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典論論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典論論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典論論文

2 目錄 作者經歷 文學探究& 曹丕補充資料& 三曹比較& 文學史上的並稱名人& 《典論》介紹& 課文& 錯綜修辭&

3 作者經歷 1以魏王太子為分水嶺 2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嗣位為丞相、魏王 →同年篡漢自立,定都洛陽 →在位7年,卒諡文帝 前期→偏重文學活動
後期→重在政治實務 2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立為魏王太子 →嗣位為丞相、魏王 →同年篡漢自立,定都洛陽 →在位7年,卒諡文帝

4 文學探究 詩歌成就 文學批評成就 推動建安文學 著作

5 詩歌成就 1曹丕詩歌成就:  〈燕歌行〉二首最著名,是中國  詩歌史上真正成熟的七言詩代表  作。(小提醒:五言詩成立代表  作―班固〈詠史詩〉

6 2曹丕詩歌風格: (一)筆致細膩,特別是那些閨怨題
 材的作品,大抵都寫得淒婉動人,  對思婦或棄婦的心理活動,有較好  的刻劃。 (二)詩歌語言不尚繁縟,有濃厚漢  樂府民歌風味。

7 3曹丕詩歌內容、篇章: (一)描寫本人生活情況: 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等,描寫他在鄴城詩酒留連、優遊宴樂的生活。
或描寫他西征關中,東伐孫吳的行軍艱苦,其中頗多炫耀武功之辭。→

8 (二)摹寫征夫思婦感情: 如〈燕歌行〉二首、〈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雜詩〉二首等,以征夫或思婦的口吻,寫出他們內心的苦楚。

9 燕歌行之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遊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秋風吹得呼呼響,天氣變得清涼。 草木都凋殘零落,露水已結成寒霜。 群燕子離開北方,向南飛翔 想起你客遊他鄉,我的思念充滿愁腸 你應該思歸懷念故鄉吧, 為什麼又久久留在異鄉? 我孤孤單單地守著空閨。 憂愁苦悶,思念你不曾遺忘, 淚水不覺流到衣襟上。

10 援瑟鳴絃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詩旨:寫女子在秋夜裡思念遠方的丈夫。
我拿起琴來彈奏一曲,唱歌解悶, 但音節短促激越,不能舒緩地表達我心中的哀傷。 皎潔的月光照在我的床上, 銀河流轉向西方,夜正深沉, 牽牛星和織女星遙遙相望, 你們何辜,被隔絕在河梁的兩方 援瑟鳴絃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詩旨:寫女子在秋夜裡思念遠方的丈夫。

11 燕歌行之二 別日何易會日難, 山川悠遠路漫漫。 鬱陶思君未敢言, 寄聲浮雲往不還。 涕零雨面毀容顏, 誰能懷憂獨不嘆?→
離別是多麼容易,相會卻如此困難。 山水重重相隔,路途遙遠。 我滿懷憂鬱思念你,又不敢對人說, 寄去的書信像浮雲一樣一去無蹤。 眼淚像雨水似的淋溼了臉孔,青春容顏受盡摧殘。 誰能滿懷憂愁而不長嗟嘆?

12 展詩清歌聊自寬, 樂往哀來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 披衣出戶步東西, 仰看星月觀雲間。 飛鶬晨鳴聲可憐, 留連顧懷不能存。
我展開詩篇歌唱,想借以寬解一下, 可是歡樂過後悲哀隨著襲來,痛苦得裂了肺肝。 心神不安伏在枕上無法入睡, 披上衣服走出門外獨自徘徊, 抬頭望著雲彩間閃耀的星星和月亮。 飛鶬在早上鳴叫,聲音可憐。 我也留連思念,無法忘懷。 詩旨:山川阻絕,別易會難,思來痛 切,憂傷是多麼難以排遣。

13 文學批評成就 1曹丕的文學批評理論: 主要見於《典論.論文》和〈與吳質書〉。
2曹丕的文學批評涉及範圍: 內容廣泛;內容包含文學批評的態度、作家的氣質與作品的關聯、文學的體裁、文學的價值等,這些見解都是發前人所未發,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4 文學批評成就 3曹丕的文學批評理論影響: 開文學評論的先河,其後的文學理論家如劉勰、鍾嶸以及摯虞、李充、陸機等人,無不受其影響。

15 推動建安文學 1曹丕對於推動建安文學的發展,有重大的貢獻,曹魏時代的政治領袖,都是愛好文學之士。在中國文學史上論建安時代文學的興盛與發展,往往歸功於曹氏父子的提倡和領導,而其中以曹丕為最重要。

