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2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严格意义上的民艺学,从现象上看虽不属于纯粹的艺术学,也不是民俗学或其他学科的附属,但又具有这些学科相关的“艺术”和“民俗”及其他成分,应是一门以研究民间手工文化为主的具有综合特点的人文科学。 ◆“民艺”的概念更能充分概括作为文化形态、社会形态和生活形态的“民间美术”,更贴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概念,研究仍然民艺当然仍然离不开民间美术和民间文化及民俗生活各个方面,所以我们提倡从多学科的视野,建立民艺学或民间美术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按字面训诂,“民”可解释为“民间”、“民众”、“平民”、“人民”;“艺”可解释为“艺术”、“技艺”、“手艺”、“工艺”等。从“民艺”一词字面的直接解释,其内涵与一些约定俗成的名词相接近,但与民艺的定义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民艺”可以理解为“民间艺术”、“民俗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文艺”、“民间技艺”、“民间手艺”、“民众艺术”等等。

3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者柳宗悦,把民艺解释为“民众的工艺”。现代日本学术界一般把民艺、民俗、民具作为三个学科并列,民艺是“民众艺术”的略称,或作为“民间工艺”,“民间手工艺”。 ◆在欧美等国家,对民艺的研究侧重传统形态的民俗艺术、民族艺术和现代形态的通俗艺术诸门类,一些学者更注重采用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及现象学等学科来探究民艺的人文特质。英国学者阿伦·邓狄斯将民间艺术列入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民俗家班尼也将民间工艺列入重要学术地位,但却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4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我国对民艺的关注最初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俗界,当时由钟敬文先生等一些民俗家在《歌谣周刊》等刊物发表一些有关“民间图画”的文章,但只限于民俗现象中的民艺品类,由于研究方向的差异,没有将民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探讨研究。 ◆五十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得到空前重视的时代,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需要,民间文化与大众的、通俗的普及和宣传手段相互联系在一起,民间文艺似乎占据了文艺的正统地位,相继提出了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等称谓,但并没有从学术地位上将这些科学加以规范。

5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民艺和民间美术学科的创立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从理论上确立,张道一先生曾在“中国民艺术学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中国民艺学发想》这篇具有民艺理论建设性的论文,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提出民艺的学科建设问题,并从民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及民艺的分类、成就、比较研究和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它的学科构成。张道一先生不主张把民艺学划入民俗学的研究范围,提出应建设中国式的民艺学体系,他主张研究民艺不一定先从定义出发,关键在立论上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本论文的宗旨也体现出这一原则。

6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民艺的分类大致分三个方面:其一是艺术性的;其二是民俗性的;其三是生活性的。 ◆广泛的艺术分类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电影等,狭义的艺术即指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和书法。如果简单地冠以“民间”来解释民间美术,即为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建筑、民间工艺。 山东胶东民居室内环境-中国民艺研究所 皮影戏表演 -中国民艺研究所

7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民俗学者认为:民间艺术是民俗多功能、多方面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民间美术作品也包含着深刻的民俗观念。张紫晨先生认为:“民间艺术是民俗的直接需要,它来源于民俗,是民俗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大多受民俗活动或民俗心理的制约,民间艺术是民俗观念的载体。”这种观点强调从民俗意识入手研究民艺,强调民俗的题材及功能作用。 鲁西南丧葬习俗 -中国民艺研究所

8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从艺术学的角度:强调造型艺术的特点,从作品的分类上,采用综合分类方法,即不严格遵从某一尺度,而是依据作品的性质、多寡和主次分作九个方面。张道一先生作了如下分类。 ◆年画花纸(包括在春节张贴的喜庆故事画、吉祥寓意画、风俗画和用木板印刷的彩色墙纸、喜庆包装纸等); ◆门神纸马(包括在春节张贴于大门上的门神,居室房门上的吉祥画和民间各类木板神像、祖师像等); ◆剪纸皮影(包括剪纸的窗花、喜花、门笺、鞋花、枕顶花和各路皮影); 丧葬-剪纸 -中国民艺研究所 连年有余-年画 -中国民艺研究所

