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鄭用錫《勸和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鄭用錫《勸和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鄭用錫《勸和論》

2 出處 本文選自《北郭園全集》。

3 《北郭園全集》 鄭用錫逝世十二年後,次子鄭如梁持其詩文 遺稿,委託當時寓居北郭園的舉人楊浚裁所 編。
計得《文鈔》一卷、《詩鈔》五卷,另《制 藝》二卷、《試帖》二卷,凡十卷。 〈勸和論〉收在《全集》中的《北郭園文 鈔》。

4 文章 旨在勸導臺灣百姓應和睦相處,勿因族群不同 而彼此對立,希望藉由此文消除族群對立的亂 象。

5 文章背景1 清文宗咸豐二年(西元1852年)淡水廳(今基 隆市到大甲溪)治下,今桃園市北部一帶,發 生漳州、泉州二府移民間的械鬥。
咸豐三年,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地區,同 屬泉州府的晉江、惠安、南安三縣與同安縣移 民,因為淡水河碼頭工人發生口角而引發械鬥。 淡水廳 為臺灣清領時期的行政區劃。雍正九年(西元一七三一年),正式分割大甲溪以北至雞籠(今基隆)為淡水廳轄區,隸屬於臺灣府。

6 文章背景2 當時官方無力控制,以致地方秩序大亂。為了 安定鄉里,鄭用錫多方奔走,進行調停,並在 同年五月撰寫本文,希望能勸導百姓放下仇恨, 和睦相處。 本文以「勸和」為主軸,從正反兩面論述族群 分類之害,層次分明,情理兼具,充分顯現作 者對和諧社會的嚮往,以及知識分子對社會民 生的關懷。

7 隨堂Q&A 本文的寫作背景為何?請據課本完成以下句子: 「咸豐年間,臺灣常發生移民間的( ), 鄭用錫多方奔走,希望能勸導百姓 ( )」
本文的寫作背景為何?請據課本完成以下句子: 「咸豐年間,臺灣常發生移民間的(  ), 鄭用錫多方奔走,希望能勸導百姓 (    )」 答:械鬥/放下仇恨,和睦相處

8 段意 第一段 段意 談到臺灣族群對立的起源與流毒之廣。

9 段析 第一段 段析 起筆直指問題核心,點出分類族群對人心及社 會造成的影響,甚至連正人君子也跟著附和, 鋪敘「勸和」的必要性。

10 第一段 甚矣!人心之變也,自分類始,而其禍倡(ㄔㄤˋ) 於匪徒。 →說明「劃分族群」的觀念導致人心變異、隔閡漸深。 1.分類
區分族群。類,類別、種類,此指不同的族群。 2.倡 開始、開端。 其禍倡於匪徒 此指後文所提到的「林爽文事件」,但其實臺灣最早的械鬥紀錄,是起自朱一貴事件內部集團的閩、粵衝突。

11 ▲辨音―倡 (1)音ㄔㄤˋ,發起、領導。例:提倡、倡導。 (2)音ㄔㄤ,古以歌舞演戲為業的人。例:倡優。

12 第一段 後遂燎(ㄌㄧㄠˊ)原莫遏(ㄜˋ),玉石俱焚,雖正人 君子,亦受其牽制,而或朋(V)從(V)之也。
→指出族群劃分的觀念來源不正,而且還蔓延至正人 君子,以致歪風盛行。 〔借喻〕 3.燎原莫遏 如火燒原野般蔓延,無法阻止。遏,阻止。 4.玉石俱焚 美玉和石頭一同被燒毀,比喻不分賢愚、善惡同遭毀滅。 (相似:蘭艾同焚、同歸於盡) 5.朋從 同類相從。朋,同黨、同類。 〔借喻〕

13 隨堂Q&A 作者認為人心之變從何開始? 答:從區分族群開始(自分類始)。

14 段意 第二段 段意 來臺眾人同為國家良民,應相互友愛,不應分 類。

15 第二段 段析 段析 從正面論述族群和睦的必要。
第二段 段析 從正面論述族群和睦的必要。 先肯定「分類」的必然現象,再從地緣關係、 先賢所言和文字形義等方面,說明居住在同一 土地的人民,彼此宛如一體,休戚相關,故不 應再區分彼此。 段末善用譬喻,點出族群械鬥猶如殘害自身, 是愚昧的行為。

