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CH2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掌握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理解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重点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掌握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掌握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重点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3
本章内容 第二节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三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四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一节 基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二节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三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四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五节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第六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 的分 配
4
第一节 基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5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材料的分类和材料成本核算的任务 1、材料的分类 (1)原料及主要材料 (2)辅助材料 (3)燃料
(4)外购半成品 (5)修理用备件 (6)包装物 (7)低值易耗品
6
2、材料成本核算的任务 任何产品生产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都会发生材料的购进和消耗,购进材料要确定采购成本,消耗材料要确定单位产品的用料成本,期末则要根据存货计价的原则确定存料价值,并在资产负债表上正确披露。因此,材料核算应该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 ①确定采购成本 ②确定材料消耗成本 ③确定存料成本
7
(二)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材料费用的归集是进行材料分配的基础和前提 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 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材料费用的分配
8
1、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 (1)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内容 不管采用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其采购成本的构成内容是相同的。 ①买价指供货单位的价格;
②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 (2)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 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方式下,应按照取得该材料的实际支出为标准,对于买价可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对于其他采购费用,若能分清归属,可直接记入该材料实际成本,若不能分清归属的,还应选择一定的分配标准和方法分配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9
甲材料实际采购成本=30×120+(30× )=3900(元) 实际单位成本= 甲材料
例:某企业购入材料一批,其中甲材料30吨,买价120元/吨,乙材料10吨,买价240元/吨,共支付运输费400元,甲材料运输途中的定额损耗为1%,实际损耗为0.2吨,乙材料途中无损耗,但经过入库前的整理挑选后,实际入库9.9吨,其中0.1吨为挑选整理损耗,运输费按材料重量分摊。 甲材料实际采购成本=30×120+(30× )=3900(元) 甲材料 实际单位成本= BACK
10
2、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实际成本法下,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发出材料的成本。可比性原则。
计划成本法下,发出材料的成本是计划成本,需要按期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1
材料发出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正号表超支差; 负号表节约差 BACK
12
3、材料费用的分配 (1)材料费用的分配原则 ◇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可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项目或记入“辅助生产成本”项目;几种产品共同 耗用的材料,应采用简便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直接材料”项目 ◇对于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计入“制造费用” ◇对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计入“管理费用”
13
所谓定额耗用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可以消耗的材料数量。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数量限额,通常是指现行比较先进的定额
(2)间接计入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如: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耗用某种原材料2 800千克,每千克24元,则甲、乙、丙三种材料分别应该承担多少材料费用呢? ◇定额耗用量(或费用)比例分配法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 所谓定额耗用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可以消耗的材料数量。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数量限额,通常是指现行比较先进的定额
14
计算公式 定额耗用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定额费用=定额耗用量材料的计划单价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材料实际单价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耗用量/∑各种产品定额耗用量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 材料消耗 料定额消耗量 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材料实际单价 配的材料数量 或计划单价
15
【例2—1】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耗用某种原材料2 800千克,每千克24元,甲产品实际产量为20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3千克;乙产品实际产量为10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2千克;丙产品实际产量为30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4千克,采用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的结果如下:
16
甲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200×3=600(千克) 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100×2=200(千克) 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300×4=1 200(千克) 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2800÷(600+200+1 200)=1.4
17
甲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600×1.4 =84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200×1.4 =280(千克) 丙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1200×1.4 =1680(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840×24 =20 16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80×24 =6 720(元) 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680×24 =40 320(元)
18
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分配材料费用,不仅能计算出每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而且还能计算出每种产品耗用材料的实际数量,为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提供了资料。有利于加强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但计算比较麻烦。为了简化分配工作,对于不需要考核材料实际耗用量的企业,可采用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
19
