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多元的台灣原住民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多元的台灣原住民文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多元的台灣原住民文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布農族的歌謠(一) 資料來源 布農族的合音在民族音樂學上可說是世界民歌的寶庫之一,在他們長期虔誠純樸的歌聲中,發展出令人驚異的複音或和聲之合唱技巧,也就是祈禱小米豐收歌。

25 布農族的歌謠(二) 布農族的音樂有極為豐富的合音,類似西方藝術音樂中的大三和絃,以泛音第三、四、五、六為主幹之大三弦內之合音唱法。這項特色在台灣原住民各族中最為國際所注目。在布農族的歌謠中,除了少數幾首兒歌是以獨唱的單旋律唱法演唱外,絕大多數都是以不同音高而同節奏的合唱為主。也有一些以較特殊唱法歌唱的歌謠,例如祈禱小米豐收歌、首祭之歌、報戰功及背負重物之歌等。就音階而言,大部分的歌謠通常使用Do、Mi、Sol、Do等四個音,以泛音和聲的方法來合唱,而祈禱小米豐收歌則是在這四個音的基礎上加上Re。在傳統社會中,祭儀性的歌謠是專屬於成年男子才能演唱,如祈禱小米豐收歌、首祭之歌、祭獵槍之歌等,女子則允許參與和腔。然而其他歌謠則無性別上的限制。

26 歌謠的分類﹙一﹚祭儀性歌謠 布農族的祭儀音樂與傳統農事祭儀、生命禮俗結合在一起,如播種祭、首祭、嬰兒祭、打耳祭等等。宗教祭儀活動對布農族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下來,幾乎每個月都有祭典。在如此繁多的歲時祭儀影響下,配合運用傳統的音樂形式也就成為布農族最特殊的音樂文化。由於這些歌謠通常具有特定的宗教功能與繁雜的禁忌程序,因此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布農族人在演唱時也無不戰戰兢兢,不得談笑風生,深怕唱得不好而造成不幸的事情發生。

27 歌謠的分類(一)祭儀性歌謠之二 布農族的祭儀音樂目前仍有保存下來的約有七首如下: 1.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 butbut) 2.飲酒歌(gahodas) 3.首祭之歌(manandi) 4.誇功宴(malastapan) 5.獵前祭槍之歌(pisilahe) 6.治病歌(pisitako) 7.收穫之歌(manun bokna kanumnum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的祈禱小米豐收歌。

28 布農族的祈禱小米豐收歌 農作物的耕作與收成是整個布農部落最重要的事,小米尤其是所有族人賴以維生的經濟作物,因此,粟作祭儀便是布農人的中心祭儀了。粟作祭儀的目的,是祈求上天保佑作物豐收,以利人口興旺。一方面向上天作迎福避凶的祈禱,一方面對穀物施以豐收勸誘之巫術,以確保豐收。族人相信:祈禱小米豐收歌演唱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小米收成,是粟作祭儀中非常重要的一首歌。   

29 1943年1月底到5月初,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潮教授受台灣總督府外事部的委託,對台灣原住民的音樂進行實地的調查與錄音,他在今日台東線海端鄉崁頂村首次發現祈禱小米豐收歌,這種獨特的合音與泛音的半音階唱法,在民族音樂學上引起廣泛的震撼。在音樂史上,早期一直以為音樂是先由一個音、二個音、三個音逐漸演化而成,然後旋律演變成複旋律,最後才產生和音。祈禱小米豐收歌完全推翻以往的假設。故又被稱為「八部合音」

30 從演唱的模式而言,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大致上以高音(mahosgnas)、次高音(Manda)、中音(mabonbon)、低音(lannisgnis)四個音高觀念為基礎。由高音部先開始,以「U」發音,接下來其他聲部一個一個慢慢加入,高音部領導著所有人緩緩上升,等到高音部自己認為已快達到所謂天神最喜歡的高度,高音部其中一人會有如脫軌似的往上高四度呼喊,這是結尾的預示,之後便唱至最高的音域,停在完全五度──這個完全協和的音程狀態,才正式結束。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卻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

