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弯曲工艺及模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BENDING Bending along with a straight lin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弯曲工艺及模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BENDING Bending along with a straight lin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弯曲工艺及模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BENDING Bending along with a straight line
CHAPTER 3 BENDING 弯曲工艺及模具 Bending along with a straight line to form a definite angularity and contour 按弯曲线弯成一定的角度和形状。 压弯 拉弯、折弯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 §3-1 Principles of bending
弯曲变形分析 1、 Bending procedure 弯曲变形过程 (1) Procedure 变形过程 弹性弯曲→弯曲半径减小→板料与凸模三点接触→内外表层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由表层向中心扩展→板料与凸凹模吻合→ 弯曲半径与凸模半径一致。

4

5 Only occurs in centre angle area. 弯曲发生在弯曲中心角φ对应的圆角部分,直边部分不变形。
(2)Bending zone 弯曲变形区 Only occurs in centre angle area. 弯曲发生在弯曲中心角φ对应的圆角部分,直边部分不变形。 φ=180 – α

6 2、Stress and strain 弯曲的应力应变
(1)外侧长度 外区, tensile stress and tensile strain, 长度方向受拉应力而伸长变形。 可能产生开裂(弯曲的主要失效形式)。 (2)内侧长度 内区, compressive stress and compressive strain, 长度受压应力而收缩变形。 导致起皱。

7

8 (3)宽度方向 宽板仍为矩形,窄板成为扇形。
(4)厚度方向 外层受拉减薄,内层受压增厚。总体稍有减薄

9 (5)strain neutral axis 应变中性层 可见:中性层偏向内侧。 内、外层之间,长度不变 的纤维层。
其半径:ρ= r + x t (x:中性层位移系数0.3~0.5) 可见:中性层偏向内侧。

10 3、Minimum bending radius最小弯曲半径 (1)Concept 概念
Bending ratio 弯曲系数k: k = r/t r越小,t越大,k越小。 板料外侧伸长率δ与k关系: δ=1/(2k+1) k越小, δ越大,板料外侧变形量越大。 弯曲系数表征弯曲变形程度: r越小,t越大,k越小,变形程度越大。

11 若δ超过临界值,外侧发生开裂,因此,k有一个最小的临界值kmin 。
此临界值kmin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Minimum relative bending radius ): 保证外层不发生破裂的最小弯曲半径与厚度的比值,rmin/t 因此,在料厚一定的情况下,弯曲变形有一个相应的最小弯曲半径rmin。

12 (2)最小弯曲半径确定 最小弯曲半径根据料厚确定。

13 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① Ductility 材料塑性
材料塑性好,允许变形量大, kmin越小, rmin越小; kmin=(1-δ)/2δ ② Surface quality 板材表面质量 质量越好, rmin越小。 ③ Fibre direction 材料的纤维方向 垂直轧向优于平行轧向。

14 §3-2 Springback 弯曲回弹 1、Springback and reasons 弯曲回弹及产生原因 (1)弯曲回弹
当弯曲变形结束卸载后, 由于弹性恢复,使工件弯 曲半径和角度与模具形状 不同。 表征: Δα = α0 – α Δr = r0 – r

15 (2)弯曲回弹产生原因—elastic recovery
卸载后,变形区产生相反弹性应力:外侧压应力,内侧拉应力。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工件弯曲角度及半径均大于模具尺寸。

16 (3)Influencing factors 回弹的影响因素
①Bending force 弯曲力 弯曲力愈大,改变应力状态,减小回弹。 ②Mechanical properties 材料的力学性能 屈模比σs/E越大,回弹越大。 即:σs越高,弹性模量E越小,回弹量越大。(塑性变形前的弹性变形量大)

17 (3)Influencing factors 回弹的影响因素
③Bending degree 弯曲变形量 相对弯曲半径r/t越小, 变形量越大,弹性变形 量所占比例越小,回弹 越小。