16 第二段 夫(ㄈㄨˊ,發語詞,無義)人與禽各為一類,邪與正 各為一類,此不可不分。
→指出真正需要分類的,是人與獸、正與邪之別,來 臺眾人其實不需要區分彼此。

17 第二段 「乃」同此血氣 然而。一說:至於。 乃同此血(ㄒㄧㄝˇ)氣,同此官骸(ㄏㄞˊ),同為國 家之良民,同為鄉閭(ㄌㄩˊ)之善人,無分土,無 分民,即子夏所言「四海皆兄弟」是也。 無分「土」 地域,指遷來的地方,即祖籍。 6.血氣 血統。(一說:指血脈氣息。) 7.官骸 器官、形體。官,人體器官。骸,形體。 8.鄉閭 鄉里。閭,里巷的門,後亦泛指鄉里。 9.民 從事某種職業的人。 10.四海皆兄弟 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親如一家。語出《論語‧顏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8 108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 勇敢自信,世界同行 來自世界的新台灣人 土耳其的節目主持人吳鳳
來自美國的男籃球員戴維斯(Quincy Davis) 來自澳洲的醫療奉獻獎得主柯彼得醫師 來自緬甸的華僑楊萬利 編製「台灣-越南重要法律名詞對照表」的 越南籍新住民陳玉水

19 無分土,無分民,四海皆兄弟 鄭用錫句 林榮森書 許慶福刻
圖片來源:台灣文獻館電子報 南投中興新村‧臺灣文獻館 臺灣文獻步道碑石

20 第二段 況當共處(ㄔㄨˇ)一隅(ㄩˊ),揆(ㄎㄨㄟˊ)諸(「之於」 二字的合音)出入(往來、互動)相友之義,即古聖賢 所謂同鄉共井(共耕同一塊井田的人家)者也。 →從地緣關係及古訓進行勸說,強調大家如今同住一 地,便是命運共同體,更應該相親相愛。 11.一隅 一個角落、一個地方。隅,角落。 12.揆 衡量。 13.相友 相互友好。友,友好、親愛。 (友:一說:陪伴。)

21 第二段 在字義,友從兩手,朋從兩肉,是朋友如一身 左右手,即吾身之肉也。
→從文字學的角度進行解釋,說明同住臺灣的人,俱 為一體,就像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13.相友 相互友好。友,友好、親愛。 (友:一說:陪伴。) 14.友從兩手 友字是由兩個手字組成。「友」的小篆為「 」,像兩隻手靠在一起,表示朋友的意思。 15.朋從兩肉 朋字是由兩個肉字組成。作者從字形解釋,認為「朋」是兩個「月」(肉)並列。

22

23 請問「朋」字的部首為何?

24 朋1

25 朋2

26 友從兩手,朋從兩肉 「友」的甲骨文本字作「 」,為同方向的兩隻 手,表示以手相助,與課文中所闡發的意思接近。
「友」的甲骨文本字作「 」,為同方向的兩隻 手,表示以手相助,與課文中所闡發的意思接近。 「朋」的甲骨文作「 」,象兩串貝或玉,是類 從、並列之意。「貝」為古代貨幣,或五枚或二枚 為一系(串),二系為一朋。故「朋」有朋從、朋 黨之義,乃從其「二系」之義引申而來。 不論文字學上的解釋為何,「朋」字都與月(肉) 無關。課文中作「朋從兩肉」,則是從今體字形分 析解釋,並不符合文字學上的本義。但因本文的對 象是市井小民,而非文字學者,且為文目的在「勸 和」,固非文字學著作,無須深究苛責。 資料來源:三民版備課用書、教師手冊

27 第二段 今試執(抓住、握著)塗人而語(ㄩˋ ,告訴)之曰: 「爾其(可、應當,表示請求、期望、命令等語氣)自 戕(ㄑㄧㄤˊ,傷害)爾手,爾其自噬(ㄕˋ,咬、吃)爾 肉。」 鮮(ㄒㄧㄢˇ,少)不拂(ㄈㄨˊ)然(憤怒的樣子)而怒,何 今分類至於此極耶(極端,指非常嚴重)? →透過假設的問題,表示沒有人願意傷害自己,藉此 點明族群相殘是荒謬的行為。 16.塗人 路人。塗,道路。 (塗:通「途」。)

