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考化学 计算题的命题热点透析 阜宁县丰唐初中 张海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考化学 计算题的命题热点透析 阜宁县丰唐初中 张海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考化学 计算题的命题热点透析 阜宁县丰唐初中 张海波

2 前言 在中考中化学计算约占20%虽然所占比分不大,但试题属于中高档题目。近几年来根据新课标思想和社会复合型人材的需求,中考化学计算题已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计算形式,而是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一些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应用型、表格型、图象型、探究开放评价等题型应远而生,逾来逾被人们看好和关注。这些题型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各科间的融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下面就中考计算题的命题热点作一个归类分析,供大家参考。

3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考查物质组成的定量分析 注重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社会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综合计算 注重培养定量分析的能力,考查数学模型在化学中的应用 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考查对化学问题的计算性评价

4 1.(2004北京中考)最近,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零食特别是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5

6 3.(2004扬州中考)青少年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海洛因是一种常见毒品,其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68. 29%,H:6
3.(2004扬州中考)青少年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海洛因是一种常见毒品,其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68.29%,H:6.23%,O:21.68%,其余为氮。若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400,则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为( ) A、3 B、1 C、2 D、4

7 点评 运用化学式中各种量的关系进行计算是化学计算中最基本的计算。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是注重对双基的考查,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时时有化学,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返回

8 1.极端假设法 (2004河北中考)现将10.6g某固体混合物体品与足量盐酸反应,收集到4.4g CO2若此混合物是由MgCO3、Na2CO3、CaCO3和K2CO2中3种物质组成,则该混合物组成不可能是( ) A.Na2CO3、CaCO3和K2CO B.Na2CO3、CaCO3和MgCO3 C.Na2CO3、K2CO2和MgCO D.CaCO3、K2CO2和MgCO3

9 2.元素守恒法 ⑴(2003年全国化竞)5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2 g B、3 g C、3.5g D、4.5 g

10 ⑵有一空气中暴露过的NaOH固体,分析测知含水6. 62%、Na2CO3 2. 38%、NaOH 91%此样品1g加到46g质量分数为36
⑵有一空气中暴露过的NaOH固体,分析测知含水6.62%、Na2CO3 2.38%、NaOH 91%此样品1g加到46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过得的盐酸用质量分数为4.43%的NaOH溶液中和,用去20.59g,蒸干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1.33g B.2.62g C.3.34g D.无法确定 简析:抓住氯元素守恒 则得到的固体 (选B)

11 3.巧算法 ⑴(2004扬州中考)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依次是C2H4O2、CH2O,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无法确定 B、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是定值 C、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22:9 D、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无法确定

12 ⑵(2004山东竞赛)下列各组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下都是气体,如果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相等(即总分子数相等)时,各组分以任意比混合后,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消耗O2的量不变的是( )
A.甲烷(CH4)、乙醇(C2H5OH)、甲醛(CH2O) B.乙炔(C2H2)、乙醛(C2H4O)、乙二醇(C2H2O2) C.甲醇(CH4O)、甲醚(C2H6O)、甲醛(CH2O) D.乙烷(C2H6)、甘油(C3H8O3)、乙醇(C2H5OH) 简析:可将B变形为:乙炔(C2H2·0H2O)、乙醛(C2H2·H2O)、乙二醇(C2H2·2H2O)再进行巧算, 就可以判断出B符合题意。

13 4.平均值法 ⑴(2004扬州中考)只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克,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0克。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2种情况 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 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 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 4/9 Cu2O CuO Cu mCu:mO 4/1 8/1

14 ⑵(2005全国竞赛)某气体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常见的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请写出该气体各种可能的组成情况: 。
O2 CO2 CO mC:mO 3/8 1/2 3/4

15 5.极值法 (1)(2004扬州中考副卷)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集到他所需的氧气后停止加热,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 A、 5:6 B、 1:1 C、 55:62 D、 55:64 简析:根据元素守恒:锰元素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氧元素的质量发生了改变则: KMnO4不反应时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最小为55:64 KMnO4完全反应时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最大为 55:48 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应介与它们之间。

