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洛可可 晚期巴洛克藝術
2
晚期巴洛克藝術又被稱作 洛可可藝術(Rococo),在十八世紀取代了古典巴洛克藝術。
3
洛可可藝術 是法國十八世紀的藝術樣式,發端於路易十四 1643~1715 時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 1715~1774 時代。
4
起源與意義 十八世紀初葉,巴洛克風格的藝術繼續在歐洲各地流行,,但同時則有一種用色清淡甜美,充滿了幽雅華麗感覺的「洛可可」﹝Rococo﹞的藝術風格在法國產生,並逐漸盛行的藝術風格在法國產生。
5
由於當時人們對路易十四的嚴肅風格失去興趣,改而追求實用親切的空間,因此許多洛可可的繪畫是以風俗畫為主。
6
Rococo 是從法國字 rocaille 演變而來的,原是指一種混合貝殼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
7
洛可可藝術主要是指在法王路易十五時代(1715 年以後)的一種室內裝飾風格:常使用 C 形、 S 形曲線或漩渦狀花紋許多優美的小弧形是其特色。洛可可藝術的另一個特色是甜美輕快、精巧華麗,而沒有巴洛克藝術的宗教氣息和誇張的情感表現。存在的時間不長,很快被新古典主義取代。
8
洛可可風格雖保有巴洛克風格之綜合特性,卻去除了以往藝術的儀式性與宗教性,改以輕快、奔放、易親近和日常性取代王權思想與宗教信仰的氣息,藉以強調精美柔軟的氣氛,又大量使用光線,表現出一種裝飾性風格。
9
繒畫作風輕快華麗 ;雕刻多為室內裝飾用的小雕像,與巴洛克的顯著差別是小巧、精緻、甜美而優雅。巴洛克是奉獻紿王權的 ;洛可可是致力於各人快樂的尋求,更加徹底現實化的。畫家擅長描寫輕浮而逸樂的貴族生活。
主要畫家有華陀 、布雪 。
10
洛可可的建築外觀,與巴洛克的建築相近,著重內部繁複的裝飾。雕刻則與家具等成為室內裝飾的一部份,缺乏獨立的機能。繪畫方面以風俗畫為主,用色清淡、甜美,充滿了幽雅、華麗的感覺;描繪的題材,除了豪華的貴族以外,尚有肖像、風景、神話以及平民生活。
11
重要畫家: 法國 — 華鐸﹝Watteau 1684~1721﹞ — 夏丹﹝Chardin 1699~1779﹞ — 布雪﹝Boucher l703~1770﹞ — 佛雷哥納爾﹝Fragonard 1732~1806﹞等 義大利 — 提也波洛﹝Tiepolo 1696~1770﹞ 英國 — 霍加斯﹝Hogarth 1697~1764﹞ — 雷諾茲﹝Reynolds l723~92﹞ — 根茲巴羅﹝Gainsborough 1727~1788﹞等
12
華鐸﹝Watteau 1684~1721﹞
13
布雪﹝Boucher l703~1770﹞
16
巴洛克 風格著重在強烈感情的表現,強調流動感、戲劇性、誇張性等特點,追求新奇、熱中於無窮、不安和對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大膽融合。常採用富於動態感的造型要素,如曲線、斜線等。其風格趨向,多少也反映了當時歐洲的動盪局勢、不安而豐裕的現實景象。
17
善用動勢 不管是實際的,如波形的牆面或不斷變化的噴射狀的噴泉:還是含蓄的,如描繪成充滿活力或動作顯著的人物不同於古典文藝復興時的靜態表現,而呈現歪斜配置的動感
18
力圖表現或暗示無窮感 例如伸向地平線的道路,展現無際天空幻覺的壁畫,運用變換透視效果使其變得撲塑迷離的鏡面手法。
19
強調光線 設計一種人為光線,而非自然的光,產生一種戲劇性氣氛,創造比文藝復興更有立體感、深度感、層次感的空間。造成輪廓線模糊,構圖有機化,而有整體感,追求戲劇性。
20
不拘泥各種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界線,將建築、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融為一體。
21
洛可可 路易十四常在凡爾賽宮開各種舞會,藉著繁瑣的禮儀與無意義的職務折騰貴族們,再以富麗堂皇的宮廷裝飾營造悠閒的環境,有利搞風流韻事,以便消耗貴族們的精力,使他們無暇去策劃造反。 因此藝術家授命編造一種理想生活的極樂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個悠閒的、實際上是懶惰的社會快樂。
22
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在庭園設計﹑室內設計、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國人物小陶瓷 麥爾,德國,1768 由於當時法國藝術取得歐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藝術的影響也遍及歐洲各國。
23
曲線趣味,常用C形、S形、漩渦形等曲線為造形的裝飾效果。
24
構圖非對稱法則,而是帶有輕快、優雅的運動感。
25
色澤柔和﹑豔麗,崇尚自然。
26
人物意匠上的諧謔性﹑飄逸性,表現各種不同的愛,如浪漫的愛、性愛、母愛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