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永續發展:Doing 環境倫理與企業的自然之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永續發展:Doing 環境倫理與企業的自然之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永續發展:Doing 環境倫理與企業的自然之道
2019/7/10 台糖公司 嘉年華購物中心 環境教育 課程講座 永續發展:Doing 環境倫理與企業的自然之道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 2012年9月11日(週二) 下午 1: :30│台南市仁德區大同路3段755號│

2 永續發展:Doing 環境倫理與企業的自然之道
歷史背景: 人類文明發展歷程 永續發展(可持續發展) 基本學理(14項):科學與倫理 Doing 環境倫理 環境倫理 倫理實踐工作表 企業的自然之道 企業的自然之道的歷史軌跡 2000年後,整合途徑 問題與討論 目錄

3 95% 5% 人類文明發展歷程(近20萬年) The Four Ecological Phases
1. 歷史背景 人類文明發展歷程(近20萬年) The Four Ecological Phases Phase one: hunter-gatherer phase -- 狩獵 - 採集的時期 (數萬年) Phase two: The early farming phase -- 早期的農耕 (數千年) Phase three: The early urban phase -- 早期的城市(文明的興起) (數千年) Phase four: The high-energy phase -- 高耗能的時期 (近三百年) 適應環境 95% 改造環境 5%

4 三千倍的能量消費 95% 5% 適應環境 改造環境 圖 2. 二十萬年來,人類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能量。原始時期~10萬年前;狩獵-採集 ~1萬年前至10萬年前;早期農業~7,000 年前至1萬年前;文明興起:~1400AD;工業時代~1875AD;科技時代~1950AD。

5 科技讓我們可以享受得更多。但問題是資源的再生來源(太陽)並沒有增加。
1. 歷史背景 Wackernagel, M. (1996)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現代 過去 科技讓我們可以享受得更多。但問題是資源的再生來源(太陽)並沒有增加。

6 現代的科技不僅 可挖掘出更多的 資源,同時也造 成許多的滲漏與 浪費,且更是產 生許多污染。
1. 歷史背景 現代的科技不僅 可挖掘出更多的 資源,同時也造 成許多的滲漏與 浪費,且更是產 生許多污染。

7 文明因握有資源而 興起,終因資源耗 盡而瓦解,終成為 廢墟。
1. 歷史背景 文明因握有資源而 興起,終因資源耗 盡而瓦解,終成為 廢墟。 文明城市於地球上 持續的建立,持續 的耗盡各地區的自 然資源。 近代科技文明,從 西方興起,已經籠 罩全球。 生態足跡 (Ecological footprints)

8 1. 歷史背景 快速改變(惡質化) 的世界 感染疾病 生態環境 全球大氣 生物多樣姓下降 土地利用 臭氧層 外來種入侵 毒化生物界 Compon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Human-Accelerated Environmental Change

9 1. 歷史背景 舊的世界 vs. 新的世界 願景 摘取自 ↑ :科學人雜誌,No.56, 2006年10月號,p.55。 9

10 智慧、資源與未來 10

11 人類如何適應? 於有限資源上,享有文明的 生活,是件很困難的事! 這需要「智慧」! 知識(科學與技術)與經驗
1. 歷史背景 人類如何適應? 生物文化 (Bio-culture) 於有限資源上,享有文明的 生活,是件很困難的事! 這需要「智慧」! 知識(科學與技術)與經驗 生活習性與價值觀 (文化) 的變遷! 政策與法規的改變。

12 1. 歷史背景 To be ? or not to be?

13 1. 歷史背景 於禁倒垃圾的告示牌下, 傾倒垃圾! 立法雖然困難,確實執行 法律有時會更加困難,且 也可能很耗資源。 This photograph of illegal dumping was taken in Alaska.

