成長。16歲時奉父母之命,嫁給了比她大22歲、富有、病弱、乖戾的蓋恩(Jacques Guyon),之後就受到極大的苦難,包括婆婆的逼迫和丈夫的無情,連女佣也欺負她。 20歲時一個神父告訴她:「妳依靠自己的努力是不行的。因為妳是到外面去尋找唯有妳內心才有的東西。到妳的心裡去尋找神,妳就要尋到神。」
17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蓋恩夫人 這些話開啟了她,立刻她覺得神在她裡面做工,摸著她的心靈,這種恩膏、喜樂,和靈裡的釋放,是話語無法形容的。這是她一生的轉捩點,是她真正重生的日子。 生活中一切的苦難,只有帶她更深的傾向神,經歷神。她說:「在我裏面,神很熱切的吸引我去與祂交通。但在外面,家人反對並禁止我過這樣親近神的生活。… 愛的火焰已經燒著了,所有使它消滅的能力,不過助它燒得更旺而已。 」
18
寡居後,神帶領蓋恩夫人進入服事,從事慈善工作,更藉著寫書,使許多人靈性得著復興。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蓋恩夫人 之後她的生命經歷了更深的破碎和剝奪:22歲因感染天花而毀容,幾乎失明,次子也染病喪生;24歲時長女和父親相繼離世;28歲時丈夫過世,留下她和二子一女。 寡居後,神帶領蓋恩夫人進入服事,從事慈善工作,更藉著寫書,使許多人靈性得著復興。 約37歲時(1685年),她寫了《簡易祈禱法》,將一種默觀禱告的方式,在平信徒中間普及推廣。 由於《簡易祈禱法》問世,她被指控為寂靜主義者。莫林諾在1687年因此被定罪入獄,蓋恩夫人則在1688年被監禁了八個月。又在1695年再度入獄,被囚禁了七年,直到1703年才因體弱垂危獲釋。
19
但芬乃倫因同情蓋恩夫人和寂靜主義,不惜得罪宗教高層人士,以致遭到誣陷攻擊,1697年被法王路易十四撤職,放逐到自己的教區內,不得自由行動。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蓋恩夫人 芬乃倫 蓋恩夫人首次被囚出獄後(1688年),認識了芬乃倫神父(François Fénelon, ),使芬乃倫獲得很大的啟發。芬乃倫隨後成為法國未來王儲的師傅,後來更擔任大主教,他一直是蓋恩夫人的堅定支持者。 但芬乃倫因同情蓋恩夫人和寂靜主義,不惜得罪宗教高層人士,以致遭到誣陷攻擊,1697年被法王路易十四撤職,放逐到自己的教區內,不得自由行動。
20
蓋恩夫人曾寫信告訴芬乃倫,一個人歸向神各階段的經歷: 一個人必須徹底地把自己奉獻給神,並將他一切天然的喜好和傾向置於神的管治之下。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蓋恩夫人 芬乃倫 蓋恩夫人曾寫信告訴芬乃倫,一個人歸向神各階段的經歷: 一個人必須徹底地把自己奉獻給神,並將他一切天然的喜好和傾向置於神的管治之下。 一個人必須不再依賴裡面感覺上的快樂。 一個人不可以依靠自己一切內在的或外在的能力。 一個人必須愉快地接受任何神的對付。 一個人必須經歷那復活的新生命,更高的愛的生命。 最後,一個人必須進入與神完全聯合的生命。
21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蓋恩夫人 蓋恩夫人的鐵窗歲月中,最後四年被囚禁在關鎖重刑犯、惡名昭彰的巴士底監獄。但獄中沉重又冰冷的鎖鍊,絲毫沒有阻止她向基督那純誠而火熱的心。正如她自己所說的:「自從我和主訂婚之後,我向主所要求的嫁妝,不過就是十字架、鞭打、逼迫、羞辱、卑微、無己、貧窮。」 她在苦難中操練絕對順服神,破碎己的生命,拒絕自己,達到無己的屬靈境界;她從不怨天尤人,反而說這是神許可的雕刻和修理。她不但不恨仇敵,反而愛他們,常替他們禱告。在受監禁的歲月中,沒有感到為難,反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隻籠中小鳥,不住向她所愛的主歡唱樂歌。
22