【例2—2】 现仍以例l资料为基础,计算结果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2 800×24÷(600+200+1 200) =33.6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600×33.6=2016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00×33.6=6 720(元) 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 200×33.6=40320(元) 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同,企业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0
【例2—3】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50 400千克,每千克5元。甲产品的重量为1 000千克,乙产品的重量为2 000千克,采用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的结果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 50 400×5÷(1 000+2 000)=84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1 000×84=84 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2 000×84= (元)
21
【例2—4】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B材料5 000千克,每千克180元,甲产品实际产量为2600件,乙产品实际产量为2400件,采用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的结果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5 000×180÷(2 600+2 400)=180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2 600×180= (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2 400×180= (元)
22
【例2—5】 某厂生产的A产品,分L、M、S三个型号,其产量和消耗定额如表所示。本月共耗原材料费用12 000元,用标准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假定选M型号为标准产品,原材料分配结果如下:
23
项目 L M S 合计 自然产量 400 500 600 原材料定额成本 6.9 6 5.4 折合标准产品系数 6.9÷6=1.15 1 5.4÷6=0.9 折合标准产品产量 460 540 1 500
24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12 000÷1500=8 L号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460×8=3 680(元) M号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500×8=4 000(元 S号产品应分配原材料费用=540×8=4 320(元)
25
(3)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材料发出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分录: 根据各个部门领料凭证汇总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汇总的“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 会计分录 注:燃料、包装物等费用,其分配方法与原材料分配相似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节约差)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计划成本)
26
材料发出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BACK
27
二、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资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福利费的核算
28
职工薪酬的构成 计时工资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计件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 奖 金 住房公积金 非货币性福利 社会保险费 津贴和补贴 职工福利费
奖 金 职工福利费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住房公积金 非货币性福利 社会保险费
29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4)运动员体育津贴 (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
30
计件工资: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一)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 给个人的工资 计件工资: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二)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三)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1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生产奖 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节约奖 节约奖 劳动竞赛奖 劳动竞赛奖 其他奖金
32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二)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33
工资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资核算的原始记录 工资的计算 工资费用的会计核算
34
考勤记录 工资核算的原始记录 产量与工时记录 其他记录
35
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的计算
36
工资标准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日或按小时计算的。一般采用月薪制 。
计时工资的计算 工资标准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日或按小时计算的。一般采用月薪制 。 Let’s investigate
37
在月薪制下,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 : 应付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x日工资率-病假天数x日工资率x扣款率
月薪制的特点是:只要职工满勤,不论该月有多少天,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资。如缺勤,则应从月标准工资中将缺勤工资予以扣除。 在月薪制下,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 : 应付月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x日工资率-病假天数x日工资率x扣款率 或:应付月计时工资=实际出勤天数x日工资率+病假天数x日工资率x(1-扣款率)
38
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实际出勤天数x日工资率
日薪制的特点是: 工人每月全勤月工资收入随当月日数的多少而变化,日历日数多,则全勤月工资高,反之则低,即按当月实际出勤日数乘以日工资率计算出勤工资。 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实际出勤天数x日工资率
39
注 意 式中的日工资率可简单按每月30天计算,也可按全年扣除法定节假日后的月平均天数计算,目前在我国约为20.83天(365天扣除104个双休日和11个法定节假日,再除以12而得)。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时,出勤期间的节假日照付工资,缺勤期间的节假日照扣工资。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率时,节假日不算、不扣工资。 例见书上P41-42 B
40
计件工资的计算 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41
例:某工人本月加工完成A零件110个。其中合格品90个, 料废10个,工废10个,该零件的计件单价为12元,则:
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个人计件工资=Σ[(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 注意,完成的产量中如果有废品,若是料废造成的,即材料本身质量原因造成的,应照常付工资;若是工废,即工人本人过失造成的,不但不能付工资,而且还会向过失人索取赔偿。 例:某工人本月加工完成A零件110个。其中合格品90个, 料废10个,工废10个,该零件的计件单价为12元,则: 应付计件工资=(90十10)×12=1 200(元)
42
计件单价=工时定额x小时工资率 产品的计件单价还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例:某工人在月份内完成甲产品260件,其工时定额为30
分钟,其中有4件因原材料不合格而造成废品;完成乙产 品240件,其工时定额为20分钟,其中有12件由于工人 本身过失而造成废品,该工人小时工资标准为6元。 该工人当月应得工资:甲产品计件单价=6×30÷60=3(元) 乙产品计件单价=6×20÷60=2(元) 该工人当月计件工资=260×3+228×2=1236(元)
43
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集体计件工资与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相同。不同之处是:集体计件工资还要在集体内部各工人之间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配。通常可按每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数(或工时数)的乘积作为标准进行分配。.
44
实行集体计件制,应按照班组的产量和计件单价先求得班组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在班组成员之间根据每人的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时间进行分配。
应付班组计件工资总额=Σ(该集体加工某种产品合格品产量与料废产量之和×该种产品的计件单价) 集体计件制下工资分配率=集体计件工资总额÷∑集体计时工资总额(每人实际工作时数×小时工资率) 应付某工人的计件工资=该工人按工作时间计算的工资×集体计件制下工资分配率
