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考诗歌鉴赏指导 品味关键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考诗歌鉴赏指导 品味关键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考诗歌鉴赏指导 品味关键字

2 炼 字 ???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下品 !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中品!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苏东坡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炼 字 苏小妹 下品 ! 苏东坡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 中品! ??? 苏东坡 苏小妹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 上品 ! ! ! 柔美之态 交融之状

3 考 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 学习目标 1、寻找关键字。 2、赏析关键字。 3、如何规范答题。

5 一、讨论思考: 寻找关键字要关注 哪些类型的字?

6 回忆高中学过的古诗词中表现力强的字有哪些? 并体会其运用的妙处。
(分组讨论并书写到黑板)

7 晴景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8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9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0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1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六句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故用“大”;边塞荒凉,没有奇观异景,烽火台的浓烟更醒目,一个“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一个“直‘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没有山峦林木,黄河一览无余,所以“长”;一个“圆”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和“直”,把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2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了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而“波撼”句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但是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气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13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三、四句写祠堂内的所见所闻,用“自”、“空”道出了祠堂的满目荒凉和寂寞,抒发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深情怀。

14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15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杜甫)

16 一、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 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 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 关注表色彩的词(也是形容词)

17 二、关键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讨论,分条总结)

18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0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1 1、明确诗的主旨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2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3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4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25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3、可以烘托环境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26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7 4、确定感情基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8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9 二、关键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主旨 勾勒形象 烘托环境 抒发情感

30 三、怎样规范答题?

31 2003年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2 2003年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3 1、“诗眼”分别是“咽”、“冷”。 2、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3、“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烘托出山中幽冷孤寂的环境。

34 点出关键字 三、如何规范答题? 就诗句谈这个字表达效果
结合整首诗,从一定高度来概括关键字的表达效果(明确主旨、勾勒形象、烘托环境、抒发情感)

35 练一练 答题要求: 在纸上写好答案 要分点、分层规范答题(三步)

36 找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中的用的好的两个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找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中的用的好的两个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7 找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中的用的好的两个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找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中的用的好的两个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8 1、用的好的两个字是:“低”“近”。 2、“低” :日暮时刻放眼望去,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近” :夜幕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那么近。 3、这两个字烘托出空旷、孤寂的环境,抒发了作者淡淡的旅愁(感情)。

39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找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0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找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1 1、关键字:“潜”和“入” 2、“潜”字,意思是悄悄地; “细”字,形容雨之绵密。 3、这两个字形象地刻画出了春雨轻微、绵密的特征,并且抒发了作者对春夜雨景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42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43 回忆本节课内容 1、寻找关键字。(四类) 2、关键字有哪些表达效果(四点) 3、怎样规范答题。(三步)

44 炼字 炼意

45 作业:完成拓展练习

46 谢谢!


Download ppt "高考诗歌鉴赏指导 品味关键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