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Eleonora Richter Modified 5年之前
1
一百年校外諮詢委員會議 機械工程學系 一百年校外諮詢委員會議 鄭志鈞 鄭志鈞 100/ 04/ 21
2
OUTLINE 系所簡介 大學部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 研究所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 問卷調查結果與討論 98學年度校外諮詢會議建議與回應 附錄
各種管道入學學生成績及名次表 教師成長與評量 課程規劃與課程地圖 學程介紹
3
學系簡介 中正機械 學生 教師 職員 空間 民國80年,成立「碩士班」 民國82年,成立「大學部」 民國85年,成立「博士班」
民國87年,成立「大學雙班」 學生 現有學生,共624人 -大學部:380人 -碩士班:173人 -博士班: 71人 專任教師,平均年齡45歲 -正 教 授:11人 -副 教 授: 7人 -助理教授: 5人 教師 兼任教師,共9人 -助理教授:5人 -講 師:4人 共23人 專員:1人 技士:1人 專案工作人員:2人 專案計畫助理:1人 職員 空間 1782坪 (民國102年 再增加400坪)
4
師資結構 專任教師: (平均年齡: 45) 學術專長 機械工程博士18名 航太工程博士 1名 電機工程博士 2名 應用力學博士 1名
專任教師: (平均年齡: 45) 機械工程博士18名 航太工程博士 1名 電機工程博士 2名 應用力學博士 1名 工程與系統科學博士1名 學術專長 結構材料 (6) 熱 流 (6) 自動控制 (6) 設計製造 (5)
5
學系發展方向
6
機械系組織架構 系務會議 :本系的最高權力會議 ,凡系內的規章制度和 重大決議,皆須經過系務會議討論和議決 系主任 :綜理行政事務
學術委員會 :規劃系的教育目標和未來發展方向 教務委員會 :課程規劃和教學有關的規章辦法 空間經費委員會 :空間和經費的規劃和使用辦法 招生委員會 :招生策略和規章 師生交流委員會 :規劃師生間的交流活動 校外諮詢委員會 :由校外學界代表、產業代表、校友代 表各五、五、十人組成
7
行政支援 項 目 目 的 空間及經費規劃委員會 規劃適當的預算及空間供教學和研究使用 圖書諮詢委員 規劃期刊和圖書採購事宜 職員三人
項 目 目 的 空間及經費規劃委員會 規劃適當的預算及空間供教學和研究使用 圖書諮詢委員 規劃期刊和圖書採購事宜 職員三人 負責全系行政工作,包含教務、總務和財務工作 技士一人 負責工廠安全衛生督導及財產管理工作 工讀生4-6名 負責全系清潔和雜務工作 工友一名 負責教室維修工作 助教獎助學金 每門課程安排1-5位不等研究生助教,以協助教 教育部和國科會計畫 取得儀器設備費,添購研究設備,亦可支援教學使用
8
修業規定(重大變革) 98大學部學生畢業時需修滿至少140學分 ,包含: 99大學部學生畢業時需修滿至少138學分 ,包含:
通識教育:28學分 (20%) 專業必修:83學分 (59%) 專業選修:20學分 (14%) 自由選修:9學分 (6%) 99大學部學生畢業時需修滿至少138學分 ,包含: 專業必修:61學分 (44%) 專業選修:34學分 (25%) 自由選修:15學分 (11%) 碩士級學生畢業時需修滿至少26學分 ,包含: 專業必修2學分 專業選修24學分 博士級學生畢業時需修滿: 考試生:專業必修4學分、專業選修24學分 碩士級直升生:專業必修6學分、專業選修45 學分
9
修業規定 大學部 碩 士(含五年一貫) 博士(一般生) 博士(碩士直升) 畢業學分:26 必修: 2學分 選修:24學分 畢業學分:28
適用學年度 98(學) 99(學) 畢業總學分 140 138 類 別 學分 % 通識教育 28 20% 專業必修 83 59% 61 44% 專業選修 20 14% 34 25% 自由選修 9 6% 15 11% 98(學) 99(學) 6% 11% 20% 20% 14% 25% 59% 44% 碩 士(含五年一貫) 博士(一般生) 博士(碩士直升) 畢業學分:26 必修: 2學分 選修:24學分 畢業學分:28 必修: 4學分 選修:24學分 畢業學分:51 必修: 6學分 選修:45學分 必修: 2學分 選修:24學分 必修: 2學分 選修:24學分 必修: 2學分 選修:24學分
