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11單元 wk11:在地化的基督宗教 人類學系 童元昭 副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船貨運動 「第一次接觸」中看著飛機帶來海邊的貝錢、留 聲機與洋娃娃等 看到產品,但沒有看到生產的過程 傳統作物的成長與精靈的庇佑相關
傳統的精靈儀式與咒語控制了作物的生長;基督 宗教的神、儀式與經文控制了工業成品的流向 對工業製品的渴望反映了島民或西方人的心理? 我們的祖先要告訴我們這個祕密的時候,被白人的祖先禁止,也就是澳洲人的祖先攔截了這個祕密,而沒有再來新幾內亞,告訴新幾內亞人的祖先。所以他們會覺得,這個源頭其實是一起的;他們都有能力,也有正當的權力,應該要有這些商品。 沒有獲得這些商品的利益,純粹是歷史上的一個偶發的事件,使得他們沒有能夠掌握這樣子的一套知識,所以他們現在要藉著模仿、藉著觀察白人的作為,來取得這個祕密,這套祕密知識。所以,現在講這個cargo cult,剛剛說這個情況就很像從一個小範圍然後快速蔓延的,然後一段時間就會消逝,因為那個先知的預言一定不會實現,不會實現這個東西就自然冷卻下來了。可是他的原則從來沒有真正被挑戰過,所以幾年之後,另外的地方就會出來別的先知。這個情況我們發現是週而復始,一直是存在的。 那cargo cult簡單的說,例如你到某個島,也許看到很簡單的一個廣告板反過來變成一個桌面,上面鋪了一塊布,上面有十字架、旁邊有放很多椰子殼、樹皮布,然後他們會在某些時間集合起來,要念一些經文,你會發現那些經文裡面可能會重複出現幾個字,可是基本上很多句子是聽不懂的,就是說很多形似的地方。所以cargo cult就是看到一些基督宗教的一些元素,可是它不至於發展出來整套的精義。

3 mana(瑪那) 與生俱有或後天取得? 會不會失去? 如何得知量的大小或得失?
與生俱有或後天取得? 會不會失去? 如何得知量的大小或得失? 那另外跟大家介紹一個重要的、很多大洋洲很普遍的(主要在波里尼西亞非常核心的)--應該說是宗教概念;這個概念不只宗教,但在宗教裡是核心的,就是「mana」這個詞。有沒有人聽過mana這個詞?我在景美看到過一家店叫瑪那廚房,是賣生機飲食的,所以我想取這名字的人應該知道瑪那是什麼意思,所以才會跟生機飲食連在一起。瑪那簡單的講,是一種力量,是一種force,不是權力power,是force,像物理上的一種力。那你可以說它存在的形式、它物理上的形式,有一點像是電力,所以如果你擁有這種力量,很多人——我們之前給大家看過一張畫,大溪地的那個酋長,是由他的近親背著的,他不能走在地上,因為他的mana太高,所以他走後的地,平民走過去後會被傷,甚至會死亡,就有一點像雷電的感覺。那mana基本上,如果說不是電力的話,他進一步是一種靈力。這是一種很抽象的力量,他本身的性質在不同的文化裡面有不同的具體的描述,他基本上就是一種非常大的力量。 這個力量怎麼來的?誰可以有這個力量?不同的人可以擁有的力量的額度是多少?怎麼樣來區分?以大溪地、夏威夷而言--有沒有人知道夏威夷早期的狀況?夏威夷就是在跟西方人密切接觸之前,夏威夷的貴族跟酋長階層,會有近親結婚的情況,甚至有兄弟姊妹通婚的情況。有沒有人聽過?他近親通婚的目的,是要把這個mana的量留在家族裡面,所以你跟mana低的人,比方說跟平民通婚,就無法把mana的量留在家族內。所以,一個人mana的量跟他的祖先是誰有關,夏威夷跟大溪地就是如此。 所以說,你怎麼證明你有mana的力量?有沒有人剛剛在默禱的?如果有的話,這個證明了mana的力量。所以誰的mana力量大,就是酋長,他照他的系譜來講,他可以繼承酋長的位置,他既然繼承,也就表示他的mana力量大。可是如果說他在當酋長的時候,他組織了船隊出去捕魚,還是組織了一個kula的船隊出去交換東西,結果他帶出去的船隊他的漁獲量很差,這就證明了他的mana的量很少,或者說他失去了mana的量。