14 可持續發展 (The Bruntland Re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生態 生產 生活

15 可持續文明: 環境(生態) 社會(生活) 經濟(生產) 好的環境 好的生活 好的經濟

16 社會 (生活)、經濟 (生產)、環境 (生態)
可持續發展 社會 (生活)、經濟 (生產)、環境 (生態) 三好 一公道 環境 倫理 可持續發展的各種資材 (Capital)。 自然資材

17 可持續發展的倫理 社會生活 經濟生產 生態環境 自然資源與國民福祉的關係示意圖。

18 人類倫理關係的歷史演變 環境倫理 個人、家庭、與家族內的關係 (輩分關係) 社會生活的關係,家族間的關係 (家族關係)
極權國家,階級間的關係 (階級關係) 民主革命,經濟自由化 (人民與國家的關係) 生活環境的維護 (人民和人民間的關係) 可持續的未來 (人與自然的關係) 環境倫理

19 永續發展:Doing 環境倫理與企業的自然之道
歷史背景: 人類文明發展歷程 永續發展(可持續發展) 基本學理(14項):科學與倫理 Doing 環境倫理 環境倫理 倫理實踐工作表 企業的自然之道 企業的自然之道的歷史軌跡 2000年後,整合途徑 問題與討論 目錄

20 2. 基本學理:科學與倫理 學理01:不僅是「只有一個地球」,且是「只 有一個地方(國家)」;地區(國家)的自然資 源,是此地區(國家)千秋萬世的基業,且都 有其「承載量」 (carrying capacity)。 學理02:人類生態環境能否健康,雖其最終 「裁判權」是屬於自然(生態原則),但何去何 從的「選擇權」則是操在人類自己的手中 (文 化規範)。 學理03:「生態主張」是經濟主張,不合乎經 濟,往往違反生態原則。(生態學與經濟學)

21 生態學 與 經濟學 Eco-logy and Eco-nomics
學理03 生態學 與 經濟學 Eco-logy and Eco-nomics 都是Eco (生活) 之學 Eco + logy = 生活 + 科學 Eco + nomics = 生活 + 經營管理。 生態學 = 「自然的經濟」 = Economy of Nature 生態學與經濟學的交會: 生態經濟學 (Ecological Economics) 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

22 能量循流 vs. 貨幣流通 Energy flow vs. cash flow
圖 1. 海灣區的經濟活動。左半部是傳統生態學的研究領域,右半部是傳統經濟學的課題。海灣區對人類的實際價值至少是此區生產的魚獲量價值的10倍。

23 經濟學 vs 生態學 (自然的經濟) 項目 經濟學 生態學 計量單位 金錢 能量 成長型 J-型 S-型 天擇 r- 天擇 K-天擇 技術
高(強烈的)科技 適宜科技 體系支撐 經濟資材 自然資材 資源使用 線性(拋棄式) 循環 (回收再利用) 體系調控 擴張成長 承載量 目標 成長與擴張 可持續與穩定 Odum, E. P. and G. W. Barrett (2005) Fundamentals of Ecology.

24 圖3. 經濟的狹窄觀點和寬廣觀點。傳統經濟學理是立基於狹窄觀點,新寬廣觀點認識到自然生態環境對經濟活動所提供的價值。基本內容摘譯自:Young(1992),p.10,Figure 1.4。

25 人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 人類生態體系 (Human Ecosystem)的研究
= 自然生態 + 人文社會 (文化、政治、經濟、產業、社會)

26 A conceptual basi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生態體系的經營管理).
Target for ecosystem approach 生態面向 biotic factors abiotic factors 社會經濟面向 利益關係者 價值 議題 機構面向 法規和信托 人事和經費 A conceptual basi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生態體系的經營管理).