28 ▲辨音―拂 補充 1.音ㄈㄨˊ (1)抹拭。例:拂淚、拂拭。 (2)輕輕掠過、擦過。例:春風拂面。 (3)甩動、抖動。例:拂袖而去。
(4)違反。例:拂逆心意、「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2.音ㄅ一ˋ 通「弼」,輔助。例:法家拂士(世代為官, 謹守法度的臣子和輔助君王的賢士)。

29 第二段 修辭 1.即子夏所言「四海皆兄弟」是也。〔引用(明 引)〕 2.揆諸出入相友之義,即古聖賢所謂同鄉共井者也。 〔引用(暗引)〕
3.友從兩手,朋從兩肉〔析字〕 4.朋友如一身左右手,即吾身之肉也。〔譬喻〕 5.何今分類至於此極耶?〔激問〕

30 隨堂Q&A 一、作者認為是否該區分人與禽獸,或是正與 邪? 答:是,人與禽獸、正與邪是需要區分的。

31 隨堂Q&A 二、作者以子夏的哪句話為例,說明大家同樣 是人,不該劃分族群? 答: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2 隨堂Q&A 三、從字義來看,「友」、「朋」兩字分別由 哪兩個字組成?作者認為這有何涵義?
答:「友」由兩個「手」組成,「朋」由兩個 「肉」組成。朋友對人來說,就像左右手和身 上的肉一樣重要。

33 段意 第三段 段意 說明臺灣族群對立的狀況及不良影響。

34 第三段 段析 從反面論述分類對立的害處。 文中分析臺灣常見的分類械鬥類型,顯示分類 的標準越來越荒謬。
又舉法律規範、械鬥前後的景象,具體呈現分 類帶來的損害,最後指出引起械鬥的真正原因, 已非原鄉情結,而是來自於利益衝突。

35 第三段 顧分類之害,甚於臺灣。臺屬尤甚於淡之新、 艋。臺為五方雜處,自林逆倡亂以來,有分為 閩、粵(ㄩㄝˋ)焉,有分為漳、泉焉。
→呼應首段「其禍(分類械鬥)倡於匪徒」。 閩、粵以其異省也,漳、泉以其異府也。 20.淡之新、艋 指淡水廳轄區內的新莊、艋舺兩地。 21.五方雜處 各地的人聚居一起,形容居民複雜。 23.府 行政區域名,其位階介於省、縣之間。

36 林逆 指林爽文。 清高宗乾隆51年(西元1786年),反清組織天 地會擁林爽文為盟主,攻掠彰化、諸羅、鳳山 等縣。
次年,林爽文兵敗被俘,送至京城處死。

37 第三段 然同自內府播(ㄅㄛˋ)遷(遷徙、流離)而來,則同為 臺人而已。
→肯定族群融合,勸導人民以「新住地認同」取代 「原鄉認同」,呼應第二段「況當共處一隅,揆諸出 入相友之義,即古聖賢所謂同鄉共井者也」。 24.內府 指中國內地。

38 第三段 今以異省異府,若分畛(ㄓㄣˇ)域,王法在所必誅。 →警告械鬥帶來的法律後果。當時清代統治者對於械 鬥的滋事分子,多處以死刑。
25.畛域 界限、範圍。畛,界限。 26.王法在所必誅 指朝廷法令必定制裁。誅,制裁、懲罰。

39 第三段 矧(ㄕㄣˇ,況且)更同為一府,而亦有秦越之異, 是變本加厲,非奇而又奇者哉?
→指出來自於同府的移民,關係應較親近,沒想到反 而更加疏遠對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同為一府 頂下郊拚事件雙方皆為泉州府人。 28.秦越之異 指地域的疏遠與對立。 春秋時代秦國位於西北,越國位於東南,相距遙遠,後用以比喻距離遙遠或關係疏遠。 變本加厲 事情改變,使原有的狀況顯得更加嚴重。

