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系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系主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系主任
人生價值的生態意義 台南市 │德光中學 │生涯講座 │ 2013年12月20日(周五) │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系主任

2 Ayo Cheng (1953 - ) Ayo NUTN website:
Ayo Cheng ( )

3 走過 一甲子 60歲的醒思( ) 我是個 凡人: 出生後,即搭上死亡列 車。 生→老、病、死 + ( 無常)

4 + 黑白無常 凡人皆會死亡:面對死亡的恐懼?

5 人生,面對死亡……. 理性途徑: 宗教途徑: 生態途徑: 西方理學:長生不老、復活、靈魂、遺產 東方理學:儒家思想、不知生,焉知死?
西方:基督教、天主教、回教、………… 東方:佛教、道教、…………. 生態途徑: 東西合併,生生不息的意義 可持續文明:同世代與跨世代的正義

6 The 4 stories we tell ourselves about death......... Stephen Cave (TED)
不朽 靈魂 復活 遺產

7 宗教:生死相連,建構人生意義 佛教:修行成佛,脫離輪迴。慈悲為懷,普渡眾生。 道教:道法自然,返璞歸真,修練成仙,長生不老。
基督教:信耶穌,好管家,(靈魂) 得永生。 讓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8 Death vs. Life Death is not an event in life;
死亡,並不是生活的事件。 We do not live to experience death. 我們活著,就沒有死亡。 死亡,就沒有活著; 兩者分屬兩個不同世界。 -- Ludwig Wittgenstein Stephen Cave: The 4 stories we tell ourselves about death

9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
If we take eternity to mean not infinite temporal duration but timelessness, then eternal life belongs to those who live in the present. Ludwig Wittgenstein ( )

10 Life is Like a Book……. 個人遺產

11 當我(Ayo)邁入百歲之前, 世界將會是如何?
IF… 預見未來40年 2052 -1953=99 當我(Ayo)邁入百歲之前, 世界將會是如何?

12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我們想的是什麼,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Watch your thoughts , for they become words 注意你的思想,它們會變為言語。 Watch your words ,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注意你的言語,它們會變為行動。 Watch your actions , for they become habits 注意你的行動,它們會變為習性。 Watch your habits ,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 注意你的習性,它們會變為 (特質)。 Watch your character ,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注意你的 (特質),它會變為你的命運。 思想 Thoughts (思想) Words (語言) 行動 Actions (行動) Habits (習性) 特質 Character (特質) Destiny (命運)

13 From B to D…. with a C (Choice)…. try to get a “A”… Live will and never go wrong

14 擁抱地球的五正念 我會老,且無法逃避。 我會病,同樣無法逃避。 我會死,更是無法逃避。 有一天,我會放下所有一切。
除了我的行為、思想和語言, 我不能帶走任何東西。 只有我所做過的事,伴隨著 我。 ----- 一行禪師

15 自然之道 即 十架之路

16 生態托邦:生態途徑(思潮) 理想是指路明星, 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 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托爾斯泰

17 1960s s……. 地球日 1970年創立 Carson, Rachel (1962) 我們一家都是 地球人。

18 1980s….… 未來將會是如何? 1. 人口會持續的增加,至少增將到這個世紀末。 2. 我們勢必要處理維生體系的污染。
經濟虧損可能主宰我們的頭版新聞,但是生態虧損將主宰我們的未來。 -- Lester Brown, et al. (1986) (The state of the world) 未來將會是如何? 1. 人口會持續的增加,至少增將到這個世紀末。 2. 我們勢必要處理維生體系的污染。 3. 必要有新的替代能源。 4. 全球的人口勢必超越承載量。

19 1990s-2000s………..

20 綠領經濟:下一波景氣大復甦的新動力 The Green-Collar Economy: How One Solution Can Fix Our Two Biggest Problems 原文作者:Van Jones (范.瓊斯) 譯者:鄭詠澤、何豪毅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10/04/09

21 Green Economy (2010s)

22 企業環保的歷史軌跡  自然之道 + 事業生態學 1970s 之前 Unprepared (未準備)
1970s Reactive (回應):管制標準 1980s Anticipatory (預先回應):避免污染 1990s Proactive (積極的回應):生態效率 (eco-efficiency) 2000s 之後 High integration (高度整合):可持續發展: 真善美的價值創造 被動 主動 整合 自然之道 + 事業生態學

