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期刊社 2009年系列学术讲座之 科技论文的审稿及其学术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期刊社 2009年系列学术讲座之 科技论文的审稿及其学术评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期刊社 2009年系列学术讲座之------- 科技论文的审稿及其学术评价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期刊社 年系列学术讲座之 科技论文的审稿及其学术评价 胡耀华

2 胡耀华,男,教授,曾任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1986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学习植物生理生态。主要著作有:《农业生态学》、《橡胶栽培学》(副主编)、《橡胶树栽培》、《农业科技管理教程》等;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橡胶树群体光合呼吸作用研究》获广东省高教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国家级课题“胶园生态系统及主要环境因素调节技术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被国外学者多次引用。1988年被农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兼任《热带作物学报》特约审稿专家。(《热带作物学报》编辑部 注)

3 1、科技论文的审稿 1.1审稿的意义和作用 审稿就是审读稿件,也就是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对未成型的、各种形式稿件和稿样进行审读。其作用大体有六: 第一、选择符合本刊宗旨的论文,淘汰不适合本刊登载的文章; 第二、淘汰缺乏新意和质量不高的稿件,选择质量上乘的稿件,避免类似稿件的重复发表; 第三、鉴定和淘汰伪作、伪科学的文章,维护科学的严肃性和刊物的声誉; 第四、对论文中存在的缺点和失误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作者提高论文质量; 第五、提高作者特别是年轻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即使稿件未被采用,但对作者提高科研和写作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第六、提高审稿人的学术水平,审稿人可以通过来稿中蕴涵的大量创新性劳动成果了解到新的科技信息,从而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

4 1.2审稿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一、政治原则 即必须遵守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对外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注意保守国家机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等等。 第二、公正原则 即坚持稿件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对于名家之流,还是无名之辈,都应一视同仁,以质取舍、优中选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作者的信任和支持。

5 第三、及时原则 即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应及时对稿件做出处理,并及时把审稿意见回复给作者。这样,既可避免有的作者一稿多投,也体现了编辑部的工作效益和对作者的尊重。 第四、创新原则 即一定要严格把握稿件是否具有新意、是否有创新价值。 第五、质量原则 这是学报生存之本。 第六、兼容并包原则 即摒弃门户之见,允许学术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6 3.审稿的方式方法 3.1、审稿方式 3.1.1专家审稿和编辑审稿 专家审稿 专家审稿也称同仁审稿,是一种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审稿方式。原因有二:一是它符合科学规范或科学共同体活动规范。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学科分化加剧,编辑审稿已无法完成对所有稿件的审查。国外有学者作过专门统计,今天在一个正规的学术会议上真正能听懂演讲者发言内容的人数不到10%。这表明“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已不再只是限于学科与学科之间,而且同样存在于一个学科的内部。只有借助专家审稿才能编辑工作的发展需要。

7 专家审稿的主要作用就是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的学术价值做出准确的评价,帮助编辑解决学术疑难问题,为编辑部门选择稿件提供科学依据,以弥补编辑审稿方面的不足。
有效的专家审稿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编辑对审稿人的合适选择;合理的送审方式;正确处理审稿人的意见等。 专家审稿的主要局限在于专家审稿多为个人义务行为,审稿结果只代表一 种个人意见。

8 编辑审稿 编辑审稿往往根据编辑对学术研究的宏观认识来对学术研究中带有共性的形式标准如对论题把握的准确性、论证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确实充分性、文字表述的准确与通顺以及选题的现实针对性等来进行,根据这些标准对文稿做出的判断并不十分准确。 编辑审稿是一种社会责任,既要为刊物负责,也要为社会负责。在编辑技术层面,主要从文章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稿件进行审查,包括审查其逻辑结构是否完整合理,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精炼,是否符合本刊物的性质、职能、办刊宗旨、编辑方针,是否与本刊物的风格。

9 个性相容等。编辑对稿件全方位的审查是必须的,编辑审稿既要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又要涉及编辑技术和其他方面。在编辑的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或者编辑本身就是学者的时候,编辑审稿可以涵盖专家审稿。也就是说,因为专家审稿是一种专业学术的把握;编辑审稿则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扫描”,大小问题都不能放过。 一般地说,应该采用编辑审稿还是专家审稿,关键问题是看编辑能否有效地进行审稿。如果编辑审稿存在技术困难,就应该采用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相比,专家审稿存在难以兼顾编辑出版活动规律、审稿环节多、不易与作者沟通、出版周期较难把握等局限。因此,专家审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编辑审稿则比专家审稿更有效率。

