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桃花源記 國二甲 徐育蓮 S0542037.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桃花源記 國二甲 徐育蓮 S054203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桃花源記 國二甲 徐育蓮 S

2 目錄 壹、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 貳、題旨與主旨 參、文章內容 肆、結構分析 伍、文章賞析 陸、寫作技巧 柒、後人評點 捌、名句摘要
玖、模擬寫作 目錄

3 Q.為甚麼深愛著菊花的陶淵明要將其篇名命名為桃花源記?

4

5 作者介紹 陶淵明,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先生」。
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西元365年),卒於宋文帝元嘉四年(西元427年),年六十三。東晉潯陽柴桑人。 東晉名將陶侃的曾孫,人格高潔,學問淵博。 「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隱居。 詩、文均自然質樸,平淡有致,但不為當世所稱;唐、宋以後,始見重於世,被譽為「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 梁昭明太子蕭統編《陶淵明集》。

6 寫作背景 東晉滅亡,劉裕即位為帝,殺害晉恭帝。陶淵明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
年輕時本有「大濟蒼生」之志,但正值晉宋易主之際,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裏,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 東晉滅亡,劉裕即位為帝,殺害晉恭帝。陶淵明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 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

7

8 題旨 為桃花源詩前的小記,相當於詩前的序言。 雜記類文章 運用小說的筆法,以捕魚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描寫。 桃花源為一個虛構的理想世界。

9 主旨 藉由建構桃花源烏托邦以寄託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10 A.桃花的桃音同「逃」,有逃離世俗之意,再引用「夸父逐日死後化為鄧林」的典故,桃林是希望的象徵,在此篇作品中陶淵明用來代表自己心中所希望的富有生命力、和諧的理想樂土。

11

12 文章內容 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 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 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
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山中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 文章內容

13 後遂無問津者。 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洋劉子驥,高 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及遣人隨其往,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 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 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 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 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

14

15 桃花源記 緣起 經過 緣滅 後遂無問津者 時間:晉太元中 地點:緣溪行,忘 路之遠近 人物:漁人 (無機心) 漁人甚異之 好奇 探尋
(有機心) 重訪桃花源 漁人 太守 劉子驥 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 經過 桃花源中所見所聞 景象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人情 富足和諧 純樸熱情 桃花源記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偶然發現 復前行,欲窮其林 鄰近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16

17 文章賞析 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第一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源的經過。點出時代及漁人的籍貫,如真似假的有其時、地。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爲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世界。

18 文章賞析 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第二段寫漁人在洞中的所見所聞,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鬥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爲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爲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者。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僞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

19 文章賞析 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第三段寫桃花林不能再往,於文末刻意提到晉朝高士劉子驥規往未果,蘊含桃花源世界不該向外尋覓之意;最後結語以「後遂無問津者」暗示理想世界的幻滅,餘味悠然不盡。桃花源只是作者的假託,現實中哪裡真有這麼好的所在呢!

20

21 寫作手法 空間轉換技巧: 寫洞外的行程:「由溪見林,而林覓源,後見一山,山有小 口」。 而沿途上:「落英繽紛,芳草鮮美」。
洞中:由狹口擠進→「豁然開朗」。 文末寫漁人出洞:「扶向路走,到郡下,尋向所誌,卻迷不得 路」。 空間描寫由洞外進入洞中,又由洞中出洞外,以空間的巧妙轉換 來完成一個故事,結構完整。

22 寫作手法 時間的變化處理: 由「晉太元中」入筆是順敘。 「先世避秦時亂」是倒敘。 「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及南陽劉子驥的欣然規往是 插敘。
而全文以「後遂無問津者」作結,令人疑幻似真。

23 寫作手法 人物的巧妙安排: 主體:漁夫。 桃花源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大部分人物都無姓名, 甚至連主角漁夫也隱去名姓,這正顯示出其迷離遙遠。 何以用漁人來當貫串整個故事的主線? 1.因漁人在煙波浩渺的大自然中討生活,較能陶然忘機。 2.是以「漁」諧音「愚」暗示因其「愚無心機」 才得以撞入桃花源。

24 寫作手法 寓言式散文: 含有諷喻和教育意義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其表達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過具體淺顯的故事,寄寓深奧的道理。 唯一有真實姓名:劉子驥。 這也是假託之筆,是寓言常用的技巧,如先秦寓言常用借用真實人物說明所寄託的深意,有其人卻非真有其事。

25

26 後人評點 鍾嶸‧詩品:「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並推許他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蘇軾:「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
蘇軾:「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 清 張蔭嘉:「記先述境,後寓亂世避之旨,詩卻倒轉,亦是善於謀局處。」-《古詩賞析》卷十四 梁啟超先生以為〈桃花源記〉是「唐以前的第一篇小說,在文學史上算是極有價值的著作。」

27

28 名句摘要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29

30 模擬寫作 媚,彷彿剛剛的陰鬱皆是錯覺。眼前出現了 快步向前走去,終於出了樹林。此時陽光明 就在我打算放棄時,前面出現了光,我 一股涼意。
不見盡頭。密密麻麻的樹冠擋住陽光,平添 林後,才發現這林比想像中深,走了許久仍 這片突然冒出的樹林,會通往哪裡?進入樹 蔥蔥,夏日暑氣盡消。我好奇地走入,想著 都市甚少看見的樹林。不知樹種,只覺鬱鬱 彰化市街頭。漫無目的的閒晃,忽見一片在 某個夏日周末,上午時分,我獨自走在

31 模擬寫作 幻覺。或許是天氣太熱了吧,我甩甩頭,繼 那片蓊鬱的樹林與清澈的湖泊不復見,如同 回過神來,才發現我仍站在路口,車來人往,
耳邊突然間炸起城市特有的吵嚷聲,我 靜與美好。 而坐,在這遠城市喧囂之地,享受難得的寧 要我安靜,又或是要我別透露此地。我席地 笑,接著食指抵住嘴唇,對我搖頭。不知是 乎是曉得我的出現,他抬起頭,先是對我微 羅筆下的華爾騰湖。湖邊有一人在垂釣,似 一片湖泊,清澈的能倒映白雲天光,彷若梭

32 模擬寫作 夏日暑氣蒸暈了,再也想不起來。 也忘了是位於哪個路口,記憶模糊,彷彿被 覺,而是真實存在。但我再也找不到了。我
與人說過,也試圖尋找過,想著那未必是幻 往後我仍會想起那片神秘之地。我不曾 續被打斷的漫遊。

33 參考資料 古文觀止 三民書局 讀古詩詞網 桃花源記
第一冊第一課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楊雅玲 PPT 桃花源記陶淵明 張嘉芳 PPT 桃花源記 王靖馨 PPT


Download ppt "桃花源記 國二甲 徐育蓮 S0542037."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