我是一隻籠中的小鳥,遠離了佳美的田野、山林、花草; 所以我終日歌唱,向你吐露柔情。 你用柔繩愛索,捆綁了我浪漫的翅膀;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蓋恩夫人 她在第二次被囚時,寫了以下詩歌: 我是一隻籠中的小鳥,遠離了佳美的田野、山林、花草; 所以我終日歌唱,向你吐露柔情。 你用柔繩愛索,捆綁了我浪漫的翅膀; 卻又俯首,細聽我幽靜的歌唱。 哦,甜美的愛,激勵何其深沉,甘作囚奴,不願高飛遠遁。 誰能識透,此中鐵窗滋味,因著神旨,竟成祝福和恩惠? 親愛的主,我寶貴敬愛你所定的道路, 但願萬有,舉起心口,向你讚美,直至永古。
23
蓋恩夫人又活了15年,過世時年69歲,但是她的信息所帶出的亮光,遍及世界各地,綿延數百年,歷久不衰。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大德蘭 勞倫斯弟兄 十架約翰 莫林諾 蓋恩夫人 蓋恩夫人說:「主指示我全世界沒有一個人幫助我,都要發怒反對我。但在極深沉的安靜中,祂又對我說:『妳必得著無限屬靈的子孫,是藉著十字架生出來的。』」 她出獄後,因迫害她的主教死了,國王健康也愈來愈差,法國當局放鬆了對她的監視,於是各地許多傳教士和修女,紛紛來到她所住的小鎮,向她求教靈性的問題。蓋恩夫人儼然是無數聖徒的屬靈母親。 蓋恩夫人又活了15年,過世時年69歲,但是她的信息所帶出的亮光,遍及世界各地,綿延數百年,歷久不衰。
24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威克里夫 伊拉斯姆 施本爾 胡司 馬丁路德 富朗開 慈運理 親岑多夫 加爾文 約翰衛斯理 門諾西門斯 懷特腓 諾克斯 愛德華滋 伊克 哈爾特 羅耀拉 莫林諾 寂 靜 派 沙勿略 蓋恩夫人 約翰陶樂 芬乃倫 亨利蘇索 大德蘭 神 秘 派 革若特 十架約翰 勞倫斯弟兄 14世紀 15世紀 16世紀 17世紀 18世紀
25
美國十三殖民區獨立之前,各殖民區漸次由歐洲移進許多殖民者。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美國十三殖民區獨立之前,各殖民區漸次由歐洲移進許多殖民者。 最早是在南部於1607年建立的維吉尼亞,名稱是記念獨身的伊利莎白女王(the Virgin Queen)。 殖民者多是傾向清教徒的英國國教徒。 維吉尼亞
26
後來英王查理一世意圖恢復天主教,就在維吉尼亞北部劃出一塊地給天主教徒,就是馬里蘭。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後來英王查理一世意圖恢復天主教,就在維吉尼亞北部劃出一塊地給天主教徒,就是馬里蘭。 在維吉尼亞殖民區,上流社會的教徒因漸漸富裕,成了貴族式的英國國教徒,而下階層的則成為貴格會及浸信會信徒。 貴格會及浸信會中人有不少因遭逼迫而逃至馬里蘭,因為那兒還比較有宗教自由。 馬里蘭 維吉尼亞 為了保障人數較少的天主教徒,馬里蘭頒布宗教自由政策。
27
北部殖民各區統稱為新英格蘭,其中包含美國最東北方六個殖民區,是以分離派公理會的宗教理念而建立的。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新英格蘭 北部殖民各區統稱為新英格蘭,其中包含美國最東北方六個殖民區,是以分離派公理會的宗教理念而建立的。 最早來的是搭乘五月花號的101位殖民者,由布列得福(William Bradford)領導,從英國普利茅斯出發,於1620年冬到了新大陸。為了紀念家鄉,他們把上岸處命名為普利茅斯。
28
北部殖民各區統稱為新英格蘭,其中包含美國最東北方六個殖民區,是以分離派公理會的宗教理念而建立的。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北部殖民各區統稱為新英格蘭,其中包含美國最東北方六個殖民區,是以分離派公理會的宗教理念而建立的。 最早來的是搭乘五月花號的101位殖民者,由布列得福(William Bradford)領導,從英國普利茅斯出發,於1620年冬到了新大陸。為了紀念家鄉,他們把上岸處命名為普利茅斯。