9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陶瓷器皿(包括各地的瓷器、陶器、砂器和砖陶等用品); 雕刻彩塑(包括木雕、砖雕、石雕和泥塑、面塑等); 印染织绣(包括蓝印花布、彩印花布和刺绣、挑花、织锦等) 编结扎制(包括竹编、柳编和灯彩、风筝、纸扎等); 儿童玩具(包括泥、陶、竹、木、布、纸等材料所制作的各种玩具); 其他(以上八种所不能概括,而很有艺术特色者)。 布老虎 -中国民艺研究所 脊兽 -中国民艺研究所

10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从生活的角度:张道一先生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一)衣饰器用;(二)环境装点;(三)节令风物;(四)人生礼仪;(五)抒情纪念;(六)儿童玩具;(七)文体用品;(八)劳动工具等。采用民俗事象和艺术风格作为综合分类的依据,强调民艺的人文特征因素,从民间美术诸门类入手,注重民艺的观念、民俗的用途和艺术的样式诸多成分,使其分类更具有综合学科的特点。 鞋样本子 -中国民艺研究所 花轿舞 -中国民艺研究所

11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民艺与民艺学的内涵 ◆民艺的分类 ◆本课程对民艺的分类:是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的基础上,参照张道一先生和上述有关专家的观点而产生的,笔者将民艺分为八类,上篇以审美和精神生活为主题,分为祭祀类、娱教类、装饰类、游艺类;下篇以实用和物质生活为主题,分为穿戴类、起居类、生产类、用品类。 中国民艺研究所

12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民艺学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民艺的历史、民艺的理论和民艺采风三个方面。 ◆民艺的历史是以民艺的发生、发展、演变作为研究对象,它可以从国家的角度、民族的角度、地域的角度、门类的角度及综合性的视野展开通史的研究,……或以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民艺发展为线索,展开断代史的研究,……还可以从民艺某一门类入手,进行专业史的研究。 ◆民艺的基础理论,不是研究民艺个体现象的理论,而是以民艺的历史和民艺采风的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民艺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为民艺研究提供最为基础的价值观念和基本方法,它应该是一种方法上的工具。 ◆民艺采风的形式是民艺学家对民艺现象研究所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民艺采风包括对民艺现象的考察、调研、收集及专题研究,这种研究形式在目前较普遍,也是民艺史和民艺理论研究的基础补充。

13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民艺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严格意义上来讲,民艺学应属社会学的学科范畴,社会学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德于1836年创立,其意义为研究社会的科学。社会学这一学科最早传入我国是在清代末年。社会学是以社会构成、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而民艺学的研究对象也离不开社会的各种因素,如民众的阶层、民族的差异、行帮行会组织、民艺的社会功能等都于社会学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民族,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都具有形态不同的社会因素,民艺学家应从社会中汲取博大的观点,从社会发展中着重研究各民族的文化生活、民俗生活、精神生活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独立的或交叉的民艺社会学领域,以补充民艺学学科构建中社会学的有益成分。

14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民艺学与民俗学的关系: 民俗与民艺有着天生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它们之间是相互交叉的,由于学科的侧重点不同,或并列或兼容。民俗学与民艺学之间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民俗具有民艺的机制,民艺具有民俗的功能,二者在社会或人类文化学上有着共性特征。民俗学原意为研究文明社会古代文化残存物的一门考古学和历史学,属国际性的人文科学。现代也有学者称“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出现了近一个多世纪,而在我国“五四”时期才由国外引入。作为民俗对象的存在,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民俗”概念的国家之一,但“民俗”作为学术概念出现却较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用“风俗”这个词,孔子曰:“移风易俗”,古人对风俗也有解释:“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也就是说“上之所化”就是上层所传下来的一种教化性的东西,具有推广的意义,象风一样。“下之所化”即下层所接受的上层教化的东西,或是下层自我教化的东西。那么民俗或风俗即是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民艺的对象也如同民俗的流传形式一样,有其民众的广泛性。民艺学虽然不应是民俗学的附属学科,但在研究对象上有较大的共性特征,这两个学科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血肉关系。研究民艺学若不借助于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将显得空泛,同时民艺学所研究的对象自然也就纳入民俗学研究的领域,也意味着民俗学自身的发展。

