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2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三代興衰 封建體制的建立 宗法制度 禮樂制度 封建社會的階層與生產情況

3 三代興衰 1. 夏朝: A. 建國:禹 ─ 建立中國第一個王朝 B. 開啟「家天下」局面: a. 啟繼位,帝位從此「世襲」 b. 結束堯、舜以來的禪讓傳位方式 C. 政權鞏固:「少康中興」後 D. 亡國:夏桀暴虐無道,失去人民的 擁護,為商湯討滅

4 夏桀騎人像 夏桀是夏朝亡國之君,相 傳他生活奓侈,殘害忠良 ,不管人民生活的痛苦, 《尚書‧湯誓篇》記載夏 民怨恨夏桀說:「時日曷 喪,予與汝皆亡。」意思 是說:「你這暴君何時滅 亡,再不滅亡,我們要跟 你同歸於盡。」

5 2. 商朝 ─ 享國 600 多年 A. 建國:湯滅夏桀 B. 遷都:前期屢次遷都,至盤庚遷殷 後不再遷徙 C. 中興:武丁 ─a. 商後期英主 b. 討伐鬼方 D. 亡國:紂王(帝辛) ─ 縱情聲色,制定 酷刑殘害人民

6 紂王夜飲想像圖 紂是商朝的亡國之君,《史記‧殷本紀》說他 喜歡「長夜之飲」,即通宵達旦的飲酒作樂

7 3. 西周: A. 建國: 1111B.C.─ 武王伐紂,牧野之戰 紂王戰敗自焚身亡 B. 政權穩固:周公東征後 C. 初期盛世:成 康之治 D. 行「共和」:厲王貪財好利, 841B.C. 為國人放逐,由大臣執 掌國政 E. 亡國:幽王寵褒姒廢嫡, 771B.C. 招致 犬戎攻陷鎬京,幽王被殺

8 商 周交替圖

9 4. 意義 : A. 三代文化一脈相承:孔子言「殷因於 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 所損益可知也。」 B. 三代開國之君:禹、湯、文 武王 a. 史稱「三王」 b. 湯伐桀、武王伐紂,被視為「弔民 罰罪,順天應人」 C. 「九鼎」被視為三代興亡的象徵: a. 擁有者就象徵其政權的合法性 b. 大禹治洪水後,「收九牧之金,鑄 九鼎,象九州」 ─ 《史記》記載

10 封建體制的建立 1. 實施背景: A. 武王克殷後,欲統治 東方廣大區域 B. 採「封建親戚,以藩 屏周」政策

11 2. 大行封建: A. 時間:兩次 ─a. 武王滅商後 b. 周公東征後 B. 對象: a. 姬姓之國 ─ 魯、燕、蔡、晉 b. 姻親功臣之國 ─ 齊、呂、申 c. 先聖後裔之國 ─ 陳、杞 d. 殷人後裔之國 ─ 宋 C. 性質:軍事占領、武裝殖民

12 3. 制度: A. 周天子名分:諸侯之君,天下共主 B. 權利義務: a. 周天子有制禮樂、巡狩、征伐等權力 b. 諸侯對周天子有納貢、朝覲、出征等 義務 C. 封地: a. 天子 ─ 王畿 b. 諸侯 ─ 封國 c. 卿大夫 ─ 采邑 d. 士 ─ 食田(不能世襲)

13 西周封建社會結構 庶人 天子 士 卿大夫 諸侯

14 宗法制度 1. 涵義:宗族組織法 2. 特徵: A. 嫡長子繼承制 B. 大宗、小宗的區分

15 3. 宗子: A. 原配所生的長子為嫡長子,又稱宗子 B. 為天子、諸侯、卿大夫的法定繼承人 4. 祭祀: A. 祭祀資格 ─ 宗子才能祭祀宗廟的祖先 B. 支子不祭 ─ 達「尊祖」目的,以維持 宗法制度的倫理

16 西周金文中的「宗」字 《說文》:「宗,尊祖 廟也。從宀,從示。示 謂神也,宀謂屋也。」 宗廟是祭祀祖先的建築 物。此字象徵屋內放著 祖宗神靈的牌位

17

18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圖

19 禮樂制度 1. 源起: 西周初年周公「制禮作樂」 2. 內涵: A. 禮 ─a. 涵蓋典章制度及各種禮儀 b. 名目甚多,有所謂「五禮」 B. 樂 ─a. 配合禮制進行 b. 不同的禮制有相應的樂舞

20 周公像 西周初年,武王於克 商之後病逝,成王年 幼,周公攝政,引起 「三監之亂」,周公 於平亂之後還政成王 ,並制禮作樂,為周 朝建立典章制度

21 山東 曲阜 周公廟

22 五禮、五刑 五禮 A. 吉禮 ─ 祭祀鬼神 B. 凶禮 ─ 喪葬弔問 C. 賓禮 ─ 迎賓相見 D. 軍禮 ─ 征伐、相聘、會盟 E. 嘉禮 ─ 冠(成年)、宴飲 五刑: 即墨、劓、剕 、宮、大辟等 五種嚴酷的刑罰