10
學生學習輔導 導生制 系級學習輔導措施 校級學習輔導措施 每位老師平均分配20位大學部學生為導生 大一至大四皆由同一名導師指導
導師不定期和學生聚會,輔導學生有關生涯規劃、生活、學業和感情等問題 系級學習輔導措施 學生大四時,會核對學生的修業學分,對於不足畢業學分不足之學生會通知其補足 在學期中時,會將成績不良的學生,預警通知其家長及導師,以加強督促該生用功讀書 本系架設網站,鼓勵老師將教材上網,並製作多媒體教材,提供學生課後觀看,達到補救教學的成效。 學生課業有關之規章制度都公佈於網頁內 校級學習輔導措施 將課業落後的導生通知該導師為其輔導 設有輔導室和衞生保健室,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給予輔導和追踪 設有宿舍導師和管理員,輔導學生的生活起居問題
11
中華工程認證 校外諮詢委員會
12
教育目標之達成及自我改善機制 This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is program
We have inner and outer loops Inner loop Outter loop Newly established committee
13
「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之評量 教 育 目 標 核 心 能 力 校友 畢業生 對 象 問卷調查 IEET 規 範 系 上 劃 時間點
教 育 目 標 核 心 能 力 校友 畢業生 對 象 學生畢業後 3~5年之成就 學生畢業時 具備之核心能力 時間點 問卷調查 評量方式 1. 94~96(學)畢業系友 2. 前揭系友之直屬長官 99(學)應屆畢業生 評量對象 IEET 規 範 系 上 劃
14
大學部 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15
大學部教育目標形成過程 日期 參與人員 活動或進展 94/09/27 教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訂定教育目標(第一版) 94/10/19
教務委員會(教師與學生代表) 討論教育目標(第一版) 94/10/20 第一次全系教師教學改進會議 訂定教育目標(第二版) 94/10/28 94學年度第一次產學研教學改進討論會(校外諮詢委員會) 訂定教育目標(第三版) 94/11/02 第二次系務會議 訂定教育目標(第四版) 95/5/26 校外委員諮詢會議 修訂教育目標 96/05/17 教育目標再修訂 校外委員諮詢委員會 95/06/11 確定修正教育目標 本系系務會議 96/12/19 This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is program We have inner and outer loops Inner loop Outter loop Newly established committee
16
校、院、系教育目標關聯表 茁壯本校之教育活力,成為平衡南北差距之重點大學,統合中南部科技發展,發展成為頂尖研究型綜合大學,培育出具有下列特色人才: 教育目標 學校 1 具有良好語言及資訊能力、跨領域知識、及高度競爭力之人才。 2具有溝通協調技巧、團隊精神之菁英人才。 3具有國際觀之高級研究人才。 4具有積極創新、修德澤人、追求卓越理念之人才。 5具有人文素養與欣賞能力、關懷社會、視野宏觀之人格特質之人才。 學院 1. 培育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工程科技人才。 2. 培育具積極、創新,追求卓越精神之人才。 3. 培育具跨領域能力、國際觀視野之人才。 4. 培育具工程倫理及人文素養之人才。 學系 A1 培育具跨領域整合能力暨理論實務兼備之機械工程人才 A2 培養學生具備完整之機械工程與科學的基本學理 A3 培養學生具備實驗、實作及創新能力 A4 培養學生具備吸收新興工業之工程科技、跨領域整合能力 A5 培養學生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團隊合作、注重工程倫理之精神
17