4 Mana與基督宗教 Mana與階序 改宗(conversion)危及統治的正當性 大溪地的例子
所以我們反過來講,mana的概念,在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掌握,對不同的細節也有不同的理解。那一個說法是「mana是與生俱來的」,而我們在這邊要打個問號--因為在不同社會有不同表現;如果是與生俱來的,就像講大溪地跟夏威夷,因為他是跟創始祖先的族譜上的關係,酋長的mana力量會比貴族多、貴族的mana力量會比平民多,平民甚至是沒有,因為他們的祖先,酋長的這一系的祖先是跟神明通婚,所以他是半人半神,所以mana是從神的血緣給了人的。平民的祖先沒有跟神明通婚,所以他們沒有這個力量。不同社會的解釋會有出入,所以我們如果說是跟血緣來的,因為他的祖先跟神明通婚,那mana就集中在某一些血緣、某一些家庭。那有一些社會不會用這麼強烈的血緣依據作為mana的來源,他可能會說你可以祈求、你可以做好的事情、做對的事情,你藉著祈求跟神明溝通,你就可以被神明賜予mana。 比方說一個小島叫Tikopia,他的酋長有退休的觀念。他要退休的時候就會跟神明祝禱,把新的酋長介紹給神明,然後也會跟神明祝禱,就會說希望你賜給新的酋長誰誰誰,賜給他mana。所以他的mana就已經要接酋長的位置,下一任酋長才進一步經由神明的幫助去取得。所以這個就是說,mana也有從血緣來的、也有後天去祈求來的。那我們怎麼知道這個人的mana是哪種來的?不論你是先天取得或後天獲得的,你的mana力量可能失去。如果你上課常常停電,你這個老師的mana非常少。如果你去捕魚,放下去捕魚器抓上來只有一半,你的漁貨量就是比別人差,這個就證明他失去了mana,他失去了神明的祝福。所以mana變成很奇妙的,我們剛剛說mana就像電一樣,他沒有去說我有多少,他是必須藉由外顯的徵兆來說這個人有很多mana、有多少mana,或者說更多mana、還是說失去了mana。那這個外顯徵兆,就是這個人的成就,所以有點是說這個人的成就證明他是有mana、有多少mana。就是以你的成就來證明你的mana。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在大溪地,他是靠他的血緣獲得mana,他如果是酋長的家族後代,他是老大,他就應該接酋長的位置。可是比方他叔叔的老大,可以挑戰他的位置,就是系譜關係很接近的人可以挑戰。他們這麼容易挑戰,就是跟他們看到的行為相關。所以他的行為如果不當,然後大家都吃不飽,大家就會覺得這個人的mana已經消失了,所以其他也有mana的人可以來挑戰。我說mana,你們每個人應該都知道這個詞,剛剛都很會裝。然後有一位同學答應說他會在討論區上面放上說哪些遊戲裡面可以看到用mana這個詞,你們要去玩遊戲就去玩一下這種。

