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九章 位 移 法
2
对于仅考虑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的结构,力和位移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正是由于有这种确定的关系,以位移(或力)为基本未知量,当求出位移(或力)后就可以通过这种确定关系求力(或位移)。
3
基本假定: 1 结构的材料为线弹性; 2 结构的变形为微小变形。
4
对于梁式杆,其杆的轴向、切向变形可忽略不计,只考虑弯曲变形,且弯曲变形为微小变形。即,受弯直杆变形后其两端的距离保持不变——受弯直杆的轴向刚度条件。
5
第一节 位移法基本概念
6
本节介绍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基本体系、基本方程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结构结点上的独立位移。
7
一般情况下结构上一个自由刚结点在平面上有三个位移分量(互相垂直的两个线位移和一个转角位移),见图9-1-1(a)对受弯直杆应用轴向刚度条件,刚架的位移未知量变化见图 (b)
8
(a) (b) 图9-1-1
9
位移法的基本体系:离散后的各单跨超静定杆件与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一致。
见下页图9-1-2(d)所示刚架,有一个结点转角位移未知量z1。由结点C与它所连各杆的C端的位移应一致的条件,知两杆在C端的杆端位移均为z1。
10
(b) (a) (d) (c) 图9-1-2
11
将两杆都在C端截断后取出,在截断处代以固定支座并使其发生位移z1,见上页(b)、(c),由于离散后各单杆与原结构变形、位移和受力是一致的。显然,如果各杆的杆端位移z1已知,它们的内力就是原结构的内力。
12
位移法基本体系 离散后的各等截面直杆,使杆端位移及其上的荷载与原结构一致的体系可代替原结构,叫做位移法基本体系。
13
位移法基本方程 连接各单杆部分(使各杆协调变形)的静力平衡方程。
14
本节主要概念: 1 结点位移与杆端位移一致的变形相容条件。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自由结点上的独立结点位移。
15
单元刚度方程——等截面直杆的杆端力和杆端位移(即结点位移)的关系。位移法基本体系:由各直杆两段截面截断离散后的各单根超静定杆件,在截断杆端处有与原结构相同的位移。
2
16
位移法方程——结点力和结点位移的关系。 位移法方程是连接各离散杆件部分的静力平衡方程。 3
17
第二节 等截面直杆的单元刚度方程
18
1.单元分析的概念 离散结构成各独立单元(等截面直杆)的位移法基本结构,由杆端位移与结点位移一致的位移协调条件,建立各独立单杆的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的关系,这一步属于单元分析。
19
对于刚架常考虑下页图9-2-1(b)所示三种单元(超静定杆件),其中图(b)左所示的单元可称为典型单元。
20
(a) (b) 图9-2-1
21
对照图(a),典型单元的两端结点为刚结点或固定端,截处的杆段两端用固定端代替得到的单元,可描述自由单元(两端为自由刚结点),也可描述端部单元(单元的一端是固定端)的杆端位移。
22
同时可在典型单元研究结果中直接代入支座约束条件研究图(b)中、右所示单元。所以称为典型单元。
23
2、典型单元刚度方程 特别提示:杆端弯矩正负号规定与弯矩图规定的区别。
24
(a)
25
(b)
26
单元刚度方程——单元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的关系式。
推导单元刚度方程思路及方法: 方法1 已知梁的两端固定支座发生位移qA、qB、D,求杆端力FQAB、MAB、FQBA、 MBA。推导是求超静定梁在支座移动时的支座反力(杆端力)的过程,直接由力法计算。
27
方法2 已知简支梁两端作用有集中外力偶MAB、MBA,同时B支座有支座位移D,用单位荷载法求位移qA、qB,然后将杆端力FQAB、MAB、FQBA、 MBA表示成位移的函数形式。推导是对静定梁在荷载和支座移动下,求梁两端转角位移的过程。
28
按方法2建立单元刚度方程 (a)
29
(b) (c) 返回
30
1)求qA1,qA1见上图(b) (d)
31
(e) (f) (g) 返回
32
2)求qA2,qA2见图(c) 3)叠加得到
33
变换式上式得:
34
由平衡条件得杆端剪力:见图(g)
35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或典型单元刚度方程。
(9-2-1a)
36
4)当考虑典型单元上同时也作用荷载时的单元刚度方程
(a)
37
(b) (9-2-1b)
38
