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伶官传序》 欧阳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伶官传序》 欧阳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伶官传序》 欧阳修

2 教学目的 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3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4 教学难点:步步深入的写作方法

5 教学课时:2课时

6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

7 第一课时

8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9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他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10 三.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11 1.判断下列对划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是否正确 A 以三矢(shi 弓箭)赐庄宗而告之曰( )
B 在遣从事以一少牢(shaolao 指祭品)告庙( ) C 请其矢,盛(sheng 丰盛)以锦囊( ) D 方其系(xi 捆缚)燕父子以组( ) E 及仇雠(cou 仇人)已灭,天下已定( ) F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jing 衣襟)( )

12 2.判断下列各句中停顿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3 四.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14 (一)补充注释 1.盛衰之理 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力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4.与其所以失之者 所以:……的原因
1.盛衰之理 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力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4.与其所以失之者 所以:……的原因 5.而皆背晋以归梁 以:而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7.负而前驱 负:背负 8.及凯旋而纳之 及:等到

15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

16 1.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17 2.与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无乃尔是过与 D 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18 3.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可以知之矣 C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D 而皆背晋以归梁 E 请其矢,盛以锦囊

19 4.乃 A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E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20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3.此三者,吾遗恨也。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请其矢,盛以锦囊 6.夫晋,何厌之有?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1 (四)自读一二段,边读边翻译。

22 五.分析赏读 1.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也在于“人事”;(后问讨论)
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答:“忧劳可以兴国”。 3.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答: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4.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一段议论,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23 六.自读并背诵一二段。

24 七.作业(略)

25 八.教学后记

26 第二课时

27 一.背诵并复述第一课时内容(略)

28 二.分析阅读三四段

29 (一)补充注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组:绳子 2.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着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组:绳子 2.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着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迹:迹象 5.举天下豪杰 举:全 6.数十伶人困之 困:围困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30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方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十里,高万仞 C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31 2.盛 A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 C 太后盛气而揖之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32 3.告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B 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3 4.困 A 数十伶人困之 B 天下诸侯已困矣 C 牛困人饥日已高 D 困兽犹斗,而况国相乎

34 5.于 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 而皆自于人欤 D 智勇多困于所溺 E 霜叶红于二月花

35 6.其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其后用兵 D 何其衰也 E 其真无马耶

36 7.之 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莫能与之争 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 之二虫又何知 F 吾欲之南海,何如

37 (四)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与其所以失之者 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5.其后用兵 6.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7.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9.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10.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自然之理也 13.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38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负而前驱 4.函梁君臣之首 5.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6.仓皇东出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9 (六)朗读三四段,边读边翻译

40 三.分析与赏鉴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本段只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试具体说明。 答:是对照关系。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3.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答: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戒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4.(讨论)本文在写作构思上有何特点?

41 四.自读并背诵三四段

42 五.作业:课后练习

43 六.教学后记:

44 附:板书设计


Download ppt "《伶官传序》 欧阳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