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 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 新形势下的新的高考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 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 新形势下的新的高考制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 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 新形势下的新的高考制度

2 陈宝生指出, 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起来。
陈宝生指出, 这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主持重大会议研究高考改革方案。 教育总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7%。

3 重磅|教育部考试中心为高考命题最新定调 摘 要
摘  要 2018年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就教育考试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 此文可以说是对高考命题的“最新定调”,对于2018年高考命题尤其是全国卷的命题具有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考生复习和老师指导也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之中强调——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高考命题工作,必须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和“四个服务”作为的基本遵循,把握好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规律,使其贯穿于高考全过程,全面提升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 坚持正确方向,就是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参与命题的全体教师和全部学科中,确保命题工作政治方向不偏、政治纪律不懈。

4 如何命题 :围绕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中心两位领导在文章中,对高考命题进行了最新、最宏观的阐述——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高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 高考的命题要求是什么? 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那么,2018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高考命题工作如何体现上述功能、任务和要求呢? (一)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课堂”,着力凸显价值引领高考是高校选才育人的第一道关,高考要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在高考命题工作中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现“四个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凸显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二)注重“服务选才”,做精“一把尺”,全面提升选拔效能。 高考关系大学入学新生质量、关系社会长远发展,必须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内容改革,提升科学性、权威性和公平性。 (三)积极“引导教学”,树好“一面旗”,大力助推素质教育 2017年高考命题在命题理念、考试内容、试题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引导教学旗帜鲜明,深化改革新风扑面——理科综合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凸显探究精神。

5 选考模块高考备考策略 安徽省浮山中学 2018年皖江五市高三物理教学与复习研讨会 主讲人:浮山中学 何大兴
高考是门艺术,学会备考,学会考试,将实现高考得分最大化。 选考模块高考备考策略 我们既要培养一流的学生,也要培养一流的考生! 主讲人:浮山中学 何大兴

6

7 调整选考模块 修订前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3-5
调整选考模块 修订前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 年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 调整后必考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 、选修3-2、选修3-5五个模块;选考内容为选修3-3、选修3-4两个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作答。 2018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和2017年一样。也就是说2018和2017试题形式相同但难度应和2016相当。(陈伟平) 修订缘由 1.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2.更符合高校对选拔合格新生的要求。 考纲修订概述

8 3-3复习备考 下面我们来看下文字中的动画结合 第一个呢是线性的动画表达方式。比较单调
而我们加入其它的动作来将其拓展,就可以达到新的动画效果 看一遍 再看一遍 再看一遍 动画效果是微妙的,试想如果将此效果用在目录栏中去表达即将要讲的主题,是否会格外的凸显呢 下面再来看一下表格与图片 动画相结合。 8

9 选修3-3主要是热学内容,是中学物理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内容
选修3-3主要是热学内容,是中学物理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在《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中大部分是Ⅰ级要求,属理解能力这一层次—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高考考查的内容如以下: (1)分子动理论;(2)气体;(3)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4)热力学定律。 近年全国卷高考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基本固定为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另一道是计算题.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在题型上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涉及实验史实、基本现象以及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等具体实际的一些基本应用.气体性质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理想气体及气体实验定律,涉及温度、压强和体积三个状态参量,题型为计算题. 概述

10 一、2018 “考试说明”选修模块3-3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温度、内能 固体、液体与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结构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 相对湿度 II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单位制 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例如:摄氏度(℃)、标准大气压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我们来看看今年考试说明的变化

11 二、近五年全国卷3-3选择题考点分布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I卷 II卷 未考查知识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力做功及能量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P-T图像、热力学第一定律结合 5 晶体、非晶体基本特征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曲线 II卷 分子动理论 布朗运动、液体表面张力、液晶、大气压强、干湿泡温度计等 扩散知识 气体内能、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未考查知识点 ①阿伏伽德罗常数, ②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饱和蒸气压, ③相对湿度 1卷13/14是6分 注:选择题出题多为(1)分子动理论;(2)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气体状态变化过程;(3)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4)热力学第二定律

