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2 目  錄 背景 釋題 文體 作者 內容 名二子說 文學家合稱 父子檔 書信結構 唐宋時書信體散文的特點 問題與討論

3 背 景 仁宗嘉祐二年,蘇洵攜二子赴京應試。 時歐陽脩知禮部貢舉,為主試官。 晚輩致呈長輩的一封求謁信 蘇軾、蘇轍兩兄弟同登進士第。
背  景 仁宗嘉祐二年,蘇洵攜二子赴京應試。 時歐陽脩知禮部貢舉,為主試官。 蘇軾、蘇轍兩兄弟同登進士第。 回鄉前,蘇轍寫信向樞密使韓太尉表達仰慕之忱,並請求晉見受教。 晚輩致呈長輩的一封求謁信

4 釋 題 蘇軾輓韓琦:「三登慶元三人第,四入熙寧四輔中。」 韓太尉 韓琦,字稚圭,河南安陽人。
釋  題 韓太尉 韓琦,字稚圭,河南安陽人。 宋樞密使掌管國防機務,職權、位階相當於漢朝的太尉,故稱。 西夏反,與范仲淹率兵拒戰,時稱「韓、范」。 歷宋仁、英、神宗三朝,深受朝廷倚重,被封為魏國公。 熙寧年間,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卒諡忠獻。 蘇軾輓韓琦:「三登慶元三人第,四入熙寧四輔中。」 鄉、省、殿試皆為第三名,為相後四次遷官

5 文 體 上書、奏書 臣下向君王陳言進辭,屬奏議類 書、書牘、書札、書簡 親友間往來的書信 以「書」名篇者,實包括兩類: 1.李斯˙諫逐客書
文  體 以「書」名篇者,實包括兩類: 上書、奏書 臣下向君王陳言進辭,屬奏議類 書、書牘、書札、書簡 親友間往來的書信 1.李斯˙諫逐客書 1.李白˙與韓荊州書 2.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3.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6 字號、籍地、生卒 蘇轍,字子由、叔同。 晚號欒城、潁濱遺老,諡文定。 人稱小蘇、蘇次公、蘇循州。 眉州眉山人。 祖籍趙郡欒城,後移居眉州眉山
生於仁宗寶元二年,卒於徽宗政和二年,享年七十四。 圖片來源:

7 經歷、性格、主張 透過內在修養和外在閱歷以養氣。積行內滿,發為文辭,才能臻於妙境。 經歷 性格 主張
北宋著名散文家,十九歲與兄同榜登科,累官至門下侍郎。 正直敢言,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加以被兄株連,屢遭遷謫。 晚年歸隱許州,築室潁水之濱,自號潁濱遺老,讀書學禪以終。 性格 自幼聰敏,沉靜敦厚 主張 倡導「養氣」說 透過內在修養和外在閱歷以養氣。積行內滿,發為文辭,才能臻於妙境。

8 成 就 論辯文 有積極用世、濟國救民的抱負。 論文受蘇洵影響,縱橫古今,針砭時政,不務空言。代表作是〈六國〉。
成  就 論辯文 有積極用世、濟國救民的抱負。 論文受蘇洵影響,縱橫古今,針砭時政,不務空言。代表作是〈六國〉。 書信體散文:代表作是〈上樞密韓太尉書〉。 抒情散文 新舊黨爭中強化了他「沉靜簡潔」的性格稟賦,養成了他「汪洋澹泊」的文章風格。

9 文風與詩風 文風 蘇洵:古勁簡直,有先秦風。 蘇軾:汪洋宏肆,詞理精確。 蘇轍:汪洋淡泊,體氣高妙。 ˙詩風:自然樸實,清新淡雅。
立意平穩,行文紆徐曲折,語言質樸清雅 蘇洵:古勁簡直,有先秦風。 蘇軾:汪洋宏肆,詞理精確。 蘇轍:汪洋淡泊,體氣高妙。 ˙詩風:自然樸實,清新淡雅。 蘇洵 圖片來源:

10 稱號、地位、著作、評論 三蘇:與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 地位: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著作:《欒城集》。
評論: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蘇”既是散文家,又長于詩詞。 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 《欒城集》 圖片來源:

11 三蘇比較表 方舟 p.72 姓名 關係 字 稱號 文風 著作 蘇洵 父(老蘇) 明允 老泉 古勁簡直 嘉祐集 蘇軾 兄(大蘇) 子瞻
東坡居士 汪洋宏肆 東坡全集 蘇轍 弟(小蘇) 子由 潁濱遺老 汪洋澹泊 欒城集

