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6惠二调文科数学试卷讲评 (共2课时,第1课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6惠二调文科数学试卷讲评 (共2课时,第1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6惠二调文科数学试卷讲评 (共2课时,第1课时)
惠州市惠港中学 林松青 2015年11月6日

2 惠州市2016届第二次调研考试文数命题细目表 题号 模 块 知识点 分值 平均分 1 集合、函数 集合运算;函数与不等式. 5 3.3 2
分值 平均分 1 集合、函数 集合运算;函数与不等式. 2 复数 复数的化简与运算 3 函数 奇偶性 4 平面向量 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5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图像性质 6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 7 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与圆 8 立体几何 三视图 9 数列 等差数列 10 算法与框图 11 解三角形 12 不等式、圆锥曲线 双曲线的焦点与基本不等式 13 导数 切线方程 14 诱导公式与同角三角函数求值 15 不等式 线性规划求最值 16 概率 几何概型 17 1.平均值;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1) (2)3.28 18 线面位置关系与体积计算 (1) (2)0.14 19 通项;等比数列,数列求和 (1)0.23 (2)0 20 解析几何 轨迹方程、椭圆中的范围问题 (1)0.84 (2)0 21 导数与函数 含参数问题与导数综合运用 (1)0.16 (2)0 22 几何证明选讲 考点:1、弦切角定理;2、相似三角形 23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 24 不等式选讲 绝对值不等式

3 各分数段得分人数统计: 科目 重点 2A 2B 3A 3B 文数 98 77 61 45 26 人数 5 10 陈文广,刘淼泽
姓名 70分——80分 2 陈文广,刘淼泽 60分——70分 3 50分——60分 6 40分——50分 11 30分——40分 20分——30分 平均分 44 40.7(分) 高三(5)班惠二调文数上线分段统计 科目 重点 2A 2B 3A 3B 文数 98 77 61 45 26 人数 5 10

4 试卷讲评:

5 __________________=2R 重要结论:a∶b∶c=sinA∶sinB∶sinC
【主干知识】 1.必记公式 (1)正弦定理 定理 变形公式 变形1 变形2 __________________=2R (2R为△ABC外接圆的直径)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重要结论:a∶b∶c=sinA∶sinB∶sinC 2RsinA 2RsinB 2RsinC

6 (2)余弦定理 定理 推论 a2=_____________ b2=_____________ c2=_____________ cosA= cosB=____________ cosC=____________ b2+c2-2bccosA a2+c2-2accosB a2+b2-2abcosC (3)面积公式 S△ABC= bcsin A=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有关解三角形的主要的途径及方法 途径一:化边为角 途径二:化角为边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1)通过正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正弦弦定理变形2 ) (2)通过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余弦定理推论) (3)通过三角变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 2RsinA 2RsinB 2RsinC

8 3.解三角形常见类型及解法 在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要知三个(除三角外)才能求解,常见类型及其解法见下表: 已知条件 应用定理 一般解法 一边和二角(如a,B,C) 正弦定理 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 求出b与c;S△= acsinB,在有解时 只有一解 两边和夹角(如a,b,C) 余弦定理 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由正弦定理 求出一边所对的角,再由A+B+C =180°求出另一角.S△= absin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9 已知条件 应用定理 一般解法 三边(a,b,c) 余弦定理 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B,再利用A+B +C=180°求出角C.S△= absin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 正弦定理 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A+B+C= 180°求出角C;再利用正弦定理求 出c边.S△= absinC,可有两解、一解或无解

10 试卷讲评:

11 【高考链接】 2010年—2015年全国高考文科 年份 选择题(1-12) 填空题(13-16) 解答题 2010 第16题5分 2011
第15题5分 2012 第17题12分 2013新课标1 第10题5分 2013新课标2 第4题5分 2014新课标1 2014新课标2 2015新课标1 2015新课标2

12 通过对全国高考卷近六年的题型分布对比,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解三角形》,全国高考年年考察,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或者解答题。 2、难度为基础题、中档题,是我们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3、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面积的计算,三角形形状的判定以及有关范围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常与三角恒等变换综合考查。总体来讲,有三种题型。

13 题型一 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考情快报】 难度:基础题、中档题 命题指数:★★★★☆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题型一 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考情快报】 难度:基础题、中档题 命题指数:★★★★☆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面积的计算, 常与三角恒等变换综合考查。

14 例1.(2014·杭州模拟)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
是a,b,c,若b2-c2= ac,sin A=2 sin C,则B=( ) A.30° B.60° C.120° D.150° 【解析】选A.将sin A=2 sin C,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a= 2 c,代入b2-c2= ac,得b2-c2=6c2,即b2=7c2,整理得b= 所以cos B=

15 【加固训练】 1.(2014·湖北高考)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 为a,b,c.已知A= ,a=1,b= ,则B=_____.
【解析】依题意,由正弦定理知 由于0<B<π,所以B= 答案:

16 反思 · 感悟 忽视解的多种情况 如已知a,b和A,应先用正弦定理求B,由A+B+C=π,求C,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边c,但解可能有多种情况.

17 年广东高考文科第6题 解答:

18 解法一 (角化边) 3.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文科第17题
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9 解法二(边化角)

20 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考情快报】 难度:中档题 命题指数:★★★☆☆ 题型:填空题、以解答题为主
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考情快报】 难度:中档题 命题指数:★★★☆☆ 题型:填空题、以解答题为主 考查方式:主要考查构造三角形,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航海(空)测量、设计问题,体现知识的应用能力

21 解答: 例: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文科第16题 本题考查立体几何识图能力,正弦定理综合运用,以及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2 【规律方法】应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及流程
(1)解题步骤 ①读题.分析题意,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尤其要理解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等; ②图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出; ③建模.将所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正确求解; ④验证.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结果进行取舍,得出正确答案.

23 【加固训练】

24 【解析】

25 【加固训练】 2.(2014·北京模拟)如图, A,C两岛之间有一片暗礁, 一艘小船于某日上午8时 从A岛出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北偏东75°方向直线航行,下午1时到达B处.然后以同样的速度,沿北偏东15°方向直线航行,下午4时到达C岛. (1)求A,C两岛之间的直线距离. (2)求∠BAC的正弦值.

26 【解析】(1)在△ABC中,由已知,AB=10×5=50(海里),
据余弦定理,得AC2= ×50×30×cos120°=4900, 所以AC=70(海里). 故A,C两岛之间的直线距离是70海里.

27

28 题型三、 正、余弦定理在定形中的应用 【考情快报】 难度:基础题、中档题 命题指数:★☆☆☆☆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形状的判定以及有关范围的计算,常与三角恒等变换综合考查

29 【例】(1)(2013·陕西高考)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cosC+ccosB=asinA,则△ABC的形状为(  )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30 【解析】(1)选A.因为bcosC+ccosB=asinA,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BcosC+sinCcosB=sin2A,
所以sin(B+C)=sin2A,sinA=sin2A, sinA=1,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31 答案:C


Download ppt "2016惠二调文科数学试卷讲评 (共2课时,第1课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