31 目前,祈禱小米豐收歌已經成為布農族音樂的代表,但是這首曲子實際上僅流傳於巒社群與郡社群,這其中仍保存完整唱法的聚落約有十二個,包括南投縣明德、羅娜,花蓮縣的卓溪、卓清與古風,台東縣的崁頂、延平、紅葉與霧鹿,高雄縣的桃源、勤和及民生等。這些聚落有的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中斷過,有的是過去曾經唱過,後來因為某些因素中斷過,近些年來又恢復其唱法而保存下來。換言之,隨著社群、聚落的遷移及傳承音樂時種種的人為變數,致使演唱者詮釋方式產生差異,祈禱小米豐收歌已不再是一種固定的複音模式。

32 祈禱小米豐收歌的特殊唱法由來 布農族的祖先是從哪兒學來《祈禱小米豐收歌》這種世上罕見而唱法奇特的祭歌呢?調查的結果,有下列三種傳說: 1.布農族的祖先在一次狩獵行動中,忽然見到一幽谷飛瀑,大家蔚為奇觀,尤其是飛瀑流瀉在山谷中所造成的迴響,更令他們產生肅穆敬畏之感。回到社中,他們發現今年小米收成比起往常都還要多,便聯想到日前的飛瀑之聲也許是上天的暗示。於是部落內的男子便將在瀑布中所聽到的音響傳頌下去。這種說法流傳在高雄的郡社群布農族。

33 祈禱小米豐收歌特殊唱法由來(二) 2.在一次狩獵行動中,布農族的祖先發現一棵巨大的枯木橫倒在地,巨木中心已被蛀空,此時一群蜜蜂展翅嗡嗡作響,在巨木這個天然共鳴箱中產生極大的鳴響。族人頓時雀躍不已,因為以前從沒聽過如此美妙的天籟。於是這些男子便將他們所聽到的奇異音響模仿下去 ,代代相傳。這種說法流傳在台東縣境內郡社群及南投縣信義鄉的布農族。

34 祈禱小米豐收歌特殊唱法由來(三) 3.根據花蓮縣崙天巒社群的黃順利先生的說法,他們的祖先聽到成群結隊的小鳥振翅疾飛,飛過結穗盈盈的小米田產生極大的聲響,於是大家交相模仿,學會這種聲音,而演變成今日的「祈禱小米豐收歌」。

35 歌謠的分類﹙二﹚生活性歌謠 這類的歌曲與布農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演唱此類歌曲時完全沒有禁忌,尤其可在酒宴之後歡樂的時間吟唱。在布農族的歌曲中,這類的歌曲數量相當少。

36 歌謠的分類﹙三﹚勞動性歌謠 這是一邊工作一邊演唱的歌謠,在布農族中,這類的歌曲只有一首「背負重物之歌」。以前,男子經常會組成獵隊上山打獵,當捕獲獵物在即將到達部落的路上,男子會以輪唱、重唱的呼喊方式高唱背負重物之歌,家中的婦女聽見丈夫的聲音,便會走到部落的入口處迎接打獵的男子,接過捕獲的獵物並高聲與男子應和。

37 歌謠的分類﹙四﹚童謠 布農族的童謠通常只是幾個音符的結合,及幾個音程不斷的反覆,再加上簡單的歌詞而成。歌詞內容是以布農人童年的生活環境為素材,編成寓言故事化的描述,或以問答式的順口溜,或以頂真對偶等語文遊戲的方式設計,而後再以獨唱兼合唱的方式演唱。布農童謠是大人們花了心思,希望布農兒童能在唱歌遊戲中學習到一些東西所特別設計的。

38

39

40

41


Download ppt "多元的台灣原住民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