27 學理04:物質循環和能量循流是自然維生體 系的維生之道。(仿生學:向自然學習)
學理05:凡人皆凡人,永續之道,必要軟硬 體結構性的改變。每個地區,如同有機體, 成員相互夥伴關係,有共同未來。(有機體, 最低限定律) 學理06:人類永遠是肉体,必要合乎生命 (生態)原則,才能有健康(含心理和生理)。

28 最低限定律 (the Law of Minimum)
2. 基本學理 學理05 最低限定律 (the Law of Minimum) 生命體的成長,受其環境因子中最低限者 (供給最差)所限制。 整體地區環境品質的提升,亦受到整體最 差環節(因素)所限制。 因此,要從最差的環節(因素)改善做起。 夥伴關係 集思廣益,找尋最佳的環節(因素)。

29 人類基本健康的環境狀況 (一) 學理06 新鮮的空氣。 自然的食物(無:化學添加物,農藥殘留,…等)。 清淨的水。
無達傷害程度的電磁輻射線。 甚少接觸微生物和原生寄生蟲和病原。 擁有可免於惡劣氣候傷害的住宅。 有情感的支持網路(emotional support network),可提供相 互關心(照顧),以及交換共同興趣和關注事項的資訊。 有小團體合作互動的機會與誘因。 感官可享用自然環境的訊息。 有適度的運動,包含:一些短時間的激烈運動,較長時間 的中量且多樣的運動,並且有充分的休息。

30 人類基本健康的環境狀況 (二) 學理06 具有創造性行為的機會和誘因。 學習和練習手工技術的機會和誘因。 主動參加遊憩活動的機會和誘因。
具有因其內人們活動而產生之價值的生活環境。 具有自發行為的機會。 具有多樣的每日經驗。 一般行為傾向有滿足的出路。 具有可短期內完成目標的周期。 具有如下特質的生活環境:參與感,有目標,有歸屬感, 有責任感,有挑戰,有同志,有愛,有成就感。 沒有如下特質的生活環境:疏離感,被剝奪,無聊,孤 單,挫折。

31 學理 7:演化偏離(Evo-deviation)的現象
學理 6:人類永遠是肉体,必要合乎生命(生態) 原則,才能有健康(含心理和生理)。 學理 7:演化偏離(Evo-deviation)的現象 例如:野生動物園內的動物。 於動物園內,雖然可以享有人類「文明」的照顧,但是其生理和行為狀態通常會有些異常,與其在野外生活時期不同。 譬如:通常會發胖,比較呆滯,會有一些習慣動作重覆出現,等等。這些就是因為這些動物離開其原演化出現的環境,而產生的「演化偏離」現象。

32 人類的「演化偏離」現象 易發怒,較暴燥。 或是沉悶,焦慮。 不知原因的低潮。 發胖,或是消瘦。 心血管等文明病。 冷酷,暴力傾向。
自殺,自我隔絕。

33 學理08:可持續發展的三項考量重點 生生不息,包含尚未出生的子孫(永續的考量)。 文明生活的品質(健康、安全、舒適)和需要。
平凡(一般)人的生活。(軟體硬體,結構性改變)

34 學理09:永續發展就是企圖在有限的資源 條件下,建立一個可持續久遠(永續)的文 明社會。
學理10:建立永續的文明社會,當前的第 一步就是放棄「量」(拓荒)的開發策略, 改用「保育策略」(conservation strategy)。電 力資源是一個好例子。 學理11:生產和消費,在地化,是建構邁 向可持續的基礎。(在地行動,國際接軌)

35 Sustainability vs. number of people
學理11 在地行動,國際接軌 Sustainability vs. number of people Subsistence use 生活使用 Local markets 當地市場 National markets 國家市場 Multi-national trade 跨國貿易 Economic return (經濟利益) Number of people supported Spatial extent Sustainability(可持續性)

36 學理12: 3E處方 (生態與經濟的交會) Environmental Integrity (環境保全)
Economic efficiency (經濟效率) 外溢成本 必要 內化 Equity (公平) 同世代公平 跨世代公平

37 經濟效率 (Economic efficiency )
學理12 經濟效率 (Economic efficiency ) 「生態原則」是於相同或更好的生活條件上,可耗用 更少的物質和能量。 這亦是「經濟」的法則。 必要基於「外溢(部)成本」全部內化之後, 才可達到真正的「經濟效率」,整體付出最 少的代價,獲得最大的享用。 「外溢成本」的存在不僅是違反生態原則,更是違反 經濟發展的「自由市場」基本條件。

