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莊明貞 教授 基隆市中華國小 潘志煌 校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莊明貞 教授 基隆市中華國小 潘志煌 校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莊明貞 教授 基隆市中華國小 潘志煌 校長
十二年國教課綱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莊明貞 教授 基隆市中華國小 潘志煌 校長

2

3 本檔案首先簡要說明學校本位課程評鑑之重要理念 內涵,並說明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中學校本位課程 評鑑的範疇,建立學習者之先備知識。
其次,分析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中學校本位課程評 鑑可據以運作的歷程,以及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鑑宜 關注的評鑑面向,提供學校具體實踐之途徑。 最後,問題與討論可視時間運用,做進一步的慎思 與澄清。

4 壹 、校本課程評鑑的概念意涵 貳、校本課程評鑑的規劃歷程 叁 、校本課程形成性評鑑實施 肆、校本課程總結性評鑑實施 伍、問題與討論 陸、延伸參考實作

5 壹、校本課程評鑑的概念意涵

6 校本課程評鑑概念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School-Bas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以「學校為中心」的課程評鑑概念
學校課程之相關活動皆為評鑑對象 目的為了解課程發展與運作的成效 促進教師教學專業發展及改善學生學習品質

7 校本課程評鑑定義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school-based curriculum evaluation;SBCE),又簡稱「校本課程評鑑」,是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一環。 其指「以學校為中心」的課程評鑑,是指經由質 量評鑑方法,將學校一切與課程相關的活動與方 案列為評鑑對象。 目的在了解校內課程發展與運作的成效,引導學 校課程能持續發展與改進。

8 校本課程評鑑是以學校為主體的評鑑 以學校為層級的課程評鑑活動 以精進教學與提升學習為目標 發揮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功能
運用脈絡化、真實性評鑑模式

9 校本課程評鑑與課堂學習評量的釐清 評鑑(Evaluation):係指各類評量的總稱。過 往校本課程評鑑較著重總結性評鑑。
評量(Assessment):係指評鑑的一種歷程,著 重形成性評量。它是獲取資訊的一種程序。如 : 課堂學習評量(classroom-based learning assessment)是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歷程之一,但 非等同校本課程評鑑。

10 校本課程評鑑範疇 校本課程評鑑範疇,含括校本課程發展決策歷程與整體課程計畫的實施結果。
校本課程評鑑範疇是對課堂學習評量、課程計 畫或課程方案、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彈性學 習課程)等範圍進行評鑑。 評鑑的範疇與結果,目的在回饋及修正校本課 程發展,以及精進教師教學與提升學生學習成 效。

11 校本課程評鑑範疇 包涵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 部定 課程 A B E C D 彈性學習課程分四類 a b d c
實施時間 及對象 領域 學習節數 課表及授課 學習階段 依需要 採分科教學 使用 自編教材 A B E C D 彈性學習課程分四類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 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 技藝課程 其他類課程 特殊需求 領域課程 a b d c

12 課發會與校本課程評鑑 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實施要點中指出: 課發會
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掌握學校教育願景,發展 學校本位課程,並負責審議學校課程計畫、審查 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教材及進行課 程評鑑等 課發會 進行 課程評鑑 設立 教學研究會 發展 校本課程 審查 自編教材 審議 課程計畫

13 貳、校本課程評鑑的規劃歷程

14 校本課程評鑑規劃的歷程 回饋 準備 實施 計畫

15 校本課程評鑑的規劃歷程架構 準備 評鑑的前置準備工作及期程 建立評鑑的組織架構及計畫 計畫 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 資料蒐集紀錄與分析 實施
回饋 修正 隨時的回饋調整發展歷程 修正與重新研究規劃設計

16 (一)準備評鑑:前置準備內容 1.評鑑的宣導溝通與共識 5.選擇適切可行評鑑工具 2.界定評鑑的範圍及對象 6.資料文件蒐集整合方式
3.指標的建立與詮釋說明 7.評鑑結果的呈現與運用 4.確定評鑑者與分工執掌

17 (二)計畫–評鑑的組織架構 校本課程評鑑結果的回饋與修正 課發會 課程評鑑推動小組(研擬推動計畫) 召 集 人 – 校 長
召 集 人 – 校 長 校本課程 發展計畫組 行政組織與課程實施支持系統組 校本課程教學與學習成效組 校本課程整體與永續規劃組 校本課程評鑑結果的回饋與修正

18 (三)實施–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 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的實施和方式。 校本課程發展歷程 校本課程實施後 形成性評鑑 總結性評鑑 質性取向:
1.CIPP評鑑 2.回應式評鑑 總結性評鑑 量化取向為主: 總結性評鑑參考指標