23 3. 與封建制度、宗法制度的關係: A. 宗君合一:周天子具雙重身分 a. 政治上 ─ 是天下的「共主」 b. 宗法上 ─ 是姬姓諸侯的「宗主」 B. 功能: a. 強化周人的統治基礎 b. 調和尊卑貴賤的等級倫理關係, 維繫西周時期政治與社會秩序的 和諧

24 封建社會的階層與生產情況 1. 封建階層: A. 分為貴族、平民、奴隸三階層 B. 身分世襲 ─ 「士之子恆為士, 工之子恆為工, 商之子恆為商」

25 周宮殿(宗廟)復原平面圖

26 發現於陝西 岐山縣 鳳雛村,宮殿牆壁用黃土夯築而成, 厚約 51~75 公分不等,前堂高約 3 公尺,屋頂以瓦覆蓋是 最大特色。商朝 殷墟建築尚未發現屋瓦,屋瓦可能是周 人發明的。宮殿是國王議政及居住的地方 西周的大型宮殿遺址復原圖

27 貴族 統治階層: A. 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B. 身分世襲 擁有土地所有權: A. 由農民耕種 B. 採「井田制度」 士: A. 貴族中地位最低者 B. 受文武合一的教育 C. 任務 ─ 打仗

28 西周武士

29 井田制度 記載:《孟子 滕文公上》 內容 A. 劃分土地為九個單位,每單位百畝, 成「井」字形,中間公田,四周私田 B. 私田由農民耕種,收穫屬農民; 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種,收穫全歸貴族 特色:土地不能買賣,以助種「公田」 方式代替「賦稅」

30 井田示意圖

31 國人與野人 國人 A. 指住在國中及附近的人 B. 身分有貴族與平民 C. 有參政的權利與服兵役的義務 野人 A. 指住在郊外田野的人 B. 多是土著或殷人後裔 C. 沒有參政權及服兵役的義務

32 平民 庶人階層:農、工、商 A. 農民居大多數 ─a. 向貴族繳納粟米 b. 須為貴族服勞役 B. 工商業由貴族經營 ─ 由一群工商業 者為其效勞,曰「工商食官」 與貴族關係 A. 隸屬於貴族 B. 不敢反抗貴族

33 古代農奴耕田彩繪想像圖

34 奴隸 來源:戰俘或罪犯 地位: A. 屬於貴族的私有財產 B. 社會地位最低

35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春秋戰國的劇變 先秦諸子重要思想學派

36 春秋戰國的劇變 王室衰微 社會經濟變革 學術發達,百家爭鳴

37 王室衰微 背景 A. 周天子地位日低,無力維持國際秩序 ─ 禮崩樂壞,亂臣賊子紛起 B. 夷 狄入侵,面臨文化淪喪危機 局勢發展 A. 春秋 ─ 霸者崛起 B. 戰國 ─ 軍國主義

38 春秋時期 始自:平王東遷 ─770B.C. 提出「尊王攘夷」:齊桓公 A. 尊王 ─ 尊重周天子的宗法地位 B. 攘夷 ─ 抵抗戎 狄的侵略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A. 真正做到「尊王攘夷」:齊桓公、晉文公 B. 齊、晉的「霸政」是維持國際秩序的力量

39 漢朝畫磚中的管仲與齊桓公 圖左是曹沐在齊 魯會盟於柯(山東地名)時 劫持齊桓公的故事 ─ 《史記‧刺客列傳》

40 戰國時期 始自:三家分晉 ─403B.C. 「軍國主義」盛行 A. 背景:維持國際秩序的力量消失 B. 各國紛紛厲行變法,求富國強兵 秦得以統一天下 A. 善用六國人才 ─a. 商鞅 ─ 變法 b. 張儀 ─ 連橫政策 c. 范雎 ─ 遠交近攻 d. 李斯 ─ 威脅利誘 B. 變法最徹底

41 社會經濟變革 貴族沒落,平民崛起 游士與處士的出現 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農工商業的發達

42 貴族沒落,平民崛起 1. 貴族沒落:貴族人數不斷增加,世官世祿 已難維持 2. 平民崛起: A. 各國競爭,國君用人唯才 B. 開啟「布衣卿相」之局

43 游士與處士的出現 1. 背景:封建制度崩潰,士流落民間 2. 區分: A. 游士 ─ 憑藉知識遊走各國求取仕祿 B. 處士 ─ 不肯出仕,淡泊名利,隱匿 社會基層與市井之間 3. 普遍:戰國時代