大學部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 A1 教育目標 A2 A3 A4 A5 核 心 能 力 培育具跨領域整合能力暨 理論實務兼備之機械工程人才
培養學生具備完整之 機械工程與科學的基本學理 A3 培養學生具備 實驗、實作及創新能力 A4 培養學生具備吸收新興工業 之工程科技、跨領域整合能力 A5 培養學生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 團隊合作、注重工程倫理之精神 核 心 能 力 B01 具備基本工程數學、固體力學、熱流力學、 自動控制及材料科學分析的能力 B07 實作與創新的能力 B02 吸收與整合跨領域知識的能力 B08 從事科技寫作和報告展演的能力 B03 執行固力實驗、熱流實驗、自動控制實驗、 電子學實驗和分析數據的能力 B09 藉視覺工具溝通的能力 B04 撰寫程式語言與電腦輔助設計的能力 B10 團隊合作、有效溝通及計劃管理的能力 B05 機械系統、元件設計與製程規劃的能力 B11 學習通識、工程技術與感知時事及 社會變革的能力 B06 發掘、分析及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B12 體現科技倫理與社會責任的能力
18
問卷回收調查表 98應屆 91~97畢業 發放人數 82 682 200 回收問卷數 48 344 84 有效問卷數
91~97直屬長官 發放人數 82 682 200 回收問卷數 48 344 84 有效問卷數 有效問卷占實際發放人數之比率 59% 50% 42%
19
大學部教育目標問卷調查數據 n=7 n=17 教育目標 A1 A2 A3 A4 A5 94—96(學) 畢業系友 重 要 性 平均數
4.43 4.00 4.29 標準差 0.79 0.82 0.53 0.98 0.95 信賴區間 (95%) 0.59 0.61 0.39 0.73 0.70 達 成 度 3.43 3.14 2.86 3.00 0.38 0.69 0.28 0.51 n=7 教育目標 A1 A2 A3 A4 A5 上揭系友之直屬長官 重 要 性 平均數 4.35 4.18 標準差 0.86 1.00 1.27 0.88 1.11 信賴區間 (95%) 0.41 0.48 0.60 0.42 0.53 達 成 度 3.82 3.76 3.88 3.71 0.81 0.83 1.05 0.92 0.99 0.39 0.50 0.44 0.47 n=17
20
大學部教育目標問卷調查分析 畢業系友 直屬長官 達成度 達成度 重要性 重要性 A3、A5 A1 A2 A1 A2 A3 A5 A4 A4
3.81 3.17 A2 A3 A5 3.74 2.92 A4 A4 4.32 4.32 重要性 重要性
21
大學部核心能力問卷調查數據 核心 能力 99(學)大學部應屆畢業生 (n=71) 重要性 達成度 平均數 標準差 信賴區間 (95%)
B01 4.03 1.11 0.26 3.59 1.07 0.25 B02 3.84 1.08 3.23 0.82 0.19 B03 3.81 1.06 3.30 B04 3.97 0.94 0.22 3.26 1.01 0.23 B05 3.92 3.31 B06 4.10 1.00 3.17 1.09 B07 3.19 B08 3.90 1.05 0.24 3.03 1.02 B09 3.62 1.03 1.13 B10 3.89 B11 3.77 3.24 B12 3.83 3.05 0.98
22
大學部核心能力問卷調查分析 99(學)應屆畢業生 達成度 重要性 B01 B03 B05 B04 B02 B10 B11 B07 B06
3.22 B07 B06 3. 07 B12 B08 B09 3.90 重要性
23
研究所 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24
研究所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形成過程 日期 參與人員 活動或進展 960320 教務委員會 (教師與學生代表)