45
集体计件制下工资分配率=5560 ÷(200×7+200×10+180×12)=1 应付甲工人的计件工资=200×7×1=1 400(元)
【例】 某小组本月加工完成A零件100件,该部件计件单价为55.60元。该小组由甲、乙、丙三个不同等级的工人组成,甲、乙、丙三人本月实际工作时间分别为200小时、200小时和180小时,每人的小时工资率分别为7元、10元和12元,则应付甲、乙、丙三人的计件工资分别为: 应付班组计件工资总额=100×55.60=5 560(元) 集体计件制下工资分配率= ÷(200×7+200×10+180×12)=1 应付甲工人的计件工资=200×7×1=1 400(元) 应付乙工人的计件工资=200×10×1=2 000(元) 应付丙工人的计件工资=180×12×1=2 160(元) back
46
工资费用的会计核算 工资结算 工资费用的分配
47
工资结算 工资结算单 工资结算汇总表
48
工资费用的分配 直接工资费用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工资费用 ,可分为 : 直接计入工资费用 间接计入工资费用 (需要分配)
49
间接计入费用分配标准 实际工时 定额工时
50
直接工资费用分配率 = 本期发生的直接工资费用
计算公式 直接工资费用分配率 = 本期发生的直接工资费用 各产品生产耗用的实际工 时(或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直接工资费用=直接工资费用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数
51
【例】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生产工人工资共计40 000元,甲、乙两种产品的实用工时分别为12 000小时和28 000小时,按照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分配结果如下:
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40 000÷( )=1 甲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12 000×1=12 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28000×1=28 000(元)
52
说 明 上述对直接工资费用的分配通常是针对计时工资而言的。计件工资一般是直接计入费用,可根据产量和工时记录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工资” 成本项目,不需在各种产品中进行分配。
53
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例见教材P44-45 BACK
54
福利费的核算 1、福利费的计提和使用 企业的职工福利费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从成本中提取的,用于职工的医药卫生费用、生活困难补助和其他个人福利方面的费用。 2、福利费的分配 按照职工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与工资费用一样也是按用途和发生的部门进行归集和分配。
55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例见教材P45-46
56
三、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机器设备,而每一种机器设备又可能生产多种产品。因此,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虽然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但一般属于分配工作比较复杂的间接计入费用,为了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而是将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用于其他经营业务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则应分别记入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成本。这就是说,折旧费用应该按照固定资产使用的车间、部门和用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成本”等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应记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 BACK
57
四、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低值易耗品分摊的核算 无形资产的归集与分配 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58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资料,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低值易耗品分摊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资料,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低值易耗品摊销的常见方法有: 一次转销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
59
一次转销法 会计处理: 领用时 借: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等 ******
借: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等 ****** 贷: 周转材料 *******(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60
月末调整差异时: 借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等 ******
借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等 ****** 贷: 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 (超蓝节红)
61
一次转销法的适用性 核算简便,适用于一次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比较小的情况下。如果一次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较大,采用该法将会造成领用月份成本、费用负担过多,从而影响到产品成本或利润的准确性。此外,一次转销法会造成帐外资产,不利于对帐外资产的实物管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为帐外资产设置“备查登记簿”,以便进行实物监督.
62
分次摊销法 分次摊销法就是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按其使用期限分月摊入成本、费用。摊销时,可通过“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核算,也可以通过“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会计处理 领用时: 借: 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 贷: 周转材料 ******
63
贷: 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
月末调整成本差异时: 借: 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 贷: 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 各月末摊销时 借: 制造费用 ****** 借: 管理费用等 ****** 贷: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
64
分次摊销法会计处理 报废时 借:原材料或银行存款 ****** 贷: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等 ******
65
分次摊销法的适用性 分次摊销法虽然能使各月负担的低值易耗品价值比较均衡,但核算工作量较大。因而,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低值易耗品,或一次领用数量较多,累计价值较大的低值易耗品。该法也同样会造成帐外资产的实物管理问题,同样可设备查簿进行实物监督
66
五•五摊销法 五•五摊销法就是在低值易耗品领用时摊销其一半价值,在报废时再摊销其另一半价值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为了核算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的摊余价值,应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下,分设“在库低值易耗品”、 “在用低值易耗品” 和“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三级科目
67
贷: 周转材料- 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
领用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 摊销一半价值时: 借: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等 ****** 贷: 周转材料- 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
68
调整差异时(根据当月领用的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和差异率计算)
借: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等 ****** 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 报废时 摊销另一半价值,扣除残值: 借:原材料 ******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等 ******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
69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
注销帐面价值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
70
五•五摊销法的适用性 是介于一次转销法和分次摊销法之间的一种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该法的优点是便于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实物监督,该法适用于每月领用、报废低值易耗品比较均衡的情况下.
