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ase Analysi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ase Analysi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ase Analysis
行政学与行政案例分析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ase Analysis

2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系 副主任 Tel:024-83672645(O);83683669(H);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 日本东京大学( ) 杜宝贵,辽宁辽中人,博士,副教授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系 副主任 Tel: (O); (H); C.P:

3 Private Public

4 课 程 的 基 本 要 求 1.关于教材 (1)《行政管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 娄成武 主编 (2)《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娄成武 主编 (2)《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 主编 (3)《公共行政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曾明德 罗德刚 等著 (4)Public Administration– An Action Orientation, Third Edition, Robert B. Denhardt,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1999

5 2.关于课程要求 (1) 授课方式: 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在掌握行政学基本理论 的情况下,将行政学基本理论同公共管理的实践相结合;
(2)考试: 平时作业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分数包括出勤、作 业、课堂讨论,占总分的30%;其余分数为期末考试。

6 Why Stud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ase analysis?
1.Positions in government ---basic information and skills ---became potential manager and administrator 2.Techical Fields ----engineering, teaching, natural resources, social work, fine arts ----managerial training 3.No expectation whatever in a public agency or other sector ----knowledge of the operations of public agencies ----influence the public policy, hearing of witnesses in price

7 行政学理论体系结构图 行政环境 行政原理 行政管理学 行政职能 行 政 组 织 行 政 领 导 人 事 行 政 行 政 决 策 行 政 执
行政监督

8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行政原理 第三章 行政环境  第四章 行政职能   第五章 行政组织   第六章 行政领导   第七章 人事行政   第八章 行政决策   第九章 行政执行 第十章 行政监督 第十一章 行政机关管理 第十二章 行政方法 第十三章 行政效率与行政改革  

9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行政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含义(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its theor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行政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含义(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its theory) (一)行政的含义(5个方面) 1.政府分工及其组织结构的状况 (Legislation, Executive, Justice)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行政指执行法律,但行政也存在立法权,立法和司法也存在行政权;

10 2.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功能 (Managerial and Political approach) 古德诺(F.J.Goodnow)《政治与行政》: 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为政治,后者为行政;但两者存在交叉; Efficiency is less a concern than effectiveness or responsiveness.

11 3.管理的角度(Management) 怀特(Leonard D.White) 《行政学导论》 Management in public sector is very much like that in private sector,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efficiency.

12 4.综合的角度(General Meaning)
政府组织(Government):国家行政机关推行公务的活动; 政治运行(Politics) :民意的实行,国家意志的执行; 管理(Management) :以集体努力与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的活动和艺术; 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 行政由有关于行政活动的人的行为构成,人的行为动机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行政的内在要素;

13 5.一般含义 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1)主体:政府,非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 (2)客体: 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事务,非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 非私人事务; (3)行政权力的来源 国家法律授权、具有权威性;

14 (二)行政的特点 1.政治性(Political): 阶级性,统治阶级通过行政来贯彻政治主张; 2.社会性(Social):
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行政的基本职能 3.执行性(Executive): 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下级行政机关应执行上级的决议 4.系统性(Systematic): 开放,同社会其他系统(法律、政治)进行人\财\物的交换

15 (三)行政学的含义 1、汉语: 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学 2、英语: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Management 3、含义: 是一门以狭义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动态性较强的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16 (四)构成要素 1、人员 (Staff): 公务员的任用、调配、等级、薪俸、晋升、奖惩、退职等; 2、行为 (Action):
实体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 程序性:方法、程序、技术 3、组织(Organization): 行政组织间的沟通关系和网络系统,“骨架” 4、时空(Space-time): 时间:讲求时效,提高效率 空间:注意环境,因地制宜 5、物质(Common property): 资金、必需的设备、工具、材料、场所

17 (五)行政管理主体 1、政府(Government) 中央政府(Central Government)
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 ); 2、政府行政机关 (Departments in Government): (1)效力,行政机关在获得法律和政府授权条件下,其发布行政规 定的效力等同于政府 (2)程序,行政机关发布行政规定一般需要经过同级政府或上级 政府同类机关的批准或许可

18 3、行政首长 (Director in Government):包括四类
一种非人格化的特定职位上担任法定职务的人,不是自然人 (1)政府首脑 西方 :普选或间接

19 我国: 政府首脑通过党内提名,报请人代会选举通过,经人大或其常委会任命后生效; (2)政府首脑以下的高级政务类行政首长 不得越权行事;特殊情况下,得到授权时可代表政府 ; (3)高级政务类行政首长下的各类行政首长 负责推动和执行各种既定政府决策; 权力主要来自政府内部,逐级授权; (4)政府普通公务员(人数最多)700多万 处理政府日常事务,具体执行和技术操作既定决策;

