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臺灣當代小說與電影 授課教師:宋千儀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臺灣當代小說與電影 授課教師:宋千儀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臺灣當代小說與電影 授課教師:宋千儀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什麼是「臺灣新電影」 「新電影」一詞出現:1982年,小野所擬之電影《光陰的故事》企劃案中。
「新電影」一詞功能:具有商品行銷定位功能。由於文化界早對既存之台灣電影表現有所不滿,而希望有新氣象,因此「新電影」出現帶給台灣影壇前所未有的衝擊與革新。 新電影的藝術成就:這些新銳導演,包括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等,創作的影片已經掌握國際化的語言。 新電影的故事與角色:這些電影寫實刻劃小人物,而非傳統台灣電影中對英雄的歌功頌德,或對不食人間煙火的俊男美女的唯美追尋。 說明什麼是「臺灣新電影」。

3 臺灣新電影與現代小說 三段式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是臺灣影壇改編文學作品的濫觴。文學改編電影蔚為風潮,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因結構完整,本身知名度高,成為新電影主流。 新銳導演中,除了楊德昌極少使用文學作品的素材外,張毅的「玉卿嫂」和他之後的電影大多取材於文學作品;朱天文的「小畢的故事」和「最想念的季節」等也被搬上銀幕;王禎和、黃春明、楊直矗的鄉土文學都代替了瓊瑤的三廳愛情故事。這樣的風潮,到了八十年代末便逐漸銷聲匿跡。 說明「臺灣新電影」和現代小說的密切關係。

4 臺灣導演拍攝,由臺灣作家之小說改編的電影
1983 《兒子的大玩偶》第一段『兒子的大玩偶』 侯孝賢導演 黃春明原著 《兒子的大玩偶》第二段『小琪的那頂帽子』 曾壯祥導演 《兒子的大玩偶》第三段『蘋果的滋味』 萬仁導演 《看海的日子》 王童導演 《小畢的故事》 陳坤厚導演 朱天文原著 1984 《冬冬的假期》 《油麻菜籽》 廖輝英原著 《玉卿嫂》 張毅導演 白先勇原著 《不歸路》 張蜀生導演 1985 《我這樣過了一生 》 蕭颯原著〈霞飛之家〉 1986 《我兒漢生》 蕭颯原著 1987 《桂花巷》 蕭麗紅原著 1989 《魯冰花》 楊立國導演 鍾肇政原著 新電影時期臺灣導演拍攝,由臺灣作家的作品改編的電影。


Download ppt "臺灣當代小說與電影 授課教師:宋千儀 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