44 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1. 始自:春秋晚期 2. 情形: A. 春秋 ─ 國君以土地賞賜有功戰士、賜 田以及自由買賣 B. 戰國 ─ 新興豪族富商購買土地更普遍 3. 確立:商鞅變法 ─ 准許田地可自由買賣

45 農工商業的發達 1. 農業:農產量大為提高 A. 鐵製農具的使用 B. 牛耕技術的推廣 C. 水利灌溉工程的發展 2. 手工業:冶鐵、煮鹽、紡織 3. 商業: A. 出現大城市 ─ 臨淄、邯鄲、咸陽 B. 出現大商人 ─a. 春秋:子貢 b. 戰國:呂不韋

46 春秋 戰國時代水利工程圖

47 先秦諸子重要思想學派 1. 先秦學術發達的背景: A. 教育普及: a. 士以傳授知識謀生 b. 官府藏書流傳民間 B. 國君渴求人才:布衣可為卿相 C. 私人講學之風大盛:學術不再被貴族 壟斷 D. 書寫工具進步:竹簡、絲帛

48 古代的簡牘形式 抱持簡牘 的古代學者

49 2. 出現諸子百家爭鳴的現象: A. 有「九流十家」之說:《漢書‧藝文志》 B. 緣起:說法不一 a. 出於「王官」 b. 為解決時代劇變產生的問題 C. 影響較大: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陰陽家、名家

50 儒家 代表:孔子、孟子、荀子 思想: A. 強調「仁」與「性善」 B. 講禮治、人治 理想:撥亂反正,恢復西周時禮治社會 影響:成為中國日後的學術思想主流 與墨家在戰國時代並稱「顯學」

51 孔子 年代:魯人 ─ 春秋末年 思想主張 A. 政治 ─ 正名、立信、德治 B. 教育 ─ 有教無類 地位: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52 孔子講學想像圖

53 孟子 年代:鄒人 ─ 戰國中期 思想主張 A. 性善論 B. 義利之辨 C. 民貴君輕 ─ 為政者應注 重人民福祉 地位:亞聖

54 荀子 年代:趙人 ─ 戰國末年 思想主張 A. 性惡論 ─ 強調以禮克制 B. 尊君 ─ 國家為一國元首 應受尊重 現象:已與法家合流

55 墨家 代表:墨子(魯) ─ 戰國初期 主張 A. 兼愛 ─ 愛人之子如其子 B. 交相利 ─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 非攻 ─ 反對戰爭,以實際行動制止 戰爭行為 D. 節用 ─ 愛惜資源,反對奢侈浪費 與儒家在戰國時代並稱「顯學」 沒落:戰國以後 ─ 曲高和寡

56 《墨攻》與墨子

57 道家 代表 A. 老子 ─ 春秋末年 a. 思想:反璞歸真、順應自然、 棄智絕聖 b. 政治:主張小國寡民、無為而治 B. 莊子(宋) ─ 戰國中期 a. 主張生死可以齊觀 b. 追求內心自由自在的境界 ─ 逍遙 思想特色:避世 ─ 受當時政治社會動亂 的影響

58 老子莊子

59 法家 站在國君立場 A. 法 ─ 商鞅:主張「憲令著於官府」, 依法行事 B. 術 ─ 申不害:講求國君統馭臣下手段 C. 勢 ─ 慎到:提高人主的威勢 集大成:韓非 ─ 認為國君治理國家,法 、術、勢三者缺一不可 戰國時代多為各國採行 A. 在施政上能得立竿見影之效 B. 以國君立場發言

60 商鞅 戰國時法家集大成者,總結了法家 各種學說,認為「法」、「術」、 「勢」三者都是缺一不可,必須互 相配合地運用 韓非 商鞅 衛人,秦孝公時相秦。他於 秦孝公時實行變法,以法以信, 「信賞必罰」以為治道

61 陰陽家 代表:鄒衍(齊) ─ 戰國末年 主張:「五德終始說」 ─ 以五行來解釋 一切的天時人事、政治興衰 影響 A. 日後中國的政治理念 B. 日後中國民間社會的風俗習慣

62 五行相勝相生圖 「五行」就是「五德」,戰國時代人鄒衍主張「五德終始說」 ,認為人事盛衰與朝代的變革都可用五行來解釋。秦始皇自以 為水德,便採取了「五德相勝」的解釋

63 3. 戰國晚期各家學派互通合流: A. 代表:《呂氏春秋》 ─ 將各家思想融 合,稱為雜家 B. 陰陽家與儒家合流: a. 漢朝更為明確 b. 代表:董仲舒《春秋繁露》

64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 呂不韋,曾為秦王政相國,門下有食客三千人。該 書即是門客們奉令各抒所聞之作。書中文章內容博 雜,結構規整,語句簡練,曾號稱「一字千金」


Download ppt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