20 (六)行政管理客体:6 类 1、经济性组织 (Economic Organizations): 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各种以赢利为目的;
2、社会性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s): 教会、社团、群团等一切以非赢利(Non-profit)为目的; 3、政治性组织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政党和一切以政权或政治性权力为目的;

21 4、教科文组织 (Edu & Sci & Cultural Organizations):
教育、科学、文化等 5、新闻性组织 (Media Organizations): 报社、新闻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播媒介组织 ; 6、公民 (Citizen): 最大量的管理对象

22 (七)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1、行政立法 (Administration of Legislation): 法定立法:人大;
委任立法 :人大委托政府制定和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规 ; 管辖立法 :依据政府职权订立规章制度 ;

23 2、行政司法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行政复议、裁决、调解、仲裁行为 3、制定行政管理法规 (Administration of Law)

24 4、行政领导、指导、引导 (1)领导( Command):“职务”与“行为” (2)指导( Direction): 提出行政规范或意向,无绝对的权威和完全的约束力 (3)引导( Instruction): 改变国家政策,对社会行为主体施加影响,改变价值取向,朝有利于国家目标实现的方向改变; “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燃油税改革

25 5、行政规划、计划、预算 (1) 规划(Layout): 较长历史时期的预测性总体构想。“十一五规划”、“863计划” (2)计划(Program Design): 又称行政设计,是行政规划的细化 (3)预算(Public Budget ): 由政府按法定程序编制和提出,由立法机关评议和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我国的行政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部分组成

26

27 6、行政协调、沟通、平衡 (1) 协调(Harmonization): 政府内各单位、成员之间的协调; 政府以公共权力的权威,协调社会各方的行为; (2)沟通(Exchange): 对内外的相关人员或团体间在观念、意见、信息、感情方面相互了解和认同的活动、过程 (3)平衡 (Balance ): 在维护国家阶级利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和兼顾各种利益或意见(听证会制度)

28 7、行政干预、检查、制裁 (1) 干预(Intervene): 对社会行为主体行为过程或行为方式进行介入、干涉、制止 (2)检查(Inspection): 对社会组织或公民就有关法定标准和法律规定进行检验、对照和评定 (3)制裁 (Punishment): 以政府为行为主体做出各种行政纪律处分和处罚

29 8、行政支持、行政救济、行政服务 (1)支持(Public Support): 政府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所采取扶持其发展的政策行为 (2)救济(Public Redress): 目的不是为了促成发展,而是为了解决存活问题 A、现金给付,如,孤老、残疾人、失业、贫困救济等; B、税收和费用减免,如,设定社会贫困线并减免低收入者所得税,减免低收入家庭孩童上学费用等; C、兴建救济设施,如,兴建孤儿院、养老院及收容所等 “孙志刚事件”,废止一部法律,《城市收容人员规定》? (3)服务(Public Service ): 政府的基本功能

30 二、行政学研究对象 (一)怀特(Leonard.White) : 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二)D.L古立克(Luther H.Gulick) :“七要素”理论(POSDCRB) 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三)张金鉴 :“15M”理论 目标(Aim)、规划(Program)、人员(Men)、经费(Money)、物材(Materials)、组织(Machinery)、方法(Method)、领导(Command)、激励(Motiv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士气(Morale)、协调(Harmony)、及时(Time)、空间(Room)、改进(Improvement) (四)理论图示

31 三、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理论研究(Academic Research) : 从行政现象出发,概括一般原理或规律;
实证研究(Demonstration Research ): 从事实出发,先调查统计、计算,再根据结果确定方案; (二)历史和比较研究相结合 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从纵向的历史,以史为鉴; 比较研究(Comparative Research ) : 横向比较,地区比较、时间段比较; “模式比较法”(Mode Comparability):

32 (三)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 静态(Static Research) : 制度、组织结构,又称结构研究方法; 动态(Dynamic Research) : 人的行为、功能、环境等因素; (四)间接和直接研究相结合: 间接(Direct Research) :已有的文献资料; 直接(Indirect Research) :社会调查、模拟实验;

33 (五)行为主义和心理学研究相结合 行为主义研究(Behaviorist Research) : 分析人的行为,“社会人”,非正式组织; 心理学研究(Psycho logic Research) : 分析人的心理因素对行政行为和行政环境的影响; (六)系统和数量研究相结合: 系统研究(Systematic Research) :系统和环境的适应性、整体功能; 数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定量分析技术,理性分析模式;

