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民間信仰的介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民間信仰的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民間信仰的介紹

2 前言 台灣宗教信仰中的主角-神明,最早是跟著漢人移民來到台灣。中國神明大多數源於封神演義,此外加上外來的佛教和其他宗教,就慢慢形成系統完整的神明信仰。 神明在台灣落戶,並接受島上原有文化或外來殖民者的刺激,在台灣的發展狀況各有消長,有的躍身為台灣最主要的信仰主幹,有的原本香火興盛,來到台灣以後卻經常門可羅雀,這點也表現出台灣環境與人文的特殊。

3 民間信仰的祀神 自然神祇 佛教神祇 道教神祇 古聖先賢 民間俗神 地方神祇

4 自 然 神 祇

5 玉皇大帝 又稱昊天大帝,民間俗稱「天公」。起源於上古的 天地崇拜,和國人敬天畏地的思想有密切的關係。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尊神,中國民間也尊之為最高神, 管轄一切天神、地祇、人鬼;並授命天子,統轄人間。 臺灣俗信,天公是操縱人間禍福吉凶的主宰,掌握世間萬物的生長、保育和握有賞罰的大權。 道教把玉皇大帝的誕辰定為農曆正月初九,這一天就是俗稱的「天公生」。由於天公在百姓的心目中是眾神之最,所以祭天公的禮儀就特別隆重。 祭拜時最傳統的大禮是:打開大門,穿戴整齊,並依照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現代一般信眾則往往只有上香祝禱而已。當祭拜完成後,先燒金紙,再將天公座一起燒化,之後再撤去供桌。

6 三官大帝 全名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又稱「三元大帝」,即俗稱的 「三界公」,為太極界之神。三官 大帝的神格在道教中僅次於玉皇大
帝,其職掌與百姓利害攸關,主祀人間善惡,並握有賜福降禍的生殺 大權,相當於是天界的司法院院長,因此普遍受到民眾的敬奉。 民間傳說:堯、舜、禹乃三官大帝所生,所以堯帝至仁以配「天官」,舜帝墾地以配為「地官 」,禹帝治水以配為「水官 」,合稱為三官大帝。 道教將三官大帝的誕辰日定在三元日,及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一般均以元月十五日上元節為主。

7 福德正神 就是一般俗稱的「土地公」、「土地爺」。土地公是 土地的守護神,統理固定的轄區,主掌居民的禍福。
早期先人移民來台,不論是農業、匪亂、番害、械鬥、 瘟疫等,有求於土地公之處甚多,所以到處可發現大大 小小的土地公廟。 一般土地公廟都不大,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的稱號。由於土地公地位低,但也正因為不高高在上,反而更親近人間,成為地方居民的守護神。 土地公也被視為財神與福神,因為民間相信「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因此土地公就被很多行業奉為守護神,包括商人、礦業、漁業、屠宰、金融、餐飲、營造等,據說他還能使五穀豐收並能鎮鬼神呢! 土地公的神像一般為頭戴錢帽,面龐圓而豐盈,兩眼微瞇,滿腮白鬍鬚,臉上露出仁厚的微笑,身坐太師椅,右手執如意,左手拿元寶,在民眾的心目中永遠與「福」、「德」同義,給予人們可信託的希望感。

8 城隍爺 從城隍二字字面上的解釋:「城」為城牆,「隍」為 河溝。城隍原本只是保護身家性命的城牆,經歷史及
民間信仰的演變,至今已成為掌管陰陽兩界的鬼魂和 人,監督其善惡正邪,可說是公正無私的人間縣太爺。 城隍爺是唯一有階級之分的神祇,掌管全國的稱 「天下都城隍」,掌管一省的稱「都城隍」,掌管一府的是「府城隍」,現今新竹城隍是台灣唯一的府城隍。 在民眾心中,城隍爺是陰間的司法官,可以 彌補人間司法的漏洞,被受百姓崇祀。他也 是陰間的父母官,所以城隍廟除主祀城隍爺外, 另配祀有文武判官、牛頭馬面、七爺八爺等, 氣氛陰森恐怖,像是地獄設在民間的官府。

