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東南亞國際貿易與金融 國際貿易與金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東南亞國際貿易與金融 國際貿易與金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東南亞國際貿易與金融 國際貿易與金融

2 東南亞與全球化 國際貿易與金融

3 什麼是貿易? 以下六點有助於我們了解什麼是貿易: 國際貿易就像其他經濟活動一樣,是一種生產的過程,將出口轉換為進口
貿易的目的是進口,而非出口。一國從貿易獲得利益,主要是因為它有能力進口所需之物品。出口則是一種負擔,因為只有靠著出口,才能換取進口 我們追求高生產力,並不是因為這有助於與他國競爭,而是因為這將使得一國可生產並消費更多的物品。這無論是有無從事對外貿易,都是一樣 國際貿易與金融

4 什麼是貿易?(續) 我們時常過於強調高價值部門,其實並非這些部門才能從貿易獲得利益
有人常把就業與貿易聯想在一起,進口太多產品,就會降低國內就業。實際上諸如關稅政策,對就業的影響實在不大。所以,當我們就貿易政策進行爭辯時,大可不必對就業的增減太過大驚小怪 政府扶持某個產業,固然有助於該產業與國外競爭,不過也使得其他產業可用的資源因而減少。即使透過貿易,也無法掩飾這個事實:政府對某一產業的扶持,也將造成另一產業的損失 國際貿易與金融

5 經貿政策關係產業發展 產業結構轉變生產力提升經濟成長 產業政策的目標: 就業 產出 所得分配 經濟活動的地區分布 技術水準的提升
非經濟目標:國際地位、推動策略性產業 國際貿易與金融

6 產業政策工具 三個主要層面: 國際(關稅、配額、進口許可、內購比例、出口補貼、出口經濟區、出口融資) 產品(競爭政策、市場管制)
生產要素(外人之直接投資政策、資本與金融市場的管制、勞工市場的干預) 國際貿易與金融

7 金融政策的功能 對一現代經濟體來說,金融政策四個主要功能為: 提供流動性資產—貨幣以做為各類交易的支付媒介
促進國內私人儲蓄的流動並將儲蓄有效地分配至各個生產性投資活動 透過金融中介以及市場轉換並分佈風險以鼓勵儲蓄與投資 金融體系提供政府以管理總體經濟穩定政策並影響投資型態的各種工具 國際貿易與金融

8 維持穩定的總體經濟 匯率的波動 外資的流動 資本市場的管控 國際貿易與金融

9 金融政策的主要目標 金融政策最重要的問題也許就是在維持對通貨膨脹的控制 在超級通貨膨脹的極端情況之下,將使整個經濟遭受致命的危機
因此,有些國家乃採行措施維持著緩和的通貨膨脹,以達成適度的經濟成長。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若一國意圖以通貨膨脹來促使儲蓄上升,乃至容忍通貨膨脹以促成經濟更快速地成長,其所造成的反效果將可能會超過預期達成的利益 國際貿易與金融

10 對金融體系的干預 當一政府刻意控制名目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s)而使得實質利率(real interest rates)變成負的,將會導致極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惡果,妨礙了金融體系促動並分配儲蓄的正常功能。故避免負的實質利率是促成金融體系健全發展的關鍵因素 其他阻滯金融體系的干預政策包括提高準備率以及非市場性的信用配置。這些措施也會對就業與所得分配造成非預期的負面衝擊 此外,金融政策通常無法及於開發中國家普遍存在的非正式金融市場(黑市) 國際貿易與金融