草擬本系研究所級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960321 詳系務會議記錄 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本系教務委員 討論研究所認證自評報告書之撰寫 960415 90~94學年度畢業生、應屆畢業生、 畢業生直屬長官 問卷調查及統計,以評估本系研究所級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之適切性。 960430 討論研究所認證自評報告書及問卷整理狀況 960507 意見諮詢 校外諮詢委員會 960611 研究所級教育目標修訂 系務會議 961219 教育目標再修訂(因應電腦問卷模式)
25
(研究所) 校、院、系教育目標關聯表 茁壯本校之教育活力,成為平衡南北差距之重點大學,統合中南部科技發展,發展
成為頂尖研究型綜合大學,培育出具有下列特色人才: 教育目標 學校 1 具有良好語言及資訊能力、跨領域知識、及高度競爭力之人才。 2具有溝通協調技巧、團隊精神之菁英人才。 3具有國際觀之高級研究人才。 4具有積極創新、修德澤人、追求卓越理念之人才。 5具有人文素養與欣賞能力、關懷社會、視野宏觀之人格特質之人才。 學院 1. 培育理論與實務並重之工程科技人才。 2. 培育具積極、創新,追求卓越精神之人才。 3. 培育具跨領域能力、國際觀視野之人才。 4. 培育具工程倫理及人文素養之人才。 學系 C1 培育具專精機械領域學理之研究人才 C2 培育具獨立研究及創作能力之人才 C3 培育具工程整合與領導統御能力之人才 C4 培育具國際視野、人文素養及自我學習成長之人才
26
研究所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 C1 C1 C2 教育目標 C3 C4 核 心 能 力 培育具專精機械領域學理之 研究人才
培育具獨立研究及創作能力 之人才 教育目標 C3 培育具工程整合與 領導統御能力之人才 C4 培育具國際視野、人文素養 及自我學習成長之人才 核 心 能 力 D1 具機械領域之專業知識 D5 與不同領域人員協調整合之能力 D2 策劃及執行機械及其相關領域專題研究 之能力 D6 良好的國際觀 D3 撰寫機械專業論文之能力 D7 領導、管理及規劃之能力 D4 創新思考及獨力解決機械問題之能力 D8 終身自我學習成長之能力
27
研究所教育目標問卷調查數據 教育目標 C1 C2 C3 C4 94—96(學) 畢業系友 重 要 性 平均數 4.43 4.50 4.57
4.04 標準差 0.82 0.47 0.50 0.40 信賴區間 0.43 0.25 0.26 0.21 達 成 度 3.57 3.71 3.36 3.29 0.69 0.79 0.92 0.98 0.36 0.41 0.48 0.51 n=14 教育目標 C1 C2 C3 C4 上揭系友之直屬長官 重 要 性 平均數 4.40 4.56 4.36 標準差 0.87 0.71 0.95 0.91 信賴區間 0.34 0.28 0.37 0.36 達 成 度 4.00 3.76 3.64 0.76 0.78 0.30 0.31 n=25
28
研究所教育目標問卷調查分析 畢業系友 達成度 直屬長官 達成度 重要性 重要性 C2 C2 C1 C1 C3 C3 C4 C4 3.85
3.48 C3 C3 3.67 3.29 C4 C4 4.54 4.63 4.43 重要性 重要性
29
研究所核心能力問卷調查數據 核心能力 99(學)研究所應屆畢業生 (n=76) 重要性 達成度 平均數 標準差 信賴區間 (95%) D1
4.41 0.68 0.15 4.15 0.80 0.18 D2 4.46 0.62 0.14 3.85 0.83 0.19 D3 4.16 0.90 0.20 3.59 0.92 0.21 D4 4.35 0.74 0.17 3.87 0.79 D5 4.21 0.91 3.40 0.88 D6 4.09 0.81 3.44 0.87 D7 4.04 3.19 0.96 0.22 D8 4.26 0.82 3.43 1.06 0.24
30
研究所核心能力問卷調查分析 99(學)應屆畢業生 達成度 重要性 D1 D4 D2 D3 D6 D8 D5 D7 3.62 3.30
4.25 重要性
31
98學年校外諮詢會議建議與回應
32
持續加強與改進大學部實驗課設備與內容;同時本系大學生可以參加本系人力紮根計畫與工具機學程,加強其實作能力。
