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經濟發展導論第二講 目的: 對台灣經濟從貧窮到富裕的演變過程加以簡介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經濟發展導論第二講 目的: 對台灣經濟從貧窮到富裕的演變過程加以簡介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經濟發展導論第二講 目的: 對台灣經濟從貧窮到富裕的演變過程加以簡介分析
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 戰後六十年綜合回顧 台灣經濟發展導論第二講 目的: 對台灣經濟從貧窮到富裕的演變過程加以簡介分析

2 台灣經濟發展六十年回顧 台灣經濟發展現況 台灣經濟發展歷史初期 從貧窮到富裕的成長過程 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的環境和條件 政府的角色
台灣經濟發展成果 富裕後的問題和挑戰 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之啟發

3 台灣經濟現況 2000:土地36千平方公里,為大陸9561千之0.38%。人口22,216千,為大陸1261百萬之1.74%。土地和人口在全世界160較大國家中排行約在第137及52位。每人GNP,US$14,770,在全世界排行約23位。 2001: 人口 22,340千。每人GNP, US$13,348. 全世界排行約24位,次於紐西蘭 2002:人口 22,453千。每人GNP US $13,476。 2003:人口:22,535千。每人GNP US$13,752 2004:人口:22,615千。GNP P/C US$14,770 2005:人口:22,651千。GNP P/C US$15,690 2006: 人口:22,732千。GNP P/C US$116,098 2007預測 GNP P/C US$16,537

4

5

6 壹:台灣經濟發展初期 二次大戰前 台灣光復 大陸來台菁英人口 高度通貨膨脹 開始發展經濟 美援的作用 土地改革

7 二次大戰前 400年前葡萄牙水手首次發現台灣,稱為美麗島Formosa。滿清政府割讓台灣給日本時,李鴻章稱台灣為「鳥不語、花不香」之荒島。
日本佔領台灣: (10月25日台灣光復)。日人治台期間推動各種基礎設施及建立制度。

8 日本佔領台灣-日據時代 教育: ,適齡就學兒童就學比例達1/3; 最高曾達71%。1910開始普設中等學校、職業學校、專科、師範,1928台北帝國大學。這些人才在戰後發揮作用。 公共衛生:對各種疾病研究、醫院創設、醫生培訓、建立衛生系統都有成就 發展糖、米之生產與貿易 GNP在日據時期以1936為最高峰,戰後到1955才恢復其水準

9 中華民國時代─1945至今 1945日本投降,台灣歸還中華民國,當時設10/25為光復節。1949中共得到大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政府撤退來台,開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統治。 1952開始國內政治穩定,經濟開始發展,到2000年台灣已經成為高所得國家。

10 戰後台灣的生產

11 大陸來台之菁英份子 1945台灣光復到1949國民政府自大陸播遷來台,台灣人口大量增加。
1949有160萬軍民自大陸撤退來台,就業及基本需要都難滿足。兩岸交通中斷,物資供應缺乏,美援終止,中共犯台指日可期,風雨飄搖中。 1950韓戰爆發,美國恢復協助台灣,使台灣起死為生,從此步入未來50年經濟發展之過程 。

12 國民政府帶來黃金外匯 1949年初,由中央銀行總裁兪鴻鈞將庫存於上海中央銀行之黃金分兩批運送來台。
這筆黃金後來成為發行新台幣之準備(當年6月)及補貼財政、進口軍需民用物品上,讓台灣走過經濟難關。 王作榮:台灣經濟轉型的大功臣兪鴻鈞,中外雜誌,1999,4月號

13 運送多少黃金? 據中共1992年10月1日發佈數據,黃金300多萬兩,白銀1,136萬兩,銀元398萬元。兩的定義可能是舊市兩,換算為公制:黃金約93,750公斤,白銀355,000公斤。(中央日報1992年10月3日) 以上數字與台灣提供給IMF在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所載數據相近。 引自:袁穎生: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李國鼎主編,中華民國經濟發展策略叢書,聯經,1998. PP

14 1946-1951通貨膨脹 1949六月幣制改革,NT$1=舊台幣40,000。
通膨:台北市躉售物價指數1942年163。1945, 2360(增加14.48倍)。 1946年12月12555。1947年12月97462。1948年12月 。 1949年6月, 。 改制後,1949年6月330,1950年12月1133,1951年12月1735

15 美援促進台灣經濟之穩定 美援成為安定台灣政經的力量 1951-68實際到援14.82億美元
經由480法案剩餘農產品進口或進口物資援助或貸款補充因外匯短缺而產生之重要民生物資的供需缺口,減輕物價上漲壓力 出售剩餘農產品所得新台幣相對基金有助於減輕通貨膨脹及幫助政府預算平衡 協助基本設施之投資與維修 擴大台灣與國際經濟之關係

16 1949-53土地改革 1949 三七五減租 1951 公地放領 1953 耕者有其田 效果 投入生產行列 佃農有田可耕種,增加農業生產
地主釋地轉工業,帶動工業發展 投入生產行列