9 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文昌宮。 一說在北斗魁前,一說在北斗之左。 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
司命、司中、司祿等。文昌君被封為 帝君,又稱梓潼帝君。另外,道教將 其尊稱為主宰功名利祿之神,又叫「文星」,受到讀書人的崇拜。 在主神文昌帝君的兩側,常塑有兩位侍童,即「天聾」、「地啞」兩童子,為了防止天機洩漏,所以特意安排兩位聾啞人在旁,可見古代的科舉考試,仍不免有考題洩漏,或作弊等考場黑幕存在。 善男信女會帶著蔥(聰明)、芹菜(勤學)、蒜(會打算盤)、桂花(貴氣逼人)到文昌殿前祭拜。

10 佛 教 神 祇

11 觀世音菩薩 是台灣民眾篤信的主神之一,又名觀音媽、妙善夫人。 觀世音不以耳「聽」,而能用心「觀」見一切眾生苦難 的聲音,進而濟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最初是以男性的形象出現,例如在《華嚴經》中,對觀世音的形容是勇猛丈夫;而在《悲華經》中則稱為善男子。後來因為觀世音代表著「慈悲」,與傳統中溫柔慈母的印象相合,因此漸漸轉化為女性形象,一方面可親近女性信眾,另一方面也能展現出如同母親般的溫柔、慈悲,正符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觀音菩薩為了度化不同的眾生,可以變成不同型像與身份, 多達三十三種,因而演變成「三十三觀音」。 「千手千眼觀音」中的千手表示遍護眾生, 「千眼」表示遍觀世間,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表現。

12 道 教 神 祇

13 王母娘娘 又稱「瑤池金母」,源自道教的西王母。 相傳她住在崑崙山的瑤池,園裡種有蟠桃, 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為了抬高王母的地位,道教
指稱王母是道教第一尊神原始天尊的女兒。 「王母娘娘」信仰是台灣光復後新興的民間宗教, 有完整的信仰組織。 她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怪神,後來在流傳的過程 中逐漸被女性化和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 最初他以扶鸞藥方救人,因為靈驗不斷,從此信眾 眾多。

14 古 聖 先 賢

15 神農大帝 是古代三皇五地中的炎帝,是也最享香火者。最大 的貢獻是發明了耒耜、鋤頭等生產工具,他親自耕
作教導人民播種五穀等農作物,使當時原始社會得 以脫離漁獵生活,進入農業時代,自然成為農民的 守護神。 他親嘗百草,作為醫藥,也教導民眾如何辨識草藥 及使用,因此被中醫界尊稱為「藥王」。 神農大帝有白、黑、紅三種不同的「臉色」,據說這與他嘗百草有關。手上拿著金黃色的成熟稻穗也是特徵之一,顯示他時時不離本行的敬業精神。

16 至聖先師 孔子是三千多年來影響中國最深遠的教育家、 哲學家與思想家,是儒家的創始者。他因材施 教、有教無類的做為,早已被奉為教師的典範,
因而成為萬世師表。 孔子過世後,中國便有官建的孔子廟;每年在 春、秋兩季舉行。台灣最早的孔廟是永曆十九 年,鄭經在台南所建。過去的孔廟不只是廟宇,也是學校的所在。 每年九月二十八日是孔子誕辰,各地都會舉行 祭典。祭典中有學生表演的八佾舞,由八行八 列共六十四人組成,舞生穿著明代款式的衣服 ,手執三根長羽,以謙恭溫和的態度跳著規定的 舞步,是為中國特有的藝術文化。