16 推動建安文學 2曹丕成為真正文學集團的中心和領導。從曹丕的〈與吳質書〉中,便可以看出他與建安七子與其他文士交往密切的情況。

17 著作 1曹丕的著作: (一)《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   二十三卷,又有典論五卷、列   異傳三卷,皆已散佚。 (二)明代張溥輯有《魏文   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   集中。

18 著作 2曹丕的編纂: 曹丕曾下令編纂《皇覽》,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類書。它把先代經傳典籍,隨類相從,重加編排。全書規模很大,凡千餘篇。這是曹丕在文化事業上的貢獻。可惜該書早已亡佚。

19 曹丕補充資料 曹丕遺聞軼事 「三曹」與三祖一王 文學史上的並稱名人 文學批評史上的著名文論

20 作者性格 忌刻陰狠 逐名求利 敗德無功 殺妻酖弟 傷母背父 城府深沉

21 曹丕遺聞軼事 一、曹丕與曹植皆為汴夫人所生
1曹操的子女中最傑出的要數曹丕和曹植二人,二人皆卞夫人所生。曹丕和曹植年齡只差四歲。 2曹丕並非長子。曹操的元配是丁夫人,長子是另一側室劉夫人所生的曹昂(字子脩),卻歸丁夫人撫養。一次曹操作戰時,兵敗,坐騎中流矢,長子曹昂連忙把自己的馬讓給曹操,救了父親,自己卻陣亡了。丁夫人責備曹操不惜子命,和丈夫決絕。後遣歸家。丁去後卞夫人就扶正為繼室,曹丕也變成嫡子。

22 二、文武全才,善於自塑形象 1曹丕曾述說自己五歲時即學射,六歲學騎,八歲而能馬上彎弓射物。穰城之戰時,長兄曹昂死難,曹丕以十齡小戰士,因善騎射乃得逃歸,可見他自小即擅武藝。 2曹丕又善擊劍,曾與善戰者比劍,使一座驚服。他又自稱能玩彈弓,極盡其巧。 3自少勤於誦讀詩書,舉凡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無不畢覽。又恭言謹行,恢宏德度,不違子道,在曹操面前塑造一個謹厚盡孝可託大事的形象。

23 三、未老先衰 1曹丕篤好文學,長於著述,多愁善感,故有未老先衰之象。〈與吳質書〉中所云:「行年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其實他那時才三十歲。 2曹丕篡漢時才三十三歲。三十六歲時,他即經營首陽山墓地,名曰壽陵,並下詔要死後薄葬,不造寢殿,不營園邑,這是他的一件「德政」,但由此可見他有生命短促,亟亟不可終日之感。

24 四、嬪御太多 1《世說新語》載武帝死後,宮人皆為曹丕取去,致令其母卞夫人罵他「狗彘不食汝肉」。
2魏書文帝紀載:「丕病危,遣後宮淑媛,昭儀以下歸其家。」則可見他的妃嬪確實不少。

25 五、兄弟相煎-毒死弟弟曹彰 《世說新語.尤悔》篇記載: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曹彰)驍壯。因在卞太后閤共圍棋,並噉(同「啖」,吃)棗,文帝以毒置諸棗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跣(光腳)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曹植)。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

26 兄弟相煎-迫害弟弟曹植 《世說新語.文學》篇記載:
 文帝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濾去豆瓣)以為汁。萁(豆梗)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帝深有慚色。

27 六、曹丕、曹植與甄妃 1《昭明文選》李善〈注〉記載,曹植與甄妃,一見傾心,但是曹操卻將甄妃許配給曹丕,曹植甚為失望,晝思夜想。甄妃死後,曹丕故意將甄妃睡過的枕頭送給曹植,曹植睹物思人,不覺落淚。 2甄妃本是鄴城袁紹的二媳婦,建安九年,曹操攻陷鄴城,以其頗具姿色,因此強迫她嫁給曹丕。當時甄氏二十二歲,曹丕十七歲,曹植十三歲。

28 七、洛神賦  有一次,曹植經過洛水,正思念甄妃,忽然甄妃迎面而來,對他說:我本有心相託……。言畢即不見蹤影。曹植又悲又喜,於是寫了〈感甄賦〉,後來明帝以為「感甄」二字不妥,乃改名為〈洛神賦〉。