11 貨幣政策與價格穩定 貨幣政策的有效運作有賴於匯率體系。為了維持固定釘住匯率,中央銀行必須進行外匯的買賣以使外匯供需達於平衡,而這則限制了政府管理貨幣供給的自主能力;反之,在浮動匯率之下(允許匯率的波動),貨幣當局通常較能控制貨幣的供給—金融的三難之境(trilemma) 無論如何,國內信用的過度擴張會引發通貨膨脹,而高度的通貨膨脹經常是導因於政府的快速信用擴張以彌補財政的赤字。故而,貧弱的財政政策會阻滯有效的貨幣行政與管理 中央銀行以公開市場操作、變更銀行準備率、訂定貸款的高限、利率的管理以及道德勸說等方式來有效執行其貨幣政策 國際貿易與金融

12 貿易型態與貿易自由化 國際貿易與金融

13 成長的要素 成長的三大要素:勞工、資本與技術
資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每一勞工所能使用的資本持續上升。問題資本遞增會產生報酬遞減,可能導致成長的停滯。 技術進步則可同時提升勞工與資本的生產力,抵銷了上述報酬遞減的作用,同時更促成產能增加、經濟成長,尤其是節省勞工的技術進步(labor-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其他尚有中性以及節省資本的技術進步) 國際貿易與金融

14 對貿易的影響 生產因素的增加或技術的進步都會影響貿易的結構,進而影響一國之福利
對出口勞工密集產品的國家來說,若其資本相對增加,每人福利固然會提升,不過對外出口可能將下降。為甚麼? 不過,這個國家若其出口產業技術進步,生產成本降低,則出口將會增加。為甚麼? 另一方面,若貿易價格變動,則若因成長而使得一國之出口增加,通常會使其對外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惡化。為甚麼? 國際貿易與金融

15 貿易的靜態利益 經濟學裡談到貿易利益,通常分為「靜態」與「動態」利益。
一個國家從事對外貿易,其國內價格水準即必須針對國際水準來加以調整,而國內生產者與消費者也因此必須予以因應;這種因應動作所造成資源更有效的使用,即為貿易的靜態利益 另一種利益為規模經濟之利益。一國因貿易而擴大銷售市場,這使得生產者能進行更大規模的生產,也使得單位生產成本因而降低。這對本國市場極小的國家來說尤其重要。這也可解釋為何兩個或更多的國家同時都生產同一種產品(譬如鞋子),並相互貿易,大家都更為專業化,也因而改變了國內的產業型態 國際貿易與金融

16 貿易的動態利益 貿易的動態利益較難理解,不過通常也較為重要。主要是指因貿易的自由化,而在較長期間(數十年)增進了經濟的成長,這可能來自若干因素: 這將增進外人投資,因而促成經濟的成長 因國外的競爭而激發國內生產者提升其X-效率(X-efficiency),也就是促使生產者積極從事創新及其他提升效率的行為 貿易的動態利益有著重要之政策意涵。不過因為很難就實際資料加以證實,所以時常很難讓一般民眾體會其重要 國際貿易與金融

17 移轉(transfer)的問題 凱恩斯(Keynes)在八十年前指出,一個國家對他國資金的移轉,將會使得其貿易條件惡化。主要是因為接受移轉國家,必須以降低價格促進出口以玆補償。基本上,這發生在接受移轉國家本國對出口產品有較高的消費偏好,反之,則貿易條件會轉好 以東亞金融危機為例,東南亞各國因資金大量的移出,必須降價以出口,這確實導致其貿易條件的惡化 國際貿易與金融

18 貿易條件之效果的意涵 一國若課征關稅,通常會使其貿易條件好轉,主要是因其出口產品相對供給減少,而相對需求上升之故。反之,一國對其出口補貼,將會使貿易條件惡化,因相對供給上升,而相對需求減少 問題:為甚麼各國通常都極厭惡他國的出口補貼?這攸關所得分配,雖然進口國消費者因他國的出口補貼而獲利,該國生產者則遭殃,在後者的要求之下,乃促使進口國政府採取報復行動 這些都導致國際間所得的重分配(因為相對價格變動之故)。不過,實際上各國較關心的,並不是國際分配,而是國內分配的問題 國際貿易與金融