34 四、行政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行政学与政治学 行政学是从政治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的分支科学 ;
政治学: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如国家的起源、国体、 政体、民族、宗教等 行政学: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 (二)行政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处罚、合同、复议、行政诉讼等;

35 (三)行政学与管理学 行政学: 属于一级学科公共管理(1204)中的二级学科(120404) 学科目录 (四)行政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生活现象; 行政学是其中的一部分;

36 第二节 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
第二节 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 2、工业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 3、城市膨胀、政府职能扩大,管理内容增加,机构和人员激增 4、管理科学的产生为行政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5、英国文官制度(merit system)、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实践

37 (二)产生 1、 1865年,德国学者冯.史坦因: 《行政学》,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行政法意义;
2、 1887年,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行政学之研究》,“行政学”作为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标志现代意义上行政学在西方的产生; 3、1900年,美国学者F.J.古德诺(Franc J. Goodnow ):《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一书,政治与行政分离,行政学从政治学母体中分离;

38 (三)发展:三个阶段 1、 传统管理时期(1900-1930):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X理论时期”
(1)1911年:美国工程师, “科学管理”之父, F.W.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把管理的理论和原则、方法移植到行政理论中 A. 任务管理:单位时间里工人完成的工作量; B. 标准化管理:将计划和执行分开,成立“计划室”,完成标准化管理 C. 管理阶层的出现:所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39 法约尔管理14原则:(The functional principle)
(2)1916年: (Henri Fayol,1841~1925), father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 (General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关系理论; 法约尔管理14原则:(The functional principle)

40 A、专业分工(Specialization/Division of Labor):各司 其职,熟 练。   
B、权责对等(Authority with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y):三级 授权(依标准执行80%、依职权判行15%、依政策/目标决定5%) C、遵守纪律(Discipline):不论约定俗成,是共同决议。    D、统一指挥(Unity of Command):减少延宕及误传。    E、统一方向(Unity of Direction):避免各自为政,力量分散。 F、牺牲小我(Sub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to General Interest): 先牺牲小我,以成就大我之最大利益。    G、报酬对等(Remuneration of Staff):公平合理,信赏必罚。   

41 H、分权管理(Decentralization):中央与地方均权,将决策权与执行权予 分开。   
I、交流网络(Scalar/Line of Authority):直 接协 商,且形成网络。    J、常态管理(Order):纳入日常管理(On going Management)。    K、三公一合(Equity):公平(协议遵行)、公正(没有特权、例外)、公开( 过程 透明、交流管理畅通)、合理(理念交集,大家同意) 。    L、稳定维持(Stability of Tenure):有赖PD C(合理化改善)与SDCA(标准化维持)的交互循环。 M、自动自发(Initiative):需激发员工内在的原动力。    N、团队合作(Esprit de Corps):利害与共,同舟共济。

42 管理共有五大要素: (1)计划(planning):确立目标、制定 计划 。 (2)组织(organizing):协调与统整。 (3)指挥或命令(commanding):有效率活动。 (4)协调(coordinating):团结一致、和谐同心。 (5)控制(controllin g):检验控管。

43 (3)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
“组织理论”之父,官僚科层组织; A. 官僚模型(Bureaucracy Model):组织设计的规范和特点 B.组织的基础:权力 a.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 世袭而来,来自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对个人明确 而特殊尊重,如英国、日本的皇室; b.超人权力(Charisma Authority ): 个人奋斗而来,来自领导者的意志和强制性权威; c.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 选举而来,来自法律和社会契约; 这种权力构成了官僚组织的基础

44 (3)行政学早期的“三杰”: A.1926年,美国人L.D.怀特《行政学导论》,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 《近世公共行政的趋势》、《联邦主义者》、《外国的文官制度》 B.1927年,美国人W.F.魏劳毕(W.F. Willoughby)《行政学原理》; 《现代国家的政府》 C.1930年,美国人J.M.费富纳(Jnhn M.Pfiffner)《行政学》;

45 (4)传统管理时期行政学的特点 A.侧重行政组织、制度和程序的研究,忽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B. 注重组织的静态研究,忽视动态研究; C. 注重效率的提高,忽视人的尊严和行为的研究;

46 (1)1927-1932年:哈佛大学的E.梅奥(Elton Mayo,1880~1949 ),
2、 行为科学时期( ) (1) 年:哈佛大学的E.梅奥(Elton Mayo,1880~1949 ), 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提出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人际关系学 (The Human Relations School ) A.行为科学的由来: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福特基金会 资助该校“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研究计划 B.行为科学的发端: 年: 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实验” Hawthorne Experiments

