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8週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8週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8週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倫理學 第8週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2 前 言 雀巢嬰兒配方奶粉的行銷爭議: 70到80年代,雀巢公司在發展中國家採用這樣的 行銷策略:穿護士裝的推銷員在醫院發放免費奶 粉樣品,宣傳喝奶粉的好處。一旦用奶粉餵嬰兒, 母乳會逐漸減少,只能購買配方奶粉。由於沒有 足夠的錢買奶粉,母親通常會加水稀釋,再加上 當地的飲用水遭污染,結果造成數百萬嬰兒因疾 病和營養不良而死亡。 請問:雀巢的行銷策略應受道德譴責嗎?為什麼?

3 前 言 自我關懷(self-regard)、自利(self-interest)或自愛在 道德生活裡佔有什麼位置?
前 言 自我關懷(self-regard)、自利(self-interest)或自愛在 道德生活裡佔有什麼位置? 人做的每件事都是出於自利的動機? 利己主義是最佳道德理論,或者它跟真正的道德 是對立的? 無私可能嗎?如果可能,無私是理性的嗎?

4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基本主張、 支持論證與批評。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基本主張、 支持論證與批評。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基本主張、支持 論證。 反對倫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5 一、心理利己主義 (一)基本主張: 每個人總是去做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 對人性的描述,有關人實際上如何行為的理論。
人就算做看似無私的事,也是受自利的動機推動。

6 一、心理利己主義 (二)自我滿足論證(The Argument from Self- Satisfaction):
例子:林肯(Abraham Lincoln)救小豬。

7 一、心理利己主義 澄清S的意涵: S1:對任何行為A,每個人做A是為了得到滿足。
解讀:所有人都想要過得快樂(獲得滿足),並 且人們做的所有事,都是朝著那個目的而有意識 地去做的。 [批評]:人在行動時並非總是有意識地尋求自身的 滿足或快樂。

8 一、心理利己主義 S2:所有人都做自己最想去做的事,成功執行該行 為讓我們感覺滿足。 [批評]:人不一定總是做最想去做的事。例如,意 志軟弱的經驗。

9 一、心理利己主義 S3:所有人總是嘗試去做自己最想去做的事,成功 執行該行為讓我們經驗到滿足。 [批評]:
混淆行為的結果和目的:成功做到某事後感到滿 足≠為了滿足才做。 滿足不是人行動的唯一目標。彌爾(John Stuart Mill):當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當滿足的豬好。 享樂主義的弔詭(paradox of hedonism):追求快樂 反而得不到,最好的方法是忘記快樂。

10 一、心理利己主義 (三)自我欺騙論證: 關於動機,人有時會自我欺騙。如果深入檢視自 己,就會發現本質上的自私。 [批評]:
它是無法否證的教條。 若察看內心時找不到自私動機,證明這是自我欺 騙的責任落在利己主義者身上。 犯不當概括的謬誤(fallacy of unwarranted generalization):從 「有時候」推「總是」。

11 一、心理利己主義 韋伯辭典(Webster’s Dictionary)對自私的定義:尋 求或專注在個人自身的利益、快樂或福祉,不關 心其他人。 主導的心理利己主義(predominant psychological egoism):追求自利是主導的動機,人的行為主要 是受自利動機所推動。

12 二、倫理利己主義 (一)基本主張: 每個人應該總是去做能達成自身最佳利益的行為。
道德上對的行為=能讓自己的最佳利益極大化的 行為,即使它跟其他人的利益相衝突。 關於人應該如何行為的理論,涉及道德義務、行 為對錯的判斷。 沒有主張每個人應該特別去達成「我」(或說話 者)的最佳利益。

13 二、倫理利己主義 (二)來自嚴格心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1)所有人都總是尋求自身利益的極大化。
(2)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一個行為,那麼他就沒有義 務去做該行為。 [應該蘊含能夠] (3)利他的行為包含把其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 前面。 (4)利他主義跟心理利己主義相矛盾,且因此是不可 能的。 (5)因此,利他的行為絕不是道德上義務的行為。

14 二、倫理利己主義 [批評]: 1.根據前述對心理利己主義的批評,前提(1)為假, 論證不成立。 2.這個論證僅能拒絕「利他的行為是道德義務」, 不能推論出人應該去做利己的行為。

15 二、倫理利己主義 (三)霍布斯來自主導的心理利己主義論證: 有學者認為霍布斯採主導的心理利己主義。
應該把目標放在實現長期利益,而非短期利益。 [優點]:可克服支持嚴格心理利己主義的論證面臨 的限制。 [批評]:仍過度依賴心理利己主義,沒有理由排除 非利己行為的可能性。

16 二、倫理利己主義 (四)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經濟學論證: 在競爭性市場裡,個人的自利為社會整體產生最 理想的價值狀態。
當人人追求自利,「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為社 會帶來最好的整體狀態。 兩階層的體系: 階層2 一般目標:社會效益(效益主義式的) 階層1 個人動機:利己主義(實用的利己主義)

