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授課教師:顧忠華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授課教師:顧忠華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授課教師:顧忠華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2 授課大綱 1.課程介紹/社會學的定義 2.社會學的成立與發展 3.社會學的理論傳統(古典與當代) 4.社會學的方法論與方法 5.社會化
6.文化與社會規範 7.偏差行為與社會控制 8.家庭與婚姻 期中書面報告(第10週)

3 授課大綱 9.都市與社區 10.大眾傳播 11.科技與資訊 期末分組口頭報告(兩週) 12.團體與組織 (科層組織與非營利組織) 期末考(第18週) *教科書: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巨流出版社。 見樹又見林,群學出版社。 社會學動動腦,群學出版社。

4 社會學的定義(一) 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生活如何被集體地組織和建構起來的科學。社會學基本上就是去面對日常生活中那些視為當然的事件和過程,去挖掘隱藏在社會秩序之下,我們經常視而不見的行為規範、結構類型、因果關係和文化意義。

5 社會學的定義(二)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曾經定義社會學如下:「社會學是一門科學,其意圖在於對社會行動進行詮釋性的理解,並從而對社會行動的過程及結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釋。」

6 社會學的定義(三) 英國社會學家紀登斯表示:「社會學家藉由提出清晰的問題來調查社會生活,並透過系統性的研究試圖提出解答。這些問題可能是事實性的、比較性的、發展性的和理論性的,而且包含解釋人類行為的非預期性結果。」

7 社會學的想像 美國社會學家C.W.Mills著有《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指出人們的經驗不只是個人的現象,同時也與整體的社會、結構和歷史、文化型態有密切的關聯。運用社會學的想像,可以讓人們超越有限的個人經驗,看到自己與其他人的關係,以及制度或結構的力量。

8 如何運用「真實的想像力」 馬克思曾說過,人類的勞動分工,與想像力的發展十分相關。人們之所以可以不斷改進社會現狀,來自於人類「不只能想像真實的某種東西,還能夠真實的想像某種(尚不存在的) 東西」。今天的「知識經濟」強調「創新」,便在鼓勵更多人發揮「真實的想像力」,包括在社會關係上,積極地開發人類社會的各種「可能性」。

9 社會學與現代社會 科學革命與工業化 人口的大量增加和遷移 社會的組織化、結社化 新型態民族國家與政府的出現 西方資本主義的擴張
現代社會也朝向「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 發展,社會學=「公民社會」學

10 社會學的成立與發展

11 社會學發展史 (一) 人類自古至今不停地思考並改造自身周圍的「人造環境」,即是在累積關於「社會」的知識。但是直到十八世紀的歐洲,才開始利用有系統的觀察,也就是「科學方法」來研究社會,促使了「社會學」的興起。 社會學可視作是「啟蒙運動」的產物,由於西方的宗教權威在「宗教革命」時遭受到嚴重挑戰,世俗的以及理性的思維逐漸獲勝,認為人類能夠自行以理性設計進步的社會制度,充滿樂觀的進取精神 (洛克、盧梭)。

12 社會學發展史 (二) 但在法國大革命(1789)後,出現「保守思潮」,認為穩定的「社會秩序」必須建立在對於社會的正確知識上,「社會學」因此應運而生 (聖西蒙、孔德)。 孔德主張學習自然科學強調觀察與實驗的方法,以建立知識的明確性與可證明性,與中世紀經院哲學的神秘和玄想形成強烈對比,也代表知識的演化。 孔德並採用「實証」一詞,意指1)真實而非虛幻;2)有用而非無用;3)肯定而非猶豫;4)精確而非模糊;5)建設而非破壞。還將社會學分為「社會靜學」和「社會動學」,奠下分析秩序與變遷的基礎。

13 社會學發展史 (三) 隨著「工業革命」的進展,工業社會一方面大幅提高物質享受,但另一方面也製造許多衝突矛盾,因此對於社會的想像出現了分歧,有直線演化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史實塞),也有提倡階級革命的「社會主義」(馬克思),而「社會學」和「社會主義」則常被混淆。 直到十九世紀結束,雖然美國芝加哥大學1892年設立了社會學系,但社會學並沒有普遍被承認是獨立的學科,只是這並未阻礙古典社會學理論家們作出他們的巨大貢獻(涂爾幹、韋伯、齊美爾)。

14 社會學發展史 (四) 進入二十世紀,社會學逐漸站穩腳跟,不只在理論方面已累積了不少經典文獻,隨著調查及統計方法的成熟,社會學的經驗研究常被視作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依據,社會學在學術分工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社會學走上「專業化」,除了理論學派愈益繁多外,各種研究領域也不斷分化,以處理議題的範圍來分,可歸納為研究個體行為、社會互動、小團體和社會關係的「微視社會學」(micro-sociology),與研究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和社會變遷的「鉅視社會學」 (macro-sociology)。

