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养殖知识讲堂 绿壳蛋鸡养殖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养殖知识讲堂 绿壳蛋鸡养殖技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养殖知识讲堂 绿壳蛋鸡养殖技术

2 绿壳蛋鸡养殖技术 绿壳蛋鸡市场前景广阔 绿壳蛋鸡的生物学特性 饲养绿壳蛋鸡的环境条件 绿壳蛋鸡饲养时应注意光照和密度
绿壳蛋鸡雏鸡的选育和温度湿度要求 绿壳蛋鸡的初饮和开食 绿壳蛋鸡的饲养管理 绿壳蛋鸡养殖应做好防疫 总结

3 绿壳蛋鸡集“五黑一绿”为特征,是稀有品种,只有在我国偏僻山区农户中有极少量的养殖,其它国家和地区尚无此品种。绿壳蛋鸡体形清秀,羽毛紧凑,毛、皮、肉、骨、内脏均为黑色,所产蛋的蛋壳为绿色。是一种集天然黑色食品和绿色食品为一体的珍贵极品。绿壳鸡蛋含微量元条较高,特别富含碘、锌、硒,而胆固醇含量仅为04%,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对高血压、心脏病、免疫力低下、甲状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不长个子及抗衰老、记忆力减退、体质虚弱有较好食疗作用。那绿壳蛋鸡的养殖前景如何呢?

4 绿壳蛋鸡市场前景广阔 绿壳蛋鸡因产绿壳蛋而得名,又称乌鸡,是世界罕见的珍禽极品。由于绿壳蛋鸡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且吃乌鸡的习惯几乎遍布全国城乡,因此,绿壳蛋鸡历来是我国畅销的禽类产品,无论在何地,其价格都比其它禽类高。但绿壳蛋鸡在绝大部分地区还属空白,市场上很难找到,数量极少。在我国,近98%的人吃蛋,日本人、韩国人更是对绿壳蛋情有独钟,可见,营养丰富、药食兼用的绿壳蛋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绿壳蛋鸡的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如果要养好绿壳蛋鸡就要掌握绿壳蛋鸡的饲养技术。现在,中国锦德珍禽网将对绿壳蛋鸡养殖技术进行总结。

5 绿壳蛋鸡的生物学特性 绿壳蛋鸡是我国现在珍禽养殖中非常重要的品种之一,绿壳蛋鸡苗的供应厂家也逐渐增多,所以我们应逐渐的加强绿壳蛋鸡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绿壳蛋鸡的生物学特性。 目前绿壳蛋鸡鸡种仍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未经选育,体形较小。成年公鸡体重1.5~2kg,母鸡1.2~1.8kg。多为单冠。有黄、黑、白、红、花等羽色,喙、胫、爪的颜色与羽色有关,但多为青色;肤色有青自、青乌等。绿壳蛋鸡性喜温暖干燥。有集群性、认巢性,反应灵敏、胆小易惊,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南北方均可饲养。食性杂,主食五谷杂粮,喜食青菜、青草、嫩树叶等。可散养、圈养、笼养。开产日龄差异较大,早的136天。晚的180天。蛋重个体间差异也较大,小的30g左右,大的50g以上,年产蛋150~190枚。所产蛋中约67%是绿壳蛋,25%是褐壳蛋,其余为灰壳蛋;通过选育工作可增加产绿壳蛋的比率。

6 饲养绿壳蛋鸡的环境条件 绿壳蛋鸡具有土种鸡特性,易饲养,耐粗饲,抗病性好,和其他品种蛋鸡相比,饲养环境条件要求相对较粗放。但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什,更有利于绿壳蛋鸡的经济性状和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         1温度:育雏期,温度应逐渐降低,但每天降温不能超过2℃。育成期和产蛋期的最佳温度是在15~20℃之间,应尽力避免温度波动超过6℃。         2相对湿度:鸡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65%。         3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量:氨0.05升/m³,二氧化碳3.5升/m³,硫化氢0.01升/m³。         4通风:新鲜空气的流通量最少应达到每千克活重鸡每小时5m³,用恒温器控制通风量,根据鸡龄及温度来调整,但决不能少于鸡所需的最低量。         5降温:对封闭式鸡舍在夏季要注意降温。         6噪声:场址应选在安静的地方,噪声强度不得超过86分贝。         7空气中灰尘和微生物:空气中灰尘浓度大,特别是粒度细小的灰尘对人禽都有不良影响,会导致呼吸道感染。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为大肠杆菌、小球菌及一些霉菌等。在某些情况下,也载有新城疫病毒与马立克氏病病毒等。为减少禽舍空气中灰尘与微生物的含量,应尽量避免用泥土地而,防止舍内过于干燥,同时适当通风。

7 绿壳蛋鸡饲养时应注意光照和密度 光照。可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阳光照的紫外线有利于雏鸡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生长,还有利于杀菌。人工光照:1~3日龄为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减少1小时。7~10日龄后可采取1小时光照2小时黑暗,并注意不能太强,避免诱发啄癖。    密度。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生长阶段、鸡舍结构、饲养方式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密度过大,鸡群拥挤,采食不均,会使整个鸡群发育受到影响。密度过小虽有利于成活率和育雏率,但不利保温,而且会造成人力、设备的无形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同时,密度大小应随日龄的增长进行相应调整。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雏舍可养1周龄的60~50只,1~2周龄的40~30只,2~3周龄的30~25只,4~6周龄的20~15只。要注意保持育雏舍干燥,通风良好。