5 宗教融合(syncreticism) 宗教初被視為互斥; 基督宗教燒毀原宗教用品,禁止宗教儀式相關 活動,包括了刺青、舞蹈、戴花、喝卡瓦等
目前神學院積極討論,將傳統宗教概念與文化 納入教會的形式;如領聖體時,喝的是椰汁, 而不是葡萄酒 我們介紹另外一個部份,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三點,宗教融合(syncreticism)。這個宗教在十九世紀進入這個地方的時候,剛開始就認為--你們可能聽過這個詞,heathen或pagan,認為非基督宗教都是所謂的異教。最早的時候,甚至於基督宗教在外傳的時候,他碰到異宗教的人會思考:非基督宗教信仰的人是不是人,甚至有這麼根本的質疑:你這個人是不是具有一個所謂的「人性」。 同樣的,因為認為非基督教徒不具有人性,所以認為他們是可以拿來奴役的。「奴役」,就是說你對人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你覺得他不是人的時候你才能叫他當奴隸。這個在反奴隸制度上有很重要的討論,就是說你怎麼可以讓奴隸制度和基督宗教信仰並行。所以在這樣比較的、嚴謹的考慮下,他們看到異教的時候--異教是說得比較難聽--看到這些非西方宗教的時候,覺得是不能並存的,只能有其中一種。 基督宗教既然是傳教目的,它基本上禁止了原有宗教的信仰跟作為。這邊有很多我們看到很具體的東西就消失了,禁止了宗教用品、宗教活動,包括跟宗教儀式相關的,像跳舞、像中國古代的儺戲,就是敬神的戲,所以舞蹈跟音樂常常跟祭祀有關。所以連在我們說在大洋洲南太平洋這邊很精彩的很誘人的舞蹈,也被認為是跟其他的神靈溝通的形式,因此也被禁止。刺青、花,包括戴花也被禁止,甚至於喝kava等等都被禁止。 除了是因為這些事情,舞蹈可能也跟人神溝通的一種形式之外,傳教士把那個時代非常保守的嚴謹的道德觀念帶進來。我們之前也介紹過、看過高更畫裡面喀爾文教派所設計的mumu裝,就是非常保留的衣服,他反映了都是基督宗教、傳教士他的時代,他的宗教背景所有的特別的道德觀念。所以一部份的舞蹈被禁止,是因為覺得他的性的挑逗含意太強,刺青也是,所以大家認為人會比較容易失去控制,所以戴花,這跟人神的溝通無關,這純粹是覺得人跟人、兩性的關係之間會太親密。 那目前的大洋洲我所知道,有十幾所神學院,他們都會討論一個很重要的題目,就是本土神學。大家都知道本土神學的討論最重要的,大概就1970年代拉丁美洲出來的解放神學。從拉丁美洲出來的經驗、歷史,他們覺得、期許宗教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洋洲的神學也有本土神學的討論,但沒有什麼戲劇化的部份,多元文化大概是其中的一個重點。主要是不再認為傳統跟西方、傳統跟現代、傳統跟基督宗教是二分的,而試圖有意義、有計畫的融合這兩者。這邊舉一個例子,天主教還有部份基督新教裡面會有的communion,這一種領聖體、分葡萄酒,在台灣也是喝的是葡萄酒,在大洋洲這邊有的教會在考慮,有的也做了,就是喝椰子汁。說實在我覺得喝椰子汁感覺上好像差了有點少了酒精。

6 童元昭攝 這個實在可惜看不清。這是天主教很典型用的圖案,所謂的聖家,就是--我們台大旁邊有聖家堂--就是約瑟跟瑪麗亞跟耶穌。這是在大溪地拍的。天主教在地化的方向變成說整個神的樣子會跟當地人非常的像,包括衣著。

7 童元昭攝 這個實際上是在大溪地島上的某個市政廳的前面,它的市長非常有名,他是在這邊當市長當了很多任。這是波里尼西亞很典型的神像,叫做tiki,你們有上網去看可能買到一些小的飾品叫tiki。這個tiki非常大,而此地的市長將聖家的畫像就放在市政廳的旁邊,所以這是兩種宗教並存,對他而言tiki是他的宗教傳承,聖家則是他個人的信仰。這個人是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包括大溪地的首都巴比帝這個城市,他把tiki的神像從以前廢棄的祭壇搬到市中心,作為一個給觀光客看的符號的時候,許多的教會聯合起來反對這個事情。換句話說有一方認為這是文化符號,有一方認為這是宗教符號。不過最少現在是比以前單方向的認知要活潑很多。 台灣大學 童元昭

