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宣講(第五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宣講(第五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宣講(第五版)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宣講(第五版) (國民中小學階段公播版—完整篇)

2 目 錄 壹、新課綱的研修背景 貳、新課綱的研修歷程 參、新課綱的重要內涵 肆、政府層級的準備 伍、學校邁向新課綱的準備
教育現場與課程改革的需求 為何要研修新課綱--社會變遷、少子化等 12年國教課程願景發展歷程 壹、新課綱的研修背景 課綱研修歷程 總綱公布 貳、新課綱的研修歷程 課綱願景 總綱的基本理念 課程目標 核心素養 課程架構及改變 參、新課綱的重要內涵 教育部國教署面對新課綱的作為 地方政府面對新課綱的因應與準備 相關資源應用 肆、政府層級的準備 使用說明: 1.本簡報共68頁,時間約100分鐘(可依宣講對象、實作討論調整時間) 2.宣講對象:國中小校長、主任、組長、老師 3.簡報共分五個部分:新課綱的研修背景 p.2--新課綱的研修歷程 p.12--新課綱的重要內涵 p.15--政府層級的準備p.31--學校邁向新課綱的準備 p.42 4.檢附國中小案例可以其他學校替換,並依實際需求增刪 5.簡報後附上兩個討論與議題可提供實作時運用 6.宣講時請參考備註欄的簡報說明 7.本簡報完整包含學校準備(學校本位課程、課程領導、素養導向) 學校轉化新課綱的黃金三角 實務案例-○○國小、 ○○國中 前導學校試辦新課綱課程案例 問題與討論 伍、學校邁向新課綱的準備

3 壹、新課綱的研修背景 做一件事,了解「為什麼」是重要的。 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就無法掌握我們該做什麼
圖片來源: 做一件事,了解「為什麼」是重要的。 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就無法掌握我們該做什麼 壹、新課綱的研修背景 做一件事,了解「為什麼」是重要的。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就無法掌握我們該做什麼。(From基隆市武崙國小彭麗琦校長)

4 內 外 一、教育現場與課程改革的需求 課程改革是「從有到更好」 教育現場正在改變,創造教育新風貌,我們必須積極營造正向支持的環境
迫切需要因應時代需求及社會變遷,持續精進 請注意動畫效果,分別說明: 一、教育改革是從有到更好,奠基於九年一貫課程的基礎上,一棒接手一棒,並非全然推翻。 二、內的部份,可說明現場的教育變革:翻轉教室、學習共同體、分組合作學習、學思達、夢的n次方等等,現場正在創造改變,課綱更要提供支持。 三、外的部份,則可說明時代的變化必定要讓課程改革與時俱進。

5 從升學率顯示,已具備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條件
二、為何要研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 從升學率顯示,已具備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條件 階段別 學年度 國中生 升學率 高中生 高職生 100 97.67% 94.67 % 81.91 % 101 99.15 % 94.75 % 83.51 % 102 99.39 % 95.50 % 81.10 % 103 99.52 % 95.70 % 81.01 % 請注意動畫效果: 數據顯示 年,是因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民國103年8月起,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兩階段,前九年為國民教育,依「國民教育法」及「強迫入學條例」規定辦理,對象為6至15歲學齡之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義務、強迫入學、免學費、以政府辦理為原則、劃分學區免試入學、單一類型學校及施以普通教育。後三年為高級中等教育,將已制定「高級中等教育法」,對象為15歲以上之國民,主要內涵為:普及、自願非強迫入學、免學費、公私立學校並行、免試為主、學校類型多元及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是以呈現至103年。 此頁先說明為何要實施12年國教: 根據統計,近三年國中學畢業生升入高級中等學校之升學率已達99.5%,高中生及高職畢業生升入高等教育學府的升學率也分別超越95%及80%,在量方面實質上已具備12國教的條件。 政府可以說是在國高中的升學實際上,落實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6 PISA、TIMSS的數學及科學排名不錯,但學習興趣和自信卻低落
隨著社會的變遷,教育的目標及內容有必要與時俱進 教育的全球化、本土化與個別化 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 2008年,台灣生育率1.05,全球倒數第1 從學習逃走的孩子 Web3.0時代 PISA、TIMSS的數學及科學排名不錯,但學習興趣和自信卻低落 未來的工作,有6成還未被發明 生育率僅顯示2008年的數據,正是因為民國97年本國生育率跌至全球倒數第一,也因此必須啟動教育改革的工程。 本頁所要敘述的並非最新數據,而是社會變遷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 社會變遷帶來的教育挑戰: 1.新住民人數增加、出生率降低、變動不斷的環境等等的衝擊。 2.現行課程實施至今已超過10年,面對巨大的挑戰,以及因應十二年國教的銜接,是該做調整的時刻了。 世界是平的--今天你懂的,可能明天就沒用。重要的是學習力。 失去山林的孩子 免試入學或大學申請入學逐漸成為重要趨勢 學習共同體的革命