38 耗能量(每台)(每年千瓦小時) 冰箱容量(立方英尺) 冰箱容量 耗能量 38

39 耗能量(每台)(每年千瓦小時) 冰箱的容量 冰箱容量(立方英尺) 耗能量 冰箱的價格 39

40 學理13: 落實可持續發展的 Basic 3E 科學知識與能力: 判斷與選擇: Ecology (生態學) Economics (經濟學)
Environmental Ethics (環境倫理學)

41 科學:對周遭世界,理性了解

42 倫理判斷:向左走?或向右走? 好或壞,對或錯 幾米作品:向左走向右走

43 科學 與 倫理 科學:對周遭世界的了解 倫理:判斷與選擇 科學沒有倫理,是盲目的、(無從判斷) 倫理沒有科學,是虛空的。(無法判斷)
Science without ethics is blind; Ethics without science is empty.

44 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
主體: 個體的負責任行為,相關自然環境、資源、地景, 和人類以外的各種生物。 人類和生活環境間的倫理(道德責任)關係。 自由意志的選擇 道德責任 (Moral responsibility): knowledge(知識)、capacity (能力) value significance (價值意義) choice (選擇)

45 學理14:面對公害的不確定性,必要『禁漏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
A common sense way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prepared by th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Network (Jan 2000) Be careful 小心為本 Better safe than sorry 無悔原則 First do no harm 安全第一

46 採取『禁漏原則』 當科學證據,顯示某項計畫(舉動)可能危及生態 環境,或人體健康 (公害)。
雖然仍不確定其必然性,但為避免萬一,就認定其是 「不安全」。 計畫提出者,必要提出「安全無虞」的証明。 (舉證責任) 倘若「安全無虞」的証明,有瑕疵,或有錯誤,或問 題,不被接受,這個計畫將被擱置 (零計畫)。

47 『禁漏原則』 目的:確保安全,避免萬一(公害) 對象:有公共福利和重大安全疑慮的事件。 原則:(舉證責任) 國內案例:
只要有疑慮,都認定其是。 除非可提出「安全」的證明。 國內案例: 流行病 (禽流感、口蹄疫、SARS,等) 食品安全 (肉毒桿菌污染豆乾、香豆素紅茶)

48 知識的階層 批判力 智慧 (wisdom) 資訊 (information) 數據 (Data) 1. 歷史背景 (倫理:好壞、對錯)
Taylor. Liz (2007) 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the business process: Revolutionary thinking or common sense? Chandos Publishing (Oxford) Limited. 批判力 (倫理:好壞、對錯) 智慧 (wisdom) 默會的(tacit)、需要學習的 知識 (Knowledge) 明確的、容易獲取 資訊 (information) 數據 (Data) 圖9. A Knowledge hierarchy (知識的階層)

49 永續發展:Doing 環境倫理與企業的自然之道
歷史背景: 人類文明發展歷程 永續發展(可持續發展) 基本學理(14項):科學與倫理 Doing 環境倫理 倫理推定 倫理實踐工作表 企業的自然之道 企業的自然之道的歷史軌跡 2000年後,整合途徑 問題與討論 目錄

50 3. Doing 環境倫理 倫理推定 (ethical presumptions): 向自然學習 正確的行為 (Right action )
好的行為 (Good action ) 結果 (Consequences ) 向自然學習 生態式生活 (Ecological Living) 適應式倫理 (Adaptive Ethics)

51 倫理推定(ethical presumptions)
責任 (Duty) 責任論的 Deontological 正確行為 Right action 權利 (Rights) 倫理 Ethics 品行 (Character) 做好 Being good 目的論的 Teleological 關係 (Relationships) 後果 Consequences 3. Doing 環境倫理