98學年度校外諮詢會議建議與回應(一) 建議 回應 提高學生的實作能力。 持續加強與改進大學部實驗課設備與內容;同時本系大學生可以參加本系人力紮根計畫與工具機學程,加強其實作能力。 系上的課程設計應容納畢業生所作的問卷調查為意見而進行課程規劃。 依建議辦理,每年問卷回收後,由系主任召開系內課程規劃會議,進行規劃改進。
33
98學年度校外諮詢會議建議與回應(二) 建議 回應 在大學部學生核心能力表裡, (B4)撰寫程式語言應該注意雲端計算技術
與網路技術提升學生邏輯計算的能力; (B9)視覺工具溝通方面應具體提出相關的 詳細內容,例如:人機介面設計、iPad等。 在學生核心能力表中,若能增加雲端計算 能力、人機介面設計以及綠能科技,將這 些納入核心能力,可跟上國際科技發展。 請相關課程(計算機概論、機械專題、數值方法等)授課老師依委員建議作內容調整與增加。
34
98學年度校外諮詢會議建議與回應(三) 建議 回應 提升學生的實作能力,可利用寒暑假期間到各相關企業參與實習或者加強產學合作。
已在系上人力紮根計畫中增加業界實習課程。 本系已經有多門跨領域專業選修課程,如電工電子學、微機電工程、生醫工程、平面顯示器實作實驗等,本系會持續開設新的跨領域課程,並鼓勵學生跨領域選修。 鼓勵學生跨領域選修,如電方面。多方面學習不僅對學生可多增加一能力,而且對企業所需求的人才,也會幫助相當大。
35
本系人力紮根計畫規畫邀請業界專業人士到系上授課。
98學年度校外諮詢會議建議與回應(四) 建議 回應 針對學生缺乏自信心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協助學生申請研究上的專利; 第二、鼓勵學生考取證照,縮短與企業的差距; 第三、到業界實習。 本系已開設專利攻防課程,同時本系人力紮根計畫規畫有業界實習課程。 針對學生本身的自信心不足以及學生所擔心 所學能用到何處,提出了兩點建議: 第一、可以在系上加開一門與業界相關的課 程,請業界專業人士到學校授課,教導 學生業界相關知識,才不會讓在校生 與業界脫離。 第二、可對系上學生說明學校所學對傳統產業 有何用處。 本系人力紮根計畫規畫邀請業界專業人士到系上授課。
36
98學年度校外諮詢會議建議與回應(五) 建議 回應 本系已經有多位老師持續帶領大學生參加全國競賽,如TDK機器人競賽、機電整合實作競賽等。
鼓勵學生多多參與校外比賽以及專題競賽,建立起身為機械系的自信心。 本系已經有多位老師持續帶領大學生參加全國競賽,如TDK機器人競賽、機電整合實作競賽等。 可加開工程統計的課程, 協助學生建立統計應用 於工程的觀念。 建議系上聘兼任老師協助開設統計相關課程 。
37
98學年度校外諮詢會議建議與回應(六) 建議 回應
針對系上實驗設備老舊的問題,提出建議:應實施實驗問卷以立即反應系上研究生在做研究時所遭遇到研究設備相關之困難。 同上述實驗課改善方案同。 對於博士論文畢業提出, 可針對其外語再做加強。 預計100學年將英文能力加入博士畢業條件 。
38
以機械工程師為出發點,建議系上提升大學部的機械製圖能力,由於此項能力對於精密機械與自動化非常重要 。
98學年度校外諮詢會議建議與回應(七) 建議 回應 以機械工程師為出發點,建議系上提升大學部的機械製圖能力,由於此項能力對於精密機械與自動化非常重要 。 系上大一上下學期各開設 工程圖學(一) 、 工程圖學(二)。
39
敬請委員指導! Extremely heavy teaching loading
Help form the university: Reduce the teaching load by giving extra 兼任教師員額 Give extra incentives for new faculty members
40
附錄資料 各種管道入學學生成績及名次表 教師成長與評量 課程規劃與課程地圖 學程介紹
41
招生管道(大學部) 學年度 推薦甄選 申請入學 指定考試 僑生 運動績優 繁星計畫 轉學生 轉系生 合計 5 19 69 未實施 98 14
94 5 19 69 未實施 98 95 14 76 3 2 102 96 不舉辦 7 97 23 71 8 1 6 110 18 73 4 99 25 61 1. All channels are avialable
42
94~96學年度各種管道入學學生成績總表
43
95~97學年度各種管道入學學生平均名次分佈圖
44