12 ①阿伏伽德罗常数 (2015海南) 15(1)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地面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以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 ,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未考查知识点 解答分子动理论中的估算问题是对分子进行合理抽象,建立模型。由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很小,因此可以把固体和液体分子看作紧密排列的球体,小球直径即为分子直径或立方体。 (模拟题)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A,摩尔质量为MA,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是(  ) A.分子质量 B.分子体积 C.分子密度 D.分子间平均距离 15年海南卷考查了这一知识点,进行相关计算,但结合说明的变化,此考点还是1级要求,如果考肯能会像这道模拟题一样考定性估算

13 未考查知识点 ②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饱和蒸气压 ③相对湿度 (2017安庆二模)(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2011•海南,4分) (1)关于空气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 C.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压强表示 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 未考查知识点 (2017安庆二模)(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两个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B.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水蒸发越慢。C.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E.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以估算出该种气体分子的大小 11海南简单的考查了概念 14全国2卷考了个干湿泡温度计(就是湿度计) 【分析】两个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变化;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水蒸发越慢;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不能估算出该种气体分子的大小.

14 学生易错点 1.图像斜率 A.气体在a、c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 bc、 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CD . A.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B.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 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 E. 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 学生易错点 点评:解题时要抓住在P﹣T图象中等容线为过原点的直线.不少学生误认为斜率大小就代表体积V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33.(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bc、cd、d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的延长线过原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E A.气体在a、c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 C.在过程cd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 气体做的功 D.在过程d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E.在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15 1.图像斜率 (2009·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带有活塞的气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 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然后经过过程ab到达状态b或经过过程ac到达状态c,b、c状态温度相同,如V-T图所示. 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压强分别为pb和pc,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和Qac ,则 __A___ A.pb>pc ,Qab>Qac B.pb>pc ,Qab<Qac C.pb<pc ,Qab>Qac D.pb<pc ,Qab<Qac 学生易错点 点评:解题时要抓住在V﹣T图象中等压线为过原点的直线.不少学生误认为斜率大小就代表压强P,而是斜率的倒数。

16 学生易错点 1.图像斜率 (2013·高考江苏卷)A.[选修3-3]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和D→A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 (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C_______. A.A→B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B→C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C→D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D→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学生易错点 点评:考查P﹣V图象中的等温线。 A→B过程,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吸热。 B→C 过程中,绝热膨胀,气体对外做功,温度降低。 C→D过程中等温压缩,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A过程中,绝热压缩,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发生变化。

17 做题时一定要审清对象是气体还是固体或液体
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学生易错点 E选项。不要惯性思维,不忘本 点评:因为大多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题目对象都是气体,所以给许多学生造成一个误区,即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就增大(减小)。 改变内能的条件:做功和热传递 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 做题时一定要审清对象是气体还是固体或液体

18 学生易错点 3. f-r图像和Ep-r图像 (2013·高考福建卷)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___B_____.(填选图下方的字母) 学生易错点 点评:两幅图像中r0的位置容易混淆。

19 点评:不能正确理解图像的意义,图像给出速度大小占总数百分比。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都为1。温度升高速率大的分子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增大。
4.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图像 (2017全国I卷) (5分)氧气分子在0 ℃和100 ℃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BC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 ℃时的情形 D.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与0 ℃时相比,100 ℃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学生易错点 点评:不能正确理解图像的意义,图像给出速度大小占总数百分比。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都为1。温度升高速率大的分子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增大。

20 三、近五年全国卷3-3计算题考点分布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I卷 活塞 气泡 II卷 玻璃管内空气柱 氧气瓶放气
热气球 总结 1.知识点: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永恒的主题 2.模型:以带活塞的气缸和玻璃管内气柱模型为主,但16,17年就比较新颖 3.方法:大多数题目都是以平衡条件入手分析压强,以气体实验定律列式求解 计算题我是从模型来分的 其中有14年1卷等三道题目是没有图的

21 1.单活塞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气缸内,气缸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地滑动。开始时气体压强为P,活塞下表面相对于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外界的温度为T0。现取质量为m的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若此后外界的温度变为T,求重新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体积。已知外界大气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模型总结 点评:考查考生应用气体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 题型示例 08和14这两道题目模型及其相似 (2008·高考全国卷) 33.(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可导热的气缸内,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为h,可沿气缸无摩擦地滑动.取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 .再取相同质量的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外界天气的压强和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此次沙子倒完时活塞距气缸底部的高度.