17 貳:從貧窮到富裕的成長過程 可將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分三階段:1952-80;1980-2000;2000至今
其中蔣經國1969接任行政院副院長到1987去世為發展黃金年代。但也有學者認為這段時期為指令式經濟,揠苗助長,不少後遺症。 李登輝 民主化與多元化時代。 2001起政黨輪替

18 第一階段:1952-80 台灣經濟結構漸漸發生變化,主要來自國際競爭與各產業生產力之消長。
1962 以前,農業產值佔GDP比例高於工業。1961農業25%,工業23.7% 1962農業開始低於工業 時期 時期

19 1952-62時期 台灣經濟型態以農業為主,政府經濟政策之特色為禁止和限制
設廠限制:促進衛生安全及產業成長,避免盲目投資,形成資源的浪費,使資源合理運用。 自製率規定:節省外匯,輔導國內零件組建廠成長。(進口替代政策) 貿易限制:保護國內產業發展,平衡國際收支。 關稅保護:保護幼稚產業發展,增加稅源。

20 1952-62時期 續 這段期間出口貿易、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的金額都超過工業產品。 同時其對外貿易處於入超局面,但入超金額逐年減少。
出口以日本為最大市場,進口則以美國為主。 出口依次為糖、米、茶、香蕉及紡織品。其中糖在1957佔出口63% 經濟成長率平均9.2%,農業4.2%,工業12.3%,服務業9.1%

21 1962-1980時期 1962起工業產值開始大於農業產值,成為以工業為主的時代。 1985工業產值已佔總產值的47%
社會經濟問題,農村大量剩餘勞動 。 政府的對策:拓展對外貿易,設立加工出口區及工業區,以吸收剩餘勞力。 鼓勵勞力密集之出口業。 另外,因勞力工資低廉,外資湧入設廠。

22 1962-80鼓勵對外貿易 1970頒佈「19點財經改革措施」。放寬貿易管制、促進出口、鼓勵儲蓄和節約消費、改進投資設廠。
1971頒佈「獎勵投資條例」。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及鼓勵出口產業。

23 時期 續 因應能源危機1973,1979。政府以推動12項建設奠定基層建設和重化工業發展之基礎,也減輕能源危機對產業的不利影響。 減少管制,降低關稅,建立單一匯率制度,取消外匯證。1979機動匯率制度。1980 利率自由化。 為台灣經濟成長最快速時期。平均成長率10%。

24 第二階段1981至2000 1980年代台灣經濟社會政治及兩岸關係都有很大變化。經濟逐漸由管制保護變成開放和自由化。
經濟自由化。1984:宣布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計畫進行國營事業民營化。廢除利率管制條例。大幅降低關稅。廢除匯率中心價格。 產業發展。1981建立新竹科學園區。1984策略性工業發展。1990宣布獎勵投資條例屆滿不再延長,1991改為產業發展條例。

25 經濟成長與泡沫經濟: 對外貿易迅速擴張,出超大幅增加,1987外匯存底已達700億美元。 超額儲蓄引發1980年代末期之股市狂飆及房地產價格飛漲,地下投資猖獗,投機賭博之風大起,導致1990年泡沫經濟破滅。(見表) 投資國外: 因大量出超,外匯資產迅速累積,NT$對美元大幅升值,以美金計價的勞動成本大幅上升,影響國際競爭力。 勞力密集產業出走到國外,特別是東南亞,最後到大陸投資。

26 產業結構變化最快。其他東南亞國家也用廉價勞力積極發展經濟。
不分產業被迫加緊提高技術水準,朝高科技方向,以提高競爭力。 1986製造業中輕工業產值佔52%,重化工業48%。 1995,輕工業34%,重化66%。 重化及技術密集產值佔製造業:1986為60%,1995增至73%。出口值佔總出口:1986為55%,1995為70%。

27 1987台灣政局及經濟自由化分水嶺: 戒嚴取消、開放大陸探親。外匯自由化。社會運動,包括勞工運動、環保抗爭、消費者運動、農民抗爭等。 台商1980年代開始赴大陸投資。 經濟成長率7.5%每年。農業最差,服務業成長最快。 經濟成長率平均8.6%。今後不大可能維持高成長率。

28 傳奇年代: 民國60-80年 蔣經國執政 1972/5月至1988/1月 李登輝執政初期
平均經濟成長率9.5%。出口帶動經濟起飛。每人所得從1971之US$450提升到1991之US$8982.