10 3.1.2匿名审稿和公开审稿 在审稿实践中,审稿出现的问题大抵与公正有关,一般而言,作者都希望编辑在取舍稿件时要公正,真正做到“以质取书稿”、“以质取文章”。 审稿活动中的公正也不是“绝对公平”的,“绝对公平”在审稿活动中大概是没有的。审稿人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他就必须存在倾向,存在个性,在其审稿时,一般会有主观因素的渗入。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眼界、不同的学术水平、持不同的审稿尺度的审稿人,他们对一篇论文的取舍角度会不一样,审稿标准也会不一样。

11 在排除不正之风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位认真的审稿人,自然应该尽可能冷静、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审稿对象,与此同时,他的个性也不可避免地“介入”到冷静和“客观”之中,因此,审稿时,审稿人的主观和客观、冷静和热情同时发生作用,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公正的审稿偏差。为解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采用了匿名审稿。

12 匿名审稿 匿名审稿也称双盲审稿,其主要优点是不受作者知名度和学术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它可促进已出名的作者继续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匿名审稿可以减少非正常因素对审稿的干扰。但因匿名审稿是以损失作者信息的代价来换取学术公正的,因此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可能导致信息反馈的滞后和信息损失,从而使审稿人对稿件的评审难度提高。

13 公开审稿 公开审稿是在论文发表时把审稿人的有关信息同作者信息一并公布于众。 公开审稿使审稿人的责任、权力和利益都公开化。 公开审稿的主要优点有:有利于学术界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可提高对审稿人资源的社会共享,提高审稿质量。 审稿人信息和作者信息畅通,有利于学术探讨,有利于作者修改和完善稿件。社会舆论对审稿活动可进行一定的监督,使审稿人必须慎重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反映,从而有助于提高审稿质量。公开审稿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对审稿人进行约束,可能会对其造成压力,甚至有一些审稿人拒绝再为期刊审稿,这可能是公开审稿得不到实施的主要原因。

14 3.1.3个体审稿和多人审稿 个体审稿即个人决策。 与多人相比,个人决策有如下重要优点:一是快速,勿需召集会议并花费大量时间来讨论各种审稿意见,其二,审稿结论清晰、唯一,特别有利于终审定稿。其三,审稿者持有始终如一的价值信念,对不同的稿件采取同一审稿标准。 多人审稿则能集思广益,能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能给决策过程带来异质性,因此,增加了观点的多样性,给稿件的取舍提供了更多的意见和选择。多人审稿可制定出较高水准的决策,也能增加对作者的说服力,使作者更愿意接受审稿结论。

15 3.2.审稿方法 3.2.1比较法 就是把观点、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稿集中起来,有对比、有分析地进行审读鉴别的一种审稿方法。任何事物都会在比较中见高下。通过比较,以发现被审文稿有否新意。。 3.2.2剖析法 剖析法就是解剖文稿的结构,将其分解成若干部分,分析其优劣的一种审稿方法。在比较中发现文稿有无新意决不等于审稿的结束,必须进一步从文稿的立论依据和逻辑推导中研究新意的根基是否可靠。首先是理论分析,看其论点是否站得住脚;其次,对文稿要进行结构和逻辑分析。把所审文稿中大大小的论点及其相互关系(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理出一 结构和逻辑分析。理出一

16 个脉络来;把各种材料所归属的论点的关系(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分解清楚。然后再仔细探究一下哪些材料能说明观点,哪些材料不能说明,分论点和总论点之间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概念是否明确,推理判断是否合理,全文结构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是否服从了表现主题的需要。编辑经过对文稿逻辑结构的解剖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以下诸问题:(1)有的文稿论述松散,或开篇对写作动机或文中对背景材料交待过多;(2)有的文稿论述过泛,面面俱到,反复论证,不能突出主题;(3)有的文稿论点不鲜明 或不全面,失之偏颇,或者

17 或者段落层次不甚分明,或者没有从所述材料中提示出必要的观点,文不对题。我们对诊断出的这些问题,就可以直接向作者反馈,或编辑亲自动手,剔除无用的材料,概括出典型的能说明主题的材料,或进一步提示主题,丰富和完善观点,使文稿结构自然、严谨、完整、统一,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各层次之间组合精巧。此外,还应当对文稿的概念、句法、语义进行分析,从中判断正误,以便对文稿作出全面的、合理的评判。