22 模型总结 解析:盖吕萨克定律;玻意耳定律(等温定律)的应用。 答案:(ⅰ)320K (ⅱ)4/3P0 2.双活塞(多气缸)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33.(2)如图所示,两气缸AB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为B的2倍,A上端封闭,B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气缸除A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b,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a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0,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且平衡时,活塞a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1/4,活塞b在气缸的正中央。 (ⅰ)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 (ⅱ)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当活塞a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 时,求氧气的压强。 模型总结 解析:盖吕萨克定律;玻意耳定律(等温定律)的应用。 答案:(ⅰ)320K (ⅱ)4/3P0

23 模型总结 2.双活塞(多气缸)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2)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0和p0/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ⅰ)恒温热源的温度T; (ⅱ)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 模型总结 解析: (ⅰ)两活塞下方封闭气体等压变化 利用盖吕萨克定律求解; (ⅱ)分别以两部分封闭气体,利用玻意耳定律求解.

24 模型总结 2.双活塞(多气缸) (2007·高考全国卷)
33.(2)如图所示,两个可导热的气缸竖直放置,它们的底部都由一细管连通(忽略细管的容积)。两气缸各有一个活塞,质量分别为m1和m2,已知m1 =5m,m2 =3m,活塞与气缸无摩擦。活塞的下方为理想气体,上方为真空。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活塞位于同一高度h。求 (1)在两活塞上同时各放一质量为的物块,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两活塞的高度差(假定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为T0)。 (2)在达到上一问的终态后,环境温度由T0缓慢上升到T,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两物块均不会碰到气缸顶部,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对活塞做了多少功?气体是吸收还是放出了热量? 模型总结

25 模型总结 3.连杆活塞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2)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1=2.50kg,横截面积为S1=80.0cm2,小活塞的质量为m2=1.50kg,横截面积为S2=40.0cm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40.0cm,气缸外大气压强为p=1.00×105pa,温度为T=303K。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495K,现气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i)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ii)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模型总结

26 模型总结 4.玻璃管内空气柱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33.(2)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
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1=25.0 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 l2=25.0 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 cm.已知大气 压强为p0=75.0 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 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 cm.假设活塞 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模型总结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33.(2) (10分)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A侧上端封闭,B侧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关闭;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10.0cm,B侧水银面比A侧的高h = 3.O cm。现将开关K打开,从U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10.0cm时将开关K关闭。己知大气压强p0=75.0cmHg. (i)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长度; (ii)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 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 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长度。

27 模型总结 5.非常规模型(气泡)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33.(2)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与气泡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Δp=2σ/r,其中σ=0.070 N/m。现让水下10 m处一半径为0.50 cm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 Pa,水的密度ρ=1.0×103 kg/m3,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i)求在水下10 m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 (ii)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模型总结 点评:考查考生应用气体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属于中等偏上难度

28 模型总结 5.非常规模型 (2013·高考广东卷) 喷水装置 (2010·高考广东卷) 洗衣机 (2014·高考福建卷) 浮筒
(2014·高考江苏卷) 海浪发电机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氧气瓶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氢气球

29 5.非常规模型 (2017全国高考卷II ) 一热气球体积为V,内部充有温度为Ta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Tb。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为T0时的密度为ρ0,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i)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ii)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 (iii)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m0,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模型总结 解析: (i)根据公式计算浮力大小,关键是计算外界的气体密度 。 (ii)根据公式计算重力,关键是计算气球内部的空气密度。 (iii)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充气后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30 学生易错点 1.初末状态分析不清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2)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0和p0/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0/4. 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ⅰ)恒温热源的温度T; (ⅱ)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 学生易错点 难点:打开K后,两活塞的运动状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学生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容易在哪些地方犯错 许多学生在这里卡住 由初始状态的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左活塞的质量比右活塞的大.打开K后,两活塞上方压强一样,左活塞下降至某一位置,右活塞必须升至气缸顶,才能满足力学平衡条件.