15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民艺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从字面来看民艺似乎属艺术学的分支,如果说我们把民艺作为一个具有交叉性和具有独立性的学科对待,那么民艺应该是艺术的一个层次,而且它又跨越其它学科,它们之间不应是简单的隶属关系,但艺术学的学科构建因素对民艺学的建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是因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民艺与民俗表现为运动的关系,民艺与艺术则表现为形象的、可视的静态关系,前者注重社会的意义,后者则体现文化的内涵。所以说,艺术学将成为民艺学学科的分类、审美对象、艺术形态等各方面的重要参照,虽然艺术学不等于民艺学,但民艺之“艺”应该具备艺术学的文化内涵。艺术学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和交叉性,而民艺更为复杂,两者虽然相似或相近,但都存在着共同的矛盾,如学科分科问题、学科所涵盖的内涵与外延问题、学科之间的并列与交叉界限等问题,这也是同类学科的研究难点。

16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民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除与上述学科有着直接的关系之外,还与哲学、科技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民艺学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具有着社会变异的因素,与古代文明史相关联的共性,与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同步或有同等位置,并与历史上的哲学观点、政治主张、审美心理等多种因素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民艺学之所以同众多的学科发生着联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作为造物者的“民”,与“物”的受用者的“民”,是人文科学的体现,这种辩证的创造与被创造及受物者三者的关系,表明中国民艺作为造物的艺术,带有浓郁的哲理与思辨意味。只有弄清楚这些众多学科与民艺学之间的关系,弄清多学科的交叉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将民艺学科构建得符合科学体系,形成一个与多学科相关联而独立的学科。

17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一、民艺学的研究构成 民艺学的研究可以参照哲学的观点构建理论框架,从专门的研究上升为一般性的认识,从而把握学科研究的严谨性。我们根据张道一先生的民艺学观,将研究方法分为综合研究、分类研究、比较研究和专题研究四个方面。

18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综合研究方法: 必须以哲学的思考,勾划出民艺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整体的角度,把握学科的研究方法。民艺学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综合体,没有哲学的理论思考,就不可能了解其它学科与民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作为社会意义上的民艺,它是哲学的、是生活的、是文化的、也是艺术的,其民众阶层也是多元的、变化的,它既是社会的民众、历史的民众,也是作为阶级阶层的民众,其意义无法用一个概念来包括。综合研究的方法将打破交叉学科之间的限定,将有利于民艺自身学科框架的充实和加固。另外,除对艺术本体研究之外,对民艺相关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承传因素、习俗因素以及民众审美心理的取向,都是综合研究所涉及的课题,将促使民艺学科不仅仅在艺术的圈子里打转转,而且向学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取。也就是说,综合性的研究将打破单学科的约定俗称的戒规,使民艺学步入人文学科的领域,同时用哲学的观点提出民艺学的整体框架。

19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分类研究方法: 目前民艺学的基础研究仍是很混乱,对分类研究课题不明确,缺乏方法的指导。我们认为分类研究的方法,首先要研究民艺整体与具体的关系,单纯解决理论思考仍不能使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入,必须加强民艺学科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如民艺的历史研究、民艺的理论研究、民艺的采风形式研究等,它们都是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分类研究的角度很多,一般情况下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的两个方面着手,就其分类对象来讲,可以分为若干层次:“一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排比分类,写出调查报告;二是根据若干第一手资料或第二手资料,写出单项的研究论文,或侧重于某一类属,或侧重于某一地区,或侧重于某一问题;三是在高层次上作大的综合思考,探讨其原理、规律、以及其它具有共性的问题。”如果我们认识到这种分类研究的必要性,也就是得以有计划地分工,在学科上构建出更合理的结构。