29 〈洛神賦〉書法欣賞-趙孟頫行書

30 八、賜死甄妃 1甄氏二十二歲歸曹丕,到曹丕篡漢為帝,其間經過了十六年。甄氏為曹丕生了一子一女,子即曹叡,後來繼承帝位而為魏明帝。
2甄氏明敏仁德,事親至孝,極為可敬。但甄氏命薄,在其生前並未能做到皇后,只因曹丕另有年輕寵姬郭夫人、李夫人、陰夫人等。 3甄妃在讒言之下被「賜死」,「賜死」之後,還令披髮覆臉,並且在口中塞糠,然後入殮,用意在使她在陰間無臉見人,有苦難訴。

31 三曹比較 三曹與建安七子,代表建安詩歌的最高成就
人名 字號 文學成就 主要著作 曹操 魏武帝 字孟德,小字阿瞞 建安時期之代表詩人,所作樂府詩蒼勁悲涼。 鍾嶸《詩品》評等為「下品」 〈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觀滄海〉

32 三曹比較 人名 字號 文學成就 主要著作 曹丕 魏文帝 字子桓 建安時期之代表詩人、文學評論家,詩風清麗委婉,所作燕歌行為最早之七言詩。所作《典論.論文》為中國第一篇文學批評專論。 鍾嶸《詩品》評等為「中品」 《典論.論文》、〈燕歌行〉等

33 曹植 東阿王 陳思王 字子建 人名 字號 文學成就 主要著作
五言詩成就高超,表現「建安風骨」,鍾嶸譽為「建安之傑」、「五言之冠冕」。詩、賦、散文皆擅長,謝靈運譽為「才高八斗」。 鍾嶸《詩品》評等為「上品」 〈七哀詩〉、〈白馬篇〉、〈送應氏〉、〈野田黃雀行〉、〈贈白馬王彪〉等詩,〈洛神賦〉最為著名。

34 建安文學 時間:東漢末至曹魏 內容:富有現實主義精神 語言:剛健清新,爽朗勁壯 風格:慷慨悲涼,富有氣勢 主張:個性解放和反抗精神 影響:唐代陳子昂、李白等人的詩 歌革新運動

35 三曹與三祖一王 劉勰《文心雕龍》讚美三曹: 魏武(曹操)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曹植)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琅。

36 三曹與三祖一王 明胡應麟《詩藪》說: 取樂府之格於兩漢,取樂府之材於三曹,以三曹語入兩漢調,而渾融無跡,會於騷、雅。
另有「三祖一王」之說: 在三曹之外,加上魏明帝曹叡。因明帝傳世作品不多,且成就不及三曹,討論者較少。

37 三曹雕像

38 建安七子(鄴中七子):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文學史上的並稱名人 曹操 漢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鄴中七子):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39 竹林七賢: 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咸、劉伶、王戎
文學史上的並稱名人 曹操 竹林七賢: 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咸、劉伶、王戎 初唐四傑: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40 竹林七賢 建安七子

41 文學史上的並稱名人 唐宋八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脩、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三蘇: 蘇洵、蘇軾、蘇轍

42 文學史上的並稱名人 北宋四大詩人: 歐陽脩、王安石、蘇軾、黃庭堅 南宋四大詩人: 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43 文學批評史上的著名文論 典論論文 魏 曹丕 單篇。 是現存最早的文學理 論著述。 文賦 西晉 陸機 全文用賦體寫成,為 中國第一篇有系統的
文論名稱 作者 性質或價值 典論論文 曹丕 單篇。 是現存最早的文學理 論著述。 文賦 西晉 陸機 全文用賦體寫成,為 中國第一篇有系統的 文學創作理論專著。

44 文學批評史上的著名文論 文心雕龍 南朝梁 劉勰 全書五十篇,用駢文 寫成,內容包括文原 論、文體論、文術 論、文評論等,體系
文論名稱 作者 性質或價值 文心雕龍 南朝梁 劉勰 全書五十篇,用駢文 寫成,內容包括文原 論、文體論、文術 論、文評論等,體系 完備,為中國第一部 文學理論專書。

45 文學批評史上的著名文論 詩品 南朝梁 鍾嶸 全書有系統的論述漢魏 至齊梁的五言古詩,依 創作成就分上、中、下 三品,為中國第一部詩
文論名稱 作者 性質或價值 詩品 南朝梁 鍾嶸 全書有系統的論述漢魏 至齊梁的五言古詩,依 創作成就分上、中、下 三品,為中國第一部詩 歌批評專著。