19 Stufflebeam & Shinkfield (1985)
1.形成性評鑑–質性評鑑取向 取 向 意 涵 實施方式 CIPP評鑑 1.背景分析 2.輸入分析 3.過程分析 4.結果分析 分析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內 外因素 界定課程目標設計教與學 評鑑方案 準備與實施評鑑方案 評估評鑑效果與效應 Stufflebeam & Shinkfield (1985)

20 2.形成性評鑑–質性評鑑取向 回應式 評鑑 取 向 意 涵 實施方式 界定受評方案及其利害關係人 與利害關係人界定評鑑的範圍
取 向 意 涵 實施方式 回應式 評鑑 1.更直接導向 於方案的活動 而非其意圖 2.回應於決定 者的資訊需要 3.評鑑的目的 在服務當事人, 參照現場情境 中人們多元的 價值觀 界定受評方案及其利害關係人 與利害關係人界定評鑑的範圍 與利害關係人商議關注事項及 議題 將評鑑議題具體化 以個案研究針對議題進行評鑑 設計 蒐集、解釋資料及形成報告 重歷程溝通及軟性語言 Stake (1975, 1991)

21 (三)實施–資料蒐集來源與分析方法 資料蒐集來源與分析方法參考架構 蒐集層面 重點項目 課程發展 教學實施 學習成果
總體課程架構、部定課程計畫、校訂課程計畫 教學實施準備、教學實施情形 部定課程、校訂課程

22 (三)實施–資料蒐集來源與分析方法 資料蒐集來源與分析方法參考架構 課程發展 教學實施 蒐集層面 重點項目 蒐集來源 分析方法 總體課程架構
校本課程計畫之文件 文件分析或內容分析法 部定課程計畫 各學習領域課程計畫之文件 校訂課程計畫 彈性學習課程計畫之文件 教學實施 教學實施準備 師資來源及規劃等之文件 教學環境與設備安排之文件 教學實施情形 課堂教學日誌 共備觀議課紀錄 多元教學活動文件或影音紀錄 領域教學研究會或專業學習社 群紀錄 學生、家長訪談紀錄 文件分析或內容分析 焦點座談或訪談分析 觀議課分析

23 (三)實施–資料蒐集來源與分析方法 資料蒐集來源與分析方法參考架構 教學實施 蒐集層面 重點項目 蒐集來源 分析方法 部定課程 校訂課程
教學實施後展現的領域學 習重點之各項文件紀錄, 如: 學生作業、各科段考成 績 學生、家長訪談紀錄 文件分析或內容分析法 校訂課程 教學實施後展現的校訂課 程之各項文件紀錄,如: 專 題研究報告、社團表現評 量

24 (四)回饋–隨時回饋調整發展歷程 形成性評鑑著重診斷,在課程發展過程中進行檢核,其評鑑結果,隨時回饋調整課程發展的歷程。
隨時回饋調整課程發展歷程 課程發展的過程 形成性評鑑 檢核結果

25 (四)回饋–隨時回饋調整發展歷程 總結性評鑑著重評價,是在校本課程實施後,檢核達成課程目標的情形,做為修正計畫方案與重新研究規劃設計實施的參考依據。 修正計畫方案 檢核達成 課程目標情形 校本課程 實施後 總結性 評鑑結果 重新研究 規劃設計

26 參、校本課程形成性評鑑的實施

27 一、校本課程的形成性評鑑 實施時間: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進行形成性評鑑,內外部評鑑人員參與
形成性課程評鑑的結果,在於診斷課程問題,並回饋調整校本課程發展的歷程

28 二、形成性評鑑的實施歷程 形成性評鑑 (一)評估校本課程發展情境 1.評估校本課程發展情境 (二)檢視學校願景、課程願景及目標
(三)檢核校本課程架構與內涵 1.評估校本課程發展情境 (四)檢核素養導向教學方案設計 1.評估校本課程發展情境 (五)整合校本課程發展的配套措施

29 (一)評估校本課程發展情境 1.學校課發會 形成性評鑑重點 (1)檢核課發會成員代表 (2)回應校本課程評鑑推動小組的組織與規劃
學校行政人員、年級及領域教師、教師組織代表及 學生家長委員會代表、校外專家學者、社區/部落 人士、產業界人士或學生等。 (2)回應校本課程評鑑推動小組的組織與規劃 依校本課程發展的需求與差異,參照學校、課程願 景及目標的內涵,規劃並執行校本課程評鑑。