8 當下的救贖 島民傾向放棄歐洲引入的天主教與基督新教, 轉向美國主導的靈恩教派
新的教會需要新的建築、新的神職人員等,也 進一步壓縮了島民的物質處境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東部高地,在1950年,時僅 有4種教派, 1974年有34種, 1980年已有50 種 吐瓦魯在1965年時,有1種;2007年,有11種 那這邊待會兒要給大家看的《死者的信》跟這個的關係,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叫instant salvation當下的救贖。就是說大家在對於教會的參與,似乎非常的沒有耐心,在尋求一個速成的路。所以常常有人看到換教會,然後新的宗派出現,好像這個東西無效我換下一個,好像在追求什麼。他就覺得傳統/現代的這種糾纏對他們而言--我們也許有點難以想像--在他們生活當中很不能理解,因為他不只有一個價值體系,他有兩個價值體系,或者可能兩套不完整的價值體系在作用。 所以對他們而言,很多事情的是非沒有那麼一目了然、理所當然,所以很多這種uncertainty跟焦慮。那宗教在這邊,對他們而言,他們也在想說:哪個宗教提供解答?哪個教派、哪個教會提供他們解答?第一點,這是基本上的一個趨勢,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從比較強調教會組織制度面的這種信仰轉成美國主導的靈恩教派。這是一個趨勢,不是說所有人皆如此。 另外一點,我們要講的是說,宗教的存在有他的現實面、有他的物質面。你來了一個新的宗派、一個新的宗派被引入了,他需要蓋教堂、他需要蓋聚會所、他需要神職人員,所有的這些人,在大洋洲是很特別的,他的教會在地化的速度非常快,所謂在地化包括教義上的在地化、神職人員的在地化;即使神職人員是在地的人,也是由教會來支持、來供養的。那所以當他教派愈來愈發達的時候,他的人口沒有增加那麼多,而是教會愈來愈分歧,每一個教會都有這樣的需求。換句話說,在他們生活的比重愈佔愈高,也壓縮了他們物質的資源。所以最後一點是給大家看一下這些資料,單純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部高地,有個東部省,在1950年的時候有四種教派,1974年有三十四種、1980年有五十種;所以一個教派不只有一個教會,至少有五十個教會。

9 在地的傳道人 超過千名的庫克群島、斐濟、紐埃 、薩摩亞、東加、吐瓦魯島民, 在美拉尼西亞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所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 萬那杜等地擔任傳教工作 那剛剛也說基督宗教在地化的速度非常快,在他獨立之前,大部分的教會都已經是在地的神職人員、在地的金錢、資源。甚至於在波里尼西亞有幾個島嶼,非常早就接觸西方宗教,非常有名的是庫克群島,庫克群島甚至有一段時間是神權統治theocracy。大溪地也曾經頒過,大溪地在十九世紀初的時候的第一部憲法,現在來看,是一部神權統治的架構。庫克群島神權統治維持了相當的一段時間,後來當然是被取代了。庫克群島的人、斐濟人、紐埃人、薩摩亞、東加跟吐瓦魯這些人,他們都往外去傳教,尤其斐濟是大島,人口比較多;斐濟跟庫克群島兩個地方的人往外傳教非常多。我們可以看到波里尼西亞人接觸西方宗教比較早,然後他們去美拉尼西亞傳教。美拉尼西亞特別又是兩個地方,一個是新克里多尼亞,也是大島,人口非常多,另外一個當然是巴部亞新幾內亞。