7 少子化,每個孩子應受到更好的學習照顧 一定要成就每個孩子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年度新生兒總人數
本頁重點應為民國70年時,新生兒人口還有41.4萬,但自87年之後就開始往下掉,於民國99年跌至最低的16.7萬,之後至104、105年則約在20萬上下。 新生兒人口數再也無法晉升到70年的40幾萬,僅剩一半的新生兒人數,提醒少子女化的現象,以及更要照顧每一個孩子。 本頁有動畫,請於最後加重語氣,這些數據顯示:我們一定要成就每一個孩子。 由數據說明面對社會變遷帶來的教育挑戰: 少子化: 出生率逐年下降,面對少子化的時代,每個孩子應受到更好的學習照顧。 所謂更好的照顧即是每個孩子需要 全國總教育經費逐年增加 一定要成就每個孩子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年度新生兒總人數

8 學生的學習落差大,適性教育還未完全落實 高表現高差距 PISA 2012各國數學素養表現變異,臺灣前後段學生差距世界第一 請注意動畫效果:
二、顯示孩子的學習落差,必須加快腳步進行教育變革 三、103年總綱公布,故採用2012PISA資料 四、此非象限圖

9 課程教學需要幫助學生面對未來 預測未來面對工業4.0,所需要的能力 複雜問題解決 批判式思考 創新 人際經營 協同合作 情緒智力EI
判斷與決策 服務導向思維 協商 認知靈活性 請注意動畫效果: 一、學校的課程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幫助學生面對未來的改變。 二、世界經濟論壇預測第四次工業革命(2020年)所需要的能力,可以對應到108新課綱的內涵與核心素養 三、可簡單舉其中一兩個能力說明,現在學校的課程否有否教導培養孩子具備這些能力 資料來源: 8

10 透過十二年國教的契機,落實課程連貫及統整
請注意動畫效果: 透過十二年國教的契機,落實課程連貫及統整 再對應動畫: 新課綱延續並落實十二年國教基本政策理念 也就是說,十二年國教的五大理念必須仰賴課程端的支持,讓學生學習的更好,才能適性揚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優質銜接與多元進路。 新課綱延續並落實十二年國教政策 圖片來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11 總綱 規範 引導 學校課程教學的發展與實施 重要的是:要能引領 每一個孩子的學習 請注意動畫效果: 一、12年國教新課程總綱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介壽國中 介壽國中、華南國小 規範 引導 總綱 學校課程教學的發展與實施 重要的是:要能引領 每一個孩子的學習 請注意動畫效果: 一、12年國教新課程總綱 二、規範(如照片中的教材內容、部定課程、排課課表等) 引導(校訂課程的適性發展,如右圖照片) 三、學校課程教學的發展與實施, 四、最重要的是要能引領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成就每一位學生。 10

12 檢視現行課程實施成效 三、12年國教課程願景發展歷程 落實適性揚才 終身學習 強化連貫統整 實踐素養導向 未來人才培育 盱衡社會變遷
全球發展趨勢 請注意動畫效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課程願景發展歷程: 1.以現有的九年一貫課程為基準,檢視其實施成效,據以做調整。 2.本於憲法所定的教育宗旨,參酌社會變遷、全球化發展趨勢,以及未來人才培育需求。 3.持續強化中小學課程的連貫與統整,實踐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 4.落實適性揚才的教育,培養具有終身學習力、社會關懷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國民。 檢視現行課程實施成效

13 貳、新課綱的研修歷程 推動支持系統 夥伴協作 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 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課程 研究發展會 高級中等 以下學校 課程審議會
課程推動與實施系統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系統 評量與入學制度系統 此節要強調的是課綱的研修並非匆促完成產出的,而是經過嚴謹的程序、多部會系統的合作而來的。 主要分為三部份:研發(國教院、12年國教課程研究發展會)、審議(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協作(相關協作系統) 貳、新課綱的研修歷程

14 課綱研修機制… 課程綱要 嚴謹專業 系統整合 開誠布公
重點在於「嚴謹專業、系統整合、開誠布公」,若有興趣,可詳見下方連結網頁說明 相關會議規則、紀錄等,請見國教院網頁

15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原已 於103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發布
另於106年4月28日宣布: 原訂自107學年度起, 調整至108學年度 從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 高級中等學校一年級起, 逐年實施 面對課綱延後實施疑問,應確實說明為使領域課程綱要的審議及各項實施準備能更完整周延,總綱原訂107學年度起實施, 宣佈調整自108學年度實施。

16 嘉義市民生國民中學  開平餐飲學校 圖片來源: 新竹市光武國民中學 參、新課綱的重要內涵 參、新課綱的重要內涵

17 課綱理念與目標的整體觀

18 秉持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透過與生活情境的結合, 解決問題、推陳出新,成為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
一、課綱願景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課綱願景是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多元的課程讓學生適性學習,適性發展,終身保有不斷更新成長的動力,成為終身學習者! 圖片來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影片 秉持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透過與生活情境的結合, 學生能夠理解所學,進而整合和運用所學, 解決問題、推陳出新,成為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