31 学生易错点 1.初末状态分析不清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33.(2)(10分)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A侧上端封闭,B侧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关闭;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10.0cm,B侧水银面比A侧的高h = 3.O cm。现将开关K打开,从U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10.0cm时将开关K关闭。己知大气压强p0=75.0cmHg. (i)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长度; (ii)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 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长度。 学生易错点 难点:打开K放出水银后判断B与A两侧水银面谁高 放出水银过程中,B侧水银面处的压强始终为p0,而A侧水银面处的压强随空气柱的长度增加逐渐减小,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也随之减小,直至B侧低于A侧水银面。

32 学生易错点 2.气体实验定律应用条件不清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33.(2)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0和p0/3 ;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ⅰ)恒温热源的温度T; (ⅱ)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33.(2)如图所示,两气缸AB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为B的2倍,A上端封闭,B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气缸除A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b,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a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0,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且平衡时,活塞a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1/4,活塞b在气缸的正中央。 (ⅰ)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 (ⅱ)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当活塞a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 时,求氧气的压强。 学生易错点 易错点:把两个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混在一起当成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列式。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物理量众多,导致列式混乱。

33 学生易错点 2.气体实验定律应用条件不清(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33.(2)(10分)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 m3,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0.36 m3。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 学生易错点 解析1:设氧气开始时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压强变为p2(2个大气压)时,体积为V2.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1V1=p2V2 ① 重新充气前,用去的氧气在p2压强下的体积为 V3=V2-V1 ② 设用去的氧气在p0(1个大气压)压强下的体积为V0,则有 p2V3=p0V0 ③ 设实验室每天用去的氧气在p0下的体积为ΔV,则氧气可用的天数为 N= V0 /ΔV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数据得 N=4(天) ⑤ 解析2:设氧气开始时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剩在瓶内的氧气压强为p2(2个大气压)时,体积为还是V1,放出瓶外的气体为p0在 (1个大气压),体积为V0。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1V1=p2V2+p0V0 ① 设实验室每天用去的氧气在p0下的体积为ΔV,则氧气可用的天数为 N= V0 /ΔV ②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数据得 N=4(天) ⑤ 点评:解析过程中把原来的理想气体系统分割成两个理想气体系统,分别两次应用玻意耳定律 点评:解析过程中坚持用原来的理想气体系统应用玻意耳定律列式

34 学生易错点 2.气体实验定律应用条件不清(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
解析1:设氧气开始时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压强变为p2(2个大气压)时,体积为V2.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1V1=p2V2 ① 重新充气前,用去的氧气在p2压强下的体积为 V3=V2-V1 ② 设用去的氧气在p0(1个大气压)压强下的体积为V0,则有 p2V3=p0V0 ③ 设实验室每天用去的氧气在p0下的体积为ΔV,则氧气可用的天数为 N= V0 /ΔV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数据得 N=4(天) ⑤ 点评:比较解析1、2,虽然都是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题,但解析2更加明确气体实验定律的对象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列式简洁。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更易接受。 学生易错点 解析2:设氧气开始时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剩在瓶内的氧气压强为p2(2个大气压)时,体积为还是V1,放出瓶外的气体为p0在 (1个大气压),体积为V0。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1V1=p2V2+p0V0 ① 设实验室每天用去的氧气在p0下的体积为ΔV,则氧气可用的天数为 N= V0 /ΔV ②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数据得 N=4(天) ⑤