29
北部殖民各區統稱為新英格蘭,其中包含美國最東北方六個殖民區,是以分離派公理會的宗教理念而建立的。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北部殖民各區統稱為新英格蘭,其中包含美國最東北方六個殖民區,是以分離派公理會的宗教理念而建立的。 最早來的是搭乘五月花號的101位殖民者,由布列得福(William Bradford)領導,從英國普利茅斯出發,於1620年冬到了新大陸。為了紀念家鄉,他們把上岸處命名為普利茅斯。 普利茅斯
30
他們堅持「會眾制」的教會行政觀念,因而脫離了英國國教。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他們堅持「會眾制」的教會行政觀念,因而脫離了英國國教。 美國憲法中的「宗教自由」、「政教分離」原則,是歷史上的一大進步。這原則的起頭,是由美國第一間浸信會的牧師羅傑威廉斯(Roger Williams)在羅得島所實施的。 羅 德 島
31
威廉斯在英國就是一位分離派者,在逼迫中他渡海於1631年來到麻薩諸塞的波士頓。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威廉斯在英國就是一位分離派者,在逼迫中他渡海於1631年來到麻薩諸塞的波士頓。 他漸漸反對殖民政府對教會的干預,又公開反對無償侵佔印地安人的土地,終於引致麻州總法院在1635年下令將他遞解回英國。 麻薩諸塞 波士頓 羅 德 島
32
結果他逃到了羅得島所在的那拉岡塞灣區的荒野。好在他先前就學會些那拉岡塞印地安人的語言,受到他們的接待,才渡過了難關。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結果他逃到了羅得島所在的那拉岡塞灣區的荒野。好在他先前就學會些那拉岡塞印地安人的語言,受到他們的接待,才渡過了難關。 之後有一些他先前的跟隨者前來與他會合,他們在1636年6月向印地安人買了現在羅得島州首府普諾維登斯地區的土地,就在麻州的管轄之外建立了新的殖民區。 麻薩諸塞 波士頓 普諾維登斯 羅 德 島 那拉岡塞灣
33
他執政的原則是平等的民主,完全的宗教寬容與政教分離。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他執政的原則是平等的民主,完全的宗教寬容與政教分離。 他也於1639年在普諾維登斯建立了第一間的美國浸信會,由他的友人先為他施全浸禮,然後由他為其他人施浸。 麻薩諸塞 波士頓 普諾維登斯 羅 德 島 那拉岡塞灣
34
他執政的原則是平等的民主,完全的宗教寬容與政教分離。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他執政的原則是平等的民主,完全的宗教寬容與政教分離。 他也於1639年在普諾維登斯建立了第一間的美國浸信會,由他的友人先為他施全浸禮,然後由他為其他人施浸。
35
他的宗教寬容政策在教會歷史中創了先例,在他之前或有短暫的宗教寬容,但他的殖民政府,是第一個以宗教寬容為基本原則的。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他的宗教寬容政策在教會歷史中創了先例,在他之前或有短暫的宗教寬容,但他的殖民政府,是第一個以宗教寬容為基本原則的。 美國憲法中的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的條文,也無疑受到威廉斯在羅得島之政策的啟發。
36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查理二世1660年復辟後,就論功行賞給有功人員,將新大陸的土地賞給他們。這些殖民區稱為「復辟殖民區」,是位於馬里蘭與新英格蘭中間的地區,包括紐約(由荷蘭手中奪得)、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等地,另有在南部的南、北卡羅來納兩地。 紐約 賓夕法尼亞 新澤西 北卡羅來納 南卡羅來納