19 二、總綱的基本理念 自 發 互 動 共 好 有意願,有動力 有方法,有知識 有善念,能活用
自 發 互 動 共 好 1.自發是要學生有想學的意願及能學的本事;藍色代表智慧、獨立。 總綱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除了培養基本知能與德行,也保有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進而培養進取及創新精神,使學生能適性發展、悅納自己、自主學習並展現自信。 2.互動是要能活用知識,變成帶得走的能力;黃色代表歡樂、幸福。 總綱重視學生語言、符號、科技的溝通及思辨能力,尊重、包容與關懷多元文化差異,並能與他人團隊合作,深化生活美感素養。此外,學生也應能學習如何與他人、環境、文化產生更多互動,並在生活中實踐。 3.共好是要願意付出,能與他人分享;紅色代表熱情、能量。 總綱重視使學生珍愛生命、愛護自然、珍惜資源,培養對社會文化、土地情感及全球視野,促進社會活動的主動參與、自然生態的永續發展及彼此更好的共同生活,以體現生命價值,導向永續發展的共好生活。 有意願,有動力 有方法,有知識 有善念,能活用

20 三、總綱的課程目標 啟發生命潛能 陶養生活知能 促進生涯發展 涵育公民責任 圖片來源:宜蘭縣內城中小學
總綱的課程目標: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

21 四、核心素養 社會參與 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 社會參與 溝通互動 自主行動 活用學習 學習意願 學習方法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請注意動畫效果: 1.「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2.「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3.核心素養強調教育的價值與功能其三面九項涵蓋知識、能力與態度,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解決生活情境中所面臨的問題,並能與時俱進成為終身學習者。 4.核心素養承續十大基本能力與核心能力勾勒說明學習者圖像(自主行動)、學習的圖像(溝通互動),以及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社會參與)。 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

22 (一)核心素養的三大面向九大項目 以核心素養為主軸 裨益各教育階段之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之間的統整 生 活 情 境 溝通互動 終身
生 活 情 境 終身 學習者 溝通互動 系統思考 與解決問題 規劃執行 與創新應變 身心素質 與自我精進 符號運用 與溝通表達 科技資訊 與媒體素養 藝術涵養 與美感素養 多元文化 與國際理解 人際關係 與團隊合作 道德實踐 與公民意識 請注意動畫效果: 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 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 重點在於生活情境的交互靈活應用。 以核心素養為主軸 裨益各教育階段之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之間的統整

23 (二)核心素養的轉化與發展 學習重點 總綱 核心素養 新課綱以 進行整合, 二者需結合編織在一起,構築完整的學習。
新課綱以 進行整合, 二者需結合編織在一起,構築完整的學習。 素養導向下的課程、教學及教材發展,乃在強調 終身學習者的陶養,面對快速變遷的資訊及社會, 除了重視知識之外,更要注重行動及態度,並透過 「覺察及省思」將此三者串連為三位一體,以求自我精進並與時俱進。 學習重點 學習內容比較偏向學習素材 學習表現比較偏向認知歷程、行動能力、態度 總綱 核心素養 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 轉化 各領域/科目理念與目標 對應 發展 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 各領域/科目綱要 請注意動畫效果: 1.核心素養的課程轉化,係由理念到實際、由抽象到具體、由共同到分殊,環環相扣,層層轉化。各領域/科目應考量本身的理念與目標,結合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以發展及訂定「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及「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與「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之間,需彼此呼應,雙向互動。 2.在未來課程綱要中,可透過總綱的「核心素養」、「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及各領域/科目綱要的「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來進行轉化與表述。 3.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由「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兩個向度所組成。 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學習內容)

24 五、課程架構--各學習階段課程類型 12年國教課綱的課程架構

25 (一)課程之連貫統整與多元適性 校訂(彈性學習)課程 部定(領域學習)課程 由學校安排 提供跨領域、多元、生活化課程 功能: 形塑學校願景
提供學生適性發展機會 部定(領域學習)課程 由國家統一規定 不同學習階段間注重縱向連貫 不同領域(科目)間注重橫向統整 功能: 深植基本學力 說明課綱的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就像一棵樹的樹根與枝葉一樣,樹根穩,才能確保學生基本學力。校訂課程的多元生活化,才能讓孩子適性發展

26 階段別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學習階段
(二)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課程規劃 階段別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學習階段 各為國小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國中789年級 國小階段語文領域新增”新住民語文 “選項 國民小學第一學習階段 的生活課程固定為6節 整合社會、自然科學、 藝術及綜合活動領域 新增科技領域,國民小學階段不排課,融入各領域教學 國民中學增2節,1節為資訊科技,1節為生活科技。 請注意動畫效果: 新課綱將學習範疇劃分為八大領域,但國小階段科技領域不排課,科技融入各領域教學。 而國小的第一階段生活課程則統整了綜合活動領域,全部納為生活課程的範疇(包含社會、自然、藝術及綜合活動)。可減少課程相似與重複的困境,幫助學生更為統整的學習。 本土語文部份國小階段新增新住民語文選項。 校訂(彈性學習)課程,分為四類課程 分別為第一學習階段2-4節,第二學習階段3-6節 第三學習階段4-7節,第四學習階段3-6節