17 二、倫理利己主義 [批評]: 經濟學的方法能否轉換運用在個人關係領域,仍 有疑問。
古典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laissez-faire capitalism) 是否行得通,也值得懷疑。 修正後的資本主義允許政府的干涉。適當的道德 系統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人的需要。

18 二、倫理利己主義 (五)自私的德行論證(Argument for 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
Ayn Rand在《自私的德行》(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裡主張,自私是德,利他是惡。 利他主義(altruism)以行動的受惠者作為道德價值 的唯一判準→自殺式的概念。 關心自己的利益是道德的本質。利他主義違反人 類的最高價值。

19 二、倫理利己主義 論證: (1)在幸福狀態裡完善個人的能力是人類的最高目標。 我們有道德義務嘗試去達成這個目標。 (2)利他主義倫理學規定我們為了其他人的好而犧牲 自己的利益和生命。 (3)因此,利他主義的倫理學和幸福的目標不相容。 (4)倫理利己主義規定我們只追求自身的幸福,且因 此它跟幸福的目標一致。 (5)因此,倫理利己主義是正確的道德理論。

20 二、倫理利己主義 [批評]: 犯偽兩難的謬誤(fallacy of a false dilemma):假設 絕對的利他主義和絕對的利己主義是唯二選項。 自利和自愛不能以犧牲他人的正當利益作為代價。 利益衝突時需要公平的調解過程。 自私和自利是不同概念。

21 三、反對倫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一)不一致結果論證: Brian Medlin的論證:
(1)道德原則必須是普遍的且定言的(categorical)。 (2)我必須普遍化我的利己欲望,勝過張三、李四、 王五的欲望。 (3)但我也必須要求張三的利己欲望勝過李四、王五 和我的欲望(以此類推)。 (4)因此,我要求不相容的結果,且沒辦法提供調解 欲望衝突的方法。事實上,我什麼也沒說。

22 三、反對倫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回應]: Jesse Kalin:個人可以把自己對倫理情境的信念跟 欲望分離開來。例如棋賽。
A應該去做Y的信念不要求你希望A去做Y。

23 三、反對倫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二)公開性論證(The Publicity Argument):
道德理論的原則必須是可公開的,以作為行動指 引或解決利益衝突。 利己主義者不能公開宣揚或證成自己的道德觀, 否則對自己不利。 [回應]:利己主義者可公開宣揚非利己的道德原則, 自己則遵守私人的道德(private morality)。 Q:公開性是道德理論的必要條件嗎?為什麼?

24 三、反對倫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三)友誼和倫理利己主義的弔詭(paradox of ethical egoism):
真正的朋友在關係中會忘記自己,至少有時候會 去促進其他人的利益。 擁有朋友和愛的關係對自己有利。 弔詭:要達到利己主義的目標,個人必須放棄利 己主義,在某個程度上成為利他主義者。 [回應]:區分不同層次。最高層次的目標是自己過 得快樂,較低層次做正當、利他的行為。

25 三、反對倫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四)違反直覺的結果論證:
根據倫理利己主義,就算舉手之勞可以救人或助 人,只要個人沒有因此獲利,該行為就是道德上 錯誤的。 如果生產有毒化學物質能為個人帶來極大利益, 那麼利己主義者就有道德義務要這麼做。 Q:倫理利己主義者可以如何回應這個批評?

26 三、反對倫理利己主義的論證 (五)未來世代的問題: 根據倫理利己主義,人沒有義務為未來世代保存 稀有自然資源。
Garrett Hardin:理性不足以確保照顧後代利益的 目的。 多數人認為,我們對未來的人有義務,即使他們 無法互惠地回報。 Q:人有對未來世代的道德義務嗎?為什麼?

27 結 語 俗語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看似有道理。 用來支持心理利己主義的論證難以成立。一心渴 望得到快樂,反而不快樂。
結 語 俗語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看似有道理。 用來支持心理利己主義的論證難以成立。一心渴 望得到快樂,反而不快樂。 倫理利己主義沒辦法一致地公開、排除愛和深刻 友誼,蘊含絕對禁止利他行為,無法作為適當的 道德理論。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忠告:避免兩個極端。 第10週課程主題: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28 期中考試說明 成績比例:佔學期成績35%。 範圍:第1-9週教學內容。 考題類型:申論題。 考試時間:4/24(三)10:20-12:10。
務必做好充分準備,講求正確理解、融會貫通。

29 閱讀教材 指定閱讀:Louis P. Pojman and James Fieser,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Chapter 6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延伸閱讀: 1.林火旺,《基本倫理學》,2004。第一篇 第一章 利己主義。 2.James Rachels and Stuart Rachels, The Elements of Moral Philosophy Chapter 5 Ethical Egoism.


Download ppt "第8週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