18 3.2.3查核法 查核法就是查对检验文稿中材料真伪的一种审稿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使文稿材料准确无误,做到事实准确,道理准确,引文准确,还可以帮助编辑弄清文中专业术语,全面理解作者的文稿主旨,做出准确的评判。 材料就是论据,是确立论点真实性的依据,如果材料虚假,不能证明论点正确,那么这篇文稿就失去了科学的价值。材料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理论论据,即用人所共知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的经典论述作根据;一是事实论据,即用具体、可靠的事实(包括数据)作根据。我们对这些论据

19 进行查核工作主要是核实原始资料、查核主要论据的引文等,特别是对引用经典著作的原文,要认真地一字一句地查核,还要对注释、图表、名词术语、公式、代号、数据、计量单位,尤其是概念、原理、定义等科学性问题的表达进行查核,同时也要查核语言文字表述方面的错误。 当然,上述三法决不是孤立的,应当综合加以应用,以便有效地诊断出文稿的优劣,既保证文稿的学术水平,又要培养科研人才。

20 1.3.我国科技期刊的“三审”制度 1.3.1、“三审制”的涵义 “三审制”即“三级审稿制度”或称“三审责任制度”。在学术类期刊方面,对“三审制”的理解和执行並不完全统一。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提法是:三审制就是“编辑初审,专家(编委会)复审,主编终审;或者“一份文稿必须经过三个层次的审读才能出版”。

21 1.3.2、“三审制”的实施 (1)编辑初审。 即在论文送给专家评审之前,编辑应把好第一道关口,仔细地对论文进行初审,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论文进入编辑工作的下一道流程。初审内容具体如下。 第1.从多个方面对论文进行首轮把关 ①看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办刊宗旨。 ②从政治上把关。 ③从学术质量上初步把关。 第2,从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进行初审。如是否使用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法定的计量单位;论文的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简介、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及参考文献等项目是否齐全、正确等等。

22 (2)专家评审 科技论文审稿人的审稿意见是编辑部决定稿件是否刊用的重要依据,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依据。如果审稿人不能对所审论文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则会对论文最终的取舍产生误导。因此,选准审稿人是至关重要的。编辑部可结合自家期刊的报道方向和报道重点,建立完善的“评审专家信息库”。 该信息库中的专家应全面,需涵盖与期刊栏目有关的国内(外)知名学者,特别是那些年富力强、在相关领域已取得显著成绩的中青年学者。 信息库中的内容应具体。如对于某个专家,除需著录其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称外,还要著录其专业方向、学术水平、联系电话、 地址等。此外,还应记载审稿人审稿时的责任心、公正性、时间观念等等,以供日后参考。 需注意的是,该信息库中的信息是动态的,要不断更新。

23 (2)主编(或编委会)终审 这是论文审稿的最后环节,也是决定论文能否被录用的环节。在该环节中,主编(或编委会)综合专家评审意见、编辑初审意见以及本人意见决定论文的取舍。 在终审阶段,单由主编终审存在一些弊端。一是主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要他对所有栏目的论文进行终审,并做到准确无误是不可能的,其所依据的主要是评审专家的意见,这样,会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二是主编的工作量一般很大,除对论文进行行终审外,还要负责整个编辑部的管理,有的还兼有一定的社会职务等等,这决定了主编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篇论文均严格把关,这样,在终审时有时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24 1.3.3、“三审制”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三审制”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了论文的质量,甚至对作者以后的研究也有指导性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费钱费时。由于“三审制”的步骤多,时间长,平均每篇稿件一次审稿的时间一般都需30天以上,有的更长,这就势必造成出版周期的延长。同时,审稿费、邮寄费也需相当资金。 二是有的编辑部,以专家意见至上。往往是拿到稿件,附上专家审稿签,往某个专家处一送,余下的就是等待专家下“命令”; 三是有的稿件同行专家复审往往流于形式。编辑或主编在稿件的评价和取舍判断上取代了专家的职责;

25 四是有些编辑在处理关系稿时,将不需要外审的质量差的稿件有意送与“熟悉”的专家去审,得到专家“同意发表”的审稿意见,从而很体面地达到自己的用稿意图;
五是编辑对审稿人的遴选和管理难度较大。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期刊编审工作正常运转的障碍,影响着文稿编审质量。因此,有必要对“三审制”进一步完善和加以深化。