12 內 容 從「生好為文」說起 內容:自述學思歷程及懇竊表達求教之心 →自言求見的本意(閱歷、養氣) →為文須養氣 方法:觀山河、求奇聞、
內  容 內容:自述學思歷程及懇竊表達求教之心 從「生好為文」說起 →自言求見的本意(閱歷、養氣) →為文須養氣 方法:觀山河、求奇聞、 見名人、友賢士 →遺憾未見太尉 論點:為文須養氣 段旨

13 第一段 首段,是全篇序論的基礎。 起筆宣示「好為文章」、「深思」兩大主軸。 再提出「文章是氣之所形」的論點。
接著用「文不可學」,「氣卻可以養」兩句加以闡釋。 先以孟子之善養氣,因而文氣能「稱其氣之大小」為證,照應主題。 再舉司馬遷之遍覽名山、大川、奇人,因而「蕩有奇氣」為證。

14 謙敬:敬詞。 生性 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ㄏㄠˋ 獲得 文才來自天分,文氣則有賴後天的涵養 文章所蘊涵的氣勢,盛大雄渾

15 遊歷 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ㄨㄟˊ 設問 對偶 ㄒㄧㄢˋ 流露;顯露 自然而然

16 2 敘說自己為了拓展見聞,培養氣質,決心離開家鄉,遊歷天下。 本段緊承前段﹁養氣﹂而來,用抑筆壓低文勢,造成低調,以便下一段藉勢揚起。

17 在家鄉 指古書所呈現出來的,只是死知識,無法藉以﹁養氣﹂。言下之意是認為, 讀書固然重要,但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閱歷實比讀書更能培養志氣。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恐遂汩沒,故決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捨之去﹂的省說。 志氣消沉

18 3 敘說自己離開家鄉之後,一路 上以及在京師的所見所聞所感, 強調給自己所帶來的震撼。本文 藉前段的﹁抑筆﹂作鋪墊,順勢以﹁揚筆﹂振起,淋漓酣暢。

19 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向北眺望 到;參訪 ㄎㄞˇ 情感激昂的樣子 城牆和護城河 見識廣博,言辭明快 想像;推測 指曾鞏、梅堯臣、蘇舜欽、徐無黨等人。皆富文才,一時名士。 指有才氣、真正會寫文章的人。

20 4 極力推崇韓琦,表明欲見之渴望,未見之遺憾,以逼出求見的主題。本段是在前三段的基礎之上順勢提出,有水到渠成之勢。

21 ㄍㄨㄢˋ 畏懼;顧忌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發動攻擊 借代 ﹁未見之﹂。 之,指代太尉。 意謂太尉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指人在學習過程中,取法乎上,則事半功倍。 ﹁猶以未見太尉為憾﹂的省說。 ﹁丰采﹂、﹁風範﹂。 見了太尉之後,才算完成了探求天下奇聞壯觀的﹁養氣﹂之旅。

22 5 婉轉點出求見之意,並呼應起筆的﹁生好為文﹂作結。本段在表明求見之意的同時,婉轉說明目的是為了學習,不是求官,以免太尉誤以為他跟所有求見太尉的人一樣,都是有所求而來。結尾曲折而得體。

23 強調自己應考並非為了求官。 借指小官。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嚮之來,非有取於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使得優游數年之間,將歸益治其文,且學為政。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沒料到自己竟考上了進士 ㄐㄧㄠˋ 進一步探究為文之道,把文章練好。 呼應﹁幸得賜歸待選﹂之﹁幸﹂。

24 寫作技巧 這雖是一封普通的求見信,但氣勢浩蕩,結構上的縝密,凸出表現在全文以「氣」為線索貫穿始終,層層深入,步步照應,環環相扣。按照作者的觀點,文章是「氣」的表現,而「氣」才是文章之根本。 為說明「作文要有養氣之功」,作者接著列舉了孟子的「言」和太史公的「行」,來說明「氣」的重要性,並由此指明「養氣」之途:即通過自我修養和擴大閱歷,廣為交遊,受山川人物的薰陶。