71
无形资产的归集与分配 其他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无形资产的取得 无形资产的摊销 直线法和生产总量法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摊销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需要用货币资金支付的费用。如业务员差旅费、印花税、电话费、水电费、交通费等。 BACK
72
第二节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待摊费用 含义:先行支付,而后分期摊入各月成本费用,摊销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第二节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待摊费用 含义:先行支付,而后分期摊入各月成本费用,摊销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特点:先支付、后摊销 性质:流动资产 核算原理:先行支付时,借记“待摊费用”或“预付账款”科目;各受益期分月摊销时,借记相关成本费用,贷记“待摊费用”或“预付账款”
73
预提费用 含义:预先计提为各月成本费用、以后再支付的各项费用 特点:先计提、后支付 性质:流动负债
核算原理:各受益期预先分月计提时,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或"应付利息"科目;日后支付时,借记“预提费用”"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可以预提的费用,一般有修理费用、固定资产租金和保险费等。受益期限虽然超过一个月,但如果费用不大,也可以不作为预提费用处理,而在实际支付时直接计入支付当月的成本、费用。 BACK
74
第三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第三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企业所发生的费用,除了直接费用外,还有一些综合费用,如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以及停工损失等项目,综合费用需在集合分配账户汇集后,再以一笔总数记入基本生产账户和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计算单中。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75
一、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1、辅助生产及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例如,工具、模具、夹具的制造,水、电、蒸汽的供应,生产设备的维修、运输服务的提供等。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称为辅助生产费用,是基本生产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之一。当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销售机构等单位提供劳务时,其辅助生产成本将转化为基本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销售机构的销售费用等。
76
2、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辅助生产部门是为企业的的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车间,一般很少对外服务 辅助生产车间本期发生的费用应由受益的车间和部门负担 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费用,必须单独进行归集与核算,并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中 典型的辅助生产车间有供水车间、供电车间、供汽车间、运输车间等 BACK
77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般要设置“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
□辅助生产车间的各项制造费用,先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然后再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和有关成本计算单中。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或劳务,而且其规模较小,发生的制造费用较少,可以不必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账户核算制造费用,而是将其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以便简化核算工作。(简单辅助生产) □“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一般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以及产品或劳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在账内按照产品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核算。
78
注意——由于辅助生产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其费用结转和分配的程序也不一样。
例如,制造工具、模具和修理用备件等发生的费用,在产品完工入库时,应将费用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原材料"或"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账户的借方,生产领用时,再转入有关生产账户的借方; 而供电、供水、供汽、修理、运输等费用,则直接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的借方。 BACK
79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除了对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和非工业事业单位提供产品和劳务外,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会互相提供产品和劳务,从而产生了辅助生产费用如何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以及辅助生产车间之外分配的问题。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 直接分配法 一次交互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
80
直接分配法 采用直接分配法时,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忽略不计,直接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
特点:只对外分配,不对内分配 计算公式 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直接费用总额÷该车间对外提供产品或劳务总量 或: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待分配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量) 某部门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该部门耗用量×分配率
81
【例3—10】苏淮公司有供电、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本单位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服务,2005年12月 发生的费用 :
供水车间:2065元 供电车间:4740元
82
受益单位 耗水(立方米 ) 耗电(度) 基本生产-甲产品 基本生产车间 辅助车间-供电 -供水 行政管理部门 专设销售机构 20 500
各辅助车间供应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受益单位 耗水(立方米 ) 耗电(度) 基本生产-甲产品 基本生产车间 辅助车间-供电 -供水 行政管理部门 专设销售机构 20 500 10 000 8 000 2 800 10 300 3 000 1 200 500 合计 41300 23 000
83
供水单位成本(分配率) = 2065÷(41 300-10 000) =0.066元/立方米 供电单位成本(分配率) =4740÷(23 000-3 000) =0.237元/度
84
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 制造费用 3249 (20500×0.066+8000×0.237)
借:基本生产成本 (10300×0.237) 制造费用 (20500× ×0.237) 管理费用 (8000× ×0.237) 销售费用 (2800× ×0.237)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85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
优点:计算手续简单 缺点:结果不够准确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 BACK 例1:见教材P52
86
特点:两次分配,先进行交互分配(对内分配),再进行直接分配(对外分配)
一次交互分配法 特点:两次分配,先进行交互分配(对内分配),再进行直接分配(对外分配) 交互分配(对内分配) 交互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直接费用总额÷该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 交互分配额(某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该车间耗用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率 对外分配 对外分配率=(某辅助生产车间直接费用+交互分配转入费用-交互分配转出费用)÷该车间对外提供产品或劳务总量 某部门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该部门耗用量×对外分配率 例:见教材P53
87
例2:某企业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分别是机修车间和
配电车间,有关资料如下所示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辅助生产成本——配电 9377 7250
88
机修 1500 配电 25 甲产品 15000 乙产品 12000 丙产品 9600 丙废品修复 500 基本生产一车间 400 2000 基本生产二车间 300 1400 行政部门 50 销售机构 75 1000 对外单位提供 150 合计 1000(工时) 45000(度)
89
交互分配率的计算 1、机修车间的分配率 =7250÷1000=7.25(元/工时) 2、配电车间的分配率 =9377÷45000=0.2084(元/度) 配电接受机修劳务=25×7.25=181.25(元) 机修接受配电劳务=1500×0.2084=312.6(元)
90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贷:辅助生产成本——配电 借:辅助生产成本——配电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91
7250 312.6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辅助生产成本-----配电 9377 312.6 181.25 181.25
92
对外分配率的计算 1、机修车间的分配率 =7381.35÷(1000-25)=7.5706(元/工时) 2、配电车间的分配率
BACK 对外分配率的计算 1、机修车间的分配率 = ÷( )=7.5706(元/工时) 2、配电车间的分配率 = ÷( )= (元/度)
93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废品损失 制造费用--一车间 = --二车间 =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贷:辅助生产成本---配电 --机修
94
优点:考虑了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使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更为准确;促使辅助生产车间降低相互之间的消耗
缺点:影响成本核算的及时性,需计算两个分配率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较多 BACK
95
某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部门实际耗用量×计划单位成本 某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差异额=(直接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额)-计划分配额
计划成本分配法(内部结算价格法) 特点:事先确定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按计划单位成本和各车间、部门耗用的数量,计算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对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和辅助生产车间实际费用之间的差额,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车间或部门,也可直接列入“管理费用”。 计算公式 某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部门实际耗用量×计划单位成本 某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差异额=(直接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额)-计划分配额
96
第一步:用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对内对外的分配 第二步:计算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 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
=该车间本月直接费用+分配转入费用 差异结转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 (超蓝节红) 例题:见教材P55
97
优点:计算手续简单,加快会计核算的速度,还可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的经济责任。
缺点:如果计划单位成本制定不准确,会影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企业计划单位成本制定比较准确 BACK
98
代数分配法 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再按各部门实际耗用辅助生产费用的数量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 某辅助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该车间产品或劳务单位成本=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车间耗用其他辅助费用数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单位成本 某受益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该部门实际耗用量×耗用产品或劳务单位成本 例见教材P55
99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数量较少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代数分配法的评价 优点:分配结果准确 缺点:辅助生产车间数量多时计算复杂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数量较少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BACK
100
顺序分配法 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多少排列顺序,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少的单位排在前面,先将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出去,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多的单位排在后面,后将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出去. 该方法不进行交互分配,即分配给排在其后面的辅助生产车间或其他部门,排在其前面的辅助车间则不负担费用。 第一次分配率=本车间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 第二次分配率=(本车间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分入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前排耗用的劳务量) 例:见教材P56
101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有明显顺序的情况.