46 文學批評史上的著名文論 文史通義 清 章學誠 內容包含史論與文 論。文論方面的主 張有「文德說」和 「文理說」等能成 一家之言。 文論名稱
作者 性質或價值 文史通義 章學誠 內容包含史論與文 論。文論方面的主 張有「文德說」和 「文理說」等能成 一家之言。

47 文學批評史上的著名文論 人間詞話 清末民初 王國維 屬詩歌理論。作 者結合傳統文學 理論與西方美學 理論而寫成,提 出「境界說」見
文論名稱 作者 性質或價值 人間詞話 清末民初 王國維 屬詩歌理論。作 者結合傳統文學 理論與西方美學 理論而寫成,提 出「境界說」見 解新穎而精到。

48 三祖陳王 武帝曹操(下品)→悲壯激昂 文帝曹丕(中品)→清麗婉約, 以情韻勝 明帝曹叡→有氣勢而弱才情 ――三人俱以樂府見長
陳思王曹植(上品)→才高八斗 骨氣奇高,辭采華茂

49 三祖陳王 詩風總論: 曹操→悲壯激昂 曹丕→清麗婉約,以情韻勝 (理智型作家) 曹植→骨氣奇高,辭采華茂 (天才型作家)

50 後人評論 劉勰《文心雕龍‧才略》 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 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詩麗而表逸;
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 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

51 題解 《典論》介紹 《典論.論文》介紹

52 《典論》介紹 1成書時期:  曹丕為魏太子時精心撰寫的著作。 2篇數:  共二十篇,定為一卷,可惜亡於宋  代。→

53 3命名緣由: 說法一:「典者,常也,法也。 」
   , 指討論各種事物的法則。 說法二:「典論」就是正論,    曹丕著書用意,乃在「端正    天下之論」。

54 4內容:   綜合性論著,內容廣泛,如論   帝王、論為人處世、論古今人   物、斥神仙怪誕。

55 5現存篇章:  1.〈自敘〉:為裴松之注《三國   志》所引錄  2.〈論文〉:為《昭明文選》所錄 因此本課選自《昭明文選》

56 出處概說 《昭明文選》 原名:《文選》 編者: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 卷數:60卷 內容:選錄秦漢至齊梁的騷、詩、賦、文、書、表、論等
標準:事出於沉思,義歸於翰藻 地位:中國現存最早之詩文總集 評價:《文選》爛,秀才半 注本:以唐李善注最精

57 《典論.論文》介紹 1主要內容: 文中對於中國文學批評的幾個重大問題,例如作家的氣質與作品的關聯、文學批評的態度、文學的體裁、文學的價值等等,都有精簡的論述,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起了奠基的作用,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58 2重要性:  中國第一篇專門評論文學的文章。 在此之前,中國的文學作品,一向與經、史作品混淆;至《典論.論文》出,強調文學的價值,始給予文學以獨立的生命,開中國文學批評的先河。

59 課文 首段 傅毅與班固文采相當 譏傅毅作文冗長,不知剪裁 原因:看自己只看長處,看別人專看短處 1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2下筆不能自休
課文 首段 1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傅毅與班固文采相當 2下筆不能自休   譏傅毅作文冗長,不知剪裁 3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原因:看自己只看長處,看別人專看短處

60 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5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 6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重視自己所有。喻文人認為文章是自己的好。
 重視自己所有。喻文人認為文章是自己的好。 5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  學識淵博(有學問),自作新詞(有文采) 6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七子自恃其才,互不相讓

61 8首段旨要 批判「文人相輕」的惡習,及「審己度人 」為論文應持有的態度。這一段等於全篇的 「序」或「前言」。
7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  君子自知又知人,才會公平客觀評  論各家。作者自言能免「文人相  輕」的積習,而寫此篇文章。 8首段旨要 批判「文人相輕」的惡習,及「審己度人 」為論文應持有的態度。這一段等於全篇的 「序」或「前言」。

62 文學批評的態度 錯誤: 文人相輕  善於自見(ㄒㄧㄢˋ)  闇於自見(ㄐㄧㄢˋ)  貴遠賤近  向聲背實 正確:審己度人 第一段 第三段 第一段

63  ※孔融等七人,都是漢獻帝建安時代的 文人,所以文學史上稱為「建安七子」。七子中,孔融在政治上是曹操的反對派,後來為曹操所殺,其餘都是曹氏父子的僚屬。他們的出身經歷雖然各不相同,但均曾經歷漢末的動亂困苦,都有他們的政治抱負,想依附曹氏父子有所作為,所以他們的作品皆能反映動亂現實,表現建功立業的精神,構成建安文學的共同特徵。