17 關聖帝君 他被儒、佛、道三教纳為共同的神明。儒教奉 為五文昌之一,尊之為「文衡聖帝」;道教奉 為「蕩魔真君」、「伏魔大帝」;佛教尊之為
「伽藍」,被視為護法之神。在民間信仰中是 義薄雲天的代表人物。 起初,關公在民間的影響力不大;宋朝以後, 關帝廟才在全國普遍建立;元朝因為三國演義 的誕生,使得關公聲名大噪,被視為忠義與勇武的化身。 因為關公為人誠信,精於理財,在台灣也被當作「五路財神」祭拜。

18 民 間 俗 神

19 媽祖 媽祖又稱「天上聖母」,被外國人尊稱為「中國 女海神」,是最受人們敬奉的主神之一。光是台灣 一地的媽祖廟、天后宮就多達五、六百座,其中以
北港朝天宮的香火最盛,每年進香人數多達百萬以上。 媽祖主要神跡是救濟海上遇難的生民。常穿朱衣, 乘雲遊於島嶼之間。相傳,如果海風驟起,船舶遇難, 只要口誦媽祖聖號,媽祖就會到場營救。 媽祖有隨從,千里眼、順風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 順風耳、千里眼是兄弟,哥哥名叫高明,弟弟叫高覺,他們因為作戰身亡,魂歸桃花山,有一天,媽祖經過這座山,高氏兄弟向媽祖逼婚,媽祖與他們相約鬥法,並約定敗則從之,勝則收其為僕,決戰結果,兄弟落敗,所以從此成為媽祖的僕役,並隨侍左右。 『三月瘋媽祖』,每年的三月初起,就是進入媽祖的香期,各地媽祖廟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典。

20 月下老人 被視為婚姻之神,簡稱「月老」。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他是專司男女感情 的人物,白色的長鬍,面泛紅光;左手
拿姻緣簿,右手持柺杖。他有權撮合男 女成為夫妻,以紅線繫住男女二人的腳。 祈求訣竅:【口訣】 弟子(信女)○○○,住在○○○,祁求月老公賜弟子(信女)早日結好姻緣,如有成家立業,必定前來答謝。 用一條紅線,串過兩個鉛子,再將兩頭紅線打結,象徵「結緣」,過爐後隨身攜帶或放在床頭下,就可以祈得好姻緣。

21 地 方 神 祇

22 王爺 根源於古代的瘟神崇拜。 所供奉的王爺並非出自同一神祇,而是多位的組合。 王爺之名則冠以姓氏稱之,有單府王爺、二府王爺、
五府王爺,最普遍的是五府王爺。 燒王船、放王船的習俗使王爺信仰迅速普及。臨海居民放王船出海, 因為相信可以將瘟疫驅除出境,但當王船隨海飄儀而抵達某地時, 當地居民必須及時迎接,並建廟奉祀,否則會有瘟害,一般民眾居 於恐懼心理,使得台灣的王爺廟越建越多,高達八、九百多座。 池府王爺

23 義民爺 又稱「義民公」、「忠勇公」。 義民爺是台灣地區特有的民間信仰之一,祭祀的是因戰爭、械鬥而死的無主孤魂。
台灣的義民爺信仰,在客家人長期的經營與祭祀之下,早已脫離有應公有求必應的特質,提升為亦神亦祖的神祇。 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為客家人的義民節,是全省各地客家人心目中最盛大的祭典。

24 有應公、有應媽 泛指一般無主孤魂的野鬼,和被收容祭祀者,不同於一般有背景、有特殊功績的神祇。 有應公信仰的普遍原因有二:
1.國人害怕無主的孤魂會變為厲鬼危害世人,但如果加以祀奉, 鬼魂就不會無端作惡。 2.因為民眾有惻隱之心,所以會對無主 孤魂建祠收容祭拜。

25 參考書籍 參考網站 《台灣人的祀神與祭禮》,劉還月著,2000年,常民文化 《台灣民間信仰神明大圖鑑》,林進源著,1996年,進源書局
世界宗教入口網 台灣廟宇網


Download ppt "民間信仰的介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