10 宗教活動的財務負擔 教會的奉獻採多種形式:現金、勞 動力、食物、時間等 UNDP官員估計全國收入的7% ,投 入宗教奉獻 資料來源
Crocombe 2007: 188 那我們就稍微再講一點,宗教活動帶給當地的財務負擔。這財務負擔是什麼意思?不光是金錢,還包括勞動力--教會的花園要整理、教會有莊園,莊園可能希望每一個人或是可以選教會裡面的人可以一家出一個人,一個禮拜去工作半天。除了勞動力之外,另外還有食物、時間,勞動力當然跟時間是放在一起的。我本來要放一張照片忘記了,就是我們在馬紹爾群島的時候,負責打掃教會的那一族,他們那天剛好做完那一年的輪值,所以他們在祭壇前面放了很多一罐一罐的東西,仔細看的話大概是清潔劑為主的東西。這主要是物質的奉獻,是給牧師跟學校的附屬的小學老師,給他們家庭消耗用的。所以,宗教活動帶給當地的財務負擔還包括物質上的奉獻。這個有一個聯合國官員估計,這個全國,他講的非常不清楚,就是佔全國相當高的比例。

11 以神之名: 神職人員的政治影響力 教會的政治立場 法屬玻里尼西亞的例子,斐濟政變的例子 政府對教會的財務補助 政教不分: Blue Law
那另外一個就是說,基督宗教不光是對當地經濟活動有相當影響,他也占取了相當的生產所得。此外,其在政治上也有驚人的影響力。一個是直接參政,另外一個是他對於政府政策的影響。比方說,不同教會有不同的立場,像法屬波里尼西亞來講的話,福音教會是支持反核,然後大概是採取獨立的立場;天主教會就剛好不是這個情況。另外我們知道斐濟1987年以來政變有過兩次,那教會也有教會整體的立場。另外,比較看不出來的,大溪地也有這樣的討論:政府在經費--因為他也是從法國拿到的援助--政府在分配出去的時候,教會也成為補助的對象,比方說教會要重建、要蓋一個停車場,這由政府的經費來補助。 那政府為什麼要補助教會?是為了要獲取教會在政策上的支持。我們現在有的討論是政教分離,但在這個地方很多社會是政教不分離。我們在台灣成長,比較不了解政教分離的意義是什麼,而我們在大洋洲看到政教合一有它的困擾。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美國的立場上,美國到現在還有一些州,他的州法裡面有所謂blue law藍法,blue law就是說他很尊重禮拜天、他給安息日一個法律地位,安息日當天、星期天,店不可以開門。什麼店可以開門?我剛到德州的時候還有這個法律,後來才取消。禮拜天雜貨店不可以開門,他的醫院是可以開門,可是像大洋洲這邊有些社會,連禮拜天也不可以運動。所以像斐濟是禮拜天也不可以運動,因為那是娛樂。所以像印度人就很不滿,因為印度人平常工作時間很清楚,所以他是靠著禮拜天大家踢足球娛樂。所以這邊你會發現,宗教跟族群跟你的信仰,誰信這個宗教之間,有一個對應的關係,所以讓這個社會的二分或者矛盾更嚴重。

12 影片欣賞:給死者的信 該片拍攝新幾內亞在千禧年之前騷動,傳說中死者會復活的千禧年,也讓當地人對於祖先的復活充滿矛盾的心情。以此討論基督教教義與當地文化之間的張力如何影響當地人際之間的緊張關係。 那我們現在來介紹一下這個影片《給死者的信》。剛剛有跟大家講過,他的一個重點是以千禧年為背景,所以它是在1999年尾巴的時候去拍的。因為在聖經裡面--我如果講錯的話就請同學糾正,千禧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當地人認為在這個時間裡面死者會復活,那當地人想到在這個時間死者會復活、祖先會回來,他們有個矛盾的情緒。 他們的傳統裡面本來就認為祖先會回來,可是永遠是這麼想,但從來沒有真的看過。當看到白人有的地方有這個說法、第一次看到白人的時候,會以為白人是他們復活的祖先,他們到另外一個地方以後逐漸的脫皮,然後顏色變淡,現在回來了。那這部片主要是講的說基督教的教義跟當地文化之間的緊張關係--所謂當地文化是比較核心,講的是他們對於祖先的看法、對於人跟祖靈的關係。那基督宗教的看法跟他們傳統觀念裡面的看法,在這個時候就變的非常緊張。