20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的方法包括对比和类比两种基本形式,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民艺学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作为民间文化或民间生活而存在的民艺,无论在社会构成、艺人分工、艺术样式及风格上,都存在着可比性,从历史的民艺、阶层的民艺和文化的民艺三个方面寻找出民艺和非民艺之对比,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不是高低之分,而是在本质意义上的差异研究。民艺有它朴素的风格,宫廷艺术有高贵的显现,而文人艺术则更体现雅士的风采,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缺乏比较的方法,是之理论有所偏颇。所谓阶层的对立,艺术的分化,关键是文化比较研究之结果。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将民艺与“贵族工艺”和“个人工艺”相对称。钟敬文、张紫晨先生把文化分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或民族基础文化。张道一先生主张,民艺在古代相对于贵族的宫廷美术、士大夫的文人美术、佛道等的宗教美术而言,在现代则相对于专业美术家及其创作而言。比较研究可以解决本学科难以处理的问题,培养研究者学会从反正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研究对于民艺学在学科分类方面、学科内涵和外延的确立方面、学科与学科的比较方面,将发挥较大的作用。

21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专题研究方法: 专题研究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对象的专题或专门研究,如民间年画的题材研究,民间玩具的审美研究,民间戏曲脸谱研究,民间剪纸的风格研究等;二是借助于其它学科进行的专门研究,如民俗学与民间美术的关系研究,民艺的社会学内涵研究,民艺的人文学特质和民艺的美学思考等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民艺学的专题研究对象比较明确,它不象哲学、美学等学科等具有抽象思辨性,而是可视的或静态的或动态的形象。目前国内研究者一般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22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二、民艺学研究的学术取向 民艺学研究的学术取向大致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作为文化存在的现象研究;二是作为生活整体的过程研究。民艺区别于其它门类的民俗事象和艺术现象也在于此。简而言之,民艺既是作品,也是生活过程。

23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文化现象的民艺研究: 我们在以往对民间的研究中,已确立约定的俗成的概念,即“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其实对于文化现象的民艺来讲是恰如其分的,这是因为,作为文化现象的存在,民间美术(或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它是最直接的、相对稳定的和静止的可视形象(或现象)。作为文化而存在,它表现为符号的载体,通过形象的语言展示出一种文明的成果,它具有着形象内涵和表征的文化意义。这种研究形式首先是收集资料,进行有序列的研究或品种的分析,或功能的分类或艺术的分类。这些资料来源的形式决定了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又决定着研究的方法。因为这种学术取向所关注的是民艺现象的主体,是作为艺术作品的民艺,它的文化形态限定了民艺的来源,可以不考虑民艺的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功能因素,是一种以审美为准则的取向。

24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生活整体的民艺研究: 民艺既具备艺术形态,同时又具有民众活动的内涵,在研究民艺的学术取向时,往往忽视了作为生活整体的民艺研究。民艺是民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无不发生着联系,它涉及到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许多方面,诸如民间祭祀活动的神像、供品、供具;生活起居的家具用品、生产劳动中的工具;游艺活动中的面具、道具及装点生活之年画、窗花,这些都是民间生活的文化缩影。我们之所以把民艺看作是生活的整体,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民艺不仅是静止的艺术现象,同时也是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存意义的过程,这种过程也包括民艺的制作、操作、演示、展示等多种功能。例如,民间祭祀活动中的神像(或彩绘、木板印制、雕刻、塑作)其应用意义远超过作为艺术制作的意义,它之所以以艺术的形式出现或流传,首先是它具有着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性,其次才是艺术的作用。

25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民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总之,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民艺,应该从民艺与民俗、社会与自然及人生的关系等各方面来讨论民艺的属性和意义。如果说作为文化现象的民艺所关注的是艺术本体的话,那么作为生活整体的民艺的研究,则关注人的主体性。前者注重文化的历史意义,后者关注人的现实意义, 前者是对结果的关注,后者是对生活的关注。这是两种不同的学术取向,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研究方法,在学科研究上可为补充。


Download pp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艺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