27 (三)九年一貫及12年國教新課綱總綱比較 課 程 架 構 課程理念 九年一貫 十二年國教 能力導向 素養導向 七大領域 八大領域
原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分為「自然科學」及「科技」領域 原為藝術與人文領域 改名稱為藝術領域 節數採彈性比例制 節數採固定制 彈性學習「節數」,其使用無明確規範 彈性學習「課程」,其使用有明確規範 重大議題設置課綱 時事議題融入各領域 低年級「生活課程」與「綜合活動」分設 低年級「綜合活動」融入「生活課程」 各領域學習階段劃分不一 各領域學習階段統一劃分 語文領域新增「新住民語文」選項 學習總節數不變

28 (四)領域課程可依學校需求彈性組合 以「週」為 單位排課 以「學期」為單位排課 領域內 跨科整合 跨領域統整 跨階段 彈性開課 (僅英語文)
排課規劃類型 說明 舉例一:一般規劃樣態 舉例二:彈性規劃樣態 以「週」為 單位排課 針對每週一節課之科目 七年級每週一節社會(地理科)每週一節視覺藝術 七年級單週兩節社會(地理科) 雙週兩節視覺藝術 以「學期」為單位排課 每週一節社會(地理科) 每週一節視覺藝術 上學期每週兩節社會(地理科) 下學期每週兩節視覺藝術 領域內 跨科整合 針對第四學習階段含數個科目之領域 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音樂 分科教學,各一節 音樂與表演藝術合科共二節 視覺一節 七、八年級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音樂分科教學各一節 七年級視覺藝術兩節、表演藝術一節.八年級表演藝術一節,音樂二節. 跨領域統整 統整節數不得超過領域總節數⅕,並可進行協同教學 藝術領域三節 自然領域三節 表演藝術、音樂各一節,自然兩節,科學之美(跨科統整自然科學與美術)二節. 跨階段 彈性開課 (僅英語文) 第二學習階段英語科一節 第三學習階段英語科二節 第二學習階段英語科零節 第三學習階段英語科一加二節 (第二學習階段增一節彈性時數,第三學習階段則減一節彈性時數)

29 彈性組合課程 圖示說明彈性組合課程的編排 以週為單位 每週1節或隔週2節 依學習階段調整 以學期為 單位 跨階段彈性開課 上下學期各排2節
(英語文) 上下學期各排2節 請注意動畫效果: 以週為單位,例如每週一節地理,也可隔週上兩節地理。 以學期為單位,可上學期排兩節社會(地理),下學期就不排地理,另排社會(歷史公民) 第四階段領域內跨科的部份,係屬於含數個科目的領域,例如藝術領域,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合科2節,音樂藝術1節,也可以七年級視覺2節,表藝1節,八年級時音樂兩節,表藝一節。 跨領域統整,只要統整節數不超過總節數的1/5,例如自然3節+藝術3節,可彈性組合表演藝術、音樂各一節,自然兩節,科學之美(跨科統整自然科學與美術)二節。可協同教學,教師授課節數皆可分別併入原領域總授課節數。 再來是總綱中規範英語文領域可跨階段彈性開課,第二階段增一節彈性時數,第三階段則減一節彈性時數 以上這些彈性組合課程,都給予學校最適切的調整彈性,讓學校更能符應學校特色與學生需求安排課程。 跨領域統整 第四階段 領域內跨科 總節數不超過1/5,可協同 含數個科目之領域(藝術)

30 彈性學習課程分四類 統整性 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 技藝課程 其他類 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跨領域/科目或結合各項議題,發展「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強化知能整合與生活運用能力 社團活動 技藝課程 社團活動:學生依興趣及能力分組選修與其他班級學生共同上課 技藝課程:以促進手眼身心等感官統合,實際操作之課程為主,也可開設與技術型高中銜接的技藝課程等 彈性學習課程分四類 其他類 課程 包括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等各式課程,以及領域補救教學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專指針對「特殊教育」學生,如:身心障礙或資賦優異學生,及特殊類型班級如體育班,藝才班所設計的課程 請注意動畫效果,分四個類型個別說明

31 彈性學習課程 發展學校特色 跨領域探究及自主學習 帶動教學活化 學生適性學習 適性學習的發展 兼顧扶弱拔尖
(五)校訂(彈性學習)課程的預期成效 跨領域探究及自主學習 發展學校特色 帶動教學活化 統整性 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 技藝課程 新課綱明確規範彈性學習課程的內容與模式 彈性學習課程 其他類 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請注意動畫效果,重點加強說明: 一、校訂(彈性學習)課程的四類型課程,在108課綱裡是明確規範內容及模式,不能隨便編排。 二、校訂課程,希望透過跨領域、自主及適性的學習,達到發展學校特色、教學活化與拔尖扶弱的成效。 學生適性學習 兼顧扶弱拔尖 適性學習的發展