招生管道(研究所) 碩士級 學年度 甄試 考試 合計 招生達成率 94 40 41 81 100% 95 36 45 96 37 44 97 33 48 98 31 50 99 28 53 博士級 學年度 大學 直升 碩士 招生 合計 招生達成率 94 未實施 5 13 18 75% 95 14 58% 96 3 17 70% 97 11 45% 98 8 33% 99 1. All channels are avialable
46
教師專業成長 新任老師之專業成長 鼓勵教授進行研究進修 鼓勵教師出席國際學術會議、提昇學術研究水準 本校每年舉辦新任老師「教學、研究研習營」
「國立中正大學教授休假研究辦法」 「國立中正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出國講學研究或進修要點」 「國立中正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國內進修實施要點」 鼓勵教師出席國際學術會議、提昇學術研究水準 本校學術基金會訂有補助教師出席國際會議辦法 國科會亦有相關補助辦法
47
教師教學評量 每一門課均有教學評量、核心能力問卷調查與教學改進報告 教學評量為教師升等評量項目之一 校長及系主任之關切 教學評量含兩部份
學生基本資料及上課情形 教學及成績考評
48
大學部課程分組(共七類) 通識課程共28學分,包含國文和英文各4學分。 通識課程
基礎數學和物理 含微積分8學分、工程數學6學分、普通物理(II)、普物實驗等。 固體力學組 含應用力學、材料力學、材料實驗、機械振動、機器動力學、固力專題研究等。 熱流組 含熱力學、流體力學、熱工與流力實驗、熱傳、熱流專題研究等。 設計與製造組 含工程圖學、工廠實習、機動學、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實習、機械製造、設計製造專題研究等。 控制組 含電子學、電子學實驗、電機工程原理與應用、實驗方法與量測理論、自動控制、數位訊號處理等、自動控制專題研究。 跨領域課程 含近代物理、普通化學、計算機概論、工程光學、光學實驗、奈米材料科學、奈米科技專題、生物微機電、生物微機電實驗、生物機械力學、生醫工程概論等。 7 types This is the first 4 types including……
49
大學部課程地圖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專 業 必 修 專 業 選 修 通 識:28 自由選修:15 專業必修:61 專業選修:34
畢業學分 138 通 識:28 自由選修:15 專業必修:61 專業選修:34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基本語文能力 專 業 必 修 微積分(一) 4 微積分(二) 4 工程數學(一) 3 工程數學(二) 3 自動控制(一) 3 熱工與流力 實驗 1 自動控制實驗 1 數理能力 普通物理實驗 (一) 1 普通物理實驗 (二) 1 材料力學(一) 1 電子電路學一 1 機械設計 3 計算機概論 3 普通物理(二) 3 工程材料 3 流體力學(一) 3 材料與力學 實驗 3 人文素養 應用力學(一) 2 應用力學(二) 3 熱力學(一) 3 機械製造 3 工程圖學(一) 1 工程圖學(二) 1 機動學 3 社會科學 工場實習(一) 1 工場實習(二) 1 專 業 選 修 物件導向 程式設計 3 材料力學(二) 3 熱傳學 3 流體力學(二) 3 製造自動化 系統 3 精密機械生產 技術實習3 自然科學 高科技專利 取得與攻防 3 熱力學(二) 3 機械設計 實習 3 機器動力學 3 精微加工 系統概論 3 機械工程CFD分 析與軟體應用 3 近代物理 3 視窗程式設計 3 工程光學 3 機械動學 3 光學實驗 1 電腦輔助工程分 析與實務應用 3 體 育 (4門課,0學分) 普通化學一 3 實驗方法與 量測理論3 機電整合 與應用 3 自動控制(二) 3 微處理機 3 奈米複合材料 應用特論 3 機械震動方法 3 數值方法 3 高等材料力學 3 固力專題研究 (二) 2 工程數學特論 2 訊號與影像 處理導論 2 自動控制專題 研究(二) 2 生活體驗及服務 活動 (20小時) 固力專題研究 (一) 2 熱流專題研究 (一) 2 熱流專題研究 (二) 2 先修科目 自動控制專題 研究(一) 2 設計製造專題 研究(一) 2 設計製造專題 研究(二) 2