35 学生易错点 3.受力分析对象选择有误 (地方模拟试题)
一个水平放置的汽缸,由两个截面积不同的圆筒连接而成。活塞A、B用一长为4L的刚性细杆连接,L=0.5 m,它们可以在筒内无摩擦地左右滑动。A、B的截面积分别为SA=40 cm2,SB=20 cm2,A、B之间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两活塞外侧(A的左方和B的右方)是压强为p0=1.0×105 Pa的大气。当汽缸内气体温度为T1=525K时两活塞静止于如图所示的位置。 ①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②现使汽缸内气体的温度缓慢下降,当温度降为多少时活塞A恰好移到两圆筒连接处?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2)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1=2.50kg,横截面积为S1=80.0cm2,小活塞的质量为m2=1.50kg,横截面积为S2=40.0cm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40.0cm,气缸外大气压强为p=1.00×105pa,温度为T=303K。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495K,现气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i)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ii)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学生易错点 点评:许多学生选择单个活塞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平衡条件列式,最后导致受力分析及列式混乱,最后以没做出来而告终。 研究对象:整体

36 学生易错点 4.理解能力不足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气缸内,气缸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地滑动。开始时气体压强为P,活塞下表面相对于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外界的温度为T0。现取质量为m的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若此后外界的温度变为T,求重新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体积。已知外界大气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学生易错点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33.(2)如图所示,两气缸AB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为B的2倍,A上端封闭,B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气缸除A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b,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a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0,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且平衡时,活塞a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 ,活塞b在气缸的正中央。 (ⅰ)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 (ⅱ)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当活塞a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 时,求氧气的压强。

37 学生易错点 4.理解能力不足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2)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1=2.50kg,横截面积为S1=80.0cm2,小活塞的质量为m2=1.50kg,横截面积为S2=40.0cm2;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40.0cm,气缸外大气压强为p=1.00×105pa,温度为T=303K。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2,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495K,现气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i)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ii)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学生易错点 点评: “缓慢”二字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动态平衡或压强不变等重要条件,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其意,结果可想而知。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3.(2)(10分)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与气泡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Δp=,其中σ=0.070 N/m。现让水下10 m处一半径为0.50 cm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 Pa,水的密度ρ=1.0×103 kg/m3,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i)求在水下10 m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 (ii)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38 学生易错点 5.学生书写不规范 如大气压强p0=76cmHg,错写为“76cm”、 “76cmhg”。
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3,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水下深度h。压强应表示为“ρgh”。 一个标准大气压强应表示为“1atm”。 表示体积V时,写出“V=L” ,漏“×S”。如“p1l1=p1′l1′” 不用题目中给定的符号表示相应的物理量。 注意:对于气态方程两边压强和体积两物理量,单位一定要相同,不一定非要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但温度必须要热力学温度,不能是其他温度。

39 四、选修模块3-3小结 1. 选择题题型,选项发散,辐射面大。指导学生仔细研读教材,课本优先,回归课本。弄懂每一个知识点。
1. 选择题题型,选项发散,辐射面大。指导学生仔细研读教材,课本优先,回归课本。弄懂每一个知识点。 2. 计算题题型,从模型入手,一般都是封闭气体----周围物体(气缸,活塞,液体,大气,弹簧等)准确掌握气体实验定律的内容,不能只死记硬背定律的表达形式,重在理解。 3. 对气体状态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气体转移活塞。利用气体实验定律及气态方程解题要抓住三点(1)阶段性:弄清一个物理过程分几个阶段。(2)联系性:找出几个阶段之间是有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3)规律性:明确哪个阶段应遵循什么实验定律。

40 3-4复习备考 下面我们来看下文字中的动画结合 第一个呢是线性的动画表达方式。比较单调
而我们加入其它的动作来将其拓展,就可以达到新的动画效果 看一遍 再看一遍 再看一遍 动画效果是微妙的,试想如果将此效果用在目录栏中去表达即将要讲的主题,是否会格外的凸显呢 下面再来看一下表格与图片 动画相结合。 40