对顺序分配法的评价:与直接分配法相比较,只是适当地考虑了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但还是没有充分地考虑,其分配结果仍不够准确;另外排列顺序也较繁琐。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有明显顺序的情况. BACK
102
第四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的分配
103
一、 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本月发生的各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总账科目按照车间、部门设立明细账,账内按制造费用的具体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行。
104
制造费用归集的会计分录 BACK 借:制造费用 ****** 贷: 原材料 ****** 贷: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
借:制造费用 ****** 贷: 原材料 ****** 贷: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 贷: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 贷: 累计折旧 ****** 贷: 待摊费用 ****** 贷: 预提费用 ****** 贷: 周转材料 ***** 贷: 辅助生产成本 ****** 贷: 应付账款 ****** 贷: 银行存款等 ****** BACK
105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 实际分配率方式 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106
实际分配率方式 根据当月实际制造费用及其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该产品的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107
生产工时比例法:以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优点是资料容易取得,方法比较简单,能将劳动生产率与产品负担水平联系起来;缺点是忽略了各种产品的工艺机械化程度的差异。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低或大致相同的情况 例见P59
108
2.直接工资比例法:以产品成本中直接工资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 核算工作简单。
□ 适用于生产工人的工资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企业(计件工资),各种产品机械化程度基本相同。 □ 若直接工资是计时工资,则按工资比例分配实际上就是按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109
【例3—11】长江公司20××年3月份一车间归集制造费用68295
【例3—11】长江公司20××年3月份一车间归集制造费用 元。若该车间当月生产A、B产品实际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分别为36000元与28800元。试分配当月的制造费用 解:分配率= ÷( ) =1.0539 A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36000×1.0539= B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 =
110
分配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制造费用——一车间
111
BACK 3.机器工时比例法:按照各种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或车间。
可将制造费用大致分为与生产机器设备使用有关的费用和为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对于前者可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而对后者可按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 BACK
112
制造费用年度预算分配率=全年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全年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标准数之和
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预算分配率) 无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多少,每月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均按年初确定的计划分配率计算。 以企业制造费用预算数和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或标准工时)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年度预算分配率=全年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全年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标准数之和 某月某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该产品实际产量定额标准数×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113
预算分配额与实际费用差额 =实际制造费用-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 预算分配额与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平时留在“制造费用”账户,年末如果有余额,一般应调整计入12月份的产品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如果实际发生额大于计划分配额,用蓝字补加;否则用红字冲减。
114
差异额分配率=差异额÷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
某产品应分配的差异额 =该产品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差异额分配率 例见教材P60-61
115
【例3—12】某公司对制造费用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20××年,该公司一车间计划全年发生制造费用180000元,该车间生产的A、B产品全年计划产量分别为20000件和5000件。A、B产品的工时定额分别为5小时和10小时。 假定该车间当年11月份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6580元,当月的产品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2000件,B产品400件。假设全年已经分配转出由A、B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 A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120000 B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48000 按计划分配率分配后出现借方差异(实际数大于计划分配数的差异)423.50。 要求:1、分配11月份的制造费用,作相关分录; 2、分配全年制造费用差异,作相关分录。
116
解:1、全年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180000÷(20000×5+5000×10)=1.2 A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2000×5×1.2=12000 B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0×10×1.2=4800 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 A产品 12000 - B产品 贷:制造费用
117
2、差异分配率: 假设已经分配由A、B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 A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120000 B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48000 分配率=423.50÷( )= A产品年末应负担制造费用差异额 =120000× =302.4 B产品年末应负担制造费用差异额 = =121.1
118
分配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制造费用——一车间
119
◇优点:简化和加快了制造费用的分配工作,并能及时反映各月制造费用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
◇缺点:预算水平与实际相差较大时,会影响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企业计划或定额管理水平较高;季节性生产企业。
120
总结: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分配手续简便,有利于及时计算产品成本,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使单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相对均衡。为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要求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企业有比较准确的定额标准和较高的计划管理水平。 BACK
121
第五节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废品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的核算
122
废品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和废品损失 废品是指经检验在质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需在生产中经过重新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产品。 废品按照废损程度和在经济上是否具有修复价值,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两类。 可修复废品是指该废品在技术上是可以修复的,而且在重新修理加工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不可修复废品是指该废品在技术上是不可修复的或者虽能修复,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123
★料废是由于材料质量、规格、性能不符合要求而产生的废品
废品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料废和工废两种 ★料废是由于材料质量、规格、性能不符合要求而产生的废品 ★工废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原因所产生的废品 废品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回收的废残料价值-应收各种赔款 废品损失必然增加合格品的成本
124
注意:无论废品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在产品入库、销售后发现,均列入废品损失。但合格产品入库后因保管、运输等原因造成的变质损坏的损失,属管理问题,应作为产成品毁损处理,不应列入废品损失;有关“三包”范围内的废品损失,为了简化核算手续,不直接记入废品损失,发生时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帐户;可以降价的次品、等外品的降价损失,作为销售损失处理,不列入废品损失。
125