50
大學部課程分組 空間經費委員會 空間經費委員會 空間經費委員會 通識課程 圖書諮詢委員 圖書諮詢委員 基礎數學和物理 圖書諮詢委員
通識課程共28學分, 包括國文和英文各4學分 含微積分8學分、 工程數學6學分、 普通物理(Ⅱ) 、 普物實驗等 跨領域課程 含近代物理、 普通化學、 計算機概論、 工程光學、 光學實驗、 奈米材料科學、 奈米科技專題、 生物微機電、 生物微機電實驗、 生物機械力學、 生醫工程概論等 結構材料 設計製造 含應用力學、固力實驗、 材料力學、材料實驗、 機械振動、機器動力學、 固力專題研究等 含工程圖學、工場實習、 機動學、機械設計、 機械設計實習、機械製造、 設計製造專題研究等 熱 流 自動控制 含熱力學、流體力學、 熱工與流力實驗、熱傳、 熱流專題研究等 含電子學、電子學實驗、 電機工程原理與應用、 實驗方法與量測理論、 自動控制、數位訊號處理、 自動控制專題研究等
51
通識課程 數 理 能 力 人 文 素 養 社 會 科 學 自 然 科 學 基本語文能力 跨次領域 次領域:1.物理學;2.化學;生命科學
4.計算科學;5.生物; 6.地球科學;7.科技應用 修業規定:至少選修兩門課/次領域 次 領 域:1.文學與語言;2.歷史; 3.哲學;4.藝術; 5.宗教教育;6.講座 次 領 域:1.基礎數學;2.微積分; 3.邏輯推理;4.機率與統計 修業規定:至少選一門課 次 領 域:1.中國語文知識及應用 2.英語能力訓練 修業規定:須修習兩門中文及兩門英文; 至多採計8學分。 數 理 能 力 人 文 素 養 社 會 科 學 自 然 科 學 基本語文能力 次領 域:1.心理學;2.社會學; 3.政治學;4.法學;5.經濟學 6.管理學;7.教育學
52
碩士班課程地圖 結構材料 設計製造 熱 流 自動控制 必修:2 專題研討 專題研討 工程分析 (一) 銲接工程 概論 破裂力學 半導體 工程
齒輪原理 高等 齒輪原理 逆向工程 工程分析 (二) 疲勞分析 與設計 特論二:旋轉 機械動力學 材料 機械性質 工程分析 (二) 精密 機械設計 微光學 技術 光學 信號處理 畢業學分 26 高科技專利 取得與攻防 高等電腦輔助 工程分析方法 複合 材料力學 分子模擬 高科技專利 取得與攻防 精微 加工特論 光學量測 高等逆向工程 原理與實務 有限元素 分析 雷射加工 導論 高等複合 材料力學 彈性力學 機構設計 高等 機構設計 電腦輔助 幾何設計 高等 機器人學 聲學 高等聲學 結構 動力學 電腦輔助 機器設計 高等電腦輔 助幾何設計 電腦輔助 機械製造 電腦控制 製造系統 選修:24 熱 流 自動控制 工程分析 (一) 奈微米流體 科技特論- 生醫檢測科技 奈微米 生醫工程 內燃機 設計 中等 流體力學 工程分析 (一) 古典控制 變異數分析 與田口法 迴授系統 分佈 參數系統 工程分析 (二) 奈微米 流體工程 邊界 層流學 生醫微 流體系統 中等熱 傳學(一) 工程分析 (二) 多軸運動系統 循跡控制 電車工程 振動控制 系統鑑別 高科技專利 取得與攻防 磨潤學 (一) 生物 熱流學 中等 熱力學 氫能與 燃料電池 高科技專利 取得與攻防 非線性 系統分析 電機控制 線性系統 影像分析 與應用 數值分析 磨潤學 (二) 微奈米 磨潤特論 沸騰熱傳 與變向流 軟性電子 印刷製程 微機電 系統 數位 訊號處理 數位控制 系統設計 分佈參數 系統控制 進階 流體力學 計算流體力 學與熱傳 能源系統 奈微米流體 科技特論- 微操控技術 工具機控制器 設計與分析 邏輯 系統設計 傳感器 原理與製作 適應性 控制原理
53
博士班課程地圖 結構材料 設計製造 熱 流 自動控制 必 修 4 專題研討 專題研討 專題研討 專題研討 專題研討 專題研討 6 畢業學分