52 倫理 (Ethics):Right and Good
正確行為: (Right action) ← 道德論 責任 (Duty) 權利 (Rights) 好的狀態(做好) (Being Good) ←目的論 品行 (Character) (特質) 關係 (Relationships) 結果: (Consequences) Predicting the future (預測未來)

53 倫理實踐的工作表 環境議題 (environmental issue): 建構倫理推定 (ethical presumptions):
了解與描述環境議題的內涵 建構倫理推定 (ethical presumptions): 提出理由 (Give reasons) for responding to this issue based on: 責任、權利、品行與關係 考量結果 (consequences): 列出其可能的結果,以及相關證據 下自己的決定 (Make your decision)

54 向自然學習:生態式生活 可持續消費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 責任:減少自己的消費 權利:擁有健康的環境
品行:綠色消費(選擇) 關係:對自然環境友善 結果:可持續消費

55 有主張,才有行動! Adaptive Ethics (適式倫理) 主張與信念: 環境倫理 (推定) 了解與判斷:科學認知、 選擇與行動
了解與判斷:科學認知、 選擇與行動 心的運轉 現況: 環境議題、 環境危機與綠色思潮 Adaptive Ethics (適式倫理)

56 適式倫理 (Adaptive Ethics)
環境議題與現況的了解 (好) 品行 自己的適式倫理 (正確) 責任 (好) 關係 選擇 行動 (正確) 權利 環境倫理 學的認知 環境倫理的實踐

57 多元文化和諧的世界 Ayo website:

58

59 Let's BinGO GREEN! http://greenliving.epa.gov.tw/GreenLife/
環保標章20歲! 2012/08/17 自初階段開放6項產品規格標準以來,目前已累計 公告14類,共115項產品規格標準。 核發7,913件,產品使用環保標章證書。 有效產品數,超過 4,000件。

60 環保署 環保標章 歷年累計產品。橫軸民國年,縱軸產品數量。

61 韓國、日本、泰國、新加坡、 紐西蘭、澳洲、中國、香港

62 美國、巴西、加拿大 印度、以色列、世界生態標章

63 德國、法國、荷蘭 捷克、克羅埃西亞、歐盟

64 永續發展:Doing 環境倫理與企業的自然之道
歷史背景: 人類文明發展歷程 永續發展(可持續發展) 基本學理(14項):科學與倫理 Doing 環境倫理 倫理推定 倫理實踐工作表 企業的自然之道 企業的自然之道的歷史軌跡 2000年後,整合途徑 問題與討論 目錄

65 1970年之前……. 地球日 1970年創立 Carson, Rachel (1962) 4. 企業的自然之道 譯者:李文昭 出版:晨星
日期:2008年05月10日 地球日 1970年創立 Carson, Rachel (1962)

66 企業的自然之道的歷史軌跡  自然之道 + 事業生態學 4. 企業的自然之道 1970s 之前 Unprepared (未準備)
1970s Reactive (回應):管制標準 1980s Anticipatory (預先回應):避免污染 1990s Proactive (積極的回應):生態效率 (eco-efficiency) 2000s 之後 High integration (高度整合):可持續發展: 真善美的價值創造 被動 主動 整合 自然之道 + 事業生態學

67 4. 企業的自然之道 Fig.1.2 Four organizational model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among busines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摘取自:Abe, J. M., P. E. Dempsey, and D. A. Bassett (1998) Business Ecology, giving your organization the natural edge. Butterworth-Heinemann.