26 1.4.努力提高“热带作物学报”审稿质量 首先是健全编辑机构。目前,热带学报的专职或职业编辑不足是一个不争的实,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显然是困难的,因此,部门领导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想方设法把编辑的机构加以健全。 其次是提高编辑人员素质,加强对文稿的初审工作。 编辑是最早接触文稿的人员,肩负着初审的重任。虽然科技编辑的审稿不是决定性的,但他在整个审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编辑人员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那就是科技文稿有无新意、科技含量多少,有无发表价值完全依赖审稿专家的定夺,并以“文责自负”为理由,片面地追求编辑加工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7 科技期刊的内容,首先在于内容的创新性。但来稿中从来都是真伪相伴,良莠掺杂,不同文稿中难免出现一些非前沿性、重复性的低层次的内容。因此科技编辑在处理来稿时不能不经过认真初审就急急忙忙地安排送审。面对来稿首先应该从主题内容审查是否符合办刊宗旨,有无政治方面的问题,比如是否出现了错误地将某些地区与国家名称并列、绘制地图是否按规定绘制,国界线是否标的准确无误等。文稿的立题是否新颖科学,主题内容是否有创新性,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如何,设计是否合理,图表搭配是否得当,数据是否详实可靠,信息含量如何,文稿结论有无独立见解或可行性建议,参考文献的新旧程度与深度如何,总之从以上诸方面,全面地对文稿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对文稿质量做出综合性判断,并拟出可行性方案即送审、退稿、退回修改补充再送审。

28 此外,编辑在对文稿初审时,必须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公正客观地评价每篇文稿的质量,要做到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对来稿要一视同仁,不因稿件来自“小人物”而受轻视,要通过初审及时帮助它们深入发掘、全面整理新思路、新建议;不因文稿来自高层次作者而盲目推崇,放弃对文稿做深入细致的初审。不唯名,不唯亲,不唯上,不唯利,不唯个人之好恶。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其他各种因素的干扰,择优劣汰,确保刊发文稿的质量。

29 第三是加强审稿人队伍建设,提高专家审稿质量。
目前,专家审稿工作存在2个主要问题,一是审稿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审稿时间较长。为了克服这方面的问题,建立一支动态高水平、高效率、公正的审稿专家队伍,是保证热作学报质量和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具体措施可考虑: ①利用先进科技手段选择合适的审稿人 合适审稿人的条件是:某学科或某领域的学术权威;具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不徇私情。熟悉审稿标准,知道审稿要求,并且是我们期刊的支持者;有较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审稿,不延误信息的反馈。

30 首先,利用计算机建立一个动态的审稿专家数据库
参数要件包括:姓名、年龄、职称、学历、研究方向、获奖情况、近期研究课题、联系方式(电话或邮箱)、责任心、公正性、时间观念等。除从审稿专家名录上选择合适我们期刊的人员外,还要从论文作者群中寻找,再就从刚从国外学成归来的科研人员或刚刚崛起的年轻人如年轻的博士中送选,还可以和自已水平相近的同类编辑部门所掌握的审稿人中筛选。我们的审稿人数据库涵盖的专业范围较广,注意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审稿人的送选,注意审稿人的老中青三结合,特别强调注意他们的贡任心、公正性、时间观念等。

31 其次,利用中国期刊网选择合适的审稿人。中国期刊网选录了近3800种核心期刊和专业特色期刊,它把学科内容相关的文放分为理工(A、B、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双月刊)、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等9个专辑,共129个学科栏目,既保证了每一入编期刊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又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它的检索条件多、检索功能全,采用不同条件的专项检索或组合检索都能准确、快速、全面地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可找到对口的审稿专家。可以说它为准确而高效地审稿创造了优越条件。

32 论文的题名和关键词能够反映论文的研究方向。如果我们将审稿人发表的论文题名、关键词中寻找的一些特征词作为审稿人研究方向的替代词,当审稿人的特征词与待审论文的相应特征词最接近时,该审稿人即为这篇论文的最佳审稿人。 ②不断补充和更新专家数据库。及时补充和更新审稿专家的有关内容,保证专家据库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是提高审稿效率及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补充专家库的重点是增加新的审稿专家。一个审稿人除了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是必须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正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因此,利用因特网、专业会议、文后参考文献、相关期刊等可方便地找到理想的审稿专家。