32 圖片來源:屏東縣長榮百合國民小學 彰化縣螺陽國民小學
雲林縣華南國民小學 臺南市新泰國民小學 肆、政府層級的準備

33 配套計畫 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面對新課綱的作為 四大面向 九項核心工作 二十一個工作項目 組織與法規 課程與教學 宣導與增能
資源與設備 配套計畫 課程實施 教學實踐 新住民語文教學 資源應用 充實設備 組織運作 法規研修 1.組成任務小組推動各項工作 2.強化課程與教學輔導功能 3.訂定規定 4.修訂規定 1.建置課程計畫實施與輔導措施 2.建立課程評鑑機制 3.強化教科用書品質 4.研發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評量示例 5.規劃新舊課綱銜接之配套方案 6.充實特定領域師資人力 7.推動科技領域與與創新自造教育 8.研訂新住民語文開課規則 9.充實新住民語文教學人力 10.研發新住民語文補充教材 1.推動前導學校試行新課綱相關措施 2.縣市協力聯盟 3.辦理宣導工作 1.推廣教學資源共享 2.整合資源 3.研析設備需求 4.充實教學設備資源 協力試行 分階宣導

34 12年國教課綱國中小階段配套之相關法規研修情形
(一)相關法規研修情形 修訂規定-國中小部分 12年國教課綱國中小階段配套之相關法規研修情形 已發布 預計107年發布 國中小協同教學參考原則 補助推動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人員培訓要點 國中小合聘專任教師應注意事項 國中小實施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參考原則 國中小課程評鑑參考原則 國中小課程計畫備查參考原則 國中小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國中小設備基準 國中小教科書選用注意事項 國中小校長主任教師甄選儲訓遷調及介聘辦法 國中小開設新住民語文選修課程應注意事項

35 12年國教課綱國中小階段配套之相關法規研修情形
(一)相關法規研修情形 修訂規定-高中職部分 12年國教課綱國中小階段配套之相關法規研修情形 已發布 預計107年發布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 補助地方政府精進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要點 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建置作業要點 補助國立高級中等學校充實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設施作業要點 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 高級中等學校教科用書採購應行注意事項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推動工作圈及學科群科中心設置要點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輔導諮詢作業要點 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實施原則 高級中等學校實施課程評鑑作業要點 高級中等學校實習課程實施辦法 高級中等學校教師每週教學節數標準 高級中等學校(包括進修部)學生學習評量辦法 高級中等學校教科用書審定辦法 高級中等學校設備基準

36 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面對新課綱的作為
(二)前導學校、宣講及推廣 辦理新課綱 前導學校 培訓總綱 種子講師 增能中央及地方輔導人才 新課綱知能 辦理教育行政 人員研習 辦理家長 宣講座談

37 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面對新課綱的作為
(三)科技領域相關配套措施 開設第二專長學分班、增能學分班 修訂教師在職進修補助要點 師資培育 106學年度試辦科技領域前導學校 籌設科技領域中央輔導團 規劃相關補助要點-引進外部科技資源進入校園協助課程共備及課程發展 專業支持 研訂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配合領綱公布並蒐集相關意見及建立共識後,賡續進行後續法制作業。 設備基準

38 (三)提供學校、教師及家長了解新課綱的核心理念和實踐之機會
二、地方政府面對新課綱的因應與準備 (一)因應國教署之配套提出準備規劃 (二)借重前導學校的經驗及案例 建議三可參考P45/P46國教院提供之資源。 (三)提供學校、教師及家長了解新課綱的核心理念和實踐之機會

39 (四)鼓勵教師多元教學及適性評量 (五)積極推動教師增能與第二專長進修 (六)盤點各級學校師資現況與員額調控
二、地方政府面對新課綱的因應與準備 (四)鼓勵教師多元教學及適性評量 (五)積極推動教師增能與第二專長進修 (六)盤點各級學校師資現況與員額調控 (七)充實校園學習場所,掌握教學資源 41

40 三、相關資源應用 (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總綱之Q&A、公播版簡報、相關配套及法令修訂 、總綱種子講師、前導學校、核心素養教學案例、
宣講開放式課程影片 請注意動畫效果

41 (二)國家教育研究院—走進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平臺
三、相關資源應用 (二)國家教育研究院—走進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平臺 點選國家教育研究院文字及圖片皆可以超連結網站

42 (三) CIRN 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
三、相關資源應用 (三) CIRN 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 點選文字及圖片可超連結網站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下簡稱國教署)依據103年11月公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實施要點」所述:「中央主管機關應整合建置課程與教學資源平臺,以單一入口、分眾管理、品質篩選、共創共享與尊重智慧財產權等原則,連結各種研發的教學資源,提供學生、教師、家長等參考運用。」,乃於2015年委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張新仁校長團隊建置「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Curriculum & Instruction Resources Network,以下簡稱CIRN)。 CIRN初步規劃十大構面:「課程綱要」、「教學」、「評量」、「補救教學」、「閱讀」、「標竿典範」、「特色創新」、「教育資源」、「輔導團」與「行政專區」。由於臺灣相關課程與教學資源豐富而多元,有的網站可直接連結,有的網站需要新建網站。這些分析、整理、收錄、擴充、建置等極為耗時耗力,需分階段為之。因此,2015年為規劃期,主要規劃與設計網站; 年分階段建置整體雛形,串連公部門與民間相關網站,並逐步開放各單位管理使用;2018年為推廣期,主要宣傳與推廣單一入口網;2018年起則持續精實與擴增平臺內涵,掌握收錄網站的有效連結與更新,以提供優質的網站資源,並永續經營服務。

