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報告人:鄭麗珍 單位: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日期:2011年03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報告人:鄭麗珍 單位: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日期:2011年03月25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報告人:鄭麗珍 單位: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日期:2011年03月25日
資產累積脫貧方案介紹 報告人:鄭麗珍 單位: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日期:2011年03月25日

2 資產累積福利理論 1.這個理論不是要去解釋貧窮發生的因果,而是提出一個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架構
2.這個理論建議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要能夠同時兼顧經濟成長和社會資本的平衡發展 3.這個理論認為一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是多元的,收入外,還有長期累積所持有的資產 4.政府在協助低收入家戶累積資產的努力上應該扮演重要的「制度性」角色

3 濟貧的社會福利模式 1. 社會福利制度潛存著造成資產不均的雙軌制,中上收入的家庭藉由獎勵的稅制或補貼形成更多的財富,濟貧的資產累積福利模式只是複製原有的補貼制度 2. 以「收入維持」為基礎的福利觀點僅能在短期內提昇低收入戶的消費水準,以「資產累積」為基礎的觀點可以提昇他們的消費水準和累積資產

4 以「所得」為基礎的福利模式

5 以「資產」為基礎的福利模式

6 資產的類型 1.有形資產:個人可以具體擁有或持有,例如金融性資產(存款、股票)和實質性資產(房地產) 。
2.無形資產:個人不能具體持有的物品,是個人所擁有並具有價值的特殊品質,未來衍生更多的資產,例如人力資本、社會支持網絡 。

7 資產累積經驗 1.財產累積方式:直接或間接 。 2.財產類型與價值:金融性或具體性 。 3.財產運用時機方式:年限與投資

8 資產累積的福利效果 1.心理性效果:勇於冒險、未來導向及個人效能 。 2.社會性效果:市民參與、社會影響、家庭穩定、身心健康、教育成就。
3.經濟性效果:就業成就、兩代財產轉移、更多財產累積

9 台北市家庭發展帳戶:參與人特質 2000年7月有184位列冊「低收入戶」報名參與,台北市政府以樂透的方式隨機抽得其中的一百名參與者;
2003年6月時,總計有69位參加人完成。 參與人以女性居多(88.4%) 年齡集中在41-50歲之間(65%) 教育程度以國高中的人居多(64%) 婚姻狀況中以單親家庭居多,其中離婚(35%)與鰥寡者(33%)居多,非常近似於近年來申請低收入戶的經濟弱勢族群。

10 出人頭地青年資產累積:參與人特質 2003年7月時,有109位列冊「低收入戶」16-22歲的青少年報名參與方案,經過審核通過107位的帳戶申請; 2006年6月時,總計有70位青少年完成三年的儲蓄計畫與理財教育。 本方案的初始參加人以高中職學生居多,佔了半數以上; 方案結束時,除了14位參加人開始就業外,47位(67%)的參加人成為大學生,有8位考上研究所。

11 觀察:儲蓄行為 生吃都沒有,還想要曬成乾?! 台北市家庭發展帳戶 69位參與人三年存款金額超過990多萬元, 出人頭地青年資產累積方案
+寶來集團的相對配合款980多萬元 =1970萬元 出人頭地青年資產累積方案 70位參與人三年來存款金額為959萬元左右, +台北市富邦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相對配合款約 930萬元 =1890萬元

12 觀察:儲蓄行為 家庭的儲蓄誘因隨著存款額度的鬆綁有增加存款額度的現象。 青年隨著方案參與的時間越久,對於方案的信任度增加而提升其儲蓄的額度。

13 觀察:投資計畫 家庭「購買房屋」的比例下降 青年多持續選擇「高等教育」作為目的

14 觀察:參與人主觀評估 持續留在方案中的理由 儲蓄策略 一比一的相對配合存款是主要的誘因
幾乎全家總動員,積極性在消極的社會救助歷程中較難看到 。 例如:重新管控家中的消費項目、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另外找個兼任工作、青少年子女提供部分打工收入等。

15 觀察:參與人主觀評估 參與教育課程的主觀經驗 重新再上課學習的感覺很好 有助達到預定的儲蓄使用目的。 相互分享生命故事的過程中發展支持網絡。

16 觀察:參與人主觀評估 問卷與量表測量 生涯決策效能顯著改善(t = 3.58,p <0.001)
自我尊重的表現則無差異 學業表現的表現無差異

17 台北市發展帳戶的迴響 社會救助法於2005年12月27日增加自立脫貧方案條款,放鬆低收入戶資格限制
台北市政府繼續推出「出人頭地」青年資產累積方案( )、「青蘋果」青少年發展帳戶( )、伴我童行兒童希望發展帳戶( ) 高雄市、新北市、屏東縣、嘉義市政府也相繼推出類似的資產累積方案

18 資產累積福利模式的啟示 1. 從消極福利主義走向積極福利主義 2. 從社會排除設計走向社會包容理想 3. 可以直接訴求資產分配不均的問題
4. 制度性機制設計可以鼓勵低收入家戶為未來而儲蓄

19 報告完畢


Download ppt "報告人:鄭麗珍 單位: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日期:2011年03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