41 一、2018 “考试说明”选修模块3-4内容及要求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机械振动与 机械波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单摆、周期公式 受迫振动和共振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1.简谐运动只限于单摆和弹簧振子 2.简谐运动公式只限于回复力公式,图像只限于位移—时间图像  电磁振荡与 电磁波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发射传播和接收 电磁波谱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导纤维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光的干涉限于双缝干涉、薄膜干涉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质能关系 实验 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42 二、近五年全国卷3-4考点分布 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②光的全反射、折射,几何光学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I 卷
机械振动、机械波规律 振动图像、波动图像 5 双缝干涉实验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的干涉 9 光的全反射、折射(光导纤维) 光的全反射、折射 10 机械振动、机械波 光的折射,反射定律 Ⅱ卷 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填空) 光的折射 电磁波、电磁场(概念) 光的折射率(几何光学) 光的折射定律 机械振动、机械波、简谐运动表达式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高频考点 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②光的全反射、折射,几何光学

43 高频考点 ①简谐横波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4. (1) (6分)如图,a. b, c. 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4m和6m一列简谐横波以2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O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 由平衡位践开始竖直向下运动,r=3s时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E A.在t=6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 B.在t=5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 C.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 D.在4s<t<6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向上运动 E.当质点d向下运动时,质点b一定向上运动 高频考点

44 高频考点 ①简谐横波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4. (2)(10分)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方),P与O的距离为35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s,振幅A=5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i)P、Q间的距离; (ii)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高频考点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4. (2)(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V=25cm/s,波速均为 ,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 (i)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 (ii)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质点的时间

45 高频考点 ①简谐横波 点评:围绕“简谐横波的波长、周期、波速、图像及表达式等”基本知识点出题。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34. (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cm.O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cm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1/3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s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i)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ii)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高频考点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4. (1) (5分)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ACE_____。 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Hz 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m 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点评:围绕“简谐横波的波长、周期、波速、图像及表达式等”基本知识点出题。

46 高频考点 ②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 点评:理清振动与波的逻辑关系,找到解题关键。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4. (1)(6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1.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是平衡位置为x=2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E 。 A.波速为0.5m/s B.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C.0~2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8cm D.0~2s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 E.当t=7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点评:理清振动与波的逻辑关系,找到解题关键。 高频考点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34. (1)(5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E 。 A.在t=0.10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 B.在t=0.25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 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m D.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 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国际单位)

47 高频考点 ②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 答案:(1)2 减弱 加强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34. (1) )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高频考点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答案:(1)2 减弱 加强

48 高频考点 ③光的全反射、折射,几何光学 点评:熟背公式,熟知各色光折射率、频率等大小关系。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34. 高频考点 点评:熟背公式,熟知各色光折射率、频率等大小关系。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34. (1)(5分)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 。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室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49 高频考点 ③光的全反射、折射,几何光学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34.如图,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位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 高频考点 如图,根据光路的对称性和光路可逆性,与入射光线相对于OC轴对称的出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这样,从半球面射入的折射光线,将从圆柱体底面中心C点反射 作图

50 高频考点 ③ 光的全反射、折射,几何光学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34.(2)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AB为半圈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 。 (i)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 (ⅱ)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 R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 高频考点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34.一厚度为h的大平板玻璃水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射率。

51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点评:建立“折射和全反射”模型, 画好光路图,写出几何关系. ③ 光的全反射、折射,几何光学(2小5大)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34. (2)(10分)如图所示,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B=30°。一束平行于AC边的光线自AB边的P点摄入三棱镜,在AC边发生反射后从BC边的M点射出,若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和在M点的折射角相等。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点评:建立“折射和全反射”模型, 画好光路图,写出几何关系.

52 实际应用型考题 2014新增要求:相对折射率作要求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34. (2) (9分)图示为一光。导纤维(可简化为一长玻璃丝)的示意图,玻璃丝长为L,折射率为n,AB代表端面。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为使光线能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求光线在端面AB上的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光线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所需的最长时间。 2014新增要求:相对折射率作要求

53 点评:凸显几何知识的重要性 评析:一是光的入射角不能太大,入射角i越大,折射角r越大,则α角越小,不满足全反射时,光会从侧面射出。显然刚好发生全反射时的折射光线折射程度最大,则对应的传输光线在水平方向速度分量最小,传导过程中所用时间最长,而最短时间就是光垂直入射时,在玻璃线不弯曲情况下直线传播。 二是如何用数学方法将上述思路表述出来,进而得到答案。 评析