18 2、Value of springback 回弹值的确定 Based on experience 一般用经验公式或数据确定
(1)For bigger bending radius 大半径弯曲 k=r/t>10时, 变形程度小,回弹大。 凸模圆角半径:r凸=r/(1+k’·r/t) 式中k’:简化系数,k’=0.0032 凸模弯角: α凸=(r凸/r)·α 即:凸模的圆角半径及角度均小于工件。 (2)For smaller bending radius 小半径弯曲 k=r/t<5时,变形程度较大,仅考虑α的回弹,不考虑r的回弹。 弯曲角回弹量可查表求出。

19 3、Methods to reduce springback
减少回弹的方法 (1)Modification of stress state 改变应力状态 改变凸、凹模形状,加大变形区弯曲力,凸模下底点与工件、凹模刚性接触,使压应力区由内侧向外侧扩展,变形区全部呈压应力状态,回弹减小,直至消失。 即:Ironing bending 校正弯曲。

20 凸模角部设计成局部凸起的形状,减少受力面积,有利于增大变形区的弯曲力。

21 (2) Modification of structure
改变弯曲件结构 ①在弯曲区增设加强筋 reinforcing rib; (增大抗弯截面系数) ②选用σs/E较小的材料; (屈服点低,弹性模量小,弹性变形小) ③选用k=1~2的弯曲系数。 (小半径弯曲,弯曲程度大,回弹小)

22 (3)Compensation by punch and die 采用模具补偿减小回弹
①   V型弯曲件 在凸模上减去一个回弹角度。 ②   U型弯曲件 在凸模上作出等于回弹量的斜度; 凹模底部做成圆弧面,补偿回弹。

23 (4)Application of rubber or PU die 用橡皮或聚氨脂凹模
使工件紧贴模具,减少回弹。

24 (5)Adoption of stretch-forming 采用拉弯工艺
用于曲率半径较大 的弯曲件。 内、外区均为拉应力, 可部分抵消回弹。

25 §3-3 Design of bending press
弯曲工艺计算 1、 Structure check of bending 弯曲件工艺结构 (1)Bending radius 弯曲半径 满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r > rmin。 若不能满足: ①退火后二次弯曲; ②角部开槽弯曲。 ③整形工序整形。

26 保证直边平直。 (2)Height of straight flange 弯曲直边高度 一般弯曲件h>2t。
若不能满足:加高直边,弯后再切除。

27 Based on developed length of neutral axis
2、Calculation of blank dimension 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 Based on developed length of neutral axis 长度毛坯长度按中性层展开长度,宽度按工件宽度。 由直线段与弧线段组成: L=Σl直线+Σl弧线 弧线段长度: L弧线=π(180-α)×ρ/180 =π(180-α)×(r+xt)/180

28 3、 Calculation of bending force 弯曲力计算 (1)For common bending自由弯曲的弯曲力
V型弯曲:F=0.6kbt2σb/(r+t) U型弯曲:F=0.7kbt2σb/(r+t) 四角型弯曲:F=2.4btσbαβ 式中: k:安全系数(1~1.3); b:板料宽度; r:弯曲半径; t:板料厚度 α,β系数(查表)

29 (2)For ironing bending 校正弯曲的弯曲力
F校=A×p 式中: p:单位面积校正力(MPa); A:校正部分投影面积。

30 (3)Ejecting force 顶件力和压料力
FQ=(0.3~0.8)F (4)Tonnage of press 压力机吨位 F机≥F+ FQ 或:F机≥ F校

31 §3-4 Design of bending die
弯曲模计算 1﹑Radius of punch 凸模圆角半径r凸 (1) r/t<5 弯曲系数较小,弯曲半径较小,弯曲回弹可忽略不计。 punch radius = bending radius 凸模圆角半径等于弯曲件弯曲半径。 但工件圆角半径需大于最小弯曲半径,否则应加整形弯曲。 即: r凸=r≥rmin (2)r/t>5 弯曲半径较大,应考虑弯曲回弹,凸模半径应作修正。 r凸=r/(1+k×r/t) k:简化系数,取0.0032~0.0068