8 绿壳蛋鸡雏鸡的选育和温度湿度要求 养殖绿壳蛋鸡主要在于育雏,尤其是冬春季节气候寒冷,雏鸡易发疾病,必须严抓育雏阶段的管理,培育好体质健壮、发育良好的绿壳蛋鸡。         1、选育好雏鸡。健康的雏鸡羽毛油光,手抓感觉充实、有弹性;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活泼好动。挑选好雏鸡后应迅速、安全、舒适地运到育雏舍。在运输途中要勤检查,防止相互挤压、闷热或受冻造成伤亡或继发疫病。为了避免运输中出现应激,最好在运输前饮用5%的葡萄糖水及多种维生素并加入一定的抗生素。         2、温度及湿度。掌握好适宜的温度、湿度是育雏的关键,也就是成活率高低的关键。一般室温要求达33~35℃,控温原则是初期适当高而平稳,小群宜高,大群稍低,弱雏比强雏高,阴天比晴天高,夜间比白天高。具体掌握温度还应根据雏鸡不同精神状况灵活运用。温度合适时,雏鸡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鸡群分散均匀,羽毛平整光滑。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70%,以人有湿热感为合适。这样有利于雏卵黄的吸收。因此育雏时,既要重视平稳的温度,又要注意保持应有的湿度。

9 绿壳蛋鸡的初饮和开食 初饮。雏鸡在进入育雏室后,首先要给水,为增强雏鸡体质,减轻应激,可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0.1%多维及高锰酸钾,若再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土霉素等还可以起到预防肠道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提高育雏成活率。出壳后的幼雏腹部卵黄还需3~5天才能基本上吸收完。充分吸收卵黄对雏鸡生长发育有明显效果,而充足的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水温要求与室温相近,不能缺水或间断给水。 开食。雏鸡开食是育雏的关键之一,过早开食因雏鸡肠胃功能较差,影响消化;过迟开食会消耗雏鸡体力,造成生长缓慢。出壳后24小时左右,约有2/3在啄地面寻找食物时即可开食,开食时应将水、饲料放至灯泡旁边以利雏鸡采食。选用优质小鸡饲料与熟鸡蛋育雏效果更好(每100只雏鸡用3~4枚熟鸡蛋拌匀)。将饲料均匀地散在塑料布,油布或硬纸板上,耐心引导其采食。前期喂食不宜过饱,采食过量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造成消化道疾病。每次采食半小时左右,喂至七八成饱即可,每天喂6~8次。还可适当补些切碎的嫩绿多汁的青饲料。开食3天后应改用料槽,供给全价优质雏鸡料饲喂。如果是笼养周以后可以将一天的饲料一次喂给让雏鸡随时都能采食

10 绿壳蛋鸡的饲养管理 黑羽绿壳蛋鸡,黑羽、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产绿壳蛋,俗称“五黑一绿”。其肉与蛋质地鲜嫩,风味独特,保健滋补作用独特,很有饲养价值。         该鸡体型较小,成年鸡体重 1.5 公斤左右,18 周龄开产,64 周龄产蛋 210 枚,平均蛋重 48克,开产体重 1.2 公斤。         绿壳蛋鸡的雏鸡、中鸡饲养管理         家养方法与一般蛋鸡相似。需要强调之处是:         1. 断喙  应于8日龄~10日龄断喙,保持上喙距离鼻孔尚有 2 毫米,下喙不短于舌尖为原则。         2. 分群和限制饲养  10 周龄前后,将鸡群进行挑选,将过肥过瘦的挑出,过瘦的可用市售的营养水平较高的蛋鸡育成料强化饲喂,日饲喂量比正常群每羽增加 8 克~10 克。过肥的可在育成料中加入 10%左右的稻谷(或米糠饼或煮熟的豆腐渣)或每羽减少日饲喂量 8 克~10 克。总的目标是开产时鸡群体重差异在10%以内为宜。

11 绿壳蛋鸡养殖应做好防疫 绿壳蛋鸡的养殖应专门制订一套适合鸡场使用的防疫免疫接种规程,制订了6日龄 H120传染疫苗滴鼻,10日龄法信灵、新城疫L系滴鼻、滴口,15日龄禽流感皮下注射,20日龄鸡痘刺种,27日龄H52传支滴鼻,31日龄新城疫 L系滴鼻,45日龄禽流感肌肉注射,60日龄新城疫L系苗肌肉注射,110日龄禽流感肌肉注射的一整套防疫体系,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所用药物全部从正规药店进货,不使用“三无”产品,预防用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发生常规疫病,正确使用药物剂量,杜绝违禁药物,不滥用抗生素,同时正确使用添加剂,确保肉鸡的安全和品质。

12 总结 珍禽的养殖是非常专业的,因此,如果想养殖好珍禽就一定需要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熟练掌握饲养技术,这是养殖珍禽的关键。


Download ppt "养殖知识讲堂 绿壳蛋鸡养殖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