16 (2)(2004全国竞赛)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Cu2(OH)2CO3]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 )
A.增重30% B.增重10% C.不变 D.减轻30% 简析: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固体最多增重Cu→CuO固体最多减轻Cu2(OH)2CO3→CuO固体质量变情况应在25%~28%之间

17 点评 此类计算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返回

18 1.(2004苏州中考)研究表明,Al3+在人体内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它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 m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 kg面粉中加入l 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 4;l g=1000 mg)。试求: ①l g明矾中含铝元素 mg; ②该200 g食品中含铝元素 mg; ③体重为50 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 g,他摄入的铝量 (选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 (2)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2005全国竞赛)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钙晶体[Ca5(PO4)3(OH)]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02。牛奶含钙丰富又易被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右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说明。 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 质量分数 (保留到0.1%)。 ⑵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6g钙, 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 则一个人每天要喝 盒 这种牛奶。 纯牛奶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净含量:250mL/盒 营养成分 (每100 mL内含) 钙≥0.11g 脂肪≥3.3g 蛋白质≥2.9g

20 点评 这类试题力图使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化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多地关心周边的环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理解、解决相关的一些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返回

21 (2004扬州中考)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一)、图象题 1.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图象题 (2004扬州中考)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X Y Al Mg

22 常见下列四种情形:(以Mg、Al为例) (1)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 (2)等质量的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
(4)等质量的酸与足量且等质量的金属反应 (3)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且等质量酸反应

23 2.根据图象中的有关量进行计算 (1)(2004济南中考)已知金属钠和水能发生下列反应:2Na+2H2O2NaOH+H2↑,现取金属钠4.6g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20℃),得到一种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MgSO4溶液,实验测得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金属钠和水充分反应后,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⑵图中A点的纵坐标表示的 溶液的质量是 g。 ⑶通过计算求出当滴入120g MgSO4溶液时,所得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4

25 (二)、数据分析题 1.(2004镇江中考)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组成,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该合金粉末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 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合金锌的质量。 (2) 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比为 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所用合金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20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 50 8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26 点评 这两类试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形、图表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从而培养了各科间的融合能力。 返回

27 1.(2004徐州中考)若中和反应需要60 g 10%的NaOH溶液,现提供50g 20%的NaOH溶液、40 g 5%的NaOH溶液以及足够的NaOH固体和水,请选用以上提供的药品设计两种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所需的各种药品用量)填入下表中。

28 2.(2004昆明中考)(1)计算碳酸氢铵(NH4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
点评:这两题一是溶液配置的方法归纳,二是自编溶液的计算,都是利用溶液中各种量的关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是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考核促进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29 点评:该试题开放性较大可根据氮肥包装袋说明书计算含氮的质量、化肥的纯度以及探究该花费的性质、保存、使用等。
3.(2004湖北宜昌中考)我到外婆家去作客,见外公购回一袋碳铵(化学式是NH4HCO3)化肥,印在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下图所示,对此,我有许多问题要探究: 碳酸氢铵(碳铵) 净重:50 kg 含氮量:≥16.O% ××化肥厂出品 点评:该试题开放性较大可根据氮肥包装袋说明书计算含氮的质量、化肥的纯度以及探究该花费的性质、保存、使用等。

30 4.(2004连云港中考)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例如:将12%的硫酸溶液与28%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根据以上计算或推理的结果,总结出的规律是: ; 。 (2)某同学多次、随机抽取表中数据来探究浓、稀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中间值之间的关系。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可总结出的规律是:对于硫酸溶液 ; 对于氨水 。 点评:首先利用表格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形成表象。然后通过实际计算在表象的基础上再抽象出规律性东西考查学生归纳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1 中考展望 通过对2005年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热点的透析,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中考化学计算题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各科融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ownload ppt "中考化学 计算题的命题热点透析 阜宁县丰唐初中 张海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