32 Depend on sheet thickness 取决于材料厚度:
2、Radius of die 凹模圆角半径r凹 Depend on sheet thickness 取决于材料厚度: t<0.5mm r凹=(6~12)t t=0.5~2mm r凹=(3~6)t t=2~4mm r凹=(2~3)t t>4mm r凹=(1.5~2.5)t V形弯曲凹模底部圆角半径: r凹′=(0.6~0.8)(r凸+t)

33 Must be suitable 凹模深度必须适当。
  3、Depth of die 凹模深度 Must be suitable 凹模深度必须适当。 过小,直边自由部分太多,回弹大; 过大,模具笨重,行程大。 V形件:根据料厚及工件边长确定; U形件:高度不大、要求平直,则工件全部进入凹模; 否则,凹模深度小于工件高度。

34 4、Clearence of die 凸凹模间隙 V-bending V形件: U-bending U形件: 间隙Z 如果过大,则回弹大;
4、Clearence of die 凸凹模间隙 V-bending V形件: 凸凹模间隙由压力机闭合高度控制,设计时不考虑。 U-bending U形件: 间隙Z 如果过大,则回弹大; 如果过小,则壁厚变薄,模具磨损。 钢质工件的单边间隙: Z/2=tmax+ct≈(1.05~1.15)t (间隙系数c可查表,0.05~0.10) 冷轧钢板:Z/2 = 1.05 t; 高精度时:Z/2 = t 热轧钢板:Z/2 ≧ 1.1t 有色金属:Z/2=tmin+ct

35 U型弯曲模工作部分计算 5、 Calculation of die for U-bending
(1) With overall dimension 弯曲件标注外形尺寸 Die is reference. 先确定凹模尺寸,间隙取在凸模上。 双面公差:B凹=(B-0.25△)+δ凹 单面公差:B凹=(B-0.75△)+δ凹 再确定凸模尺寸:B凸=(B凹-Z)-δ凸

36 (2)With inner dimension 弯曲件标注内形尺寸 Punch is reference.
先确定凸模尺寸,间隙加在凹模上。 双面公差: B凸=(B+0.25△)-δ凸 单面公差: B凸=(B+0.75△)-δ凸 再确定凹模尺寸:B凹=(B凸+Z)+δ凹

37 §3-5 Structure of bending die 弯曲模结构 1、V-bending die V型弯曲模
Bending one angle by one stroke 一次弯曲一个弯曲角。 V形:沿弯曲件的角平分线方向弯曲; 敞开式弯曲模: 无导柱, 通用性高、结构简单。

38 L形:用于两个直边长度相差较大的工件, 垂直一直边方向的弯曲。

39 弯曲件受力不均时,沿长度方向移动,产生偏斜。
防止偏斜的措施.

40 2、 U-bending die U型弯曲模 一次弯曲两个弯曲角 一般U形弯曲模
Bending two angle by one stroke 一次弯曲两个弯曲角 (1)Common U-bending die 一般U形弯曲模 凹模带顶出装置, 凸模自动弹开; 为保证两个腿高一致, 带有定位板。

41 活动凸模,或活动凹模。 可校正侧壁和底部。

42 (2)闭角弯曲模 弯曲角<90° 设有两个活动凹模, 在凸模压力下转动, 使材料弯曲成形。 当凸模回升时,弹簧 的拉力使凹模转动,
由定位销钉定位, 凹模复位后出料。

43 (2)闭角弯曲模 弯曲角<90° 采用斜楔和斜滑块 侧压装置,凸模下 降产生水平侧压力, 弯出小于90°角。 凸模回升时,弹簧
使斜滑块复位, 侧向出料。

44 3﹑For bending with four angles 四角件弯曲模 U形件带有边缘。
Two steps 两次弯曲法。 第一次:弯成U形件 第二次:再弯成四角形件 Bending both sides first, then middle. 先弯两边,后弯中间。

45   One step 一次弯曲法。 先由凸凹模外缘与凹模完成U形弯曲,再由凸凹模内缘与活动凸模完成二次弯曲。


Download ppt "弯曲工艺及模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BENDING Bending along with a straight lin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