工程分析 (一) 中等 流體力學 有限元素 分析 高科技專利 取得與攻防 半導體工程 工程分析 (一) 中等 流體力學 機構設計 微光學技術 電腦控制 製造系統 工程分析 (二) 中等熱傳學 (一) 聲學 高等聲學 工程分析 (二) 中等 熱傳學(一) 電腦輔助 機器設計 光學量測 高科技專利 取得與攻防 畢業學分 兩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兩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精密 機械設計 材料機械 性質 分子模擬 彈性力學 齒輪原理 電腦輔助 機械製造 28 彈性力學 高等 機構設計 銲接工程 概論 破裂力學 精密 機械設計 結構動力學 電腦輔助 幾何設計 逆向工程 51 必 選 修 9 結構 動力學 線性系統 疲勞分析 與設計 特論二:旋轉 機械動力學 高等 機構設計 線性系統 精微加工 特論 光學信號 處理 兩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兩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數位控制 系統設計 高等電腦輔助 工程分析方法 複合 材料力學 數位控制 系統設計 高等電腦輔 助幾何設計 高等逆向工程 原理與實務 9 六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六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雷射加工 導論 高等複合 材料力學 高等 齒輪原理 高等 機器人學 選 修 15 熱 流 自動控制 36 工程分析 (一) 精密 機械設計 數值分析 奈微米 生醫工程 中等熱力學 工程分析 (一) 精密 機械設計 軟性電子 印刷製程 變異數分析 與田口法 分布 參數系統 工程分析 (二) 高等 機構設計 進階 流體力學 邊界 層流學 沸騰熱傳 與變相流 工程分析 (二) 高等 機構設計 工具機控制器 設計與分析 電車工程 適應性 控制原理 兩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兩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彈性力學 奈微米流體科技特 論-生醫檢測科技 生物熱流學 奈微米流體科技特 論-微操控技術 彈性力學 古典控制 電機控制 系統鑑別 中等 流體力學 結構動力學 奈微米 流體工程 微奈米 磨潤特論 氫能與 燃料電池 線性系統 結構動力學 多軸運動系 統循跡控制 數位訊號 處理 影像分析 與應用 一 般 生 中等 熱傳學(一) 線性系統 磨潤學(一) 能源系統 高科技專利 取得與攻防 數位控制 系統設計 中等 流體力學 非線性 系統分析 傳感器原理 與製作 分布參數 系統控制 兩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兩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碩士直升 數位控制 系統設計 磨潤學(二) 內燃機設計 中等 熱傳學(一) 微機電系統 迴授系統 六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六門課至少 選修一門 計算流體力 學與熱傳 生醫微流體 系統 邏輯 系統設計 振動控制
54
「精密機械系統工程專業產業人才培育-產業人才扎根計畫」
學程介紹 「智慧化工具機學程-產業先進設備人才培育計畫」學程修業規定 本學程之課程包括四門基礎課程、三門核心課程、及三門進階課程(如課程流程圖)。凡修畢所有基礎與核心 課程,及至少一門進階課程(共至少24學分)之學生,即建請教務處發給學程證明書。 課程流程圖 基礎課程 自動控制(3) 機械設計(3) 創意性工程設計(3) 工具機概論(3) 核心課程 機電整合應用(3) 精密工具機技術(3) 精密機械設計(3) 進階課程 電腦輔助設計(3) 工具機系統設計分析(3) 精密量測(3) 「精密機械系統工程專業產業人才培育-產業人才扎根計畫」 獎學金獎助對象為參與產業人才扎根計畫之大學部學生,並滿足下列要項: 全程共同修課人數需達 20 人以上,並共同參與所規劃大4學年度3門共9學分之專業課程及1門實務習作課程。 學生平均成績需達 75 分以上。 獎學金金額: 公立學校每人每年 3 萬元,以共同修課人數50%為原則,參與本計畫之學生每人以請領1次為限,本系有8個名額,每人3萬元。 課程名稱 1. 機電整合與應用(3) 2. 電腦輔助工 程分析與實務運用(3) 3. 機械工程 CFD分析與 軟體應用(3) 4. 精密機械實 作與實習(2) 開課時段 大四上學期 大四下學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