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里,单独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本期废品的净损失,应转入当月生产的同类产品成本中,结转后“废品损失”账户无余额
126
基本生产成本 废品损失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1、应收的 责任人赔款 燃料及动力 制造费用 2、收回废品 残料价值 废品净损失 废品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1、应收的 责任人赔款 2、收回废品 残料价值 废品净损失 废品损失
127
二、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例3—13】基本生产一车间甲零件验收时发现2件可修复废品,为工人王力加工时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按规定应赔偿10元。此外,修复时发生修复费用为:原材料13元,工资2元,职工福利费0.28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28
A.归集修复费用 借:废品损失——甲零件 15.28 贷:原材料 13 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 2 ——职工福利费 0.28
借:废品损失——甲零件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 ——职工福利费 B.应收责任者赔款 借:其他应收款——王力 10 贷:废品损失——甲零件 10 C. 结转废品净损失5.28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零件—废品损失 贷:废品损失---甲零件
129
三、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 ★废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的计算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费用实际发生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 废品材料成本=废品数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废品应负担的其他费用的计算 某项其他费用分配率 =该费用实际发生额÷(合格品实际工时+废品实际工时) 废品应负担的某项其他费用=废品实际工时×该费用分配率
130
◇根据废品的数量、各项消耗定额及计划单价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 ◇适用于定额资料比较完整、准确的企业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按定额成本计算 ◇根据废品的数量、各项消耗定额及计划单价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 ◇适用于定额资料比较完整、准确的企业
131
【例3—14】企业一车间本月生产A产品300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可修复废品20件。
132
直接材料分配率=10500÷(280+20)=35 废品分配材料费用=20×35=700(元) 直接人工分配率=12000÷( )=8 废品分配工资费用=100×8=8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9750÷( )=6.5 废品分配制造费用=100×6.5=650(元)
133
项目 件数 直接材料 生产工时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生产费用合计 费用分配率 废品成本 减:废品残值 赔偿款 300 20 10500 35 700 180 100 1500 12000 8 800 9750 6.5 650 32250 2150 废品损失 420 1870
134
A.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借:废品损失—A产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 —A产品 —直接材料 700 —直接人工 800 —制造费用 650 B.回收残料价值 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A产品——直接材料 C.责任者赔偿款 借:其他应收款——李平 贷:废品损失——A产品——直接材料 D. 将废品净损失结转到同种合格品的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废品损失 贷:废品损失---A产品
135
【例3—15】某企业甲产品定额成本为100元,其中直接材料为60元,直接人工为15元,制造费用为25元。本月发现不可修复甲产品为6件,原材料系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完工程度平均为50%,废品残值为50元。(废品损失计算表编制如下):
136
废品损失计算表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单位定额成本 60 15 25 100 不可修复 废品数量 6 3 不可修复废品
已耗成本 360 45 75 480 减:残值 50 废品净损失 310 430
137
A.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借:废品损失—甲产品—480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360 —直接人工 45 —制造费用 75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360 —直接人工 45 —制造费用 75 B.回收残料价值 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A产品—直接材料 50 C.结转废品净损失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废品损失 43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138
可见: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和可修复废品损失核算的后两个步骤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步:不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帐户借方归集的是截至发现废品时为废品发生的生产费用;而可修复废品的“废品损失”帐户借方归集的是为废品返修发生的修复费用。 BACK
139
停工损失的核算 BACK 一、停工损失的概念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等。 停工期间的费用通常应由开工期间生产的产品负但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 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应增设“停工损失”会计科目和“停工损失”成本项目。 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不用设置上述科目,停工期间发生的属于停工损失的各项费用,分别记入“制造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BACK
140
第六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数量的确定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 1、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确定法 3、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4、约当产量法 5、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7、定额比例法
141
一、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数量的确定 (一)在产品的概念
广义的在产品是指从产品生产投料开始,到最后制成产品交付验收入库前的一切未完工产品。它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半成品;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加工步骤,但还需继续加工的存放在仓库的零件、部件和半成品;未经装配和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 狭义的在产品是指只包括正在加工中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半成品。 (二)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和实物管理是日常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成本核算的一项基本工作,它会影响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142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应同时具备账面核算资料和实际盘点资料,做好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工作和在产品的清查工作,既可以从账面上随时掌握在产品的动态,又可以查清在产品的实存数量。
143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意义
当企业以月份作为成本计算期,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时,在本期产品生产费用汇集到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上以后,还需将本期发生的费用加月初在产品成本,用一定的方法分配到本期完工的产成品和期末在产品上。 必须正确组织在产品的数量核算,取得在产品收、发和结存的数量资料,这是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所必需的。
144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四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月初在产品费用 + 本月生产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或:月初在产品费用 + 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公式前两项是已知数,等式后两项是未知数。公式前两项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 BACK
145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
通常采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七种:不计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确定、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 企业应根据其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种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好坏等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
146
1.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不计在产品成本法,又称在产品不计价法,是指月末无在产品,或虽然有在产品,但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并且各月份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从而可对月末在产品成本忽略不计的一种分配方法。 这是因为若月初与月末在产品很少,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之差就更小,另外,各月份在产品数量相差也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因此,为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全部视为完工产品成本,将本月各产品发生的生产耗费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例如,自来水生产企业、采掘企业就可采用该方法。