40 第三段 夫人未有不親(親近)其所親(指親友),而能親其所 疏(指陌生人)。同居一府,猶同室之兄弟,至親 也。乃以同室而操戈,更安(豈、怎麼)能由親及 疏,而親隔府之漳人,親隔省之粵人乎? 29.乃 竟然。 30.同室而操戈 同住一室而持戈自相殘殺,比喻內部爭鬥或兄弟不睦。 (相似:兄弟鬩牆、煮豆燃萁) (相反:同氣連枝、和衷共濟)

41 第三段 淡屬素敦古處,新、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游 斯(此、這)土者,嘖(ㄗㄜˊ)嘖稱羨。自分類興而 元氣剝(ㄅㄛ)削(ㄒㄩㄝˋ)殆盡,未有如去年之甚 也。 31.素 一向。 32.敦古 敦厚古樸。 33.嘖嘖 咂(ㄗㄚ)嘴聲,表示讚嘆、驚奇。 34.元氣 指地區發展的活力。 游「斯」土者 此、這。 剝削 壓榨、搜刮,此指消耗。

42 ▲辨義―素 補充 (1)一向。例:「淡屬素敦古處。」、「文靜素 奇其人。」(杜光庭〈虬髯客傳〉)
(2)質樸的、不加裝飾的。例:「素面華衣而 拜。」(杜光庭〈虬髯客傳〉) (3)白色的。例:「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 (蒲松齡〈勞山道士〉) (4)平白地。例:尸位素餐(占著職位、享受俸 祿卻不做事)。

43 第三段 干戈之禍愈烈,村市半成邱墟。 →將械鬥前後景象相對比,指出械鬥的後果只是兩敗 俱傷,無人得利。 35.干戈
〔借代〕 35.干戈 盾牌和矛戟(ㄐㄧˇ),借指武力爭鬥。 36.邱墟 廢墟。

44 敘利亞的Aleppo市

45 第三段 問為漳、泉而至此乎?無有也。問為閩、粵而 至此乎?無有也。蓋孽(ㄋㄧㄝˋ)由自作,釁(ㄒㄧ ㄣˋ)起鬩(ㄒㄧˋ)牆,大抵(大概、大多數)在非漳、 泉,非閩、粵間耳。 →含蓄指出引起械鬥的真正原因,是為了個人的私利 或私怨,無關祖籍劃分。 37.孽 災禍。 38.釁起鬩牆 爭端起於內部。釁,爭端、嫌隙。鬩牆,在牆內爭吵,本指兄弟失和,後引申為國家或集團內部的爭鬥。鬩,爭吵。

46 孽釁

47 ▲辨形―釁 (1)釁:音ㄒㄧㄣˋ,爭端、嫌隙。例:挑釁、釁 起鬩牆。
(2)爨:音ㄘㄨㄢˋ,炊、煮。例:「諸父異爨。」 (歸有光〈項脊軒志〉)

48 第三段 修辭 1.是變本加厲,非奇而又奇者哉?〔激問〕 2.夫人未有不親其所親。〔轉品(名→動)〕
3.同居一府,猶同室之兄弟,至親也。〔明喻〕 4.同室而操戈〔借喻〕 5.更安能由親及疏,而親隔府之漳人,親隔省 之粵人乎?〔激問〕

49 修辭 第三段 6.淡屬素敦古處,新、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 游斯土者,嘖嘖稱羨。自分類興而元氣剝削殆 盡,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干戈之禍愈烈,村市 半成邱墟。〔映襯〕 8.問為漳、泉而至此乎?無有也。問為閩、粵 而至此乎?無有也。〔提問〕

50 隨堂Q&A 一、請據課文,判斷下文(甲)、(乙)該填入什 麼區域名稱?
區分族群的禍害以 (甲) 最嚴重, (甲) 中 又以 (乙) 特別嚴重。 答:(甲)臺灣 (乙)淡水廳轄內的新莊、艋舺

51 隨堂Q&A 二、下文缺空處應填入什麼:「福建、廣東 兩類,是以來自不同□而分,漳州、泉州則 是以來自不同□而分。」 答:省/府
三、因為什麼事情,導致地方活力被消耗、 村落城市大半淪為廢墟? 答:因為區分族群,引發爭鬥所致。