15 社會學的「西學東漸」 清末留學生嚴復於1897年開始譯英國社會學家史賓塞(H. Spencer)所著的《社會學研究》, 1903年出版《群學肄言》,是最早引進社會學的專書。 嚴復在「譯群學肄言序」開頭即說:「群學何?用科學之律令,察民群之變端,以明既往,測未來也。肄言何?發專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 嚴復認為,史賓塞強調「以天演為宗」探求群體演變的因果關係,闡述個人、群體、個人與群體間的關係、群體發展的種種現象,此一翻譯著作對當時中國的社會改革十分具影響力。

16 由「群學」到「社會學」 這一百多年來,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了「群」的組織規則和運作邏輯?由個人層次到集體層次的「突變」,到今天仍未完全解謎。
由於社會學源自西方,而「社會」這個複雜的集合體,不像自然現象服從於必然的法則,甚至各個社會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化,其「多元性」和「獨特性」遠遠超過任何一位科學家所能想像,不能簡單認定所有的社會都可適用西方的解釋觀點。 亦因此,今天的社會學特別重視「全球化」和「在地化」同時並存所帶來的效應,既需要探究普遍的規律,也得突顯「差異」並尊重文化的特色。

17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台灣在經濟現代化、政治民主化逐漸定型之後,已接近一個「已開發國家」,社會的各個制度 (或系統)逐漸具備自主運作的能力。社會學可以提供觀察、描述、理解這些功能系統的理論性解釋,也可以進行實證性的經驗研究,蒐集廣泛的資訊,幫助政策制訂及解決社會問題,並倡議各項社會改革、促進「公民社會」的發展。

18 台灣社會學的願景 台灣的社會學經過數十年的成長,已擁有一批訓練良好的研究與教學人才,而在研究題材上十分多彩多姿,若干教科書的編纂,大量應用本土研究成果,累積有關台灣社會的知識,一步步建構起「台灣社會學」的獨特內涵,期與國際學術研究並駕齊驅。對學生而言,社會學更是一門「經世致用」之學,做好參與社會的準備。

19 社會學的理論傳統

20 社會學理論發展的時代背景 古典時期:從啟蒙運動到兩次世界大戰
啟蒙精神意味著「知識力」擺脫了宗教、氏族、習俗和封建勢力的桎梏,開始追求以科學方法探究事實與真理。 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則代表了「社會力」的突破,社會變遷更成為需要理論解釋的重要課題。 當代時期:從二次大戰後經由冷戰時代到現在 美國社會學理論曾經一度取代歐洲,但經歷了七0年代的學生運動和反越戰,逐漸又讓位給歐陸新生代的理論家。 二十世紀末開始的全球化與後現代主義思潮,象徵著社會學理論的多元化,也反映關注焦點的分散化。

21 社會學理論的古典時期

22 什麼是理論?什麼是典範? 社會學知識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而社會學理論本身的作用,除了陳述事實、解釋現象外,往往還能夠豐富我們對自己存在處境的詮釋,並且提供批判和反省的觀點。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典範」的概念,意指科學社群共同接受一套預設、理論、方法等等,形成「正常科學」的研究規範。如果出現目前典範無法解釋的「異例」,則可能促成「典範轉移」。 但社會科學不盡然與自然科學類似,尤其社會學理論在意義詮釋上更是百家爭鳴,形成「多元典範」。

23 社會學理論的「學派」 「學派」代表著某種特定理論觀點獲得不斷地闡述,形成了一家之言,而社會學理論的學派數量有增無減、競爭激烈,反映了社會現象的複雜性,無法「化約」。 本課程共選擇八種理論學派,進行扼要介紹,分別是:1. 馬克思學派、2. 韋伯學派、3. 涂爾幹學派、4. 法蘭克福學派、5. 功能主義學派、6. 符號互動學派、7. 現象學學派與8. 衝突學派。 新興流行的理論家和學派還包括:傅柯、布迪厄、伊里亞斯、紀登斯;及女性主義、文化研究、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消費社會、風險社會、資訊社會…

24 古典社會學理論的三大家:Karl Marx
─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1932始被發現) ─ 共產黨宣言(1848) ─ 政治經濟學批判(1859) ─ 剩餘價值學說(1861/1905) ─ 資本論(1867)

25 古典社會學理論的三大家:Max Weber
─ 中古商社史(1889) ─ 社會科學和社會政策知識的客觀性(1904) ─ 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905) ─ 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儒教與道教(1915/1920) ─ 經濟與社會(1921) ─ 社會經濟史(1923)


Download ppt "授課教師:顧忠華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