29 第三階段 2001至今 民主進步黨取代國民黨贏得政權。 政黨惡鬥,成為常態。 經濟成長較為緩慢。 兩岸關係膠著。 國際競爭力排名下降。
貿易順差下跌 高科技產品世界排名在前

30 最近10幾年之經濟情勢 行政院主計處資料( 成長率下跌 中央政府財政赤字上升 物價平穩 外匯增加 失業率上升

31 台灣GNP每人 行政院主計處

32 台灣經濟成長率 行政院主計處

33 經濟成長率GDP

34 2006主計處統計局之簡報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亞洲四小龍及大陸 經濟成長率 主計處 主要國家經濟指標 表1

45 亞洲四小龍及大陸 平 均 每 人 國 內 生 產 毛 額 主計觸主要國家經濟指標表2

46 出口 四小龍、大陸及美、日、德

47 亞洲四小龍及大陸 失業率

48 國民所得中各指標間的關係 GDP=C+I+X-M 國內總生產=消費+投資+出口─進口 Saving=GDP-C=I+X-M
I=Saving-(X-M) =Saving-國內資金流出 國內投資=國內儲蓄─(出口─進口) I=Saving+(M-X)=國內儲蓄+(進口─出口) 國內投資 =國內儲蓄+國外資金流入(國外儲蓄) 所以:投資=儲蓄

49 GDP=PC+GC+PI+GI+X-M GDP=民間消費+政府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投資+出口─進口 I=PI+GI=PS+GS+FS =(GDP-PC-GR)+(GR-GC)+(M-X) GR=政府收入 PS=民間儲蓄 GS=政府經常帳儲蓄 FS=M─X 外國儲蓄 PI=PS+(GS─GI)+FS 台灣PI=民間儲蓄─政府赤字─資金流出

50 台灣就業結構

51 台灣國際貿易與收支

52 台灣經濟成長及產業結構變化

53 台灣泡沫經濟

54

55

56 台灣國民所得與產業結構

57 參:台灣經濟發展環境和條件 外在環境 : 二次戰後共產主義橫行及殖民地國家紛紛要求獨立,引起內戰外亂,使經濟發展受阻。
許多國家採用進口替代政策失敗。 國際競爭上不激烈,使日本、台灣和亞洲四小龍其他經濟採用出口策略一舉成功。

58 台灣經濟發展不利因素 自然資源貧乏 人口密度過高 外貿依存度過高 軍事負擔龐大 外交挫折 保護主義與石油價格

59 台灣經濟發展有利因素: 台灣經濟奇蹟創造三大主力
政府把握正確的發展策略 工商界把握住有利投資機會 勤奮勞工投入生產行列

60 台灣經濟發展內在條件 政治社會安定。 有良好的經濟計畫 教育普及,提升人力素質 人民勤儉 穩健的發展策略

61 穩健的發展策略 在物價穩定中求發展 先發展農業,後發展工業。土地改革政策成功1950年代。
先發展勞力密集產業,運用豐沛人力資源,然後再發展資本密集產業。 先發展輕工業,再發展重工業極高科技產業。

62 穩健的發展策略 續 改善投資環境 有效運用美援 全面提升人力素質 拓展貿易和鼓勵出口注重財富的創造和分享。
政府參與經濟決策。但1987後議會政治影響政府施政能力。

63 肆:政府的角色 經濟計畫 政府的功能

64 經濟計畫 每四年一期。1953-89共實施九期的中期經建計畫。很有成效。第十期開始1990-1993,但效果已不如前。
國家六年建設計畫 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 為新世紀第一期國家建設計畫 為新世紀第二期國家建設計畫

65 早期經濟計畫之策略 經濟成長與穩定並重 市場機能為主,政府干預為輔(計畫性自由經濟) 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由進口替代轉為拓展出口
鼓勵儲蓄累積資本 重視基本設施

66 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功能 制訂發展政策(出口擴張取代進口替代) 進行干預:選擇適合的發展產業(高科技、綠色產業)

67 伍:台灣經濟發展成果 高度經濟發展,所得分配較為平均。 低失業率,溫和通貨膨脹 外匯積累豐裕、無外債負擔 人民生活富裕
教育水準提高,人力資源豐富 社會福利指標逐漸邁入先進國家水準

68 台灣社會指標

69 所得分配較為平均、近年惡化 吉尼Gini係數 1964= 0.321, 1980= 0.277 但1981後增加:0.281
1995= 2000=0.326 2002=0.345

70 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按戶數 以最高五分之一除以最低五分之一所得比率: 1974=4.37倍 1976= 4 .18 1981= 4.21 1990=5.18 1999=5.50 2000=5.55 2001=6.39為歷年最高 2002=6.19

71 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按戶數五等分位組分

72

73 陸:富裕後的問題和挑戰 心理建設: 暴發戶心態 白吃午餐心裡─年輕人貪圖享受,不知創業維艱 忽視工作倫理 經濟挑戰: 勞力昂貴,失去競爭力
農業內憂外患:天災人禍 利益團體左右政府決策,投資環境惡化 兩岸問題程定時炸彈

74 七件毀滅人類的事(甘地) 不勞而獲 不顧良知追求樂趣 空有學識;卻無人格
缺少道德的生意經:每筆交易都向道德挑戰,雙方應能公平對待(亞當斯密)。要有雙贏精神。 講究科學卻乏人性 有宗教信仰卻無奉獻精神 從政卻無原則。沒原則就沒方向。


Download ppt "台灣經濟發展導論第二講 目的: 對台灣經濟從貧窮到富裕的演變過程加以簡介分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