52 段意 第四段 段意 呼籲眾人親愛友善,共創美好未來。

53 段析 第四段 段析 作者以溫和寬厚的語氣,反省自己身為知識分 子,卻未能善盡教化之責,並提出解決問題的 方法,表示願意以身作則,一視同仁,竭力改 善社會風氣。 最後勾勒出族群和睦的願景,希望引發臺灣人 的憧憬之情,共同致力於美好未來。

54 第四段 自來物窮必變,慘極知悔(ㄏㄨㄟˇ)。 天地有好(ㄏㄠˋ)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
→指事情發展到現在的局面,也該出現轉機,暗示一 切該有所改變。 物窮必變 指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產生變化。 39.好生之德 愛惜生靈,不嗜殺戮的美德。

55 第四段 予生長是邦,自念士為四民之首,不能與在事 諸公竭(V)誠(N)化導,力挽而更(ㄍㄥ)張之,滋愧 實甚。
→鄭用錫反省自己,主動承擔過錯,表現出知識分子 以身作則的決心,期望能改良社會風氣。 40.在事 擔任官職。 41.化導 化解疏導。 42.更張 改變。 四民 指士、農、工、商四民。 竭誠 用盡所有誠意、十分誠懇。 滋愧 心生愧疚。

56 第四段 願今以後,父誡其子,兄告其弟,各革面,各 洗心,勿懷夙(ㄙㄨˋ)忿,勿蹈前愆(ㄑㄧㄢ)。 43.各革面,各洗心
指人人改過自新。革面,改變舊面貌。洗心,清除壞心思。 44.夙忿 從前的仇恨。夙,以前的、舊的。 45.前愆 從前的過錯。愆,過錯。 勿「蹈」前愆 履行、實踐,此指犯錯。

57 第四段 既親(V)其所親(N),亦親(V)其所疏(N) ,一體同仁。
→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案,希望以深切的反省悔悟與積 極的道德勸說,從人心的根本上杜絕分類械鬥再次發 生,呼應首段「甚矣!人心之變也」。 46.一體同仁 以相同的仁心,對待所有的人。 一體,全體、全部。 同仁,同等仁心。

58 ▲辨義―夙 補充 (1)早晨。例:夙夜匪懈、夙夜憂勤。 (2)以前的、舊的。例:夙忿、夙昔、夙世因 緣。
(3)平常的、一向的。例:夙願以償、夙負盛 名。

59 第四段 斯內患不生,外禍不至,漳、泉、閩、粵之氣 習,默消於無形。譬如人身血脈,節節相通, 自無他病。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不休哉?
→點出族群融合、共生共榮的美好願景,也表達作者 對和諧社會的嚮往。 47.氣習 風氣,此指分類的風氣。 48.休 美好。〔104指〕 「斯」內患不生 則、就。 默消 不聲不響的消失。 節節 處處。

60 ▲辨義―休 補充 (1)美好、福祉。例:「將崇極天之峻,永保 無疆之休。」(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104指〕
(2)歇息。例:「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 外。」(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3)去職、退休。例:「名豈文章著?官應老 病休!」(杜甫〈旅夜書懷〉) (4)不要、不可。例:休想、休問。 (5)停歇、終止。例:休學、休兵、欲說還休。

61 第四段 修辭 1.天地有好生之德,人心無不轉之時。〔對偶〕 2.各革面,各洗心〔互文〕 3.譬如人身血脈,節節相通,自無他病。〔明喻〕
4.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不休哉?〔激問〕

62 隨堂Q&A 一、作者認為人心是否會轉變?他以什麼道 理來說明? 答:作者認為人心會轉變。以「物窮必變, 慘極知悔」來說明。

63 隨堂Q&A 二、作者因何感到愧疚? 答:作者認為自己身為臺灣人,且是「士」, 卻不能化解、改變族群分類械鬥的狀況。

64 隨堂Q&A 三、作者認為父子兄弟之間要如何做,才能 阻絕內患外禍? 答:互相告誡應放下仇恨,以相同的仁心, 對待所有人。

65 庖丁解牛:課文鑑賞   本文以「勸和」為主軸,意在強調族群和諧的 重要,並希望藉由這篇文章,消除當時族群對立的 亂象。文中除了揭示「四海皆兄弟」的道理外,還 流露作者對和諧社會的嚮往,表達文人對於社會國 家的關懷,以及對民生的體恤。