68 Fig.1.2 Four organizational model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among busines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4. 企業的自然之道 污染者付費 輸出的管制

69 4. 企業的自然之道 Fig.1.2 Four organizational models: Changing relationships among busines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生產效率的提昇 輸入的管理

70 4. 企業的自然之道 Fig The bout-face need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systems. (A( Focus on output (yield) with consequences such as increased nonpoint-source population. 70

71 4. 企業的自然之道 Post-1990 71

72 舊世紀 vs. 新世紀 (post 2000) 舊世紀 狀態:缺資金、缺技術 策略:資金,技術,生產 新世紀
狀態:全球化、資金充裕、技術繁多、進步快速 策略:生態、藝術、美學、價值感 72

73 文明發展(2000年後),何去何從? 多元途徑:智價革命 4. 企業的自然之道
永續發展,需要「高度整合」 (high integration)? 多元途徑:智價革命 事業生態學 (Business Ecology) 自然之道 (The Natural Step) 美學的經濟 (the economy of Aesthetics) 藍海策略 (Blue ocean strategy)

74 學術發展:智價革命 生態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人類生態學:自然與人文的對話、互動與整合 復育生態學:都會區生活圈的物種復育
事業生態學:事業生態價值化 工業生態學:工業生態程序化 生物模擬(Bio-mimicry):向自然學習 74

75 Industrial ecology (工業生態學)(I)
Emerge in the 1970s 工業生態學 (Industrial-ecology) : 生態學引入工業政策 (industrial policy) / 日本 國際貿易與工業部 (Watanabe, C., 1972) in the 1980s 工業生態學:社會政策研究 (比利時的經濟) (Billen, G. et al.,1983) Frosch, R. & N. Gallopoulos (1989) Scientific American, 1989(September): Restructuring of industry in the form of an ecosystem with materials flowing through a myriad of interconnected production processes. 生態工業園區 (綠色工業園區) 75

76 Industrial ecology (工業生態學)(II)
In the 1990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since 1997) 生態效率 (eco-efficiency) 工業區的規劃 (Grant,1997) 建立新事業:綠色聯盟 (Green alliances) (Hartman, and Stafford,1997) 建立可塑的企業 (flexible organizations) (Volberda, 1997) 城市的永續性 (Newman, 1999) 透過商業與科學的整合,擴展生態學與經濟學 (Krehbiel, et al., 1999) In the 2000s Ayres & Ayres (eds) (2002) A handbook of industrial ecology.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 76

77 Industrial ecology (工業生態學)(III)
學術界 NTNU in Trondheim (Norway) Industrial ecology, a degree program at both the undergraduate and Ph.D. research levels. Initiated a degree program in 2001 Yale University (USA),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Troyes (France) The Mount Royal College in Alberta (Canada) 77

78 生物模擬(Biomimicry): Innovation Inspired Nature
作者:Janine M. Benyus 譯者:張曌菲 出版:胡桃木 日期:1998年11月05日 生物模擬(Biomimicry): Innovation Inspired Nature 農業方面:向多年生植物組成的草原生態看齊 能源方面:從光合作用找尋啟示 材料科技方面:向蜘蛛與鮑魚討教 醫療方面:觀察黑猩猩「藥劑師」的自療祕方 電腦科技方面:從矽電腦躍升至分子運算之道 產業經濟方面:以循環不息的紅杉林為典範 78

79 79

80 節約能源,需要具體行動,同時亦需要專業技術。
專業技術人員,檢查屋內的熱氣流動情況 節約能源,需要具體行動,同時亦需要專業技術。 80

81 自然的啟示 (hint) 自然之道 與 事業生態學 Nature is always hinting at us.
It hints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suddenly we take the hint. Robert Frost Abe, J. M., P. E. Dempsey, and D. A. Bassett (1998) Business Ecology, giving your organization the natural edge. Butterworth-Heinemann. 81

82 Basic Scientific principles
The Natural Step Framework 物質與能量的總量,不增加,不減少 (物質與 能量不滅定律) 物質與能量,隨時間耗散。(火商 定律) 物質與能量的品質。我們消費「品質」。 物質與能量品質的淨增加(net increase),是來自 陽光 (sun-driven processes)。 物質循環,是永續的基礎。 82

83 「自然之道」的架構 策略化「願景」 (strategic visioning)
建構「學習平台」 (building a learning platform) 整合「可持續力」進入所有的事業功能 (integrating sustainability into all business functions) 83