37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這些殖民區為了要吸引移民,就在宗教上採較寬容的政策,因此其居民有著許多不同的宗派背景,在種族上也不只是英格蘭人,還有蘇格蘭人、蘇格蘭-愛爾蘭人、荷蘭人及德國人等。 1681年賓威廉在賓夕法尼亞建立政教分離政府。 紐約 賓夕法尼亞 新澤西 北卡羅來納 南卡羅來納
38
開拓新英格蘭殖民地的都是一些靈性堅定的清教徒,但是到他們的孫輩時,幾乎失落了所有的熱誠;十八世紀前期,美洲的宗教生活沉陷在可嘆的低潮光景中。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詹姆士 一世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威廉 瑪麗 大覺醒 克倫威爾 詹姆士二世 開拓新英格蘭殖民地的都是一些靈性堅定的清教徒,但是到他們的孫輩時,幾乎失落了所有的熱誠;十八世紀前期,美洲的宗教生活沉陷在可嘆的低潮光景中。 然而,就在這時,殖民地的屬靈情況有了急劇的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屬靈「大覺醒」(Great Awakening)。一系列奮興聚會在殖民地各處展開。美洲屬靈大覺醒和英國循理派運動同時發生,都因受到德國敬虔主義和摩拉維亞弟兄會的影響。
39
開拓新英格蘭殖民地的都是一些靈性堅定的清教徒,但是到他們的孫輩時,幾乎失落了所有的熱誠;十八世紀前期,美洲的宗教生活沉陷在可嘆的低潮光景中。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親岑多夫 約翰衛斯理 開拓新英格蘭殖民地的都是一些靈性堅定的清教徒,但是到他們的孫輩時,幾乎失落了所有的熱誠;十八世紀前期,美洲的宗教生活沉陷在可嘆的低潮光景中。 然而,就在這時,殖民地的屬靈情況有了急劇的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屬靈「大覺醒」(Great Awakening)。一系列奮興聚會在殖民地各處展開。美洲屬靈大覺醒和英國循理派運動同時發生,都因受到德國敬虔主義和摩拉維亞弟兄會的影響。
40
富瑞林浩生熱情澎湃,開始宣講內在更新的需要,同時指導一些為慕道友而設的福音性禱告聚會。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親岑多夫 約翰衛斯理 弗瑞林浩生 第一波的復興是在1720年間,第一個著名的奮興傳道者是富瑞林浩生(Theodore Frelinghuysen, ),他是新澤西拉利丹谷(Raritan Valley)的荷蘭改革宗教會牧師,是德國敬虔主義者,反對單單注重外表宗教禮儀和表現。 富瑞林浩生熱情澎湃,開始宣講內在更新的需要,同時指導一些為慕道友而設的福音性禱告聚會。 到了1726年,他火熱有力的講道帶出明顯的果效,教會增加許多新人。別的教會聽說,也邀請他去講道。於是,復興的火從拉利丹谷向外延燒。
41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親岑多夫 約翰衛斯理 弗瑞林浩生 田能特 田能特(Gilbert Tennent, )是拉利丹谷一間長老教會的年輕牧師。他的父親田威廉(William Tennent)是賓夕法尼亞「木屋學院」(Log College)的創辦人,該學院以訓練牧師為創校宗旨。 田能特受到富瑞林浩生的啟發和幫助,使英國和蘇格蘭長老會的信徒復興。他博學多聞,以流利和幻想豐富的言詞,吸引了廣大群眾。他的講道加上「木屋學院」校友的努力,復興之火就像野火般在長老教會中燒起,從長島一直燒到維吉尼亞州。
42