式中,MFAB、MFBA——为典型单元(两端固定梁)在荷载单独作用下的杆端弯矩,所以又称其为固端弯矩或载常数。
(9-2-2)
39
3、其他单元的单元刚度方程 1)一端固定一端铰支座单元 (a)
40
当考虑荷载和支座位移共同作用时杆端总弯矩:
(9-2-3) 指一端固定一端铰支座单元在荷载单独作用下的杆端弯矩。
41
2)一端固定一端定向滑动支座单元 (b)
42
(9-2-4) 为一端固定一端定向滑动支座单元 在荷载单独作用下的杆端弯矩。
43
第三节 无侧移刚架的计算 1、无侧移刚架基本未知量的判定: 其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等于: 结构上刚结点的独立角位移数 = 结构上的自由刚结点数
44
(a) (b)
45
(d) (c) 返回
46
说明: 1)强调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是结构中自由结点上的独立结点位移。结点上的独立角位移是自由刚结点上的角位移。
47
2)结构的自由刚结点,指连接了两个及两个以上杆件的刚结点。注意刚结点处也会有支座链杆,见图(c)。
3)综合结点(半铰)有角位移。 4)直杆的突变截面处视为刚结点。
48
2、位移法解无侧移刚架 例9-3-2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a)所示连续梁,并作梁的弯矩图。 (a)
49
解 1)确定位移法基本未知量图(b) 2)写出各杆端弯矩 (b)
50
(d) (c) (e)
51
3)由结点B的平衡条件建立 位移法方程见图(d) 4)计算杆端总弯矩
52
作梁的弯矩图,见图(f) (f)
53
说明: 1)本例是直接由静力平衡条件 建立位移法方程。 2)结点角位移与结点所连的单元杆端角位移相容。杆端角位移与杆端弯矩相对应。当结构上只有结点角位移未知量时,只需写出单元杆端弯矩式,并由相应的结点力矩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54
例9-3-3 用位移法计算图(a)所示刚架,绘M图。 (a)
55
解 1)刚架有两个角位移未知量z1、z2, 见图(b)所示。 (b)
56
2)各杆端总弯矩式 3)建立位移法方程 4)计算杆端总弯矩绘制弯矩图见图(c)。 5)校核
57
(c)
58
第四节 有侧移刚架的计算 有侧移刚架 有结点独立线位移 未知量的刚架。
59
侧移 当考虑受弯杆件的轴向刚度条件时,结点线位移使某些杆件两端沿其杆轴线垂直方向发生相对线位移。
60
1、结构线位移未知量的判断 (a) (b)
61
(c) (d)
62
(e) (f)
63
由两个已知不动点引出轴线不在一条线上的两根受弯直杆(或刚性链杆)相交的一点也是不动点。这里所说得不动点,指无线位移的结点。
64
(b) (a) 附加链杆法
65
(a1) (a)
66
(b) (b2) (b1)
67
说明: 用附加链杆法判断结构的线位移未知量,一般先考虑杆端交于(刚接或铰接)一点的两根杆件,两杆的另一端应至少有一端是不动点(固定端或固定铰)。
68
例9-4-2 判定图示结构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a) (a2) (a1)
69
(b1) (b) (c) (b2)
70
(d1) (d) 说明:1)轴向刚度条件对于曲杆不适用。 (d2)
71
2、位移法解有侧移刚架 例9-4-3 用位移法计算图(a)所示刚架,并作刚架的剪力图、弯矩图。 已知,L=6m,q=4kNm。
72
(a) (b)
73
解:1)确定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2)
74
3)建立位移法方程
75
4)解位移法方程
76
5)计算杆端弯矩和剪力,绘内力图 (c) (d) FQ图(kN) M图(kNm)
77
(e)
79
用位移法计算图(a)所示刚架,并作弯矩图。
例9-4-4 (a)
80
解:1)确定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b)
81
2)写各杆端力式 3)建立位移法方程 (c) (e) (d)
82
刚架的位移法方程: 解得
83
4)计算杆端力
84
第五节 1.位移法基本体系
85
离散后的各单跨超静定杆件与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一致,见图9-5-1(b)。
(a) 原结构 返回 (b)
86
本节的位移法基本体系是将图(b)所示的离散状态换一种表示方法,见图(c)。
返回2 (c)基本体系 返回1 图9-5-1
87
见图(c)所示,通过在有结点角位移的结点B上附加刚臂(刚臂与结点刚结,只约束转角位移,不约束线位移),并通过操纵刚臂,起到离散和协调结点、结点所连杆端位移的作用。
88
2、位移法基本方程 是位移法基本体系与原结构一致的受力条件。
对照图9-5-1(a)、(c),位移法基本体系通过增加并操纵附加刚臂的中间过程,使基本体系仍与原结构有相同的变形或位移