33 ③建立审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素可考虑:1)对材料提出补充意见;2)对试验条件提出补充意见;3)对试验设计提出修改意见;4)对参考文献引用多少是否合适提出意见;5)对统计方法、检验方法提出意见;6)对试验结果提出补充意见;7)对讨论部分或结论提出修改意见;8)评审时间长短等。 根据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可设计不同的权重。

34 通过审稿质量评价,对审稿质量高的专家应采取多种合适的方式予以感谢和鼓励。对于那些没有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的审稿专家,要分析原因,是专家对送审稿件内容不熟悉,还是审稿量过大,编辑又催促尽快审回,因此,无法认真评审。如果是前者,应避免再送类似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稿件请他们评审;如果是后者,则应减少送稿量,或送稿前与专家取得联系,确定有时间审稿时才送稿。对于那些工作确实太忙,审稿时间太长的专家,可考虑寻找新的代替者。对于那些知名度虽不高,但学术水平较高,审稿速度又很快,其他社会活动相对较少的专家,应积极培养,使之逐渐成为期刊主要的审稿力量。对于学术水平不高的审稿人就不再请其审稿。

35 ④逐步建立栏目主审稿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基本目的,一是评估审稿专家的审稿质量,二是可以其为依据,决定稿件是否录用或是否需要再次评审,并提出建议性意见,必把好论文的质量关。
可以考虑的做法是: 编委会为每一栏目选择1~2位学术水平较高、热心期刊审稿工作的编委做栏目主审专家。编辑部将经2位专家评审后的稿件连同评审意见一并传给栏目主审专家评审。栏目主审专家从学术水平、责任心、公正性等方面对2位审稿专家进行评定。编辑部根据栏目主审专家的意见,对那些不了解本领域情况的专家,要更改专家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而对有压制作者倾向的专家,可决定在这一研究方向上是否再继续请其审稿。

36 第4是走审稿机制多元化之路,具体做法有二:一是注重专家审稿与编辑把关相结合。编辑把关是基础,专家审稿是补充。由于科技期刊稿件及各行各业、稿件质量可能参差不齐,同时,随着高科技中众多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学术研究面不断拓展,这无形中加大了编辑初审的难度。但如果编辑对来稿不进行初步评价、筛选,把审稿工作一味推给有关专家,惟专家是从,放弃自己的审稿职责,让一些不合格的稿件进入复审环节,这样不仅给审稿专家带来诸多精力上的浪费,也是对审稿专家的不尊重。其实,编辑是期刊的主体,是第一把关人,编辑审稿具有专家审稿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万万不可忽略了编辑的这种把关作用。

37 编辑也需要专家审稿。因为专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对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能准确地进行评价,并提供合理的修改建议或发稿建议,这既是编辑衡量稿件学术价值的一把尺子,也是科技期刊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编辑和专家审稿是从的着眼点有所不同,编辑审稿是从多方面考虑的,而专家审稿主要从本专业的学术水平上着眼,这本身就是对编辑审稿的一个重要补充。

38 一个有经验的编辑,能够自如地粗线条地处理其专长以外的学科领域的稿件,对这样的稿件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由于其对前沿学科不是十分了解,因此,他作出的判断也只能是大致的,有时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有时虽然对稿件的整体学术价值,学术水平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但是对其中的个别地方存在一些疑问,诸如论据的真实可靠性,引文、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某些特别专业、生僻概念的含义。等等,因为不专业,就很难解决。虽然其中的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等方法予以解决,但是很多问题靠编辑一时的查找是无法解答的,这时专家的审稿,很多在普通编辑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从而弥补了编辑专业学识不足带来的上述问题。

39 因此,编辑审稿主要是对稿件作全方位的分析,既要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又要涉及编辑技术和其他方面,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对稿件进行整理;专家在审稿中主要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侧重对稿件的学术价值作出评鉴。如果稿件已经通过专家审阅,编辑则主要将重点放在编辑技术层面;从写作要求、行文规范等角度稿件进行审查,审查其逻辑结构是否完整合理,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精练,有无背离刊物的办刊宗旨、方针及风格等等。

40 二是注重审稿机制中的灵活性。在审稿环节中,如果没有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审稿制度,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更无法体现评审工作的公平与公正;但是,专家对稿件的评审,往往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审稿的某种局限性。在严肃的审稿机制中注入灵活的审稿方式,是克服这种局限性的方法。 在保证审稿质量的前提下讲审稿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对审稿内容的灵活性、审稿程序的灵活性、审稿方式的灵活性及编者与审稿专家间协调工作的灵活性。