66 庖丁解牛:課文鑑賞   本文共分四段:第一段談到臺灣族群對立的起 源,起初是盜賊作亂,最後卻演變成正人君子也開 始有對立的傾向。第二段從地緣關係、文字學的意 義方面,暢談族群融合的必要性。第三段則列述臺 灣族群對立的狀況及不良影響,強調分類之害。第 四段提出解決對立的方法,並勾勒出族群融合的美 好願景。

67 庖丁解牛:課文鑑賞   全文主要採用正反相生的論述手法以彰顯主題。 如在第二段中,提及「夫人與禽各為一類,邪與正 各為一類,此不可不分」,先肯定分類是一種必然 的現象,但又以「同此血氣,同此官骸,同為國家 之良民,同為鄉閭之善人,無分土,無分民」,否 定族群的劃分,認為同樣是人、同樣是這個國家的 人民,在這樣的條件下就不應該再行分類,明白告 訴讀者劃分族群的基本原則,凸顯臺灣人之間頻頻 爭鬥的荒謬。

68 庖丁解牛:課文鑑賞 再來,第二段先從正面論述族群融合的重要,第三 段則從反面論述族群對立的害處,一正一反之間, 將族群對立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   由於本文是一篇勸導文章,故作者以平易近人 的文句,從利害之理、法律規定及同理之情等角度 進行論述,殷切呼籲民眾放下仇恨、和平共處,並 善用激問語句,適時引起讀者的反思。對於促進社 會的和諧,有劃時代的貢獻。

69 延伸閱讀

70 陳肇興〈械鬥竹枝詞〉四首 其一 無人拓殖不居功,動輒刀槍憤起戎。利益均沾天地義, 強爭惡奪是歪風。 其二
 陳肇興〈械鬥竹枝詞〉四首 其一 無人拓殖不居功,動輒刀槍憤起戎。利益均沾天地義, 強爭惡奪是歪風。 其二 淡水環垣病最多,漳泉棍棒粵閩戈。因牛因水芝麻釁, 一鬥經年血漲河。 其三 災及後龍彰化間,禍延錫口至宜蘭。羅東亦效相殘殺, 人命如絲似草菅。 其四 起止紛爭數十年,時停時作互牽連。腥汙血染開疆史, 斲喪菁英笑失筌。

71 陳肇興〈感事〉 蕭牆禍起究何因?滿眼郊野草不春。 豈有同仇關切齒,並無小忿亦亡身。 揮戈舞盾賊攻賊,吮血吞心人食人。
自愧未能為解脫,空將兩淚哭斯民。

72 林豪〈招魂曲〉 序:淡北自丁巳、戊午連年分類械鬥,死亡者以萬計。事平, 里人為道場於艋舺龍山寺超渡亡魂。時陰雨連日,天色愁慘; 余感之,為此詩也。 君不見龍山寺口白幡浮,香壇煙繞風颼颼? 是日陰霾匝地氣慘慘,新鬼故鬼聲啁啾。 不知妻哭夫兮、父哭子,但聞哭聲震天天為愁。 去年蠻觸苦相怒,忽地烽煙不知故。朝驅子弟尋仇家,暮挺 干戈逢狹路。 生靈刈盡村為墟,碧血消沉萬骨枯。化作蟲沙歸未得,魂招 何處徒嗟吁。 嗟吁魂兮歸來些,莫向沙場猶醉臥。懺悔應悲殺業償,皈依 且禮空王座。 空王座下眾生愁,汝曹任俠夫誰尤?何不荷戈去殺敵?死為 忠義猶千秋。 注: ①蠻觸:比喻為小利而起爭端。 ②空王:佛的尊稱。佛說世界一切皆空,故稱空王。

73 諾貝爾和平獎 圖片說明:諾貝爾和平獎金質獎章正反面
圖片來源:

74 諾貝爾和平獎簡介 諾貝爾和平獎(挪威語: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 典發明家艾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諾貝 爾獎中之一,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 頒發。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 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 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 人」。不過該獎項也可以授予符合獲獎條件的機構 與組織。基本上,諾貝爾和平獎是對當年全球境況, 尤其是危機方面境況的一種反映。 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亨利‧ 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補充說明:亨利‧杜南( 瑞士)──國際紅十字會創辦人 弗雷德里克‧帕西( 法國)──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的創始人

