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堂的 教學規劃和應試訓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堂的 教學規劃和應試訓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堂的 教學規劃和應試訓練
恩主教書院 黃家樑

2 大綱 細閱課程文件  緊扣課程重點 設計教學流程  力求以小見大 豐富課堂內容  知識技能並重 協助學生應試  答題技巧訓練

3 緊扣課程文件的重點---- 影響香港生活素質的五大範疇 衡量生活素質的角度,可根據客觀數據或主觀判斷,例如:
經濟(例如失業率、人均本地居民生產總值、實質 工資、貧富差距) 社會(例如醫療保健水平、教育機會和水平、平等 機會) -文化(例如多元性、承傳) -政治(例如人權與法治、新聞自由、政府表現) -環境(例如污染程度、環境保育的發展)

4 課程文件的提示 爭議點 經濟:貧富差距 政府應否介入市場收窄貧富之別 社會:教育機會和水平 現時香港學生升學的機會是否足夠 政治:新聞自由 傳媒是否有自我審查 應否監管傳媒以提高傳媒 操守 環境:環境保育 應否為環保限制經濟發展 文化:文化保育 市區重建應否保留舊建築

5 爭議點 議題 應否介入市場? 政府應否訂定最低工資? 政府應重建居屋抑壓樓市? 教育機會足夠? 應否發展教育產業/私立大學? 應否監管傳媒? 應否立法規管傳媒偷拍/ 狗仔隊? 無線新聞,是是旦旦? 應否為環保限制經濟 發展? 應支持兩電改用天然氣發電? 市區重建應否保留舊 建築? 應否拆卸皇后碼頭之類的歷史建築?

6 大綱 細閱課程文件  緊扣課程重點 設計教學流程  力求以小見大 豐富課堂內容  知識技能並重 協助學生應試  答題技巧訓練

7 課堂設計法則:以小見大 由小開始:個別事例 層層擴大:貧富懸殊 及 生活素質

8 全球貧富差距最大的十個先進國家/地區 排名 國家/地區 堅尼系數 1 香港 0.434 2 新加坡 0.425 3 美國 0.408 4
新加坡  0.425 3 美國 0.408 4 以色列 0.392 5 葡萄牙 0.385 6 紐西蘭 0.362 7 英國 0.36 8 意大利 9 澳洲 0.352 10 愛爾蘭 0.343

9 各種工作的平均時薪 年份 廁所 清潔 髮廊 洗頭 快餐店 洗碗 中式餐廳或酒樓洗碗 服務員 2001 29.5 24.5 24.8 26
27.8 2007 21.7 20.5 22.9 25.1 25.7 升跌 -26.4% -16.3% -7.7% -3.5% -7.6%

10 五大範疇之間的衝突和取捨 經濟(例如失業率、人均本地居民生產總值、實質 工資、貧富差距) 社會(例如醫療保健水平、教育機會和水平、平等
機會) -文化(例如多元性、承傳) -政治(例如人權與法治、新聞自由、政府表現) -環境(例如污染程度、環境保育的發展)

11 大綱 細閱課程文件  緊扣課程重點 設計教學流程  力求以小見大 豐富課堂內容  知識技能並重 協助學生應試  答題技巧訓練

12 新高中通識科的教學安排 以公共衛生的豬流感議題為例
問題: 學生能力參差 基礎知識貧乏 策略: 多元化資料 生活化素材

13 ……傳染病 細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蟲 …… 流行性感冒病毒 甲、乙、丙三型 H1N1 等144種 每種病毒內部可變異

14 時間 病症 死亡 情況 1918年 西班牙流感 全球20億人受感染,2千萬至5千萬人死亡 起源不清,據說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加速人口流動所致。例如:病毒隨往來各地的士兵擴散至世界多國 (H1N1) 1957年 亞洲流感 全球百萬人死亡 先於中國貴州出現,然後擴散至東南亞多國,再傳至非洲和北美 (H2N2) 1968年 香港流感 全球死亡人數達一百五十至二百萬 先在香港爆發,共50多萬人受感染,然後蔓延至其他國家和地區,當時致病的 H3N2 病毒至今仍然流行 1989年 英國流感 年頭兩周,每日有2 000人死於流感 從英國傳播歐美,每日患病人數達4萬人,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也不能倖免,1/3醫護人員及教師抱病

15 新高中通識科的教學安排 以公共衛生的豬流感議題為例
問題:學生能力較弱 大班教學為主 策略:以小型活動為主,多進行小組討論  在小組討論中加入不同變化  多角度分析 角色扮演 正反辯論

16 大規模傳染病(疫症)對人類的影響 個人 機構(如學校、醫院) 社區 國家 國際…… 政治 經濟 社會 科學…… 正面 反面

17 個人 社會 國際 個人 社會 國際 機構 機構

18 大綱 細閱課程文件  緊扣課程重點 設計教學流程  力求以小見大 豐富課堂內容  知識技能並重 協助學生應試  答題技巧訓練

19 1.2 我們使用的能源從哪裏來? 石油 天然氣 煤

20 你對石油 天然氣 煤這三種 化石燃料有多少認識?
你對石油 天然氣 煤這三種 化石燃料有多少認識? 以下只是舉例 怎樣開採、儲存、運輸? 有甚麼用途?是否可以加工為其他製成品? 有何主要蘊藏和出產國?有用盡的一天嗎? 有甚麼優點和缺點? 1、2 組:石油 3、4 組:天然氣 5、6 組:煤

21 參考資料 天然氣是最潔淨的化石燃料之一,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可燃氣體
天然氣蘊藏在油田或氣田。油田指天然氣和石油同處一地,一起被發現,稱伴生氣,佔現時所用天然氣的40%;氣田指該地只有天然氣,沒有石油伴生,故稱非伴生氣,佔現時所用天然氣的60% ,通常埋於更深的地底 世界上多處地方蘊藏豐富的天然氣,俄羅斯、澳洲、中國、印尼等,都是天然氣蘊藏量豐富的國家 天然氣的主要成份是最輕的碳氫化合物——甲烷。燃燒天然氣時,硫、碳和氮的排放量甚低,比其他化石燃料更為潔淨;天然氣較空氣輕,一旦排放到空氣當中,便會迅速擴散 在一些國家,天然氣常用於家居煮食及加熱食水。在香港,天然氣既作家居用途,也用於發電廠產生電力 天然氣可以液態運送,稱為「液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是把天然氣冷卻到 -162度而成的液體。液化天然氣的體積只是原來氣態天然氣的六百分之一 現時,香港煤氣公司已不再用煤製造煤氣,而改用天然氣 (60%) 和石腦油(石油)(40%)

22 討論︰香港應否增加天然氣發電比率 多角度思考:不同持份者 例如環團、政府、 電力公司、市民

23 「多角度思考」的運用千差萬別,同學可視乎議
題的性質或題目的焦點靈活運用 「多角度思考」示例 不同時間 長期、短期 香港回歸前、香港回歸後 不同範疇 政治、社會、經濟、文化…… 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國際…… 不同角色 學生、家長、老師…… 不同方向 正面、反面 不同地域 香港、內地 中國、美國、日本

24 環團 市民 電廠 環團 市民 電廠 政府 政府


Download ppt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堂的 教學規劃和應試訓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