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5章道德與談判 授課教師:吳秀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5章道德與談判 授課教師:吳秀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5章道德與談判 授課教師:吳秀珍

2 商業道德的研究著重於倫理決策過程的組成,多數的道德決策模型視道德判斷為一個預測行為的重要因素。道德判斷受多種因素影響,包含人口,環境,環境因素和個人特徵,道德反映出個人的價值觀、準則、信念和態度,這些要素作用於當個人面臨道德與非道德問題時,形成一種判斷形成一種判斷並導引行為。

3 道德強度(1/2) 代表該道德議題的爭議程度, 以此六構面表示
後果的嚴重度(magnitude of consequences):是在這個問題下的道德行為,將對受害者(或受益者)所造成的傷害(或利益)的總和。 社會輿論(social consensus):社會大眾對於個人處於道德議題作出的行動的一般共識程度,判斷出什麼樣的行為是合乎道德。 影響可能性(probability of effect):在道德行為中發生的機率,將實際採取的行為和其行為所可能帶來的傷害(利益)合在一起,進行預測。

4 道德強度(2/2) 時間急迫性(temporal immediacy):是指時間在現在和道德行為後果發生之間的長短。
毗鄰性(proximity):道德議題發生的距離性是指道德受害者(利益者)對其所受到的道德行為的感受。 效果集中度(concentration of effect):對道德行為之影響的重視程度,是一種與人們藉由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反向影響的作用力。

5 管理者可能面臨道德問題的挑戰(1/2) 一、私人原因:因個人的利益,濫用公司的資源, 或因職務之便,擅自透露公司資訊,獲取自己 的利益。
一、私人原因:因個人的利益,濫用公司的資源, 或因職務之便,擅自透露公司資訊,獲取自己 的利益。 二、賄賂行為:賄賂企業有關的中間人與供應商, 以獲取企業本身的利益。 三、不公平的競爭:進行企業間相互挖角,藉以獲 得有利自己的資訊;以及因職務或關係之便, 進行內線交易。 四、妨礙智慧財產權:在公司內使用違法的盜版軟 體,減少費用的支出。

6 管理者可能面臨道德問題的挑戰(2/2) 五、環境的保護:企業生產營運過程中,對 於環境所造成的污染,沒有提出具體的 做法與防範措施。
五、環境的保護:企業生產營運過程中,對 於環境所造成的污染,沒有提出具體的 做法與防範措施。 六、隱瞞事實:逃漏稅或隱瞞資訊,造成消 費者或投資人的損失。 七、工作場合的公平:雇用特定與自身有關 的人;性別與年齡的歧視;及性騷擾等 不公平的行為。

7 談判的道德因素 (1/3) Freud認為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並非理性的產物,而是非理性的情緒動機,經過複雜的折衷調適過程而衍生出來的 。
McDougall認為人於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是無道德的,其行為表現受制於基本能衝動。隨著年齡的增加及人際之間社會互動關係的擴大,其道德層次逐步往上發展。

8 談判的道德因素 (2/3) 談判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社會化過程,沒有一項談判策略可適用於所有的情境。當產生利益衝突,個人為尋求本身最大效益的行為時,必會影響到他人的利益。 因此必須有符合『公正或公平』(equity or fairness)原則的分配方式,使彼此願意接受且遵守。

9 談判的道德因素 (3/3) 什麼是道德? 哪些道德性動機會影響談判者的行為? 哪些道德標準應被應用在談判上?
在談判中可能發生的道德行為與不道德行為的種類有哪些? 何種個人的特質或社會的因素,會驅使談判者決策時運用不道德的技巧?

10 影響談判道德行為之三因素 (1/4) 利潤 經濟體系中,追求利潤是企業經營的基本原動力,利潤也是促使個體進行談判的動機。
商人經常把利潤道德中立化,許多哲學家和政治理論家卻批評商人追求利潤的動機,促使不道德行為的發生,甚至於利潤本身就是不誠實的行為。

11 影響談判道德行為之三因素 (2/4) 競爭:既然追求利潤是經濟體系和個體經濟行為的基本原則,而由於資源相對於人類慾望是不足的,就難免於競爭。社會上存在於不同的競爭行為,其差異有以下四種不同的型態: 競爭者是否知道他們正處於競爭 是否能確認其他競爭者是誰 是否比誰先達成目標 達成自己的目標,是否妨礙對方目標的達成

12 影響談判道德行為之三因素 (3/4) 公平: 驅使談判產生不道德行為的原因之一,就是雙方對於公平的認知不同。因此,談判的公平性就分別架構在均等(均分利潤)、公平(貢獻愈多,分得愈多)及需要(各取所需)的不同基礎上。

13 影響談判道德行為之三因素 (4/4) 談判者通常被建議使用客觀的標準,但標準似乎不是很容易獲得多方認可。
經濟學家主張『自由』貿易,也未必是『公平』的貿易。有趣的是,追求公平性其本質是道德的,卻可能導致以不道德的方式來追求其認知的公平標準。

14 絕對主義與相對主義 絕對主義者-認為在各種情境或針對任何對象,都有一套通用的道德標準,所有戒律規定都是一樣。
相對主義者-主張無法憑直覺來決定一件事情是否合乎道德,因為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一件事是否合乎道德和個人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每個人必須自己決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合理的,任何人無法強加自己的道德標準在他人身上。

15 談判中的欺騙型式 虛構陳述,錯誤表達立場 虛張聲勢,虛偽承諾 誤導資訊,偽造文件 真假夾雜,誤導對手 選擇性提供與隱瞞

16 資訊不道德戰術(1/2) 傳統競爭性議價(traditional competitive bargaining):包含隱藏我方底線、開價過高或過低、低讓步、影響對手信心。 誤導對手對於我方立場的認知(Misrepresentation of position to an opponent):誤導對手關於我方之資訊、立場等,目的在迫使對手讓步。 錯誤承諾(False promise):做出假的意圖或承諾,然而實際上並不執行。

17 資訊不道德戰術(2/2) 不當資訊收集(information collection):透過賄賂、送禮等不道德的方法,來獲得對手資訊。
破壞對手支援網絡(Influencing an opponent’s professional network):製造對手網絡間的爭執、不信任,或誘使對手陣營轉投向我方。


Download ppt "第15章道德與談判 授課教師:吳秀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