23 可持續文明:真善美的生活 環境(生態) 社會(生活) 經濟(生產) 好的環境 好的生活 好的經濟

24 舊的經濟世界 vs. 新的生態世界 願景 24 摘取自 ↑ :科學人雜誌,No.56, 2006年10月號,p.55。

25 What is Ecology? The word ecology literally
means ”Study of the House”(家居生活的研究) Ecology is a branch of biology which is focused on 生物的生活與環境的變遷 (自然環境)

26 生態學 與 經濟學 Eco-logy and Eco-nomics
生態學 = 「自然的經濟」 = Economy of Nature 生態學與經濟學的交會: 生態經濟學 (Ecological Economics) 人類生態學 (Human Ecology)

27 能量循流 vs. 貨幣流通 Energy flow vs. Cash flow
圖 1. 海灣區的經濟活動。左半部是傳統生態學的研究領域,右半部是傳統經濟學的課題。海灣區對人類的實際價值至少是此區生產的魚獲量價值的10倍。

28

29 Social System Ecosystem Drift net (流刺網) story 食物 魚類 技術 漁民 鳥類 聯合國 政府 民眾
漁撈 技術 漁民 鳥類 聯合國 政府 民眾 資訊 海豚和海狗 保育團體 Social System Ecosystem Fig. 1.2 Chain of effects through eco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commercial fishing in the ocean) 摘取自:Marten. G. G Human Ecology: Basic concep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arthscan pub. Ltd.

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1 4 big ideas in 生存與演變

32 Five principles of Cells (細胞) are the smallest unit of life.
Cells (細胞) are the smallest unit of life. Genes(基因) are pass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Living things change over tim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演化與發展) In order for an organism to survive, it must regulate its body to keep its internal state constant. (Homeostasis) All living things require energy(能量) to survive(存活).

33

34 2052 Jorgen Randers (2012) 下個40年的全球生態、經濟與人類生活總預測
2052:A Global Forecast for the Next Forty Years 原文作者:Jorgen Randers 譯者:莊勝雄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3/08/08 =2052│ =1972 《成長的極限》(1972年出版)。

35 The limits to Growth 成長的極限 Author: Donella H. Meadows
Dennis L. Meadows Jørgen Randers William W. Behrens III Publisher: Universe Books Publication date: 1972 Pages: 205 ISBN:

36 成長的極限:三十週年最新增訂版 (2002) 1972 + 30 = 2002 作者: 丹尼斯.米道斯(Dennis Meadows)
喬詹.蘭德斯(Jorgen Randers) 唐妮菈.米道斯(Donella Meadows) 譯者: 高一中 出版社: 臉譜 出版日期: ISBN:

37 2050 More Abundant Nonrenewable Resources

38 邁向永續幸福……. 以對地球友善的能源和資源為基礎……. 系統思考者 (Systems thinker)的三種重要趨勢
愈來愈多的壓力與混亂,尤其在生態和自然資源方面。 愈來愈快的發展和不斷推出新的,更有活力的商業和社會組織。 價值觀的加速不斷演進。

39 Graph 10. Climate Change – sumWorld 1970 to 2050
2010 – 2035 = 25 = 15

40 Graph 11. Food production – sumWorld 1970 to 2050
2010 – 2035 = 25 = 15

41 Graph 13. State of Affairs – sumWorld 1970 to 2050
= 15 2010 – 2035 = 25

42 Graph 15. Standard of living (sumWorld 1970 to 2050)
2010 – 2035 = 25 = 15

43 永續發展的革命 農業 生活 工業化生活 永續 幸福 永續存在的幸福 化石燃料經濟的成長 西元 1700年之前 2050年
1700 to 2050 永續 幸福 2050年 之後 8000年 350年 化石燃料經濟的成長 永續存在的幸福 無法持續發展的,就無法持續存在

44 a prayer of St Francis of Assisi: 來自聖方濟的祝禱詞 (信望愛與真理)
"Where there is discord may we bring harmony"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們要為和諧而努力 "Where there is error may we bring truth" 凡是有謬誤的地方,我們要為真理而努力 "Where there is doubt may we bring faith" 凡是有疑慮的地方,我們要為信任而努力 "Where there is despair may we bring hope" 凡是有絕望的地方,我們要為希望而努力

45 人生價值的生態意義 關鍵時代:

46 Ayo NUTN website: http://myweb.nutn.edu.tw/~hycheng/
問題與討論 Ayo NUTN website:


Download ppt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系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