47 a.第一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和云母剥离室实验
客观物质条件(工作环境、工时长短、身体状况等)并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工人的情绪; b.第二阶段:访谈实验 证明士气和监督的因果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信息沟通, 参与管理(participant management)是提升士气的关键; c.第三阶段:绕线机组实验, 证明了组织中非正式组织(unofficial organization)的客观存在;

48 (Self actualization needs). (Physiological needs).
(2)1940年:A.H.马斯洛(Abraham H.Maslow, ) 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动机理论》 (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年 自我实现的需要 (Self actualization needs). 尊重需要 (Esteem needs). 归属或承认的的需要 (Society needs). 保障或安全的需要 (Safety needs). 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s).

49 行为科学时期行政学的特点: A.侧重行政组织内部人员的作用,忽视外界环境对人员的影响; B. 注重个别具体的事实研究,忽视整体和系统视角研究; C.把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行政学,重视人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50 3、 系统理论时期(1960-至今): (1)孔茨(Harold Koontz):1961年〈管理理论丛林〉(management theory jungle ), 整合各种理论, 避免“丛林混战”,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和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产生。 (2)1937年,贝塔朗菲(Luduig Von Bertalanffy )一般系统论: 整合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用动态的、开放的、联系的思想和方法取代之,倾向于“原则性”而非“技术性” ; (3)1964年,伊斯顿( David Easten):〈政治学的革命〉 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同等重要,反对价值中立(value free ),主张后行为主义(Post-Behavioral Science);

51 (4)生态行政学: 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政府和环境的互动(interactions)和动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 ; A.高斯(John M. Gaus):首先提出 1936年《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1947年《公共行政的政界》 B.雷格斯(Fred W. Riggis) 1961年《生态行政学》The Ecology of Government :生态模式(Ecological Model)集大成者 划分各国行政模式, 融合型(Fused Mode):农业型行政模式; 棱柱型(Prismatic Mode):过渡行政模式; 衍射型(Diffracted Mode):工业型三类,各国应结合国情选择

52 (四)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 1、 新公共管理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20世纪70年代):
1968年9月,纽约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 2、弗雷德里克森(George H. Frederickson): 1980年,《新公共管理学》 3、1989年3-4月:PAR(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主要理论观点 (1)主张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和社会公平(Social Equity): 应兼顾效率、经济目的和社会公平、正义,改变传统的公共行政伦理观和价值观;

53 (2)主张改变研究重点 : A.变革观念(idea) :改变防碍社会公平的政策和制度结构; B.关注政策(policy) :解决实际问题,“关心国防部,更关心国防”; C.范式变革(paradigm) : 对传统的基本假设、理论框架、价值规范、研究方法等进行一次重大调整,重视行动理论; (3)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 改变传统科层官僚组织的超稳定结构,使变革成为经常; (4)主张突出政府公共行政中的“公共”性质 : 区别于企业管理(Private Management),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应强调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和公共目的(Public Purpose) ,承担公共责任(Public Accountability) ;

54 (5)主张民主行政(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
以公众意愿、利益为中心,强调公众参与和政策公开 4.公共政策分析(public policy analysis): 政策科学、系统分析、政策研究、社会工程等 (1)产生背景:现代政府的政策条件和政策任务的复杂化; (2)主要人物:拉斯维尔(Harold D. Lasswell): 1951年《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

55 (四)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 1、 加强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 加强政府首脑的主导权,加强计划、财政、金融部门的协调
2、 精简机构,裁并部门:减少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 3、调整行政权力结构:权力下放,吸引公众参与公共行政; 4、实行公务员制度改革: 削弱“通才”对决策的影响,实行行政人员专业化, 专业人员行政化;推行合同制,终身制名存实亡;

56 5、重视行政咨询机构,发挥智囊团(brainpower)的作用:
美国700有多个,或政府部门或民间机构; 6、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办公自动化:‘OA’;’SOHO’ 7、调整政府外部关系,实行民营化,扩大社会实体自由度: 撒切尔政府改革措施,30多家国有大企业实现民营化管理 8、讲究投入产出比: (1)精简机构、人员,节约开支; (2)实行公共工程招标制,出租公共服务项目。如铁路等; (3)引入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家式政府”。

57 9、打破政府垄断公共服务项目,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
实现社会承诺制,以“顾客”为中心 10、行政改革得到理论支持: 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小政府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