41 2、科技论文的评价 如何从编辑的角度,对科学论文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命题。问题的难点在于,科技编辑对所有审读的学术论文,有可能是不甚熟悉甚至是非常陌生的。这就要求科技编辑探索和创造出一套适于科学论文的审稿方法。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升华。 科学论文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依编辑的意志为转移。但是,由于科学论文必须通过编辑这一中介才能得以传播,从而体现自身价值,因此,编辑能否对论文的价值正确地作出判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

42 科技论文的评价一般遵从以下4条准则: 2.1.创新性准则 科技论文是对科技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没有新的见解、新的结果或结论就不能认为是创造性科技论文。因此,对论文的创新性的鉴审就成为期刊审稿的一个核心内容。判断论文的内容是否属于首创,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从论文标题鉴审其创新性 对论文标题的一般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练、便于检索、容易认读等。标题一般可以准确地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课题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以及所采用

43 的研究方法或研究类型,或者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责编通过论文标题鉴审其创新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标题所表达的论题是全新的,则其论文内容一般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是不是全新论题,则可通过有关检索手段确认;第二,如果标题所表达的论题是已有的热点、重点课题,那就要从文章内容看是否有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论据或论证,或研究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得出了新的结论;第三,标题若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则应判断这一观点是否具有新颖性并在正文中是否进行了令人信服的科学论证。

44 (2)从论文引言鉴审其创新性 论文引言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中心内容和范围,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思路、方法及理由,研究结果及其意义。引言应指出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结构要素:第一,总结和分析相关领域他人的研究成果;第二,提出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未解问题或空白;第三,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课题或论题。通过引言鉴审学术论文的创新性,主要应审查其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准确,是否在此基础上确实提出了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新的课题或论题,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否郑新颖或独特,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完善、拓展,还是填补了空白。

45 (3)从正文鉴审其创新性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要部分,占主要篇幅,包括理论、实验、方法以及主要论点、论据、分析论证或讨论等内容,是鉴审创新性的主要对象或环节。由于内容复杂、专业性强,且涉及学科多领域以及不同的研究类型,对编辑而言鉴审其创新性难度较大。这就要求编辑首先对论文的不同类型作出鉴别,然后在审读中把握好以下要点:第一,对实验及观察研究类论文,主要看是否采用了新的实验、观察仪器设备或材料,是否应用了新的实验或观察方法并得出了新的结果,是否有新的理论分析和概括、与原有相关实验、观察结果是否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二,对理论研究类论文,主要看是否提出了新的观点、概念、理论、学说,

46 是否有新的论据、新的论证视角和新的见解;第三,对理论计算类论文,主要看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设、计算机模型,提供了新参数,并运用新的方法得到了新的计算结果,揭示了研究对象量化的规律;第四,对综述类论文,主要看是否掌握研究前沿动态,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评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并指出新研究方向;第五,学术讨论类论文,主要看是否对他人已发表的观点、理论或结论进行了质疑、论证和修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47 (4)从论文结论鉴审其创新性 “结论”是在理论分析的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它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因此,结论明显地反映了论文的创新性。从结论鉴审其创新性,主要审查结论是否具有实质性内容,即论文的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新的规律性的东西或反映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见解,解决了什么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或学术观点、见解作了哪些完善、拓展或修正、补充。

48 (5)从参考文献鉴审其创新性 一篇完整的、规范的学术论文必须标注和著录必要的参考文献。要从参考文献的角度对学术论文进行有效鉴审,必须具体分析参考文献在文稿创新性方面所起的具体作用,并根据参考文献的特征、对参考文献表达的已有成果与论文内容阐述的新成果进行明确的区分。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主要作用有:第一,作为选题背景的参考文献;第二,作为论题的参考文献;第三,作为反论题的参考文献;第四,作为论据(论证)的参考文献。一般而言,当参考文献近期率高、引用全面,且是国际国内权威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文献,则表明作者掌握着最新的学术动态,具有前瞻性,研究工作起点高,相应的论文选题则较新颖,或对已有论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见解,论据较新颖,论证的可靠性强。在具体鉴审时,不仅要看所引用的著录参考文献的特征,更要具体分析各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参考文献与论文创新性的关系,深入分析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基础上进行了哪些新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