新英格蘭的大覺醒則是藉由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1703-58)帶下。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新英格蘭的大覺醒則是藉由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 )帶下。 他是美洲殖民地的傑出知識份子,是在美洲當地出生的偉人之一。 他父親是一位公理派教會牧師。他17歲便畢業於耶魯大學,1727年成為麻薩諸塞中部北安普頓城(Northampton)一間公理派教會的牧師。 麻薩諸塞 長島 新澤西 維吉尼亞
43
當時該教會正處於靈性僵死的情況。1734年12月,愛德華滋講了一系列因信稱義的道理,直接針對當時正在新英格蘭滋長的亞米紐斯主義。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愛德華滋 當時該教會正處於靈性僵死的情況。1734年12月,愛德華滋講了一系列因信稱義的道理,直接針對當時正在新英格蘭滋長的亞米紐斯主義。 講道時,這位瘦長、蒼白而年輕的牧師,活生生地描述神的震怒,並力勸罪人盡速逃避。 很快地,教會有了起色,整個北安普頓城都有了改變;第二年的春天和夏天,似乎全城充滿了神的同在。無論長幼,幾乎找不到一個不關心永生問題的人。大復興的第一年,超過三百人經歷重生(相當於該城所有16歲以上的人)。
44
他繼續寫的書及有力的講道,不斷燃起復興的火焰。接下來的幾年中,在新英格蘭的不同地區都發生大復興。復興之火燒遍了全新英格蘭,信主的人多如潮湧。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愛德華滋 愛德華滋寫了一本小書《神奇妙作為的忠實報導》,仔細分析了北安普頓城復興的成因和後果。它立刻在英美兩地成為最暢銷的書,引起了奮興運動,愛德華滋也名噪一時。 他繼續寫的書及有力的講道,不斷燃起復興的火焰。接下來的幾年中,在新英格蘭的不同地區都發生大復興。復興之火燒遍了全新英格蘭,信主的人多如潮湧。 年間,在新英格蘭三十萬人口中,有二萬五千到五萬新決志的人加入教會,整個新英格蘭的道德標準也隨之提高。
45
這個大復興同時具有強烈的感情及身體的表現,強壯的男人仆倒在地,女人則歇斯底里。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愛德華滋 這個大復興同時具有強烈的感情及身體的表現,強壯的男人仆倒在地,女人則歇斯底里。 1741年愛德華滋在康乃狄克的安田鎮(Enfield)講道,那天的題目是「罪人在忿怒的神手中」。講道中途,他必須停下來,請大家安靜,好讓大家可以聽見他的講道,因為全場都在大聲痛哭,哭聲蓋過了講道的聲音。 當情緒作用掩蓋屬靈方面的覺醒時,愛德華滋又正面反對情緒主義,呼籲信徒在道德生活要有表現,才能印證他們是悔改了。他憎惡膚淺的復興主義,對加入教會的人也非常嚴格。
46
1758年他應邀到普林斯頓學院當院長。但到任後,很快便因注射天花疫苗反應不良而去世。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愛德華滋 1758年他應邀到普林斯頓學院當院長。但到任後,很快便因注射天花疫苗反應不良而去世。 愛德華滋除了是大覺醒運動的領袖之外,也是新英格蘭神學的鼻祖。新英格蘭神學是修正了改革宗信仰,肯定加爾文派中神的主權和揀選的教義,但又容許罪人做出某種行動,以獲取神的赦免。
47
後來他進入牛津大學,成為校內「聖潔會」的一員。在一場大病後,他經歷了重生。1736年被按立為英國聖公教會的牧師。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愛德華滋 懷特腓 在大覺醒運動中,懷特腓(George Whitefield, )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他從小生長在貧困、道德低落的環境中,父親是一個客棧管理員。 後來他進入牛津大學,成為校內「聖潔會」的一員。在一場大病後,他經歷了重生。1736年被按立為英國聖公教會的牧師。 懷特腓在英國展開露天佈道,並邀衛斯理加入。然而他在美洲卻做了更大的工作。從1738到1770年間,他在美洲七次旅行佈道。