89
见图(c)中的F1,可认为是施加在附加刚臂上的外力偶恰是结点发生结点位移z1,也可认为是由于发生结点位移z1而在附加刚臂中产生的反力矩。)。当附加刚臂中的反力矩为零,即有F1=0时,才能说明基本体系的受力与原结构(定量)一致。本例中,结点B的附加刚臂上F1=0,是基本体系与原结构一致的受力条件。
90
(a) (b) 图9-5-2
91
运用叠加原理,图9-5-1(c)所示基本体系可分解为图9-5-2(a)、(b)所示两种情况的叠加。
基本体系附加刚臂中的总反力矩应为: F1=F11+F1P 即: F11+F1P=0 (a) 式(a)即为本例位移法基本方程。
92
上式中的各项可有相应的图中的结点B的力矩平衡条件得出,即:
代入式(a),得: (b) 由此方程可求出结点位移未知量。
93
例9-5-1 用位移法计算图(a)所示刚架,并作刚架的弯矩图。已知,L=6m,q=4kNm。 (a)原结构 (b)基本体系
94
解: 1)确定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绘出基本体系
图(a)所示刚架有一个侧移未知量z1,在z1发生结点及其方向上加一附加链杆,并迫使附加链杆产生与原结构一致的线位移z1,得位移法基本体系如图(b)。 由基本体系的附加链杆中的反力为零的条件得位移法方程: F1=0 (a)
95
2)分解基本体系为各因素单独作用在基本结构上
(c) (d)
96
叠加图(c)、(d)中附加链杆中的反力,得:
(e) (f) 叠加图(c)、(d)中附加链杆中的反力,得:
97
分别取图(c)、(d)所示体系柱顶以上部分, 建立其沿z1方向的投影平衡方程。即:
F1=F11+F1P=0 即:k11z1+F1P=0 (b) 3)计算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 分别取图(c)、(d)所示体系柱顶以上部分, 建立其沿z1方向的投影平衡方程。即: 代入式(b)得: (c)
98
4)计算结点位移未知量,并作弯矩图 解方程(c),得: 利用叠加法座刚架最后弯矩图,即: (按图(c)受拉侧不变) (右侧受拉)
(左侧受拉)
99
3、位移法典型方程 (a)原结构
100
(b) 基本体系
101
(c) z1作用下 (d) z2作用下
102
(e) 荷载作用下
103
位移法典型方程 ……… ………
104
矩阵式: + =
105
(a)原结构 (b) 基本体系
106
(c1) (c) (c2)
107
(d1) (d) (d2)
108
(e1) (e) (e2)
109
解: 刚架的位移法方程 将
110
带入上式得到 求出
111
计算各杆端弯矩: (左侧受拉) (右侧受拉) (下侧受拉)
112
(f) M图(kNm)
113
第六节 位移法的对称性利用
118
(e) (d)
119
(g) (f)
120
由图(f)、(g)计算: 代入位移法方程求解:
121
计算杆端弯矩: (上侧受拉) (上侧受拉) (下侧受拉) (左侧受拉) (右侧受拉)
122
(h) 正对称荷载下弯矩图(kNm)
123
2)反对称荷载下的计算 (i) (j)
124
(k) (l)
125
代入位移法方程求解:
126
计算杆端弯矩: (上侧受拉) (上侧受拉) (右侧受拉) (左侧受拉)
127
反对称荷载下弯矩图(kNm)
128
最后弯矩图(kNm)
129
3)叠加绘结构最后弯矩图 (d) (c) (a)
130
解 上图(a)所示偶数跨刚架,中柱为轴向刚度无穷大的二力杆,使结点C没有竖向位移,因而有正、反对称变形见图(a1)、(a2)
131
(a1)正对称变形图 (a2)反对称变形图
132
考虑对称轴(即中柱)上结点C为铰接点,并考虑由于中柱只产生轴力,在相应的半刚架中去掉不影响结构弯矩计算。因而有正、反对称半刚架见图(a1—2)、(a2—2)。
133
(a1—1) (a1—2) (a2—2) (a2—1)
134
原结构共有4个位移法基本未知量(角位移3,线位移1),
(b1—2) (b1—1) (b1) 原结构共有4个位移法基本未知量(角位移3,线位移1),
135
(b2—1) (b2—2) (b2)
136
(d2)
137
原结构共有4个位移法基本未知量(角位移2,线位移2)
(d2—1) (d2—2) 原结构共有4个位移法基本未知量(角位移2,线位移2)
138
题(c):图(c)所示刚架只有一个铰位移未知量。有正对称变形曲线可知,见图(c2)该角位移也没有了。正、反对称半刚架见图(c2—2)、(c1—2)
139
(c1) (c1—1) (c1—2)
140
(c2—1) (c2—2) (c2)
141
(b) 基本体系 (a) 原结构
142
(d) 基本结构在z1=1作用下 (c) 基本结构在支座移动下
143
在z1=1作用下弯矩图
144
在qA作用下弯矩图 (h) M图(EI×0.01kNm)
145
做刚架的弯矩图: (f)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