19 出口擴張使得貿易條件惡化 一個國家生產體系的發展若傾向於出口產業(export-biased growth),它將會面臨貿易條件的惡化(見下圖),反之,若傾向進口產業(import-biased growth),貿易條件會改善=>貧窮國家出口越擴大,貿易條件越惡化,甚至大到抵銷了生產能量的增加=>immiserizing growth 不過,上述情形會發生,主要是RS和RD曲線非常陡峭之故,也就是價格彈性很低。這表示什麼? 國際貿易與金融

20 傾向出口的成長 國際貿易與金融

21 勞力豐富國家會透過貿易把勞力大量輸出? 根據Heckscher-Ohlin模型,一個國家傾向出口較密集使用其豐富生產要素的產品(譬如低度發展國家出口勞力密集之產品),如此,將使得其豐富要素之價格上升,最後將使得各國生產要素的價格趨於一致(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這同時也表示,一國透過貿易,間接將其較豐富資源出口到其他國家(勞力豐富國家間接將勞力輸出到其他國家) 不過,對美國的實證研究發現,隱含在美國進口產品裡的勞力其實並不高(美國不是較缺乏勞力嗎?),這是怎麼回事?=>也許是由於各國生產技術不同之故 國際貿易與金融

22 衡量出口表現的指標 固定市場佔有率(constant market share, CMS):以出口市場佔有率的增加來顯示一國的出口潛能,出口的增加主要來自於(1)全球對出口需求的上升,(2)集中生產於出口需求高於全球平均的產品或市場,(3)提升全球市場佔有率所增加的出口價值。若一國之(2)、(3)項的和為正,即表示其出口表現優於全球之出口,該國因競爭優勢而獲利 顯示性比較利益(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顯示一國之相對出口型態,一產品之RCA值越高,表示該國相對於其他國家對該產品有出口比較利益;RCA值的持續上升,表示該國出口的持續升值 國際貿易與金融

23 東南亞國家的出口表現 在1980年之前,東南亞國家(馬、泰、印、菲)出口主要以非製造業以及天然資源加工業為主,顯示其發展型態的反出口傾向
1980到1995年間,這些國家出口大增,出口結構也從過去天然資源導向轉為較高技術之製造業產品 產品循環結購重整使得出口生產從高成本轉向低成本國家(東南亞四國與中國) 四小龍成本雖升高,仍保有低技術製造業的比較利益;反之,東南亞四國成本雖較低,其比較利益仍在於資源加工之產品 這些國家並未發展出中級技術之重工業的比較利益,譬如汽車、化學與非電氣機械 台、韓、新、馬、泰、菲在高技術的電子部門(主要為電腦相關產品)取得比較利益 香港以及菲律賓在服務業出口取得比較利益 國際貿易與金融

24 出口競爭力有何了不起? 問題:為何以出口而非利潤來衡量一國的表現?
政府若以短期利潤來決定其產業輔助之對象,可能因資訊的不足,而無法顯示其長期的表現。 讓我們看看顯示利潤的兩個指標:出口利潤以及國內銷售利潤。後者可能是在國內不完全的市場之下所獲,許多消費者可能是受害者而非獲利者;反之,若能成功銷售到國際市場,代表有能力擊敗國際對手,而國際市場也較為完全競爭,而即使都不是,至少受害的是國外消費者 此外,出口到國際市場必須面對更嚴格的挑戰,譬如必須遵循更高的產品標準 =>簡言之,出口的社會收益(social return)要大於私人收益(private return) 國際貿易與金融

25 國際貿易與金融

26 國際貿易與金融

27 國際貿易與金融

28 國際貿易與金融

29 國際貿易與金融

30 國際貿易與金融

31 國際貿易與金融

32 國際貿易與金融

33 國際貿易與金融

34 國際貿易與金融

35 國際貿易與金融


Download ppt "東南亞國際貿易與金融 國際貿易與金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