48
大覺醒的高潮是在1740-1741年,那時懷特腓以他那無與倫比的雄辯才能和使人懾服的性格,加入這項工作的行列。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愛德華滋 懷特腓 大覺醒的高潮是在 年,那時懷特腓以他那無與倫比的雄辯才能和使人懾服的性格,加入這項工作的行列。 懷特腓原本的志向是擔任演員,他的嗓門能在露天場合中,向數以千計的人說話;並且他的表情豐富又富戲劇性,能夠煽動聽眾,很少人是可以這樣做的。 在波士頓,有一次三萬人同時聽他講道。甚至連富蘭克林這個重實際而不正統的信徒,都被懷特腓感動了,並寫下他聽道時的感受。
49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愛德華滋 懷特腓 懷特腓完全沒有宗派偏見,樂於在各宗派講壇證道。他的服事使更正教社群的人數增加。在長老會和公理會中,他的跟從者的數目,還多過自己所屬聖公會中的粉絲人數。 懷特腓是十八世紀偉大的佈道家,也是歷史中最有能力的講員之一,他的講道帶領了成千上萬人信主,也造就了無數信徒的靈命。雖然如此,他卻沒有約翰衛斯理的組織能力,以致他沒有設立任何教會和宗派。
50
「大覺醒」的果效是廣泛而又明顯的。最重要的是,美洲教會因此在宗教生活方面普遍改善了,重新重視個人的悔改,教會人數劇增,道德標準也提高了。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弗瑞林浩生 田能特 愛德華滋 懷特腓 「大覺醒」的果效是廣泛而又明顯的。最重要的是,美洲教會因此在宗教生活方面普遍改善了,重新重視個人的悔改,教會人數劇增,道德標準也提高了。 這時浸信會開始急劇增長,為未來兩百年的發展奠下基礎。另一方面,部分宗派卻因此發生分裂,尤其是長老會和公理會。 「大覺醒」也對教育事業帶來新的動力,因為有很多青年加入事奉,教會關心他們所受的裝備。於是普林斯頓大學(長老會)、賓州大學(超宗派)、哥倫比亞大學(聖公會)、布朗大學(浸信會)等名校的前身紛紛設立。
51
他看見印地安人的困境,便狂熱地向他們傳道。他騎在馬背上,日以繼夜,向最遙遠的部落傳講福音。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布銳內德 「大覺醒」的另一結果,是刺激了對印地安人和黑人的宣教工作。向印地安人宣教的人中,最著名的可算是布銳內德(David Brainerd, )了,他是愛德華滋女兒的未婚夫。 他看見印地安人的困境,便狂熱地向他們傳道。他騎在馬背上,日以繼夜,向最遙遠的部落傳講福音。 後來他死在旅途之中,不能與未婚妻成婚,也不能完成傳道的志向。但有關他在印地安人中工作的報導出版之後,廣被傳頌,對英美的青年有莫大影響。
52
因此,大覺醒除了擁有改教運動的兩項原則「個人因信稱義」、「信徒皆祭司」之外,也把民主思想,注入了即將成立的美利堅合眾國之中。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1720 1740 1760 1780 1800 1820 1840 美國獨立 「大覺醒」最顯著的非宗教性後果,就是影響了美國開國元老的思想。此時宗教自由的精神高昂;個人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個人宗教經驗成為常態,不再是特例;崇尚民主的概念和機構開始孕育出來;政教分離的立場被宣揚;新英格蘭的講壇,到處都有牧師傳講「人人天生自由,每個人都要向神負責」的道理。 因此,大覺醒除了擁有改教運動的兩項原則「個人因信稱義」、「信徒皆祭司」之外,也把民主思想,注入了即將成立的美利堅合眾國之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