13 關於傳統與現代的緊張(anxiety、uncertainty)
現代---市場是經由 Christianity介紹引入 整個關於2000年的理解是基於: 鐘錶時間 聖經時間 另一個時間的問題: ceremonial time多與life cycle相關,Andrew回來,但family受checks-sale at market之影響 那另外這影片還有一個可以注意的部份:傳統跟現代緊張的關係,那他的現代有一部份是經由市場所引入的,所以這個影片講的是這法國人類學家他之前在這邊做田野,他現在回來了。 在做田野的時候,大概都會被當地人收養成為某一家的人,你不可以是沒有社會關係的外人,對他們而言是無法接受的。產生社會關係的辦法就是你被收養。所以他被收養進這個家,當地的爸爸說要歡迎他,就給他辦一場盛宴,這個爸爸是有很清楚的關連,就他覺得他的文化受到基督宗教威脅,他一定要辦一場傳統的盛宴,所以這是他個人的使命、個人的掙扎,那他要辦這一場盛宴並不順利,別人就有很多的意見,說你可不可以晚點辦、可不可以不要那麼早辦。 就是說timing,什麼時間是個好的時間?什麼叫做一個好的時間?這在影片裡面是很重要的一個點。所以我剛剛說鐘錶時間、聖經時間,再加上你的市場的時間,就是說他什麼時候他賣他的商品、拿到他的支票、多久兌現一次,把那支票拿去兌現現金。他現在是說當地人在說你這儀式feast的時間不妥當,因為我沒有豬、我沒有芋頭、香蕉,我一定要去買,而我現在手上沒有支票,我手上拿的支票還不到兌現的時間,然後他拿到這個兌現的現金才能去買商品、參與這個盛宴。 所以我們在這邊看到,市場經濟在這邊非常活絡,當地人也看到他們一直在換宗派,一方面他們在尋求對於千禧年的合理解釋;另外,我們發現他要解釋另外的問題:不只是millennium,而是millennium讓這個問題變得馬上要處理的問題。他平常碰到的問題是說,他對他的生活不是很滿意,而所謂對生活不太滿意是說:他不知道為什麼要為現金而工作。他一邊過著這個樣子一邊他其實也在尋找一個出路。那我們就開始看這個影片。

14 討論

15 討論 隨著地理大發現,西班牙傳教士也隨著探險與貿易 的船隻將基 督教信仰傳播到世界各地。佛教在第 十世紀傳到中國,進而影響亞洲地區的信仰。回教 在第十四世紀之後開始擴張興起一片回教世界。這 些外來宗教遇到不同地區的當地宗教時,除了以經 濟的力量讓當地人改宗之外,也有許多與當地文化 融合的例子。妳/你自身是否有信仰或者轉宗的經 驗?妳/你又怎麼看 待這些外來的信仰?

16 Max Quanchi、Ron Adams主編 (蔡百銓譯) 2000(1993) 第六章,太平洋文化史 頁 127-146,台北:麥田。
作者與閱讀 Max Quanchi、Ron Adams主編 (蔡百銓譯) 2000(1993) 第六章,太平洋文化史 頁 ,台北:麥田。 Robbins, Joel(中譯教材) 2009 〈上帝除了言語之外,什麼都不是:一個巴布亞新幾內亞社會的現代性、語 言與禱告〉,收錄於《群島之洋:人類學的大洋洲研究》。童元昭主編,商務出版社 。 2001 God is Nothing but Talk: Modernity, Language, and Prayer in a Papua New Guinea Society .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3(4):Pp

17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台灣大學 童元昭 攝 取材自大溪地天主教會所壁畫 台灣大學 童元昭


Download ppt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