64 次段旨要~論建安七子的優缺點 王粲/長於辭賦,雖張、蔡不過 徐幹/長於辭賦,時有齊氣 陳琳、阮瑀/章表書記,今之雋也 應瑒/和而不壯→ 文氣舒緩

65 應瑒/和而不壯 劉楨/壯而不密 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 不能持論,理不勝辭 孔融才氣高,但不擅說理。 總論七子/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
 孔融才氣高,但不擅說理。 總論七子/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 彼此不相服 指文章的氣勢風格

66 常人尊古卑今,又無自知之明。 「貴」「賤」都是a→v用,意動用
9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  於自見  常人尊古卑今,又無自知之明。 「貴」「賤」都是a→v用,意動用  法,以…為貴,以…為賤。  「遠」「近」兼指時間與空間,即古  代的、當代的,和遠方的、近處的。 照應首段:「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67 照應首段:「文非一體,鮮能備 善。」 10謂己為賢 照應首段:「夫人善於自見 」 11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 能備其體
 照應首段:「夫人善於自見 」 11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  能備其體  指一般文人只能擅長於某一類文體  照應首段:「文非一體,鮮能備  善。」

68 三段旨要~論文體各有所宜 將文體分科、風格分類 提出「四科八目」之說 提出各類文體的作法: 奏議宜雅 書論宜理 銘誄尚實 詩賦欲麗

69 四段旨要~ 天才決定論。 提出「文氣說」- 總論辭氣與才氣 「才氣」為「辭氣」之所從出 12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 強而致
指才氣是天生的,風格即人格→

70 指作者精神本體所表現的氣質 例:孔融體氣高妙(第二段) 氣之清濁有體(第四段) 指文章之風格與語言之氣勢 例:徐幹時有齊氣(第二段)
(1)才氣:氣質、個性(蓄於內) 指作者精神本體所表現的氣質 例:孔融體氣高妙(第二段) 氣之清濁有體(第四段) (2)辭氣:或稱風格(發於外) 指文章之風格與語言之氣勢 例:徐幹時有齊氣(第二段) ?文以氣為主(第四段)

71 (3)呼吸、運氣 例:引氣不齊(第四段) 或巧或拙,取決於先天條件 13譬諸音樂,…,不能以移子弟
論才性各有所偏,不是力學所能得 巧拙有素: 或巧或拙,取決於先天條件

72 總論 「才氣」為「辭氣」之所從出 →作者精神本體所表現的氣質, 為文章風格語氣之所從出。

73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最上、最高)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
五段 14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最上、最高)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 不朽。」 文章屬於立言,所以說是不朽之盛 事。

74 只要文章足以傳世,其人便可以不朽。說明「文章為不朽之盛事」之原因。
15古之作者,… ,而聲名自傳於後。 只要文章足以傳世,其人便可以不朽。說明「文章為不朽之盛事」之原因。 16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 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聖人著述之志,不因窮達而改易。

75 意同陶淵明:「盛年不重來,一日 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 人。」 勸人把握光陰,努力著述。
17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  勸人把握光陰,努力著述。 意同陶淵明:「盛年不重來,一日 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 人。」 典出淮南子原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時光)難得而易失。」寸陰,形容極短暫的光陰。

76 人的肉體隨歲月衰老 18而人多不強力 ,…,而遺千載之功。 近人多短視近利,未能從事著作。 19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 …,斯
 近人多短視近利,未能從事著作。 19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 …,斯 志士之大痛也!  意近「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前兩句意為: 人的肉體隨歲月衰老

77 經義(論中庸之道)為主。 著作事業在其他六子之上。 五段旨要~ 肯定文學的價值,並自抒懷抱 20唯幹著論,成一家言
徐幹著<中論>一書,以闡明儒家 經義(論中庸之道)為主。 曹丕是從不朽的觀點,肯定徐幹的 著作事業在其他六子之上。 五段旨要~ 肯定文學的價值,並自抒懷抱

78 文章價值 1中國首篇專門評論文學的文章,開文學批評的先河 2強調文學的價值,予文學以獨立的生命 3我國文章分體之始 4首創以氣論文
5 「建安七子」之稱,始見於此 6 刺激劉勰《文心雕龍》的創作

79 背景探源 作者:曹丕為太子之時 時間:建安22年 動機:時疫厲流行,徐、陳、應、劉等人驟逝,有感而作 態度:審己以度人
內容:批評文人相輕,總論文體、風格、才性、作品等 評論:魏典密而不周 (《文心雕龍‧序志》)