25 作者選擇了「氣」,作為文章的主要議題,就使信的主要內容成為創作論的探討。從表面似乎是研究「養氣」問題的論述中,既談出了作者關於「增閱歷,見賢人,以養其氣」的獨到見解,而又自然引出「見太尉乃養氣之要素」的結論。這樣,頌揚之詞不落俗套,而少年才氣、後生可愛之形象則又躍然紙上。 一封求見信,成了一分議文氣、求養氣而溢才氣、顯志氣的自薦書。可見,在選材上作者是相當謹慎,頗具匠心的。

26 蘇洵〈名二字說〉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不外飾也。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古車 圖片來源:

27 文學家合稱 建安七子: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王粲、阮瑀、孔融。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 向秀、阮咸、王戎。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大謝、小謝:謝靈運、謝朓。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老杜、小杜:杜甫、杜牧。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竹林七賢圖 圖片來源:

28 文學家合稱 詞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柳、歐、曾、王安石、三蘇。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父子)。
二程:程顥、程頤 (兄弟)。 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 北宋四大家:歐陽脩、蘇軾、王安石、黃庭堅。 南宋四大詩人:尤袤、楊萬里、范成大、 陸游。

29 文學家合稱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馬致遠、 鄭光祖、白樸。 元劇四大家: 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
王實甫(《西廂記》)、白樸(《梧桐雨》) 元劇五大家: 關、馬、王、白、鄭光祖(倩女離魂)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 清初三大師: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桐城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

30 文學家父子檔 曾點與曾參,同師孔子。 司馬談與司馬遷,共撰史記 班彪與班固,共撰漢書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文學代表
阮瑀、阮籍(前為建安七子之一,後為竹林七賢之一) 三蘇:眉州生三蘇,草木盡皆枯

31 書信結構 書信結構: 稱謂、提稱語、啟事敬辭(今多省去) 開頭應酬語、正文、結尾應酬語 結尾敬辭、署名、末啟辭、時間等 範例

32 書信範例 男大展叩上 ○月○日 金安 大人之殷望,又可為將來立足社會奠下基礎。肅此,敬請
大人平日之教誨,不敢稍有怠忽逾越,兢兢自勉,以期學有所成,庶不負 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離家返校,轉眼閱三月,昨接 手諭,得知家中近況,稍解孺慕之渴,弟妹課業進步,尤令人喜。男在學校,起居作息,均有定時,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專心課業,一遵 男大展叩上 ○月○日 提稱語 結尾敬語 稱謂 提稱語 結尾問候語 末啟詞 啟事敬詞 結尾問候語 末啟詞 開頭應酬語

33 唐宋時書信體散文的特色 唐宋時期的書信與前代相比有其顯著的特點: 內容擴張
從議論軍國大事,政治主張,到論道、論師、求引薦、評詩文、談學術、談醫藥、方士、技藝百工等等,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有。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文藝書簡」,許多精闢詩話、詞話、文話都散見於簡牘之中,比如韓愈的〈答李翊書〉、白居易的〈與元九書〉等。

34 唐宋時書信體散文的特色 技巧靈活 書信作者都能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內容採取適當的表現方式,如柳宗元有一位朋友叫王參元,家中失火。柳宗元知道以後,竟寫去一封「賀信」,說:「知足下遇火災,家無餘儲。僕始聞而駭,繼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弔而更以賀也。」(〈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朋友失火,有什麼值得慶賀呢?因為京城裡人都講王家有錢,引起許多人的畏忌嫌疑,對王的才能倒反而不屑議論了。現在失了火,「家無餘儲」,反而「顯白而不汙」,不是可以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了嗎?這篇書信完全擺脫俗套,立論奇特,構思新穎,讀之令人拍案叫絕。

35 唐宋時書信體散文的特色 風格多樣 像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文中有畫,富有詩意,與作者山水詩有異曲同工之妙;李白的與〈韓荊州書〉,雖免不了與一般求薦書信一樣,有某些頌揚權勢之辭,但毫無寒酸乞憐之狀,字裡行間一股豪情壯志充塞其間,讀之給人一種不可遏止的精神力量;從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可看到書信體散文也可以作為短小精悍,靈活自如的論辯武器。總之,唐宋書信,內容繁富,藝術手法多樣,具有較強的個性特徵,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書信精品。

36 問題與討論 一、本文的前三段,已佔全文篇幅過半,卻尚未進入求見的主題,這種作法妥當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
二、蘇轍在本文中提到自己藉由周覽名山大川與故都帝京、結交學人文士來激發志氣,又主張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需將眼光放遠,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麼?


Download ppt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