147
2.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确定法 按年初数固定确定在产品成本法,是对各月在产品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 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基于简化核算的考虑,同时为了反映在产品占用的资金,各月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148
注意:采用该方法,对于每年年末在产品,需要根据实际盘存资料,采用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以固定不变的成本计价延续时间太长,使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导致企业存货资产反映失实。 BACK
149
3.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就是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所耗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且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例如纺织、造纸、酿酒等生产工业的产品,原材料费用比重较大,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150
这时,该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包括月初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减去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的在产品成本,就是该完工产品的成本。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费用总额÷(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151
苏达公司生产甲产品,该产品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在产品只计算原材料费用。甲产品月初在产品原材料(即月初在产品成本)为3 650元;本月发生原材料费用21 200元,工资及福利费用共为1 100元;完工产品850件,月末在产品150件。该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原材料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比例分配。
152
分配计算如下: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 650+21 200)÷(850+150)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24.85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150×24.85= (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850×24.85= (元) 完工产品成本= +1 100 = (元) 或= = (元) BACK
153
4.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是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按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与月末在产品费用的方法,称为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法要在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和正确估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较客观简便地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因此,其法适用范围较广,特别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154
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在产品完工百分比(完工程度)
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在产品完工百分比(完工程度)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这对于费用分配的正确性影响很大。 由于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程度和加工程度可能不一致,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完工程度也可能不同。因此,应分别产品成本项目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根据不同的约当产量分配不同成本项目的费用。
155
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应根据月末在产品所耗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折算约当产量;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加工费用成本项目应根据月末在产品的加工程度折算约当产量。不仅如此,还应分别成本项目计算约当产量单位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费用。
156
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按照在产品投料百分比和在产品加工百分比来确认。
157
投料百分比 在产品投料百分比是指在产品已投材料占完工产品应投材料的百分比,计算分以下四种情况:
(1)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产品投料百分比与完工产品相同,即全为100%。 (2)直接材料随生产过程陆续投入时,其投入程度与生产工时投入程度完全一致或基本相同,在产品投料百分比与加工百分比计算方法相同。 (3)直接材料是在生产过程中陆续投入的,并且与产品加工程度不同, 某道工序在产品投料程度=[(前道工序累计原材料费用定额+本工序原材料费用定额×50%)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定额] ×100%
158
例:某企业的某产品由两道工序组成, 原材料陆续投入,并且与产品加工程度不一致
例:某企业的某产品由两道工序组成, 原材料陆续投入,并且与产品加工程度不一致.各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工序70千克,第二工序40千克,共为110千克。其在产品投料程度应计算如下: 第一工序投料程度=(70×50%)÷110×100%=31.82% 第二工序投料程度=(70+40×50%)÷110×100% =81.82%
159
仍依上例,原材料是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则 各工序在产品的投料程度的计算如下:
(4)直接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直接材料 投料百分比按下列公式计算: 仍依上例,原材料是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则 各工序在产品的投料程度的计算如下: 第一工序投料程度=(70÷110)×100%=63.64% 第二工序投料程度=(70+40)÷110×100%=100%
160
加工百分比 (完工程度) 为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加速成本的计算工作,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计算公式如下:
161
假定某企业某产品的工时定额为40小时,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第一工序的工时定额为30小时,第二工序的工时定额为10小时,其加工程度为:
第一工序加工程度=30×50%÷40×100% =37.5% 第二工序加工程度 =(30+10×50%)÷40×100%=87.5%
162
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产量×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单位产品材料费用=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 月末在产品计算材料费用的约当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费用
163
苏悦公司生产乙产品,本月完工750件,月末在产品15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60%;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原材料费用共计45 000元,工资及福利费用等加工费为21 000元。
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的,原材料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比例分配。工资及福利费用等加工费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比例分配。其计算如下:
164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150×50=7 500(元) (2)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1)原材料费用分配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45 000÷(750+150)=50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完工产品产量×费用分配率= 750×50=37 500(元)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150×50=7 500(元) (2)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结存产量×在产品完工百分比 =150×60%=90(件)
165
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率=21000÷(750+90) =25 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用=完工产品产量×费用分配率= 750×25=18 750(元) 月末在产品工资及福利费用=90×25 =2 250(元) (3)计算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37 500+18 750=56 25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7 500+2 250=9 750(元)
166
再看一例题: 某企业生产A产品,月初加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为:原材料费用为30000元;工资及福利费12000元;制造费用7560元。该产品经过三道工序加工制成,单位工时定定额为2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工时定额为6小时;第二道工序工时定额10小时;第三道工序工时定额为4小时。A产品本月完工250件。第一道工序在产品4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60件;第三道工序在产品50件。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A产品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如下:
167
(1)直接材料的分配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30000÷( )×250=1875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30000÷( )×150=11250(元) (2)其他费用的分配 各工序的完工程度计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6×50%)÷20×100%=15% 第二道工序:(6+10×50%)÷20×100%=55% 第三道工序:(6+10+4×50%)÷20×100%=90%
168
在产品约当产量=40×15%+60×55%+50×90%=84(件)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人工成本=12000÷(250+84)×250=35.928×250=8982(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人工成本 = =3018(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7560÷(250+84)×250=5659(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1901(元) BACK
169
5.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这种方法是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这种分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产品已接近完工产品,为了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将在产品可以视同完工产品,按两者数量比例分配生产费用。 月末在产品总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单位在产品(直接材料、直接工资或制造费用)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生产成本总额-月末在产品总成本 BACK
170
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的分配方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171
这是因为: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因而月初和月末单件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不大;由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因而月初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总额与月末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总额的差额也不会大。因而,月末在产品不计算费用差异,对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影响不大。 采用这种方法,应根据各种在产品有关定额资料,以及在产品月末结存数量,计算各种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172
在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投料程度×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加工程度×工时定额×计划小时工资率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加工程度×工时定额×计划小时费用率
173
例:某企业生产E产品,成本定额较为准确,并且E产品期初期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
174
1)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300×18=54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300×50%×13=1950(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300×50%×9=1350(元) 月末在产品定额总成本= =8700(元) 2)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 =( )-5400=21720(元)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成本=( )-1950=14880(元)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成本=( )-1350=9720(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 =46320(元)
175
缺点:定额制定不准确时,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无法得到在产品实际成本资料,其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承担
优点:计算简便 BACK
176
7.定额比例法 定额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项加工费用,按定额工时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177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这是因为,月初和月末单件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由于产品的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不大;但由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因而月初在产品脱离定额的差异总额与月末在产品脱离定额的差异总额的差额会较大,若仍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将月末在产品脱离定额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会对完工产品成本的正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而需要按定额比例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共同负担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
178
材料费用分配率 =(期初在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本月实际材料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分配率 =(期初在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本月实际材料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完工产品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月末完工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材料费用分配率 或 =本月材料费用合计-月末在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成本
179
=月末在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月末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实际成本 =月末完工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或
直接人工分配率 =(期初在产品实际直接人工费用+本月实际直接人工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实际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月末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用实际成本 =月末完工产品定额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或 =本月直接人工费用合计-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实际成本
180
=(期初在产品实际制造费用+本月实际制造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制造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 =(期初在产品实际制造费用+本月实际制造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制造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制造费用)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 月末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月末完工产品定额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 或=本月制造费用合计-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181
苏悦公司B产品月初在产品费用为:原材料 1 400元;工资及福利费600元;制造费用400元。本月费用:原材料8 200元;工资及福利费3 000元;制造费用2 000元。完工产品4000件,原材料定额费用8 000元;定额工时5 000小时。月末在产品1 000件,原材料定额费用2 000元;定额工时1 000小时。各项费用分配过程如下:
182
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加工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其计算分配结果如下:
完工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8 000(元)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2 000(元)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9600÷(8 000+2 000)=0.96
183
完工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8 000×0.96=76 80(元) 月末在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2 000×0.96=1 920(元) 完工产品定额工时=5 000(小时) 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1 000(小时)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3 600÷(5 000+1 000)=0.6 完工产品实际工资及福利费=5 000×0.6=3 000(元) 月末在产品实际工资及福利费=1 000×0.6=600(元)
184
制造费用分配率=2 400÷(5 000+1 000)=0.4 完工产品实际制造费用=5 000×0.4=2 000(元) 月末在产品实际制造费用=1 000×0.4=400(元) 完工产品实际成本=7 680+3 000+2 000 =12 680(元) 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1 920+600+400 =2 920(元)
185
优点:计算简便,便于考核和分析各项定额指标的完成情况 缺点:产品品种及生产工序较多的情况下,计算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BACK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