49 (6)从论文来源鉴审其创新性 目前,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在其征稿启事中都要求作者投稿时注明论文所受科研基金资助情况(包括国际、国内各种类型和等级、层次的科研基金资助),以及论文所属科研项目名称及其来源等。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鉴审论文创新性的参考依据。科研基金的获得有较严格的条件,主要取决于申请者(论文作者)以往的科研创新成果及其具有的创新实力,以及所申请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等。这些都要经过有关机构组织权威专家评审确认。因此,论文所属课题基金资助的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评估论文创新性的依据。

50 2.2.理论性准则 科学论文的理论性表现为对某一客观现象能够加以完整系统描述,如何判断论文所提出的理论是否正解,并具有较高的价值呢?周培源教授提出的下述三个问题非常重要,即:一,要看它能不能说明旧的理论已经说明的现象;二要看它能不能说明旧的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三要看它能不能预言还未注意到或将要发生的新现象。这三个问题,对于衡量科学论文的理论价值,具有普遍意义。

51 科学论文的“引言”与“结论”,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引言”是因,“结论”是果。判断论文的理论价值,必须将“引言”与“结论”联系起来。“结论”必须明确说明本项研究的结果是否填补了“引言”所预期的目的,则“结果”部分必然能够体现出新理论对旧理论的继承性、突破性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性。科学论文的价值就在于对旧有理论的继承与突破。如果论文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并不成熟,那么其“结论”部分将是模糊的、不能自圆其说的,它既无法说清本项研究推翻了哪些既成的定理,也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其理论价值将是很可怀疑的。

52 2.3.实验性准则 科学论文所提出的观点、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验验证。实验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技编辑在审理科学论文时,要坚持实验性准则,对实验部分要认真审查。 如何审查呢?科学论文之所以列出实验部分,目的是为了表明该项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因此,实验部分必须说明实验所用的设备名称、性能、型号、材料及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保证同行可以用同样的实验设备和方法,进行重复实验,并得出相同结果,即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论文在提出了某一理论观点后,在未给出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就下结论说该项研究是正确的,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应当予以纠正。

53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一些科学骗子为了掩盖作伪行径,往往将实验部分讳莫如深,试图瞒天过海,欺世盗名。因此,在判断科学论文价值时,对实验部分必须进行严格审查,缺少实验部分的论文是残缺的,其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无从证实;而未能详细说明实验设备状况、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实验,同样也不足以对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加以证实。

54 2.4.信息量准则 从信息观点出发,科技论文所传播和信息必须是科学信息,而且要求信息量越大越好。这两点对科技编辑审稿显然特别有用。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判断科技论文价值时,首先要看所传播的信息是否是科学信息。 这一点除了可依据科学信息的主要特征和分类进行分析外,还可以根据科学信息所表现的五个性质来判断。这就是: (1)信息的价值大小(包括社会价值); (2)信息在时间方面的浓缩; (3)信息的老化; (4)信息内容对于形式的独立性; (5)信息的不可加性、不可结合性及其它。

55 因此,科技编辑在判断科技论文价值时,从所载信息的特征、分类和性质几个层次上逐一分析,如果所传播的信息含科学信息越多,则论文的价值越高。
二是在判断科技论文价值时,论文信息量越大则价值越高。 虽然信息量的计算方法涉及到有关数理知识,计算起来并非易事,但只要科技编辑在组稿、审稿和读者调查中受信者需求、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作出分析、就可以对论文的信息量作出大致的估计。显然,论文的信息量越大,则论文的价值就越高。

56 此外,从信息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角度也给我们提出了判断信息量大小的有效方法,这就是:
(1)在叙述同一内容的若干篇论文中,受信者不了解的新信息或需要知道的信息表述得越多的论文,其信息量越大。例如:在某一科研项目的三篇作品中,A论文有10个信息是受信者不了解的,B论文有8个,C论文有5个,则A论文的信息量大。 (2)在叙述不同内容的若干篇论文中,相对于论文信息中受信者不了解或需要知道的信息表述得越多的论文,其信息量越大。例如,有D、E两篇论文,D论文写了10个信息,其中有8个是受信者需要的,而E论文写了20个信息,但只有5个是受信者需要的,则D论文的信息量大。

57 关于办好《热带作物学报》的几点思考 《热带作物学报》是推进我国热带作物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的一重要基础设施。它不仅是将热作科学理论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媒介,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掌握当代热带作物先进科学技术的武器和培养人才、开发智力的有力工具。因此,要提高我国热作科学的基础竞争力並使它不断向前发展,办好《热带作物学报》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仅就如何办好这一刊物谈几点看法。