84 The Natural step framework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自然之道:資源漏斗 The Natural step framework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Unsustainable direction The company today Vision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可持續的未來 Unsustainable direction 圖3. 自然之道的「資源漏斗」(Resource Funnel)。 84

85 「資源漏斗」的導引之牆 資源本體:競爭、原物料的短缺、 自然災害和環境污染的清理成本。 來自「消費者」的壓力。 「法規」的規範。
價值觀:員工的認同等。 85

86 自然之道:資源漏斗 可持續力的願景 行動 86

87 事業 生態學 Abe, J. M., P. E. Dempsey, and D. A. Bassett (1998) Business Ecology, giving your organization the natural edge. Butterworth-Heinemann.

88 Business Ecology (事業生態學)
新世紀 post-2000

89 Interface 公司:朝向可持續發展成功的 範例
Ray C. Anderson 著 / 鄭益明 譯 新自然主義出版 PLETSUS: Practices Leading Toward Sustainability (公司操作導向提升可持續性) QUEST: Quality Utilizing Employees’ Suggestions and Teamwork (有效的接受員工的創意,彙整合作的力量,質的提升)

90 Interface 公司 供應商 製程 市場客戶 價值 資本 地球 生態圈 社區

91 Interface 公司 Fig 總銷售額vs. 永續性銷售額

92 美學的經濟 真(質感) 善(友善) 美(藝術) 自然 與 人文 的對話

93 冰塊燈 (design house Stockholm)
93

94 Sony Clie (PDA) Apple 的 iPod 工程師追求「技術與設計卓越」 的企圖心。 於2005年中永久停產。
簡單的電子產品。 Entertain me的產品。 消費者的心靈密友。

95

96 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 Blue ocean strategy

97 價值創新:藍海策略的基石 四項行動架構 消除 (eliminate):習以為常 的錯誤觀念 降低 (reduce):產業標準
Blue ocean strategy 成本 四項行動架構 價值創新 消除 (eliminate):習以為常 的錯誤觀念 降低 (reduce):產業標準 提升 (raise):產業標準 創造 (create):創新的因素 顧客效益 摘取自:藍海策略,p.33

98 永續校園 6. 企業的自然之道 5. Doing 永續發展 環境倫理 個人永續實踐 基本學理 歷史背景 「高度整合」,多元途徑:
事業生態學 (Business Ecology) 自然之道 (The Natural Step) 美學的經濟 (the economy of Aesthetics) 藍海策略 (Blue ocean strategy) 永續校園 6. 企業的自然之道 永續發展 Doing 環境倫理 5. 個人永續實踐 歷史背景 基本學理 14項學理

99 永續企業的五個面向(五行) 金:建築物、設施與廢棄物 木:林木與生物多樣性 土:土壤與堆肥 火:能源、照明與交通運輸
健康、安全、生態、經濟的可持續 (政策、管理與教育) 木:林木與生物多樣性 土:土壤與堆肥 火:能源、照明與交通運輸 水:水分流、安全、與回收

100 東西生產消費的循環 工業設計 制度法規 環環相扣 經濟原則 工業生產 廢棄回收 商業行銷 購買消費 省時省力:丟棄、分類與回收
品質提升:分類完全 量的價值:各類集中 工業設計 制度法規 環環相扣 經濟原則 工業生產 廢棄回收 商業行銷 購買消費

101 堅持原則,突破關卡 保握「基本主張」和「核心價值」 (堅持原則), 透過「生態共構」,以及「自然之道」和「事業生態學」的途徑,
建構可持續事業的基礎 。 101

102 102

103 103

104 Ayo NUTN website: http://myweb.nutn.edu.tw/~hycheng/
問題與討論 Ayo NUTN website: 法國巴黎的自行車交通

105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環境生態 + 生態旅遊 (碩士班)
Who am I : Ayo 自我簡介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環境生態 + 生態旅遊 (碩士班) Ayo NUTN website:

106 Who am I : Ayo 自我簡介 美國 杜蘭(Tulane)大學 生態學博士 (Ph.D.) 「生理生態學」:壁虎能量運用策略
美國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博士後研究),中美洲壁虎(Sphaerodactylus sp.)親緣遺傳。 回國後,「生態評估學」,「人文社會生態學」等方面,致力於「生態學理」的整合與實踐。 專業論文90多篇。一般報章雜誌文章200多篇。

107 Ayo 學界經歷: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2012 - )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2008 - )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 )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 )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創院) 院長 ( )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旅遊研究所 教授 兼所長 ( ) 靜宜大學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創院) 院長 ( ) 靜宜大學 生態學系 教授 ( )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課程 兼任教授 ( )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課程 兼任教授 ( ) 文化大學 生物學系 教授 ( ) 國立台灣大學 動物學系 客座副教授 ( ) 美國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博士後研究員 ( ) 美國Tulane大學 生物學系 生態學博士(Ph.D.) (1984) 東海大學生物學系學士 (1975)、碩士 (1977)

108 Ayo 研究主軸 (1985 – ) 蜥蜴生態:(1985-1992) 「生態環境影響評估」:(1987-1994)
著書:台灣蜥蜴誌 (1990) 「生態環境影響評估」:( ) 著書: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學 (1992) 文化生態學:( ) 著書:人類生態與社會文明 (1994) 專書論文:科技文明對蘭嶼達悟族文化生態的衝擊 2000 →「國家政策」的研究。( ) 專書論文:二○一○年台灣社會發展策略 (2003) 2002 → 人類生態學 ( ) 2004 → 行為生態學 ( ) 2010 → 環境倫理與教育 ( )

109 Ayo研究室的研究主題:(2009-2011) 昆蟲與植物:椿象與倒地鈴、釉小蜂與刺桐 保育(復育):蝙蝠(蝙蝠屋)、蜻蜓 (植被)
生態影響評估:專家角色與參與制度 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民宿吸引力、志工認真休閒 環境倫理與教育:新生態典範、專家參與、科幻電 影、動物福利、繪本、生態文學

110 Ayo 社會參與 (1987 – 2011)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委員 (since 1987)、副會長 (1990)、會長 (1991)。 台灣教授協會,環保組召集人(1993)。 編輯:輻射傷害與核四決策 (1994) 編輯:台灣生命的心聲 (1995) 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理事 ( ) 看守台灣研究中心(協會),理事與編輯 ( ) 台灣綠黨,召集人(2001) 核四公投促進會,召集人( ) 非核台灣聯盟,召集人 (2004) 環境資源基金會,常務理事 ( )

111 Ayo 社區網絡 全球接軌 主任 (2002-2007) 生態主張者:Ayo網站家族的建構 (since 1997)
Ayo 交通站 (1997)、Ayo 清華站 (1997)、Ayo 新聞站(1997) 、Ayo Forum 站 (1999)、Ayo ReadMe 站 (1999)、Ayo 英文站 (2000)、Ayo 文化站 (2000)、Ayo靜宜站 (2004)、Ayo台南站 (2006) 核四公投促進會網站(2002)、台灣環保聯盟網站(2004)、非核台灣聯盟(2004) 全球接軌

112 Ayo Who is Ayo ? 蜥蜴生理、 生態、行為 26年大學教學 24年社會參與 生態評估 14年網站維護 文化生態 人類生態
美國Tulane大學 生態學 博士 Smithsonian Inst. 博士後研究員 台灣蜥蜴誌 生態影響評估學 人類生態與社會文明 台灣生命的心聲 蜥蜴生理、 生態、行為 雪山草蜥的命名者 生態評估 文化生態 人類生態 Ayo 生態主張 社區大學 環盟會長 核四公投

113 科學、技術、事業、社會 鄭先祐 (Ayo) 教授 (系主任)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 + 生態旅遊 (碩士班)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Ayo 台南 NUTN 站


Download ppt "永續發展:Doing 環境倫理與企業的自然之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