80 「建安七子」簡介 「七子」之名,最早見於《典論.論文》。
「建安七子」在政治上都依附於曹氏父子,或為重臣,或為近臣,只有孔融後與曹操發生衝突,被殺。 「建安七子」志趣相投,才情相當,生活在東漢末年的動亂時代,經歷坎坷,尤其對下層人民陷於兵火戰亂之中的悲慘遭遇,至為關心與同情,許多作品都抒發了強烈的關懷之情,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81 建安七子 孔融 字 文舉 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姓名 《典論.論文》之評價 名篇 孔融 文舉 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今存《孔少府集》一卷。有「孔融讓梨」、「小時了了」等軼事

82 建安七子 陳琳 字 孔璋 章表書記,今之雋也 今存《陳記室集》一卷。 文章深受曹操賞愛,曹操曾說陳琳的文章能治好他的頭風病。 姓名
《典論.論文》之評價 名篇 陳琳 孔璋 章表書記,今之雋也 今存《陳記室集》一卷。 文章深受曹操賞愛,曹操曾說陳琳的文章能治好他的頭風病。

83 建安七子 姓名 《典論.論文》之評價 名篇 王粲 仲宣 長於辭賦 初征、登樓、槐賦、征思。 劉勰稱其為「七子之冠冕」。

84 建安七子 徐幹 字 偉長 時有齊氣 〈玄猿〉、〈漏卮〉、〈圓扇〉、〈橘賦〉、〈中論〉、〈答劉楨詩〉、〈室思〉、〈齊都賦〉、 〈序征賦〉等
姓名 《典論.論文》 之評價 名篇 徐幹 偉長 時有齊氣 〈玄猿〉、〈漏卮〉、〈圓扇〉、〈橘賦〉、〈中論〉、〈答劉楨詩〉、〈室思〉、〈齊都賦〉、 〈序征賦〉等

85 建安七子 阮瑀 字 元瑜 章表書記, 今之雋也 〈七哀詩〉、〈駕出北郭門行〉、〈箏賦〉 應瑒 德璉 和而不壯
姓名 《典論.論文》 之評價 名篇 阮瑀 元瑜 章表書記, 今之雋也 〈七哀詩〉、〈駕出北郭門行〉、〈箏賦〉 應瑒 德璉 和而不壯 以〈文質論〉最有名,論述「質之不足,文則有餘」的道理

86 建安七子 劉楨 字 公幹 壯而不密 〈公讌詩〉、〈贈從弟〉、〈魯都賦〉、〈遂志賦〉、〈瓜賦〉、〈黎陽山賦〉等 姓名 《典論.論文》 之評價
名篇 劉楨 公幹 壯而不密 〈公讌詩〉、〈贈從弟〉、〈魯都賦〉、〈遂志賦〉、〈瓜賦〉、〈黎陽山賦〉等

87 錯綜修辭 定義: 調整形式整齊的句式, 使其形式參差,具有變化。 種類: 1.抽換詞面:將文中重複出現的字詞,改為義近之詞語。 2.交蹉語次:調整上下語句的次序。 3.伸縮文身:加減字詞,使原本文句產生長短參差的變化。 4.變化句式:穿插使用肯定句、否定句或直述句、詢問句。

88 錯綜例句 抽換詞面 1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2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

89 交蹉語次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2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3伯牙絕弦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4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 5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6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

90 伸縮文身 1我是一個生命的信徒。起初是的;今 天還是的;將來──我敢說──也是 的。 2在徐徐的微風中,小綠挺立得更直, 更有精神,也更有信心了。

91 變化句式 1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 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 「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
也。」(肯定、否定句穿插使用) 2你可以說擦皮鞋沒用,天天擦天天髒。我 為什麼不可以說擦皮鞋有用,天天擦天天 亮? (子敏〈和諧人生〉) (直述、詢問句穿插使用)

92 辭義彙整 A:ㄓㄨˇ B:ㄕㄨˇ 1屬 勸請,動詞。例:舉酒屬客 連綴,動詞。例: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 囑託,動詞。例:屬予作文以記之
類、輩,名詞。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隸屬,動詞。例: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93 2氣 A才氣:作者的氣質、個性 例:孔融體氣高妙 氣之清濁有 引氣不齊 B辭氣:作品的風格 例:徐幹時有齊氣 文以氣為主(? )

94 曹 丕 圖片來源:


Download ppt "典論論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