75 亨利‧杜南 Jean Henri Dunant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01得主── 紅十字會創辦人,後人尊稱為「紅十字會之父」。

76 史懷哲 Albert Schweitzer 1952得主── 醫生,表彰其長期在非洲從事醫療工作的努力。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52得主── 醫生,表彰其長期在非洲從事醫療工作的努力。

77 喬治‧馬歇爾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1953得主── 前任美國國 務卿、美國國防部長, 其倡導的馬歇爾計劃改 善了西歐戰後經濟,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78 金恩博士 Martin Luther King
1964得主── 為美國黑人爭取民權 的不朽貢獻,並且不 懈努力地倡導「非暴 力」。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79 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 ……我們來到這個聖地也是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是非常急迫 的時刻。現在決非侈談冷靜下來或服用漸進主義的鎮靜劑的 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的諾言的時候。現在是從種族隔離的 荒涼陰暗的深谷攀登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時候。現在是向 上帝所有的兒女開放機會之門的時候。現在是把我們的國家 從種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來,置於兄弟情誼的磐石上的 時候。 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麼,這對 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 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一九六三年並不意味著鬥 爭的結束,而是開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消消氣就會滿足; 如果國家安之若素,毫無反應,這些人必會大失所望的。黑 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 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 礎。…… 資料來源: 相關資料:

80 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 ……但是對於等候在正義之宮門口的心急如焚的人們, 有些話我是必須說的。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 們不要採取錯誤的做法。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 渴望而抱著敵對和仇恨之杯痛飲。我們鬥爭時必需求 遠舉止得體,紀律嚴明。我們不能容許我們的具有嶄 新內容的抗議蛻變為暴力行動。我們要不斷地昇華到 以精神力量對付物質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現在黑人社會充滿著了不起的新的戰鬥精神,但是我 們卻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為我們的許多 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與我們的命運是緊 密相連的,他們今天參加遊行集會就是明證。他們的 自由與我們的自由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不能單獨行 動。…… 資料來源: 相關資料:

81 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 ……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 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 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 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 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 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 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 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 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 活。…… 資料來源: 相關資料:

82 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 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 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 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 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 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 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 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 是會自由的。…… 資料來源: 相關資料:

83 德蕾莎修女 MotherTeresa 1979得主── 著名天主教慈善工作 家,主要替印度加爾 各答的窮人服務,有 「加爾各答的天使」 的美譽。。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84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Dalai Lama 1989得主── 為西藏自由和對非暴 力和平解決西藏問題 作出的努力。
1989得主── 為西藏自由和對非暴 力和平解決西藏問題 作出的努力。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85 戈巴契夫(俄) 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
1990得主── 蘇聯總統,領導 促進世界和平。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86 翁山蘇姬 Aung San Suu Kyi 1991得主── 推進緬甸非暴力民主進程的政治家。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91得主── 推進緬甸非暴力民主進程的政治家。

87 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1993得主── 透過全面代議制民主選舉所選出的首任南非元 首,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93得主── 透過全面代議制民主選舉所選出的首任南非元 首,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

88 金大中 Kim Dae-jung 2000得主── 促成北 韓與南韓兩方領導人會面,增進朝鮮半島與東亞和平。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00得主── 促成北 韓與南韓兩方領導人會面,增進朝鮮半島與東亞和平。

89 歐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09得主── 為表彰 他在促進國際外交和各國人民合作所作出的非凡努力。

90 劉曉波 Liu Xiaobo 2010得主── 為 表彰他長期在中國以非暴力方式,爭取基本人權。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10得主── 為 表彰他長期在中國以非暴力方式,爭取基本人權。

91 2014得主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巴基斯坦 時年17歲 他們分別為對抗兒童 和少年所受壓迫以及 爭取所有兒童受教育 權而奮鬥

92 宜商圖書館 我是馬拉拉 作者: 馬拉拉.優薩 福扎伊, 派翠西亞.麥 考密克
原文作者: Malala Yousafzai, Patricia McCormick 譯者: 朱浩一 出版社:愛米粒 出版日期:2014/10/14 ISBN:


Download ppt "鄭用錫《勸和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