30 (一)評估校本課程發展情境 2.分析學校脈絡情境 形成性評鑑重點 (1)回應運用SWOTS分析校本課程的發展
分析校本課程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行動策 略。 (2)檢核分析課程發展的內、外部條件 內部:校內課程系統、學生特質及需求、教師專業知能、 學校歷史傳統等現況。 外部:社會環境、教育系統、家長和社區教育期望、人 力、物力、財力及環境支援系統等。

31 (二)檢視學校願景、課程願景及目標 形成性評鑑重點 1.檢視校本課程計畫與學校願景、課程願景 及目標的關聯
在評鑑校本課程計畫與內容之前,先檢視與學校、 課程願景及目標的關聯強度和連結程度。 2.符合部定與校訂課程和相關教育政策法令 校本課程計畫與內容的規劃,宜兼顧部定課程與校 訂課程節數的規範,並符合《國民中小學實施跨領 域或跨科目協同教學參考原則》。

32 (三)檢核校本課程架構與內涵 形成性評鑑重點 1.檢視校本課程的整體架構及內涵 2.檢視校本課程縱橫向的連結與統整架構及 內涵
規劃校本課程的整體架構,並確立課程實施重點、 時段、方式和師資安排等。 2.檢視校本課程縱橫向的連結與統整架構及 內涵 縱向課程連結方面,將校本課程目標轉化為各年級 課程目標;横向課程統整方面,考量與部定或校訂 課程之間如何統整。

33 (四)檢核素養導向教學方案設計 形成性評鑑重點 1.符應參照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學習 重點 2.素養導向教學
包含:設計理念、核心素養、學習表現/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活動、教學時間、教學資源 與學習評量設計。 2.素養導向教學 整合知識、 技能與態度 情境脈絡 化的學習 學習 方法及策略 實踐活用的表現

34 (五)整合校本課程發展的配套措施 組織運作 配套措施 家長共識 行政支持 場域建置 教師專業

35 1.組織運作 形成性評鑑重點 (1)提升校本課程評鑑專業知能的策略 (2)形成性評鑑的多元檢核方式
辦理教師專業社群、共識營、研習、參訪、跨校策 略聯盟等,提升校本課程評鑑專業知能發展。 (2)形成性評鑑的多元檢核方式 定期會議、焦點討論、觀議課、學生、家長訪談等。

36 2.行政支持 形成性評鑑重點 (1)凝聚參與人員評鑑共識的策略 (2)引導教師自主參與校本課程評鑑的多元方式
凝聚行政人員的評鑑共識,發揮支援教學力量的推動 措施。 (2)引導教師自主參與校本課程評鑑的多元方式 掌握評鑑趨勢,領導教師自主性參與校本課程發 展與評鑑活動的方式。 (3)妥善規劃評鑑與教學配套措施

37 (3)妥善規劃評鑑與教學配套措施 規劃評鑑評鑑期程 課程評鑑小組規劃時間 共備觀議課與協同教學 建置交流平臺 整合評鑑流程與實施方案

38 3.教師專業:素養導向教學 形成性評鑑重點 (1)促進教師素養導向課程意識的作為 (2)提升教師素養導向教學的多元評量策略
強化教師的素養導向課程意識及課程行動反思的方 式。 (2)提升教師素養導向教學的多元評量策略 符應素養導向教學的真實性評量設計等專業知能。

39 (3)規劃多元的素養導向教學 主題探究 協同教學 專題研究 體驗學習 戶外教育 素養導向教學策略 翻轉學習

40 (4)規劃教師素養導向的專業發展模式 教師專業社群 協同行動研究 教師專業 發展支持系統 其他…

41 4.場域建置 形成性評鑑重點 (1)回應規劃實施校本課程的物質環境 (2)符應規劃實施校本課程的心理環境
教學空間的規劃、教學設備的充實,整體校園環境 的配合。 (2)符應規劃實施校本課程的心理環境 形成支持的學校氣氛、共享的教師文化、師生的 信任與共學等。

42 5.家長參與 形成性評鑑重點 (1)檢視辦理家長參與校本課程發展的說明會 (2)檢視辦理家長參與校本課程發展的參與方式
辦理說明會讓家長了解學校願景、課程願景與目標和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需求的關聯。 (2)檢視辦理家長參與校本課程發展的參與方式 鼓勵家長參與校本課程發展與課程評鑑的多元方式。

43 肆、校本課程總結性評鑑的實施

44 一、校本課程的總結性評鑑 每學年完成形成性課程評鑑後 實施時間 做為修正與重新研究規劃設計次一學年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計畫 實施結果