43 伍、學校邁向新課綱的準備 ‧素養導向教學 ‧學校本位課程 圖片來源:屏東縣長榮百合國民小學
圖片內容:左圖有邁向新課綱(奔跑)的意象。右上圖意指學生自主探索, 下圖是學生召開小小部落會議的情形, 學生關心身邊的公共議題, 邁向互動共好!

44 學校實施轉化新課綱的黃金三角 多元適性 連貫統整 素養導向 校本課程 配套整合 適性揚才 終身學習 一、素養導向
課程以核心素養為連貫統整的主軸,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透過與生活情境的結合,學生能夠理解所學,進而整合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推陳出新,成為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 (一)核心素養彰顯以學習者為主體的理念,包含「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三大面向的全人發展,需兼顧並統整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學習。 (二)各領域/科目需兼重核心素養與分殊能力,核心素養主要用以引導一般課程的發展,各階段領域/科目應依其特性,適切地統整並融入課程內涵中。 (三)核心素養要適切地統整並融入課程內涵中,係經由總綱之「核心素養」、「各教育階段之核心素養」、「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間的雙向轉化而來,並需兼顧學習歷程與學習內容。 (四)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待教材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學習評量、行政支援等各層面的配合。 二、連貫統整 課程綱要研修應將國小、國中、高級中等學校三階段作整體與系統的考量,強化階段間的縱向連貫及領域/科目/群科課程間的橫向統整。 (一)總綱以十二年連貫方式進行研修,但需顧及不同教育階段及不同學校類型的差異,原則上可分為普通教育(含國小、國中、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教育,以及特殊類型教育等三種總綱。 (二)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的規劃,宜有十二年連貫的清晰脈絡,以避免名稱、內涵上的混淆。 (三)依據各教育階段性質及現場實務,合理分配各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的學習節數或學分數。 (四)各領域/科目學習階段的劃分宜有一致性。 (五)重大議題或新興議題,應整合融入相關領域/科目/群科課程或彈性學習節數實施,並加以落實。 三、多元適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程發展應考量其多元智能、興趣和性向等不同特質,激發其學習動機,促進其適性揚才。 (一)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與學習需求,適時進行課程分化或必要的課程分級。 (二)課程發展應考量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提供充實性、補救性或功能性課程及課程調整的彈性。 (三)課程規劃以「漸進分化」為原則,強調共同、試探、分化、專精的精神,輔以生涯發展,並提供專題、實作或探索等自主學習課程,讓學生了解並發展自己的興趣與性向。 (四)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應兼顧共同核心課程的強化與彈性分流的需求,以利基本知能之奠定及生涯發展之規劃。 (五)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應減少必修課程,提供多元的選修課程。 (六)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發展應朝向務實致用,適切規劃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 (七)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應提供學術導向及專業導向課程,並輔導學生適性發展。 (八)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應強化特定領域科目的課程安排,提供學生繼續發展其潛能。 四、彈性活力 課程綱要必須具備調整改變的彈性,兼顧教師、學校、家長及地方的需求和參與,且能夠連結社區力量及社會資源,發揮教學的活力。 (一)持續落實與推動學校本位課程,鼓勵學校及教師結合社會資源以充實課程、活化教學。 (二)保留國中小的彈性學習節數,並提供參考原則,以利其發揮正面效果。 (三)增加學校課程安排的彈性,並落實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學年學分制。 (四)明確劃分中央、地方及學校的課程權責,三者既分工又協作。 (五)鼓勵中小學的實驗辦學、民間參與,並強化高級中等學校與大學、產業的攜手協作。 (六)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並考量與社區特色結合,加強師生互動及親師合作。 五、配套整合 配套措施的規劃係為落實課程綱要的施行,以促進學生學習及維護學生學習權作為目的。配套措施應基於自發、互動、共好之理念,並持續以學生學習為焦點而進行對話與協作。 (一)建構協作平台:透過課程研發、課程教學輔導、師資培育及學習評量等系統之協作平台,整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教學之推展與實施。 (二)強化支持系統: 1.中央層級:爭取社會大眾對課程改革的理解與認同、健全課程教學的輔導與支持體系、優化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含在職進修)、修訂相關法規、挹注經費支援課程試行、鼓勵教材教法研發、完善教學與學習支援平台、持續建置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建置國家課程永續發展的機制與配套等。 2.地方層級:強化地方層級課程教學的輔導與支持網絡、充實圖書儀器與空間設備、協助學校課務運作與教學正常化、推動地方課程特色發展與評鑑等。 3.學校層級:強化課程研究發展的組織與運作、落實課程評鑑、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健全教學輔導制度、推動有效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研發有助學習的多元媒材,強化多元學習評量,以及實施充實與補救的適性教學。 (三)完善整體配套: 1.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推動,重新檢視與修訂課程綱要實施之相關法令規章。 2.配合課程綱要的研修與實施各階段,強化課程的溝通與傳播推展。 3.除正式課程外,應包括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等層面的改革。 4.課程綱要實施期程應整體考量課程試行、教材發展、教學轉化、學習評量及教學資源等,並以學生順利銜接不同學習階段或轉銜不同類型學校為原則。 5.配合課程綱要研修,同步調整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含在職進修),以及大學與技專校院招生方式、考試命題等。