54 学生书写的不规范(学生答题卷对比) 错解 正确解答 注:学生易混淆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等角度;以及光路可逆性在解题中的应用。

55 三、3-4模块的特点 1、相对难度最大,Ⅱ级考点最多,达到了3个。它们分别是: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横波的图像以及光的折射定律。从这3个Ⅱ级考点可以看出,与3-3相比,3-4每一个中心板块都有难点存在,对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客观上讲比3-3要难一些。 历年全国卷都围绕着这三个3个Ⅱ级考点展开,几乎很少以Ⅰ级考点为主单独命题,这与3-3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学生得分较低。 2、实验最多,可供命题的素材较为丰富。虽然迄今为止选考题部分还没有进行过实验考点的考查,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不会出现实验性质的考查。所以,我们不应该回避选修3-4模块部分实验考点的复习。 3、题型相对更加固定,题材相对趋于单一。高考试题第34题的第(1)小题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题材的试题比较常见,第(2)小题以几何光学题材的试题比较常见。目前高考中几何光学已淡化了“像”的概念,侧重于“光路”的考查(折射、全反射、棱镜等),一般是考查光路的定量计算问题。这两部分试题形成高低搭配时,纯记忆的内容就比较少,都需要考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作图运算的能力,学科特色浓厚,能力要求较高。

56 实验复习备考 下面我们来看下文字中的动画结合 第一个呢是线性的动画表达方式。比较单调 而我们加入其它的动作来将其拓展,就可以达到新的动画效果
看一遍 再看一遍 再看一遍 动画效果是微妙的,试想如果将此效果用在目录栏中去表达即将要讲的主题,是否会格外的凸显呢 下面再来看一下表格与图片 动画相结合。 56

57 实验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新说明已删去)
要记住分子直径数量级 实验复习备考

58 实验2:探究单摆的运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秒表读数 摆长的测定

59 其他省份高考选考部分的实验题 (2012•天津)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这样做的目的 是AC(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2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12.1 mm,单摆摆长为 m. ③如图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A(填字母代号).                                  

60 实验3: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复习备考

61 其他省份高考选考部分的实验题 1)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012浙江)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 1)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1.51(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察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二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乙所示。图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 A(填“A”和“B”)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34.一厚度为h的大平板玻璃水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射率。

62 实验4: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以上就是结合近年高考题对3-3/3-4的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梳理

63 其他省份高考选考部分的实验题 (2012福建理综19)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Δx= a/(n-1)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_mm.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34.

64 复习备考建议 下面我们来看下文字中的动画结合 第一个呢是线性的动画表达方式。比较单调 而我们加入其它的动作来将其拓展,就可以达到新的动画效果
看一遍 再看一遍 再看一遍 动画效果是微妙的,试想如果将此效果用在目录栏中去表达即将要讲的主题,是否会格外的凸显呢 下面再来看一下表格与图片 动画相结合。 64

65 一、指导思想 高考选考内容的复习主要是抓好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的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依据,按章节复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延伸和扩展。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是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牢固的知识体系,打好基础,争取做到融会贯通。体现“慢、细、实”的特点。

66 二、一轮复习策略 1.全面回归课本:讲透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逐章、逐点过关,地毯式轰炸。
2.广度控制:注意复习的广度,考纲涉及的知识点都要仔细梳理,不涉及的可以不讲。 3深度控制:研究高考原题,复习中控制好题目的难度与考点吻合度即可,以中等偏易为主,不深挖,不做无用功。 4.习题量控制:例题与习题的量要严格控制。以问题与练习带动复习,做到精练精讲,点到为止,强调物理方法的总结。