45 一、校本課程的總結性評鑑 計畫 永續運作 修正 行動 評鑑

46 二、總結性評鑑的參考指標 實作討論之總結性評鑑參考指標的研擬編製過程: 總結性評鑑的參考指標項目可包含: D. A. B. 支持性 C.
參酌教育部委託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民中 小階段課程評鑑與課程計畫備查機制規劃」 總結性評鑑的參考指標項目可包含: A.完整性 B.支持性 C.成效性 D.永續性 D. 永續性 A. 完整性 B. 支持性 C. 成效性

47 完整性 A. A-1-1 能展現校本課程的發展需求 A-2-1 校本課程發展規劃能連結 學校願景和課程願景及目標 A-1-2
  完整性 A-1-1 能展現校本課程的發展需求 A-2-1 校本課程發展規劃能連結 學校願景和課程願景及目標 A-1-2 能展現學校所在區域的特性和運用在地的資源 A-2-2 規劃周詳且內容能展現 部定與校訂的總體課程經驗 A-1-3 計畫內容能符應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內容 A-2-3 建立具體可操作的 素養導向學習評量方式

48 支持性 B. B-1-1 成立校本課程發展的 推動組織並提出實施策略 B-2-1 規劃合宜的專長師資與 可行的課程實施策略 B-1-2
  支持性 B-1-1 成立校本課程發展的 推動組織並提出實施策略 B-2-1 規劃合宜的專長師資與 可行的課程實施策略 B-1-2 妥善規劃校本課程的 實施期程和配套措施 B-2-2 規劃適切且多元的 課程實施情境脈絡 B-1-3 訂定共備觀議課計畫並 促進校本課程發展 B-2-3 訂定明確的課程品質管制 與回饋機制

49 成效性 C. C-1-1 教師能運用校本課程展現 部定與校訂課程的教學成果 C-2-1 校本課程的實施能提升 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 C-1-2
  成效性 C-1-1 教師能運用校本課程展現 部定與校訂課程的教學成果 C-2-1 校本課程的實施能提升 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 C-1-2 校本課程發展能促進教師 協同教學與跨領域課程統整 設計能力 C-2-2 校本課程的實施能協助 學生展現溝通互動的素養 C-1-3 校本課程發展能促進教師 參與素養導向教學的 專業社群成長 C-2-3 校本課程的實施能適切提供 學生社會參與的學習任務

50 永續性 D. D-1-1 建立校本課程發展的 整體課程架構與課程地圖 D-2-1 能持續運用 校本課程評鑑的結果 D-1-2
  永續性 D-1-1 建立校本課程發展的 整體課程架構與課程地圖 D-2-1 能持續運用 校本課程評鑑的結果 D-1-2 校本課程發展內容能展現 跨領域統整性與跨學年連貫性 D-2-2 建立明確的校本課程 發展期程 D-1-3 妥善記錄與保存 校本課程發展歷程 D-2-3 校本課程發展能 回應教育政策

51 校本課程評鑑的實施原則 避免以歸罪作為評鑑目的 避免預設解決對策的評鑑 妥善處理內外部評鑑人員 慎選校本課程評鑑的時機
了解校本評鑑報告政治性 重視校本評鑑結果的運用

52 參考資料 何雅芬、張素貞(主編)(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民中小學階段種子講師培訓研習計畫:總綱種子講師實地宣講問題解析Q&A。臺北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洪詠善、范信賢(主編)(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總綱解析與實施準備 。CIRN。取自 Stake, R. E. (Ed.). (1975). Evaluating the arts in education: A responsive approach. Columbus, OH: Merrill. Stake, R. E. (1991). Retrospective on “The countenan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n M.W. McLaughlin & D.C. Phillips (Eds.),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At quarter century (pp.67-88). Chicago, IL: NSSE an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A self-instructional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Nijhoff.

53 伍、問題與討論

54 問題與討論一 Q 您覺得學校本位課程評 鑑對學校課程改進有何 幫助?

55 問題與討論二 Q 您認為學校本位課程評 鑑實施現況如何?有那 些實施的困難呢?

56 問題與討論三 Q 您如何協助校內外推動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呢?

57 陸、延伸參考實作

58 Brainstorming 形成性評鑑資料來源及搜集方法 評估校本課程發展情境 檢視學校願景、 課程願景及目標 檢核校本課程架構和內涵
-配套措施- 家長參與 學校本位 課程評鑑 檢核素養導向教學方案 場域建置 教師素養導向教學 組織運作 & 課程領導 Brainstorming

59

60 總結性評鑑討論 分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情形 應用總結性評鑑參考指標,討論與進行評鑑 討論給分標準及理由 討論者皆需熟悉內容及評分標準、理由,
進行(跨組)分享

61


Download ppt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莊明貞 教授 基隆市中華國小 潘志煌 校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