45 精進 規劃 瞭解 學校可行的作法 多元適性 試行、修正、評鑑 檢視課程發展要素 整合發展校訂課程 課程綱要內涵 核心素養意涵 請注意動畫效果
一、支持系統,學校可行作法 二、提供學校可以的具體作法做為改變的參考,首先先讓學校同仁針對課程綱要的內涵加以了解,尤其是對於核心素養的意涵,可讓教師重新思索從九年一貫基本能力的著眼點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的變異, 三、再透過學校各種課程組織,檢視學校課程發展有哪些可行要素與困境問題,再重整學校既有的課程,發展校訂課程。 四、之後可針對新課綱所訂定的課程進行試行,再修正、評鑑,讓學校的課程基底更為豐厚穩健。

46 學校本位課程 (一)學校課程領導人之因應作為 課程發展委員會 領域教學研究會 課程計畫 課程評鑑 檢視學校願景目標 實施公開授(觀)課、議課
盤點師資人力 落實多元適性評量 學校本位課程 調整安排節數 鼓勵組織社群 強化跨領域課程整合 設計適切教材 請注意動畫效果,分別說明: 身為學校課程領導人的因應作為,可從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功能著手:願景目標檢視、分鐘節數的安排、跨領域課程、分科與統整、教師協同教學、建置教學研究會與社群,以及學校本位課程整體計畫的規劃設計實施與評鑑,並檢視學校師資及教材,透過銜接課程教學,規劃配套多元評量模式。 符應學生需求 協助適性發展 規劃分科或統整教學 發展素養導向教學 48

47 本土語文 新住民語文 科技領域 (二)檢視既有師資:盤點校內專長教師, 鼓勵教師專業進修,落實專長授課。 通過本土語言能力認證
取得中高級以上證書 新住民語文 鼓勵取得第二外語教師證書 鼓勵參與第二專長學分班 目前核定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培育中等學校 東南亞語(越南語、印尼語)之師資培育專 門課程 科技領域 積極參與增能學分班或第二專長學分班

48 (三)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因應新課綱注意事項
部定課程 : 領域 學習 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學校校務會議通過→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設各領域/群科/學程/科目教學研究會檢視學校願景與目標(目標是否符應基本理念ヽ核心素養) 每節分鐘數是否調整 是否採行協同教學 第四階段領域是否分科 英語文二ヽ三階段是否調整 是否調整/重組領域節數(≦1/5)→各學習形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

49 (≦1/5)→各學習形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 以國民小學第三學習階段為例:
其每週領域學習總節數為26節,學校可規劃單週最多5節的跨領域主題統整教學。 例如: 數學 4節 藝術 3節 跨領域 比例、對稱 主題5節 數學藝術 2節 詳細內容請見國家教育研究院 > 教育資源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 研發成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Q&A Q16:國民中小學的領域學習課程可以實施跨領域主題統整教學嗎?要如何規劃? 回答: 總綱明文規定:「在符合教育部教學正常化之相關規定及領域學習節數之原則下,學校得彈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其學習節數得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並可進行協同教學。」 因此,學校經課發會決議,可以將領域學習課程部分組合,進行跨領域主題統整教學,惟其節數不超過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的1/5。以國民小學第三學習階段為例,其領域學習每周總節數為26節,學校可規劃單周最多5節的跨領域主題統整教學。 例如某校以「比例、對稱」為主題,統整「數學」和「藝術」領域,進行單周5節課的跨領域教學。而原「數學」(4節)及「藝術」(3節)經扣除跨領域統整課程節數(5節)後,仍可保留部分時間(2節)進行單一領域的教學。 資料來源:國教院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

50 學校整體端 校本課程 學校課程計畫 學校 課發會運作 課程領導與 學習社群 家長參與及 社區協作 健全 學校課程發展 教學研究與 公開授課
健全學校課程發展的向度除了上述5點外,空白部分由學校依據學校特質與需求填入適切內容。

51 (一)學校本位課程整合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
學校本位課程要適切整合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 部定課程 由國家統一規劃,以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並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 校訂課程 由學校安排,以形塑學校教育願景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 請注意動畫效果 總綱鼓勵從學校本位課程觀點整合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 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相生相成,猶如太極,可互為主體。 圖片來源:

52 我們可以滿足孩子更大的學習需求 (二)校訂(彈性學習)課程 跨領域/科目或結合各項議題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請注意動畫效果 強調校訂課程,四種可能的課程規劃之意涵。最後強調:我們可以滿足孩子更大的學習需求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53 教師教學端的改變 素養教學 課綱研修具有延續性,亦需與時俱進。 「素養」就似「能力」的升級進化版; 「素養」豐富與落實 「能力」的內涵。
透過總綱核心素養、領綱學習重點的設計以及配套措施等規劃,落實於課程及教學中。 課綱研修具有延續性,亦需與時俱進。 「素養」就似「能力」的升級進化版; 「素養」豐富與落實 「能力」的內涵。 豐富 拓展了學習主體、情意態度、情境學習、學習策略、整合活用等層面 素養導向部份: 教學端的改變 素養豐富落實能力的內涵,是能力的升級進化版

54 (一)課程教學取向 教師 學科 學生 傳統導向 教師是教學權威, 內容導向 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較少與學生互動
以學科知識的學習為主,視教材為權威,教材內容亦是考試重點 學生 素養導向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全人養成為理念,素養導向是能力導向的升級進化版 請注意動畫效果 分別說明: 一、傳統導向:教師 二、內容導向:學科 三、素養導向:學生

55 (二)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原則 參照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學習重點 整合知識、 技能與態度 脈絡化的 情境學習 學習歷程、 方法及策略
實踐力行的表現

56 素養導向 能力導向 (三)素養導向是能力導向課程與教學的升級進化版 更能夠有機地連結不同領域/科目所習得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更能夠靈活運用所學,以解決問題 更能夠強調將能力應用於特定生活情境 請注意動畫效果 一、從能力導向到素養導向 二、有機地連結(是有生命的、有意義的、跨界的)知識、技能及態度 三、實踐應用特定生活情境 四、對行動的反思 更強調對於自己的實踐或行動進行反思

57 (四)建構素養導向教學模式 1.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 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 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2.學生是自主學習的個體,在特定情境中面對 複雜任務,思考、行動與反思,不斷增長其 素養 3.教學與學習活動在促成素養發展,而非僅看 一時一刻的素養表現 --引用自吳璧純生活課程課程手冊(草案)

58 (五)素養導向教學的基本元素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 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 教師是引導者與協助者 脈絡化的 學生思考或討論 學習情境
教師交付或 學生自訂 工作任務 學生思考或討論 採取行動 使用方法 及策略 反思與 自我調整 --引用自吳璧純生活課程課程手冊(草案)

59 教師教學 學生學習 (六)素養導向教學:教師與學生角色 著重扮演「助學者」的角色,以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解決問題的統整能力
可透過提問、討論、欣賞、展演、操作、情境體驗等有效的教學活動與策略,引導學生創造與省思,提供學生更多參與互動及力行實踐的機會,以強化學生主動學習的角色。 對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並能進行主動地探索體驗、試驗、尋求答案與合作學習。 積極正向的參與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並能主動地與周遭人、事、物及環境的互動中觀察現象,尋求關係,解決問題。 關注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實踐性的知識,落實於生活中,以開放心胸來適應及參與社會生活。 請注意動畫效果 一、教師教學的角色(助學者、透過提問、討論…),提供學生更多參與互動與力行實踐的機會 二、學生學習的角色(主動學習者、解決問題者),轉化為實踐性知識

60 建構學校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案例

61

62

63 前導學校試辦新課綱課程案例— 屏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花蓮縣立宜昌國民中學

64 106-107準備階段--邁向新課綱轉化第一哩路 學校及教師可著手準備: 整裝待發 課綱轉化相關輔助工具 建立課綱轉化核心團隊
掌握及理解新課綱 發展課綱轉化計畫、 策略與進程規劃 盤整學校課程現況、亮點及問題 請注意動畫效果 確認課綱轉化目標、重點 YOUR TEXT 63

65 結語 成就每一個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希望,也就是 新課綱彰顯「學習主體」、「致用實踐力」 的核心理念。
新課綱正在中央、地方及學校準備下展開, 需要「行政、研究、配套」三合一支持。 新課綱的實踐,需要「學校、教師、學生」 一起來參與〜 學校-形成討論對話的專業氛圍 教師-成長專業多元並活化教學 學生-願意並自主學習深化所學 64

66 簡報結束 Q與A

67 從學校既有的基礎與利基出發, 討論與實作議題-1 12年國教新課綱有哪些可以運用或轉化的空間,讓 它更可以實踐我們對教育的想望?
面對12年國教新課綱,學校課程及教學可能造成的 影響是什麼?需做哪些調整與因應? 領域學習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跨領域/科目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其他類課程

68 討論與實作議題-2 怎樣將它們組合?彼此的關係或層次? 節數安排及重點內涵? 透過這樣安排,想達成什麼?
運用12年國教新課綱的課程類型,結合學校既有的基礎與利基 怎樣將它們組合?彼此的關係或層次? 節數安排及重點內涵? 透過這樣安排,想達成什麼? 領域學習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跨領域/科目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其他類課程 部定必修 校訂必修 團體活動 彈性學習 92


Download ppt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宣講(第五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