67 3-3模块构建知识网络 3-3模块 物态和物态变化 气体实验定律 分子动理论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固体
液体 饱和气 湿度 物态和物态变化 物态和物态变化 物态和物态变化 物态和物态变化 玻意尔定律 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 气体实验定律 分子动理论 查理定律 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3-3模块 盖·吕萨克定律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热力学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速率分布 温度 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68 3-4模块构建知识网络 3-4模块 3-4模块 3-4模块 光 光 光 振动和波 振动和波 振动和波 电磁波 电磁波 电磁波 电磁振荡
发射接收 发射接收 发射接收 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 几何光学 几何光学 几何光学 折射率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 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 全反射临界角 全反射临界角 全反射临界角 振荡电磁波 振荡电磁波 振荡电磁波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受迫振动 振动和波 振动和波 振动和波 3-4模块 3-4模块 3-4模块 形成 形成 形成 机械波 机械波 机械波 干涉 干涉 双缝干涉 双缝干涉 双缝干涉 相对论简介 相对论简介 相对论简介 分类 分类 分类 薄膜干涉 薄膜干涉 薄膜干涉 光的波动 光的波动 光的波动 描述 描述 描述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其它结论 其它结论 其它结论 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 特性 特性 特性 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

69 三 . 高考二轮复习要专题整理,精准式制导,做好这6件事,快速提升成绩
二轮复习已经进入火热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是把学习过的知识简单地再现一遍,而是学科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及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 运用学科内的不同主干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答学科内综合测试题的能力。 通俗地讲,就是强化基础知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即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考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高考题”。 那么,想快速提升成绩,应该把劲儿往哪使呢? 01 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回归课本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1. 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陈述。 2. 浏览课本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为什么?”“课外读”等。 3. 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做过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02 回顾试题查漏补缺 1. 关注已做过的试题中的错题,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定要摸清摸透,直到不再失分。 2. 建议利用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要有对考试大纲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把握命题方向,还要有穿插解题思想与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般老师都会带着学生进行这一步。

70 03 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对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怎么研究? 一是“做”:做题的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二轮复习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 二是“比”:对各年全国卷比较,对全国各地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 三是“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这里面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04 规范答题,保证时间 特别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 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 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 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05 协调好考试与复习的关系 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 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同时做完每套试题之后,要总结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切忌钻研难题好高骛远。

71 06 调节应试心态 在二轮复习中要实现巨大的跨越,就要学会培养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平时多与老师交流,与他人友好相处,相信自己,笑口常开,这些对保持好的备考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和考试将比较频繁,很多同学总会下意识地将测验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一系列问题挂起钩来,一旦成绩有所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 离高考还有60多天,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现在觉醒,一点不晚,只要肯努力,方法正确,成绩突飞猛进是完全有可能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有梦想,就去追!

72 四、备考建议:对生僻知识点的复习和平时训练
1.那些生僻的考点,出现频率低的,甚至是课标卷未出现的知识点,在复习中不能遗忘,不能仅仅是“自己看看书”或“一带而过”。 3-3模块: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与非晶体,液晶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3-4模块: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谱,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能关系等。 2.每周一练,做到知识点不遗忘。选题不应简单重复,应覆盖面广,模型多,重点题型多练精讲,不能走马观花般的简单讲解。 这部分知识点容易遗忘

73 五、应考策略 按照自己所学选题,实际上许多学校只上一个选修模块如只选学3-3,别无选择就做3-3。
这15分难度在中等,要重视、要思考如何在这个题上多得分? 按照自己所学选题,实际上许多学校只上一个选修模块如只选学3-3,别无选择就做3-3。 按照自己特长选题,两模块都学了,根据会做来做。 按照题目的难易选题 适当调整解题顺序,物理建议大家答题顺序:一般先做33或34题,难度在中等。要得满分。其次做22,23,24;再做选择题,选择题三个容易三个中等,两个难题;最后25题。计算题会做要得满分,不会做也要得分。不会要写相关知识的公式。 选择题答案“宁缺毋滥”,第一小题五选三,没把握不能瞎选。选两个地4分,错一个扣3分。 一般做题要“二快二慢”: 选择与解答:选择快 解答慢 解答中的分析与计算:分析慢 计算快,力求计算结果正确。

74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 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 新形势下的新的高考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