58 1、充分认识《热带作物学报》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热带作物学报》同所有科技期刋一样,也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1.具高度的专业性。即它所刊载的文章是具有高度专业性、科学性、理论性的学术论文,读者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因此,它的受众范围相当狭窄。 1.2.具弱商品性。科技期刋虽然属于商品,但因它的发行是为了创新科学和推动科学事业发展而非营利,而且受众的范围也很狭窄,因此,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一种性质较弱的商品。

59 1.3.具弱市场性。从本质上讲,科技期刋具有的使用价值是全民族和全人类的,其最大的收益者是国家和民族,而其使用价值是公益性的。当然,它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也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可以排他性地满足一些人获取科研信息和增加知识的需要,因而也具一定的市场性;但因它市场容量的狭小而限制了它的市场性的发挥,例如不可能有很多广告收入。所以,科技期刋使用价值的強公益性便决定了它只能具有弱的市场性。 1.4.准公共产品性。即科技期刋既不是在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也不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而是介入两者之间的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

60 1.4.具组织实体的第3部门属性。由于科技期刋具有弱商品性、弱市场性和准公共产品性,因而使得它难以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市场运作。一些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不会参与其中,完全由政府提供资金又会使办刊效率低下和学术失范等问题,因此,必须有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3方来参与科技期刋的运作,这就是科技期刋的第3部门属性。

61 除上述基本属性外,它还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一是科学性。科技期刋是一种信息载体,其本身的存在就具有科学任性。它一方面作为科技成果的现实反映,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新的学术理论和实验依据。因此,科技期刋离不开科学技术,它必须忠实地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向社会传播重要的、对生产力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学术研究成果。 科技期刋的科学性,对科技期刋的编辑提出了不但要熟悉编辑业务,而且要具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的素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科技期刋的办刋要求。

62 二是实用性。服务于科研、教学和生产,是科技期刋的办刊宗旨之一。科技期刋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失去了读者的信任,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因此,科技期刋的实用性,首先表现为占有读者的市场。其次,科技期刋的实用性,也表现在它是科技著作、专业书籍和大专院校教材的更新源体。因此,科技期刋编辑应有目的地从学者们的期望中,采集加工一些相关信息,以充分发挥期刊特有的这种信息源体的功能。

63 三是时效性。科技期刋的时效作用,不像新闻媒体那样短,也不像科技书籍那样长,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一般刊物的刊期为双月刊和季刊,月刊和半月刊较少。由于信息量丰富,
以双月或季度出版的刊物,还是能适应不同内容不同进程的客观需要的,但对一些重要的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的传播与报导,应不失时机地及时刊登,以提高其时效性。 四是有效性。这主要表现选题的准确性和信息的密集度上。选题准确又有了足够密度的信息量,无疑对提高期刋的质量和社会影响是极其有利的。

64 2.通过20余年的努力,《热带作物学报》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续,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成续主要表现在:发行量不断扩大,期刊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日益增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的是:编辑部的机构尚不够健全,人员未完全到位;编辑人员的素质与期刊的发展还不适应,有待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稿源和发行面还不够广,质量也有待提高。

65 3.对办好《热带作物学报》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提高办好《热带作物学报》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编辑部工作。例如:加强宣传;提高院内人员发表在《热带作物学报》上的文章的奖金额;选择好执行总编的人选。 (2)多方位、多途径提高科技编辑人员素质。如参观访问、专题讲座、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 (3)加大期刊信息密度,缩短发表周期。如加快审稿速度;简化文稿,缩小文章篇幅;对时效性強的科研成果用摘要或消息等短文形式发表等。

66 (4)全面提高期刊质量,提高《热带作物学报》在SCI中的国际地位。如:加强主要热作方面的选题和组稿工作;努力提高热作科研质量,使一些高水平的热作成果能够反映在学术论文上;编辑人员要跟踪国家的一些重点科研项目,多与重点学科和知名学者相联系,刊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量文章;严格审稿制度,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专家审稿人员队伍;加强写作和编辑加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按国际标准编排、印刷和装帧等。 (5)加快期刊的国际化进程。如积极开发境外稿源,特别是东南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稿源;逐渐办成中英文混合型期刊,努力向境外发行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完)


Download ppt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期刊社 2009年系列学术讲座之 科技论文的审稿及其学术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