58 (五)西方现代行政现象 1、行政职能拓展 (1)奉行自然法:立法才能反映民意;
(2)议会的核心地位:政府只是依法行政; “无法律即无行政”; (3)新技术带来新问题: 20世纪60年代后,法律有限,变动无穷 (4)自由裁量权(right of free judgment )出现,扩大了政府权力; “行政国家”(Administrative State),大政府(Big Government)

59 2、不良现象增加:和行政职能的拓展相关 (1)行政组织规模庞大 (2)行政决策迟缓 (3)官僚倾向严重

60 @帕金森定律:“官场病” 1957年,英国学者帕金森(C. Northcote Parkinson) 《帕金森定律——组织变态之研究》Parkinson’s Law 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 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原动因造成的。 * 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 ; * 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

61 为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原理 为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 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人 * 意志薄弱的人 * 耳朵不大灵光的人 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 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

62 定律四: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
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 定律五:鸡尾酒会公式 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

63 8 7 VIP 6 5 4 3 2 1 A B C D E F door 如H=10;则H+75=11:15,H+90 =11:30 ,E/7

64 桌次、座次礼仪 桌次的排列礼仪:

65 座次的排列礼仪:

66 定律六:嫉妒症(分三个时期) 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级主管辛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斗角,底层人员垂头丧气而不务正业 第一阶段,出现了既无能又好嫉妒的人物, 即患上了“庸妒症(平庸而嫉妒)”; 第二阶段,这些庸妒症患者不幸进入或原本就在高层,尽一切可能 手段排斥比自己强的人,拒绝提升能力强的人;“愚蠢比赛” 第三阶段,机关仿佛被喷了DDT,凡才智者一概不得入内,机关病入 膏肓,此时的机关已经无药可救了

67 定律七:退休混乱(50岁现象) 一般退休的年龄是R,在前3年(R-3)人的精力会开始减退;问题在于如何挑选合适的接替者,工作表现越优秀,任职时间越长,越难寻得合适的接替者,而在位者总会设法阻止职位较低的人接近自己的职位,以至不得不延长自己的退休时间

68 @彼德原理:“不称职” 1969年,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L.J.彼德 The Peter’s Principle 彼德原理: 在层级组织中,每个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 原因: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但晋升总是必然的

69 (六)西方现代行政精神(Administrative Spirits)
1 .主动进取,锐意创新:罗斯福新政; 2 .追求卓越,提升水准: 效率与效果 效率(Efficiency):做了没有、做了什么 A、数量上,投入产出比; B、时间上,少时多产; C、情境上,既定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效果(Effectiveness):做的对不对、做的好不好涉及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问题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应该是两者的统一

70 二、中国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理论 1.奴隶社会:君权神受,王权至上; 2.封建社会:儒学成为行政理论;
(1)礼:统治阶级规定的制度和秩序;System (2)乐:要求人们在思想上求得妥协,安于本分;Mind (3)仁:做人的道理,爱心和同情心;Truth (4)义:爱不能兼爱,而营尊卑贵贱之分;Humanity

71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令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怨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兴奶逡病! 孟子

72 (二)中国近现代的行政理论 1.孙中山:“五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2.毛泽东: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邓小平: 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依法行政理论; 4.1935年:张金鉴,《行政学的理论和实际》,我国第 一部行政 学专著问世; 5 1988年:中国行政学会在北京成立,会刊《中国行政管理》 ; 6.1995年:国家行政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各省市相继成立

73 (三)中国行政学发展的任务 1.研究并服务中国行政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协调经济、行政和政治体制的关系:
(2)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 (3)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关系: (4)政企关系: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政资”分开)

74 (5)政社的关系: “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6)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硬件和软件”(Hard and Soft) (7)完善公务员制度:竞争上岗、专业化 (8)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决策民主、科学化 (9)正确处理政府的公共性、非赢利性: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防止腐败出现

75 中国2003年反腐盘点:落马的省部级高官 姓名 职务及部门 刘克田 原辽宁省副省长 田凤岐 原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刘长贵 原贵州省副省长 刘方仁 原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嘉廷 原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丛福奎 原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 程维高 原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潘广田 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麦崇楷 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钟麓 原浙江省副省长 田凤山 原国土资源部部长 王雪冰 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王怀忠 原安徽省副省长

76

77 讨论题目: 1、腐败的根源是什么? 2、如何防止腐败的产生? 3、如何看待腐败的本质? 4、如何理解“腐败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 讨论方式: 分四组,分别发言,每组发言10分钟


Download ppt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ase Analysi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